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科学发展大旗 促行业转型提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1:46:42
2007年江苏建筑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攀升,战略转型进一步加快,在由大变强的道路上持续奋进。江苏建筑业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
一、江苏建筑业发展基本状况
自2000年以来,江苏建筑业的各类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建筑经济总量增幅年均达25%左右。2007年,全省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450亿元,比 上年增长29%;行业增加值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利税49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6万元。江苏建筑业以占全 国建筑业11%的从业人员和13%的产值总量,成为闻名全国的建筑大省,建筑业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其一,建筑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全省已有南通、南京、苏州、扬州、泰州等5个市的建筑业产值接近或超过800亿元,其中南 通达到1581亿元;全省共有19个县(市)建筑业营业额超过100亿元,其中通州、海门超过300亿元。有60个县(市、区)的建筑业利税超过亿元,其 中11个县(市、区)超过10亿元,最高的海门和通州超过20亿元。建筑业在振兴区域经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二,建筑业已成为富民强省的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一支集科研设计、建筑安装、装饰装修、钢结构以及市政工程等门类众 多、专业配套的产业大军。2007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12067家,从业人员46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接近70万人,占从业人 员总数的15%;建造师数量为全国最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吸纳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省465万 建筑从业人员中有395万人来自农村,职工年均工资性收入1.4万元。据统计,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中有27%来自建筑业,苏中部分县(市、区)这一比例超过 35%。我省建筑施工队伍遍及全国除台湾省外的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世界10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北京、上海、广东、山东、东北、新疆等万人以上的市 场近20个。2007年全省有128万建筑从业人员出省施工,省外建筑施工产值2622亿元。出境施工人数近11.7万人,完成外经营业额41.6亿美元 (不含国内外资项目),约占全国建筑外经总量的七分之一。
其三,建筑业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我省建筑企业不断拓展经营业务,逐步改变原来建筑施工队伍结构单一、经营范围狭窄的状况, 业务范围扩大到公路、铁路、港口航道、水利水电、电力、矿山、冶炼、市政公用、通信、机电安装等各类工程建设。同时,围绕产业链前伸后延,大力发展房地产 业、建材工业以及钢结构、幕墙等专业施工,并涉足电力能源、宾馆旅游、基础设施等投资经营业务,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并举的经营格局。2007年,全省建 筑业多元化经营产值达448亿元,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江苏建筑业发展的差距和困难
2007年江苏建筑业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诸多差距和困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较突出。靠提高人力投放量增加生产总量的做法仍较普遍;靠创新管理改善企业运行质态的思路并未被多数企业所接受;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举措尚未明显见效,因此发展中速度与质量、效益、结构仍然不够协调。
2.综合竞争实力不强的问题还相当明显。一是缺少一批有凝聚力、有经济实力、有高端技术能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省建筑企业虽多,但规模大 的企业偏少,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二是资源少,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缺乏,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和接轨国际经济的复合型市场开拓人才稀缺,并且职工队伍中 正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三是缺少一批具有国内外融资能力的优良企业,目前江苏12000多家企业中仅有一家装饰企业上市,其余虽有一批进入辅导期的待 上市企业,但远水难解近渴。
3.产业发展中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世界上,美国以次贷危机为起始的经济衰退,使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有所增加,这对外 向度较高的江苏建筑业必将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在国内,我国经济长期高速运行中所积淀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相互 交织,全面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趋紧,抗震救灾任务艰巨,必将给江苏建筑业发展带来若干不确定因素。
4.政策缺失或不完善制约行业发展。低价中标的导向过多地照顾了业主的利益,严重伤害了施工企业的利益;建材价格、人工工资价格调整不及时,吃 亏受损的是施工企业;建筑市场的严重不规范,垫资、压价、拖欠工程款,就像三把利刃悬在施工企业头上;税收征管方式不尽合理,房地产开发商与施工企业同一 征税税率,施工企业无法承受;市场各类保证金名目繁多,使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匮乏;优质优价是国际性产品定价的普遍规律,但我国现行市场中尚难以兑现。
三、推动江苏建筑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对策措施
1.调整优化行业产业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引导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向大型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总承包公司过渡,中小型企业加快向技术 公司、专业公司转变,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合作组合的企业结构体系。注重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以上市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现代化。增大管理跨度,缩短管理半径,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进入高附加值建设领域,逐步从低附加值的房屋建筑 施工领域淡出,更广泛地介入工业、资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创造更多的产业附加值。
