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二:平城时代民族文化大融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3:34:06

平城时代民族文化大融合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2010-11-14 

 

 

写在前面:我个人比较喜欢历史。中国通史也看了好多版本了。先是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后是郭沫若的《中国史稿》,翦佰赞的《中国通史纲要》,最新的是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二十五史》也藏了一套。总的感觉是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不够重视,篇幅太少或言语不详。强烈呼吁大同的有识之士,重写一本北魏历史。


公元498年,北魏、南齐。

 



公元430年,北魏,平城时代。

 

    大同日报记者水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的外迁与游牧民族的内徙,引起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运动,这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而且使古老的传统文明具有了强劲的新鲜活力。处在秦汉和隋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中承上启下的时代,它与大一统的时代同样辉煌、伟大。而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转折节点者,则是北魏平城时代。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认为,自从汉末长安、洛阳被战乱夷为废墟之后,北方传统的文化中心逐渐向东转移。在永嘉之乱以后出现的十六国时期,河北地区处于汉化较深的羯族和鲜卑族慕容部的统治之下。大量汉族人口被留居于此,内迁的胡人渐渐被同化。北魏平城政权建立不久,就占有了河北地区。作为河北世家大族代表的崔浩、高允等人先后出仕魏朝,他们向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等统治者介绍汉族传统文明的精华,并以汉魏典章作蓝本,为北魏王朝制礼作乐,孕育起一整套汉化的制度,引领平城政权沿汉化的轨道发展。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北燕被北魏大军攻灭。大量北燕的人口和物资被迁徙到平城,其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北魏统治集团的执政者或中坚,比如北魏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冯太后,就是北燕国王的孙女。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攻灭凉州的最后一个地方政权北凉。战后,被征服的河西走廊的文物与士人大多被迁徙到平城,保存在河西的汉魏典章制度和学术文化也随而东迁。于是,在平城出现了来自东西两方的文明融汇为一体的高潮。
                
    在北魏定都平城的将近一个世纪,无论中原文明还是周边的文明,均齐聚京师。传统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随着安定统一局面的逐步形成而得到整体升华,成为代表全体民族的中华文明。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以下文章: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一:平城  气势恢弘的北魏京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mz2.html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二:平城时代民族文化大融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obs.html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一--旧城改造需要慎思慎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8jw.html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二--整体保护方能避免文脉割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9v0.html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三--新旧分开才能两全其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gl9.html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四--尊重历史就要修旧如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glw.html

大同:实至名归的大古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wz.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盘点之七--平城遗址的所在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5s0.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之六--三朝文物的聚宝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5iq.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五--古代艺术的新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4m8.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四--改革创新的大舞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4mp.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三--都城建设的里程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1d1.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二——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1c5.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一--民族融合的大平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1dn.html

不断刷新完善的中国大古都标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vk.html

各具特色的8位大古都兄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vv.html

不断被认识并认可的中国大古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r8.html 

云冈石窟导游词(52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vt.html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二:平城时代民族文化大融合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五:古都大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10P)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四:与南京比肩而立的古都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三:大同中原王朝国力消长寒暑表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样板(11P)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一:平城??气势恢弘的北魏京师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盘点之七--平城遗址的所在地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二——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一--民族融合的大平台 大同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 谈谈大同的中国大古都地位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四--改革创新的大舞台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八--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熔炉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五--古代艺术的新模式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之六--三朝文物的聚宝盆 古都大同之文化特色 专家建议:确立大同的中国大古都历史地位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二--整体保护方能避免文脉割裂 古都大同 大同冲刺“中国大古都”(图)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三--新旧分开才能两全其美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五--观念更新才能产业创新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四--尊重历史就要修旧如旧(7P) 中华历史歌谣:民族文化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