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院产研结合促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5:00

天华院产研结合促发展

来源:本站 作者:编辑04 时间:2008-07-24 点击:4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是在1999年7月按国务院决定由化工部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改制而成的科技型企业,是原化工部十个重点科研院所和三个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主要从事化工机器、化学工程及单元设备、化工材料及腐蚀、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专用计算机控制装置、在线分析仪表、核辐射检测仪表、化工设备检验检测的研究开发、新产品试制、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持有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压力容器设计制造、防腐蚀工程施工、在制在役设备检验检测、化工专用仪器仪表质量监测、计量仪表、核辐射仪表制造等资质证书;拥有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一个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外贸进出口权;挂靠和设有各类行业中心、标准化委员会和学会13个;全院现有职工916人,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高级工程师246人,工程师226人,助理工程师203人,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4%;拥有资产总值348亿元。   经过48年的建设和发展,天华院已成为我国化工、石油化工装备行业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大、中型乙烯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装置,大、中型合成氨及其下游的尿素生产装置,大、中型硫酸。氯碱生产装置中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及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建院以来,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75项,获国家级重大科技奖励33项,部省级奖励155项、中国专利48项,美国专利3项。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实现科技产业化、打造我国石化装备研究开发基地为目标,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五”以来我院共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科技部技术开发项目和中石化重大技术开发项目等8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7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6项,甘肃省科技三项费用项目3项,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64项,中石油科技开发项目2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及火炬计划项目4项。36项成果通过部省级技术鉴定,8项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 2项技术取得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项。仅200 5年我院就安排科研计划项目174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5项,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2 8项,全年有20项成果通过技术鉴定,有5项技术获得专利授权。      一、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开发能力      一是注重原始创新。充分发挥传统骨干专业的技术优势,加大自主开发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发明的非金属网格聚四氟乙烯衬里技术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第三十五届尤里卡发明金奖及中国和美国专利;不锈钢应力腐蚀预测方法、化学清洗缓蚀剂等五项技术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自主研制开发的阳极保护浓硫酸冷却器在国内数百家硫酸生产企业应用,与之配套的分酸器和输酸管道获国家发明专利;自行研制开发的MLM系列规整陶瓷填料、蜂窝陶瓷填科、耐碱腐蚀传热传质陶瓷填料获美国专利授权,成为我院主导出口产品。   二是注重集成创新,从提高石油化工单元生产装置中核心设备的系列化、大型化出发,注重已定型核心技术设备的单元配套、工业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而实现由单一设备开发向单元生产装置成套技术、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成套技术、设备扩能改造成套技术开发转化,并取得较好收效。目前我院在橡塑混炼挤出机方面已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及过程控制系统的配套,在大型阳极保护硫酸冷却器上实现了专用技术和自控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乙烯裂解炉开发方面实现了裂解炉、废热锅炉、烧嘴的集成。   三是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近年来我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型成套设备国产化工作的有利时机,按照“工艺与装备并重,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结合”的万针,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立足自我,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技术产品。对石化装置应用的大型回转干燥设备,通过消化研究,实现再创新,研制开发的大型蒸汽回转干燥器先后在燕山、齐鲁、镇海、扬子等国内数十家大型石化企业的相关装置上成功应用,技术性能优于国外公司同类产品技术水平;由我院负责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聚丙烯粉末加热器,在扬子石化公司年产20万吨聚丙烯装置得到成功应用,完全替代了进口设备,该项目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技术装备)优秀科技成果奖,被中国石化总公司授予200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仅此一项,扬子石化公司年新增利税达7000余万元;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跨行业的延伸工作,研制开发的纳米物料桨叶—微粉两级干燥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家863计划项目超重力法纳米碳酸钙、纳米氢氧化铝、纳米氢氧化镁等高科技产业。      二、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供机制保证      一是建立健全了科学的投入机制和预选课题、储备课题立项机制。每年用于科研开发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有100万元用于院级储备课题和预选课题的研发。对前瞻性强、潜力大、有利于产业化的项目,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和扶持,对有重大影响、并能产生较大社会效益的项目。