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的城市之一:信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54:57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扼控江淮,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是东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全市总面积1.8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辖师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息县、淮滨县、商城县、新县八县二区。
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从东到西分布有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多处。商周之际,这里建立了申、息、弦、黄、蒋、蓼等诸候国,号称千乘之国,北结齐郑、南抗荆楚,民众过着"果隋赢蛤,不等贾而足,地熟饶食,无饥馑之患"的生活。春秋战国时期,楚灭申、息等诸候国,这里被称为申国;盛唐时期,信阳是重要的粮食、财源基地;北宋改称义阳为信阳,沿用至今;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已有相当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盛,名士荟萃。
信阳是一座文化名城。一代名相孙叔敖,造田兴水,使楚国富甲一方,他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期思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一代文豪何景明,是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信阳境内革命遗址、古迹和文物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及省以下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有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400多处。
信阳是一座革命红城。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培育出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信阳共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许世友、李德生、万海峰、尤太忠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
信阳是一座交通要城。信阳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屏蔽中原,自古以来就是江淮河汉的战略要地,境内的“义阳三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京广、京九铁路和106、1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312国道和信叶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在境内形成四个双十字和两个区域交通枢纽——信阳市和潢川县,使信阳成为“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的交通要城。
信阳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繁育,农副土特产品种类多,产量大。拥有林木面积6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全省的2.5倍,主要品种有松、杉、板栗、银杏、猕猴桃等;水稻、麻类、水产等产量均居河南省首位,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和四大红麻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0%和80%以上。
信阳矿产资源特别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产地178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有开采价值的金、银、铜等金属矿产20种,非金属矿产27种,尤其是珍珠岩、膨润土、蛇纹石等矿产会计师名列全国前茅。珍珠岩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雄居亚洲之冠。
信阳山青水秀,是国家级生态环境示范市,“山绕绿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飞虹”正是信阳市容的真实写照。楚风豫韵在这里交融,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名山、名水、名寺、名城相互映衬,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境内有云中公园鸡公山、豫南明珠南湾湖、温泉疗养胜地汤泉池、佛门名刹灵山寺、鄂豫皖苏区首府等著名风景区。一座青山竖起一道风景,一潭碧水蕴含万般风情。大别山与淮河造就了神奇的信阳山水,这里有山必绿,有水必秀,有石必奇。国家级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山上风景秀丽,奇峰怪石,珍木异兽,云蒸雾绕,争奇斗艳,有72景观,被誉为"云中公园"。豫南明珠南湾湖,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师河区中心,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治淮工程。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环湖皆岛、林木叠翠。尤其是鸟岛,森林茂密,群鸟汇聚,高峰时达10万余只,另有猴岛、桂花岛、消夏岛、蛇岛等,景色各异。湖的上游,还有龙潭瀑布、五座云山,茶叶珍品信阳毛尖就出产在这里;疗养胜地汤泉池,位于商城县境内。此外,还有灵山寺、净居寺、贤隐寺等古迹以及大量的革命纪念地,美不胜收。
信阳是一座绿色茶城,产茶历史久,环境好,品质优。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全国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北宋时苏东坡称,“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为1134.7毫米,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非常适合茶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