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孕妇剖腹产率世界第二 远超世卫组织警戒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58:02

中国孕妇剖腹产率世界第二 远超世卫组织警戒线

2010年09月14日 14:59   来源:羊城晚报   张小磊 张莉.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据世卫组织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孕妇剖腹产率高达46%,仅次于墨西哥的50%,成为“世界亚军”。而世卫组织对剖腹产率设置的警戒线是15%。

    相关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剖腹产率达60%至80%。选择剖腹产的产妇中,约有20%以上可以自然生产。为何剖腹产成为众多产妇的选择?

    现象1

    国内各大医院

    剖腹产率飙升


    上世纪50到70年代,我国的剖腹产率仅在5%左右,80年代以后快速上升到30%以上,目前部分城市的剖腹产率已经达到50%以上,甚至少数医院已超过60%。

    剖腹产率为何居高不下?羊城晚报记者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一番拉网式调查和搜索。

    8月下旬,是中国各大医院妇产科压力最大的时间,因为想让孩子早一年读书等因素,众多产妇一定要在9月1日前进行剖腹产。

    “据不完全统计,在广州,一年中选择剖腹产的产妇在50%左右,而在8月份的产妇中,选择剖腹的更达80%。”广州一位妇产科主任如是告诉记者。

    全国各大城市的情况大都如此。

    今年8月30日,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有23位准妈妈摘掉了“准”字,生下了宝宝。这些新生儿中,不少距离预产期还有1至3周。

    在辽宁沈阳市人民医院,去年8月的剖腹产率已经达到了78%,今年也在68%左右。

    浙江宁波,平时一天约有10个孩子降生在宁大附属医院妇产科,而在8月29日至31日,该院“生”了55个,其中42例是剖腹产手术。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8月31日分外繁忙,“超过70%的产妇选择剖腹,原因只有一个:9月1日出生的孩子上学要比8月31日出生的孩子晚整整一年。”

    广州天河区一位准妈妈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因为小孩到时候上学,9月1日以后生的都要推迟一年,这样一来小孩心里头是一个压力,比别的小孩都高一点,而且岁数也大一点,小孩心里肯定有一定的阴影,所以提前剖腹产,让他在8月份能够正常的入学。”

    这次全国范围内不约而同的“齐刷刷”“争剖”行动,源于我国《教育法》中的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根据该条例,出生在9月1日前的孩子,在6岁那一年的9月1日是符合规定的6周岁要求,而9月1日后出生的孩子,则还不够6周岁,不能顺利入学。

    现象2

    为赶良辰吉日

    选择剖腹产子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邓玲红在接受采访时说,除了“9月1日”这个分水岭,其他诸多良辰吉日也成为准妈妈们争做剖腹产的日子。包括“金猪年”,猴年都成了一些产妇“抢生”的动机。

    2004年,是中国的猴年,这一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产妇创25年来的新高。邓玲红告诉记者:“按往年统计,进入10月份后才是生育的高峰,但是当年提前到了8月。由于产妇太多,产科不得不加床。”2003年,全年到该院分娩的产妇是650人,而猴年则超过了1000例,是该院此前25年的顶峰。

    此外,选择2008年8月8日,2009年9月9日,或国庆等吉日做剖腹产手术的人也不少。去年国庆60周年时,就曾掀起一轮“争剖”高潮。

    “我们家的‘小国庆’就是那时降生的,不过她本来应该在10月8日出生的!”王丹至今仍津津乐道去年的“吉日剖腹”,依然激动不已。王丹解释,他们两口子和双方父母一直想让宝宝在新中国60华诞当天降生,征求医生同意后,如愿在去年“十一”清晨进行了剖腹产手术。

    眼下,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各大医院妇产科的医护人员们也已做好了加班的准备。

    还有,母亲节等吉日也成为新生代准妈妈选择的“剖腹日”。

    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教授说,现在坚持顺产的产妇越来越少了,主动要求剖腹产的却越来越多,其实有些产妇完全没必要实施剖腹产。

    现象3

    新兴消费观念

    宁愿花钱挨刀

    记者在网络上抽查采访全国各地近50位孕妇后发现,有32人明确表示将选择剖腹产手术,原因是剖腹产只需二三个小时,而自然生产则要十六七个小时,有人担心在此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预知的情况,还有些担心助产时产钳会伤害孩子。

    广州市儿童医院一位从事多年产科工作的医生告诉记者,剖腹产率偏高,有“80后”人群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因素,无法承受自然生产带来的痛苦。另外,现代消费方式也影响了“80后”的分娩消费观。