作为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逐级进行申报立项,既提升了我院的科技创新水平,又确保了重大项目申报成功率。   二是积极做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的申报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增加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起点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加大了对技术开发项目的激励力度,建立了资料查阅系统和电子期刊查阅系统,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开发能力。   三是实行项目负责制,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开发项目实行统一集中管理,专人负责,严格项目的计划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老带新,既确保了研发水平,又使年轻同志得到了锻炼提高,达到了尽快成材的目的。   四是重视和加强与大型石化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强化协同攻关能力,在解决石油、石化生产装备的实际需求过程中寻找课题。先后同中石化联合建立了兰州化工机械及自动化联合研究所和南京石化工业炉联合设计研究所,使我们的科研工作更好地贴近石化工业、贴近石化生产,提升研发水平。      三、加大科研基础建设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条件保证      加大科研基础平台建设投资力度,不仅增强了技术开发后劲,而且使科研开发、产品制造、市场竞争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筹资金新建的综合实验中心已交付使用,干燥、橡塑、压缩机、环保等专业的综合实验装置建设已基本完成,全院有2 3个专业室所新建、改建了实验室和试验台,新建试验装置21(台)套、新增仪器仪表57(台)套,极大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是在1999年7月按国务院决定由化工部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改制而成的科技型企业,是原化工部十个重点科研院所和三个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主要从事化工机器、化学工程及单元设备、化工材料及腐蚀、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专用计算机控制装置、在线分析仪表、核辐射检测仪表、化工设备检验检测的研究开发、新产品试制、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持有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压力容器设计制造、防腐蚀工程施工、在制在役设备检验检测、化工专用仪器仪表质量监测、计量仪表、核辐射仪表制造等资质证书;拥有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一个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外贸进出口权;挂靠和设有各类行业中心、标准化委员会和学会13个;全院现有职工916人,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高级工程师246人,工程师226人,助理工程师203人,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4%;拥有资产总值348亿元。   经过48年的建设和发展,天华院已成为我国化工、石油化工装备行业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大、中型乙烯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装置,大、中型合成氨及其下游的尿素生产装置,大、中型硫酸。氯碱生产装置中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及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建院以来,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75项,获国家级重大科技奖励33项,部省级奖励155项、中国专利48项,美国专利3项。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实现科技产业化、打造我国石化装备研究开发基地为目标,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五”以来我院共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科技部技术开发项目和中石化重大技术开发项目等8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7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6项,甘肃省科技三项费用项目3项,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64项,中石油科技开发项目2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及火炬计划项目4项。36项成果通过部省级技术鉴定,8项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 2项技术取得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项。仅200 5年我院就安排科研计划项目174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5项,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2 8项,全年有20项成果通过技术鉴定,有5项技术获得专利授权。      一、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开发能力      一是注重原始创新。充分发挥传统骨干专业的技术优势,加大自主开发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发明的非金属网格聚四氟乙烯衬里技术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第三十五届尤里卡发明金奖及中国和美国专利;不锈钢应力腐蚀预测方法、化学清洗缓蚀剂等五项技术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自主研制开发的阳极保护浓硫酸冷却器在国内数百家硫酸生产企业应用,与之配套的分酸器和输酸管道获国家发明专利;自行研制开发的MLM系列规整陶瓷填料、蜂窝陶瓷填科、耐碱腐蚀传热传质陶瓷填料获美国专利授权,成为我院主导出口产品。   二是注重集成创新,从提高石油化工单元生产装置中核心设备的系列化、大型化出发,注重已定型核心技术设备的单元配套、工业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而实现由单一设备开发向单元生产装置成套技术、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成套技术、设备扩能改造成套技术开发转化,并取得较好收效。目前我院在橡塑混炼挤出机方面已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及过程控制系统的配套,在大型阳极保护硫酸冷却器上实现了专用技术和自控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乙烯裂解炉开发方面实现了裂解炉、废热锅炉、烧嘴的集成。   三是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近年来我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型成套设备国产化工作的有利时机,按照“工艺与装备并重,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结合”的万针,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立足自我,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技术产品。