《蒹葭》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21:45

《蒹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结构特点。
  2.领悟《蒹葭》所要表达的主题。
  
  教学重点
  1.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深化主题的作用。
  2.对伊人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对伊人的理解。
  2、赏析多主题的诗歌。
  
  教学准备
  让学生上网查阅历史名人有关坚忍不拔追求的资料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入新课:
  在诗词中,我们欣赏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我们也欣赏过“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的萧瑟;我们体验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满腔豪情,我们也体验过“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淡淡哀愁;我们领略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粗犷,我们也领略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燕子啄春泥”的细腻。今天,我们将跟随《诗经·蒹葭》篇中的主人公,一起去追寻我们心中的“伊人”。
  
  进行新课
  一、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重章叠唱的写法
  1.朗读课文。
  2.说说诗歌内容大意。
  3.说说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二、作品主题的探讨
  过渡语:《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它残缺而丰富,因它的遗憾而完美。《蒹葭》是《诗经》中的不朽的篇章,因它的朦胧而迷人,因它的神秘而永生。陶渊明告诉我们,读书要“不求甚解,读书的要义在于会意,每至于会意,便欣然忘食”。真正会读书的人,读书就是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我们就要揭开“伊人”这神秘的面纱,探究《蒹葭》的主题。
  教师创设情景(1):
  “骗子,你们统统是骗子,洞房花烛之夜,你们竟使用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的勾当。”
  “林妹妹啊,林妹妹,我来迟了,我来迟了。”
  “林妹妹啊,你‘香魂一缕随风散’,林妹妹,我‘愁绪三更入梦遥’。”
  “我遁入空门也。”
  这位用血泪控诉,最后遁入空门者是谁,他声声呼唤的伊人――林妹妹是谁呢?请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
  生讨论
  1.爱情说:诗歌通过主人公对伊人的坚韧不拔的追求,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纵然追求的道路曲折漫长,充满着艰难险阻,追求的结果也许是个未知数,可追求的决心不减,追求的行动不止。
  教师创设情景(2):
  “二位贤弟,你我兄弟三人桃园三结义,为了光复大汉基业,烦请二位贤弟陪为兄我走一遭,有请一位身八尺,自比管仲、乐毅却居住于草庐之人。”
  “兄长,什么鸟人,还要惊动兄长大驾,待洒家替你捉来。”
  “兄弟,不可鲁莽。此人只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一次请不到,二次。二次请不到,三次。”
  同学们,请人之人何许人也,他所请的“伊人”又是何许人也?请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
  生讨论:
  2.招隐说: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有道之明君对大贤大智能建国安邦之人的渴望,他知道在茫茫人海要寻找这样的人中豪杰的确如大海捞针,他希望自己有伯乐式的慧眼,他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胸襟,他将不惜一切代价要寻找。
  教师启发:我们可否作一下逆向思维,把诗中的主人公和伊人均想像为男性。
  学生创设情景(3):
  渭水之滨,一白发老者边垂钓,边悠哉悠地唱着歌:“烟波垂钓兮渭水滨,直钩垂钓兮钩无饵,直钩无饵兮愿者上。”
  师:这老者何许人也?他为何用直钩垂钓?他要钓谁?他所追求的伊人,你们知道是谁吗?请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
  生讨论:
  3.思贤说:诗歌表达了主人公世外高人或隐士对有道明君的向往。主人公或学富五车,或深谙兵法,或身怀绝技,他渴望得到有道明君的赏识与重用,从而实现自己的富国强民或完成统一大业的远大志向。
  教师引导:诗中的人物我们既可以想像为男性,也可以想像皆为女性,或是异性,普通人均想要追求的“伊人”,请大家想一想诗中的伊人和主题。
  学生创设情景(4):
  (做激情演奏式)
  “啊,巍巍乎如高山!”
  (做悠扬演奏式)
  “啊,汤汤乎如流水!”
  (断弦,摔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典故吗?说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
  生讨论:
  4.知音说:诗歌表达了主人公对知音向往。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教师引导:以上我们讨论的伊人都限定为人,伊人不一定非限定为人不可,她还可以是什么呢?
  学生创设情景(5):
  “师父,我看这一关是过不去了,这妖怪太厉害了,大师兄,你还是回你的花果山,做你的齐天大圣吧,沙师弟,你还是回你的流沙河做你流沙河之主吧,我啊,我可要回高老庄找我的那位高小姐喽。”
  “阿弥陀佛!八戒,不可造次,休得胡言乱语,取经路上怎么会一帆风顺,纵有九九八十一难,又能奈我何?不达西天,我决不罢休。徒儿们,继续赶路。”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送走了秋冬,迎来了春夏……”(唱)
  生讨论:
  5.信仰说:诗歌表达了主人公对信仰的执着。这一信仰是主人公一切行动的指南,为了这一信仰,他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学生创设情景(6):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同学们,这位追寻者是谁?你知道他要追寻的伊人是谁?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讨论:
  6.境界说:诗歌表达了主人公对人生最佳境界的向往。主人公要追求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世外桃源,这一境界也正成为后世文人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
  教师引导:诗中的河我们要是把“伊人”想像为海峡会怎么样呢?
  师诵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学生跟着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生讨论:
  7.思乡说:诗歌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两岸人民同是龙的传人,盼统一,盼团圆。
  总结语:《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代表多少海外游子从心底发出呼喊:
  千万里 / 千万里 / 我追寻着你 /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 你不象是在我梦里 / 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 / 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 / 问我到底爱不爱你 / 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 问自己是否离得开你
  我苦苦追寻的伊人啊,你在哪里,你在哪里,你就在这里啊,你就在这里。
  三、赏读全诗
  四、拓展练习(如时间有限,可作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主题的理解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家简介:
  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现仍任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解放后多次下乡生活与协助农村工作。
  代表作:
  诗歌:
  《断章》
  《投》
  《墙头草》
  《雨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