2.创新行业发展模式。提高建筑业集约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通过规模企业和集 约化经营,改变建筑业粗放增长的格局。提高建筑业的资本运营水平。用投资丰富行业发展内涵,向投资总承包方向发展,放大资本运营在企业发展中的贡献力。注 意改善投资模式,建立并完善行业投资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形成以投资公司为主体、企业资源共享的投资体系。提高产业的协同带动水平。淡化主业与副业 的界限,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建筑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建筑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抓好建筑业的节能 减排工作。认真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建立符合国情和省情的节约型住宅建设 及消费模式。
3.提升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培养建筑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坚持需求 导向,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构筑共性技术平台,增强企业集成创新、联合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全行业形成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共识。抓好科技示范工程的创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争作贡献。努力提高科技推广服务水平。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筑结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推动我省建筑工业化进程。积极跟 踪建筑领域前沿技术,开展科普活动,送科技到企业、工地。加大培养和引进建筑业人才工作的力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政策,不 断创新体制机制,致力营造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载体,以吸引力较强的创业环境,大量引进对企业发展有战略意义的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和 熟悉国际建筑业的复合型涉外人才。发挥高等级企业在科技进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力求在研发中心建立、工法和专利申报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4.着力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去年,江苏省委明确强调:要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协调性,基本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改革开放以来,苏南、苏 中、苏北建筑业均有所发展,但差异较大。苏中地区总量规模大,拓展市场能力强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苏南地区在专业施工、资本运作等方面形成了强项;而苏北 地区在规模、效益、队伍素质等方面与苏南、苏中的差距则日益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大,不仅阻碍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区域共同发展,而且也拖了我省建 筑业转型发展的后腿。为此,一是省级主管部门要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和推动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二是修订完善建筑业区域发展总 体规划,积极支持苏中地区建筑业率先发展,努力推动苏南地区建筑业走上特色发展之路,精心扶持苏北地区走出建筑业洼地;三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 划、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特级企业为龙头,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竞争优势明显的辐射源。
5.努力提高建筑经济运行质量。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即苏政发〔2007〕83号文)精神,以 “双担保”杜绝“双拖欠”。该文件指出,要创新建设工程招投标方式,实行综合最优价中标,不得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中标;要建立推广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担保 制度,特别是业主支付担保制度和建筑设计、施工企业履约担保制度。通过“双担保”杜绝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二是清理规范各种收费、保证 金和税收征管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及时调整定额,制定优质优价具体政策措施。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人工定额,避免建筑企 业在定额上的政策性亏损;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并尽快制定建筑工程实行优质优价的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建筑企业创建优质工程。
6.加快境外建筑市场的拓展步伐。企业要把“走出去”战略作为发展的长远目标认真谋划。要充分掌握国际国内工程市场发展的趋势,并结合企业现状 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通过联合投资、联合承揽工程等措施,加快走出去步伐。企业要着力提高自身实力。江苏建筑业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朝着项目总承包方向 发展,以管理、技术、资金、知识、品牌等为经营基础,为项目业主提供整体的综合工程服务,形成在工程项目总承包上进行规模竞争或集群竞争的优势;中小建筑 业企业应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其市场经营方式主要是围绕大型建筑业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专业工程分包层次上、劳务承包市场上展开竞争。政府要为银企合 作搭建平台。在国际市场承接工程项目,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资金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让金融机构了解建筑 市场行情,争取他们的支持,通过对企业资产、企业信誉、经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积极为“走出去”企业增加保函额度。企业要注重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国际工 程承包对承包人的技术和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大的高端项目、专业项目,必须“凭实力”取胜。因此,企业应注重懂法律、精技 术、会语言、善经营人才的培养,使项目管理水平跟上国际水平。针对走出去企业工人必须是技师级的要求,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加强技师型 工人的培训。加快建立信息网络。建筑企业要与市场信息来源较多的政府外贸部门、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国际知名企业等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工程 市场发展动态并获取工程信息。
(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  海盛 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