    该院一位产科专家表示,“现代医疗科学的发达,确实使选择剖腹产的产妇容易获得心理安全感。”她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很多时候,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明码标价时。“80后”正是在经济能力和科技水平共同推动下,对孕育子女产生了新的消费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没有必要面对生殖痛苦的同时,也努力在消费层面破除消费社会“新穷人”观念,渴望被贴上新时代的消费标签,被同龄人和现代消费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可。

    记者了解到,一般顺产费用在三四千元左右,而剖腹产至少要花费两倍,但对于选择剖腹产的许多新生代80后产妇来说,花钱多少不是关键,反倒是父辈们劝说他们选择顺产的举动,倒像是消费欲难以被激发的“新穷人”,让他们反感。

    现象4

    医院也有苦衷

    动刀好过顺产

    不可否认,剖腹产率偏高与医院多少是有关系的。

    有医生表示:“这是由医院的评估体系决定的,拿顺产来讲,医生护士陪着产妇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能生产就算是顺利的了。医护人员费这么大力气,评估起来还不能算是‘做手术’,考核结果提不上去。而剖腹产手术通常1个小时就会结束。付出与收获的比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此外,剖腹产的花费是顺产的两倍以上,为了经济利益而鼓励产妇进行剖腹产的情况,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医生为了增加收入,常常对产妇说:现在剖腹产已经是小手术了,比自然分娩舒服得多。还有医生说:剖腹产的小孩比较好,为孩子挨一刀值,还能避免身体变形,有的医生甚至干脆在孕妇住进妇产科时,先灌输顺产的疼痛和风险,给产妇造成心理恐慌,接着讲解剖腹产对母婴的种种好处,如此之后,还有多少产妇敢选择顺产?

    也有妇产科专家告诉记者,剖腹产急剧增多,跟目前产科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也有很大关系。现在欧美国家剖腹产比例一般都很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充足的医护人员为产妇服务,特别是产中,专业的助产师可以很好地引导产妇顺利分娩,减轻痛苦,选择顺产的孕妇自然就很多。“而在中国许多医院,产科医护人员与产妇的比例严重失调,根本做不到为产妇贴身服务,顺产的时间最长的可能要一天,医院抽不出这么多人来陪着。”相比之下,剖腹产是一条“捷径”。

    反思

    调整入学年龄

    改革考核方法

    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说,剖腹产一直是解决难产生育或者抢救新生儿的一个辅助手段,但并非最佳的生育方式。剖腹产手术增加产妇大出血和感染的机会,产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是自然产的10-30倍。剖腹产的孩子是感统失调的一个高发人群。如果一个剖腹产的孩子,到了两三岁以后还有吃手和咬笔头等习惯,除了心理焦虑的因素外,就要警惕是不是有感统失调的问题了。

    “从某种程度说,剖腹产是我们人类抗击痛苦,获取生命产生时间的自主方式,但无法忽略的是,在人类自主选择的世界之外,还有硕大无比的自然世界,我们在自然中繁衍生息,依赖着它。人类世界也必然需要遵循自然界优胜劣汰、生生不息的自然伦理。”李春富说。

    如何缓解日益上升的剖腹产比例?有产科专家称:改变人们的认识可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推广无痛分娩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据了解,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针对很多产妇为了孩子读书,在8月份集中剖腹产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建议,儿童入学年龄应该做弹性调整,只要本年内能满6岁的孩子,都可以在9月入学。

    有人认为,要降低剖腹产率,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医院剖腹产的监管,只有加强了对医院的监管,将剖腹产比例纳入对医院的考核之中,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责任编辑:徐晶慧)


 


 Avoid Caesarean sections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0-05/18/content_9860931.htm

Chinese mothers should rethink on Caesarean operations, as the ratio of births by C-Section to normal deliveries, at 46 percent currently, has far exceeded the international safe line of 15 percent, according to an article in Beijing News. Excerpts:

Hospitals and mothers blame each other for such a high ratio. The former say young mothers now care more about the shape of their bodies and are afraid of the pain during labor, while mothers complain that obstetricians and hospitals always suggest Caesarean operations to charge more from the patients. Other reasons include the 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s and patients in China, and the growing number of older women giving birth for the first time.

Yet, the reason behind such a high number of C-Sections is due to the selfishness of adults that risks the baby's health. Research ha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of natural labor, by pressing babies' bodies, provides training for their lungs and other parts. Let's stop bypassing such a crucial stage needed for all bab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