对石化装置应用的大型回转干燥设备,通过消化研究,实现再创新,研制开发的大型蒸汽回转干燥器先后在燕山、齐鲁、镇海、扬子等国内数十家大型石化企业的相关装置上成功应用,技术性能优于国外公司同类产品技术水平;由我院负责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聚丙烯粉末加热器,在扬子石化公司年产20万吨聚丙烯装置得到成功应用,完全替代了进口设备,该项目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技术装备)优秀科技成果奖,被中国石化总公司授予200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仅此一项,扬子石化公司年新增利税达7000余万元;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跨行业的延伸工作,研制开发的纳米物料桨叶—微粉两级干燥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家863计划项目超重力法纳米碳酸钙、纳米氢氧化铝、纳米氢氧化镁等高科技产业。      二、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供机制保证      一是建立健全了科学的投入机制和预选课题、储备课题立项机制。每年用于科研开发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有100万元用于院级储备课题和预选课题的研发。对前瞻性强、潜力大、有利于产业化的项目,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和扶持,对有重大影响、并能产生较大社会效益的项目。作为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逐级进行申报立项,既提升了我院的科技创新水平,又确保了重大项目申报成功率。   二是积极做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的申报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增加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起点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加大了对技术开发项目的激励力度,建立了资料查阅系统和电子期刊查阅系统,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开发能力。   三是实行项目负责制,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开发项目实行统一集中管理,专人负责,严格项目的计划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老带新,既确保了研发水平,又使年轻同志得到了锻炼提高,达到了尽快成材的目的。   四是重视和加强与大型石化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强化协同攻关能力,在解决石油、石化生产装备的实际需求过程中寻找课题。先后同中石化联合建立了兰州化工机械及自动化联合研究所和南京石化工业炉联合设计研究所,使我们的科研工作更好地贴近石化工业、贴近石化生产,提升研发水平。      三、加大科研基础建设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条件保证      加大科研基础平台建设投资力度,不仅增强了技术开发后劲,而且使科研开发、产品制造、市场竞争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筹资金新建的综合实验中心已交付使用,干燥、橡塑、压缩机、环保等专业的综合实验装置建设已基本完成,全院有2 3个专业室所新建、改建了实验室和试验台,新建试验装置21(台)套、新增仪器仪表57(台)套,极大 提升了科研开发手段;购置了ANSYS结构分析、CFX流体力学分析、SW6强度计算、Solidwork等大型工程应用软件及配套工作站,实现了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为满足日益迫切的装置大型化带来的产品大型化要求,完成了建筑面积近6 000平方米的容器车间建设和管道生产车间、橡塑生产车间改建工程,新添置了大型制造加工装备30余(台)套,为大型设备的制造和技术创新工作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与此同时,在科研开发资质等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证书、A 2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顺利通过了国家甲级设备监理单位资格现场评审,成为全国石油石化行业首家甲级设备监理单位。完成了三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和计量器具产品制造资格的换证工作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殊设备检验许可证的换证工作;完成了国家级实验室——化学工业设备监测中心的复审验收等,为我院科技创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保证      企业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抢得了先机。近年来,我院始终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建立健全了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在不断吸引优秀科技人才来院工作的同时,建立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计划,以形成自己的核心人才群体,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进一步提升学术地位,除每年新进大学毕业生3 0名左右外,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先后有60多名青年工程技术人员报名参加,目前已有29名同志完成了工程硕士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的学习及全国统考,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另有2名同志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制定下发了《天华院专业带头人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条例》,初步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民主的创新氛围,把承担预选课题、储备课题与提高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相结合,使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抱负和旺盛的创造活力,把举办工程设计软件、压力容器设计、质量管理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讲座,作为职业再教育、再提高的有效形式,以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和提高,努力形成自身的技术工人队伍。与此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研究职工个人的发展问题,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我院的科研经营工作中来,形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      五、坚持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成果转化进程      市场是检验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就是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经济建设之中,为经济建设服务;近年来,我院针对石化装备的实际需求,把提高石化装备科技进步、满足石化企业对装置的需求作为我院技术创新的切入点,每年都有数个项先进的科技成果在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硫酸、电力等行业成功实现工业应用。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石化工程公司共同承担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CBL型乙烯裂解炉,先后成功地应用于齐鲁、辽化、抚顺、吉化、燕山石化、大庆石化等大型企业,受到国家多次表彰,获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型裂解炉炉型、强化传热管、二级急冷废锅获中国专利;自行研制开发的大型热传导型干燥器、回转干燥器和浆式干燥器先后在国内数十家大型石化企业的聚丙烯、聚乙烯、ABS及催化剂等装置中得到成功应用,研制开发的纳米物料桨叶一微粉两级干燥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家863计划项目超重力法纳米碳酸钙、纳米氢氧化铝、纳米氢氧化镁等高科技产业,开发成功变废为宝的电石渣脱硫剂制备技术,并获得成功应用,研制开发的国产最大的铜精矿粉蒸汽管回转干燥机在金川公司获得成功应用;研制开发的保温直埋泡沫夹克管道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长庆油田、胜利油田长距离输油管线以及铁路和城市大型集中供热管网中得以广泛应用;完成了目前世界第一的煤液化第一、 第二反应器、煤制氢装置成套设备、气化炉、T—STAR反应器、中石化所属企业煤代油装置干煤粉气化炉、飞灰过滤器、循环气压缩机等一大批在行业有重大影响的重大设备的监制工作;自行研制开发的阳极保护硫酸冷却器在我国数百家20——80万吨/年硫酸企业得到成功应用,在此基础上,又成功开发了分酸器和输酸管道,既满足了企业生产的需要,又增强了技术储备能力。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成功应用,不仅扩大了行业影响,而且提高了我院在化工、石油化工领域的知名度,同时也为我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我院的经济效益年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个别年份超过30%,既有效的解决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问题,又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为科技创新搭建合作平台      注重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同国际知名企业联合攻关,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参加了中国石化总公司与美国LUMMUS公司乙烯裂解炉公关合作组,先后有多名科技人员到LUMMUS总部接受了培训并参加合作研究设计,在该中美合作项目15年的合作协议中,我院作为合作组的成员单位,参与了国内外一系列石化项目的联合设计开发工作;同美国LANTEC公司联合开展了MLM陶瓷传热填料的研究开发,使该技术产品成为我院出口美国市场的主导产品之一,并获得美国专利;与台湾毅懋能源科技公司合作开展了蓄热式氧化器(RTO)的研究开发,并在国内数家化工企业成功应用,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蓄热式氧化器(RTO)技术已通过中国石化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同日本横河公司、西门子、霍尼威尔、ABB等在仪器仪表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七、今后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思路      (一)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力   以实现科技产业化为目标,以专业均衡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研发石化过程关键成套装备为重点,加强核心设备的单元生产装置成套化开发,特别是注重已定型核心技术设备的单元配套、工业过程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化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实现由单一设备开发向单元生产装置成套技术、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成套技术、设备扩能改造成套技术及装备放大设计成套技术开发转化,形成石化装置后处理系统整个技术体系的技术优势及市场竞争优势。以橡塑混炼挤出机组、大型压缩机、干燥单元装置、大型工业炉、过滤单元装置、电化学阳极保护技术.长输管线防腐蚀工程技术、非金属防腐蚀材料及工程技术研发为突破口,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加速向机电一体化和设备成套化目标迈进。一是加大科研项目特别是在石化行业中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并以此作为推动技术进步、提升技术创新起点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争取重大科研项目立项30~60项,并力争在大型PTA干燥机、大型双螺杆挤出机、乙烯裂解炉、大型压缩机。大型酸冷器的开发上有2-3项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二是健全储备课题机制,提高储备项目的研发水平。三是注重传统化工装备研究领域的研究开发。“十一五”期间,每年拟安排科研经营计划120项左右.其中每年安排科学实验项目50—60项,技术鉴定项目10—15项,申报国家专利10—15项。四是加大科研投入力,保持科技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院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经费将达到3000—4000万元。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研生产条件,努力提高经济创收能力。在“个一五”期间,建成公共设施齐全配套的化工机器研究中心和仪器仪表试验车间,新增实验室面积4000—5000平方米,增加生产场地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以满足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建实验装置10套,补充和完善粉体造粒、挤出机、干燥设备、工业炉等实验装备,为我院重大装备课题研发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证;购置先进的工程设计软件3—5套,强化科研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10年,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资产总值达到6亿元,年利润6000万元。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持领先优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在不断吸引优秀科技人才来院工作的同时,建立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和发展机制,形成我院自己的核心人才群体。一是继续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力争到“十一五”培养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30名;二是继续办好工程硕士班,使更多的年轻同志得到培养提高;三是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引进大学生150名左右:四是强化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及有计划的短期培训,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满足科技创新工作的需要。   虽然天华院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市场的要求及创建一流研究院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就一定能把天华院建设成为我国石化装备一流的研究和开发基地。 天华院产研结合促发展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