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大汗淋漓会引起人体阴阳失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6:32
现实问题:我们了解了痰湿体质对健康的危害性,那么痰湿体质的人应该怎样全方位地调整自己呢?
  王琦解答:中医讲究整体观,调理体质自然不能手段单一,要全方位调整。
  1.甜、黏食物消化不了就成“痰”
  我们都想想,平常最爱吃的是什么?一般痰湿体质的人都喜欢肥甘厚味之品,甜的,黏的;巧克力,蛋糕,年糕……
  有人说中医里不是讲那些黏的食物是补脾补气的吗?这就要看具体的食物了,例如山药,也是黏的,但是滑润,好消化,不滋腻。但是元宵、月饼、奶油炸糕这类食物,包了一大堆糖、油在里边,又甜又腻,不好消化,就要生痰。关键晚上这一餐,不要多吃。
  我们生活里常说“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苍蝇不叮没缝的蛋”。人得不得病,不仅要看是否受到外邪的侵扰,关键还要看人体自身的正气如何,自身的抵抗力好不好。同样是跋山涉水,左脚的气血不畅,就会容易受到山涧寒气的侵扰,出现疼痛呀、发热,而另一只脚气血畅通,正气充足,就不会出现这些症状。
  2.适当出汗是平衡人体阴阳的有效手段
  除了要注意饮食,增加运动量也是很必要的,老坐着是不行的。
  猎豹大家都很熟悉,它可以在几秒钟内加速到100公里/小时,最快可以达到120公里/小时,但是猎豹的这种高速奔跑只能维持1分钟左右。因为这么快速度的奔跑会使肌肉产生大量的热,长时间以后将超出心脏的调节能力,导致大脑死亡。以至于它跑了1分钟以后必须停下来,趴在地上,出汗、吐舌头,降低自己的体温。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所说的:刚不可以久,柔不可以守的道理。人体也是一样,阴阳平衡,百病不生;阴阳失衡,百病缠身。而出汗就是人体平衡阴阳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现在的人都想一天就减掉多少斤,这是违背生理规律的,因为体重的增长也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让它降下来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短时间的过量运动和节食,减下去的体重不但容易反弹,而且会加大脏腑功能的损伤。
  运动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我们建议微微出汗就最好,就是说散步也好,打球也好,身上刚刚出了一层薄薄的汗就可以了。这样有利于体内的阴阳平衡。千万不要大汗淋漓,不仅不能调和人体阴阳,反而失调得更严重了。肥胖的人多汗、多气虚,如果运动过量,甚至会造成大汗亡阳,手足逆冷、心悸、眩晕、喘息不止,有些类似休克的症状。
  运动完后也要注意休息。很多人喝水习惯拿起一瓶水“咕咚咕咚”一口气见底,最好还是冰镇的。无论是不是痰湿体质,这种喝法都是不好的,会加重脾的负担。正确的喝水方法是少饮多次,喝个半饱就好了,给身体一个喘息处理的时间。还有一点,最好是温水,起码要是凉白开,不要冰镇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
  照顾好脾,痰湿不会打扰你
  现实问题:现在的食品都是精工细作的,应该很养人?脾胃这么娇气,还有什么宜忌吗?
  王琦解答:有几种习惯是最容易刺激脾胃的,如果你有这几种习惯,脾自然会跟你耍耍娇气了。
  1.过量饮食吃伤了脾
  现在的物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相反,每顿饭都能吃得很饱、很撑。像自助餐,大家都很喜欢,尤其是年轻人。交一定的钱,解开裤腰带畅快地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难免诱惑出人的多吃有赚,少吃会亏的心理:首先把花的钱吃回来,接下来多吃一点赚一点,不赚白不赚。肚子吃得鼓鼓的,用手一拍再没一点地方了,很有成就感。
  其实,自助餐这东西,不多吃一点会觉得亏,吃多了更亏!
  脾的功能就那么大,连续奋战几个小时才能把一堆食物消化干净。这样一来,不仅不能保证这些食物全部转化为水谷精华,还会有相当程度的“豆腐渣工程”出现,饮食变成了痰湿;更得不偿失的是,脾气受重伤了,会在很长时间内出现疲劳、困乏、不思饮食的情况,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吃伤了”。
  对待食物的态度和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上一辈的人经过饥荒的年代,艰苦地去扒树皮、挖树根充饥,油水更是影儿都没有,十个有八个是营养不良。
  后来粮食问题解决了,一开始还不舍得吃,都省给孩子,再后来真是一点不愁了,鸡鸭鱼肉顿顿有的吃了,便放开了吃,结果吃出了富贵病。
  2.脾喜欢甘甜这种味道
  大多数痰湿体质的人爱吃的食物中,甜食、甜点占了很大的份额。脾是很喜欢甘甜这个味道的,但是,喜欢的东西经常吃会失了度。你今天吃了一勺糖,感觉挺甜的,心里挺美的。之后天天吃一勺糖,一段时间过去了,会感觉这一勺糖也没有那么甜了。于是改吃两勺糖了。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一杯水里你可能要放上六七勺糖才觉得甜。现在的点心为了迎合人们的口味,做得都很甜,很腻,放在一张纸上,不一会儿就能把纸给油透了。偶尔吃一块半块的还说得过去,可现在不少人拿点心当饭吃,奶油蛋糕啊什么的,一顿好几块。百病生于过犹不及,就算脾再喜欢甜味的食物,吃多了一样有伤,这叫做滋腻碍脾,除了肥胖,还会出现腹胀、身重、脱发、口舌黏腻的症状。
  3.肝病最先表现在脾胃
  中医说肝主怒,生气的时候肝气很旺盛。而肝有个特点,叫做“喜条达、恶抑郁”,就是说这个火你要发出来,不能憋在心里。要是心里的气话没说出来,没说痛快,就觉得浑身都憋屈,手胀、眼胀、胸胀。这时候,肝气不能正常疏泄,于是造成了肝郁气滞。
  肝得病了有个特点,容易向脾胃转化。因为肝属木,脾胃属土。在五行生克中,木能克土。当生气时,肝气旺盛,就会横逆犯胃。再加上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就导致了胃火。方剂学里有这么一句话:肝火犯胃吐吞酸。
  胃火的明显表现就是吐酸水,西医上叫做胃酸分泌过多,烧心、胃疼,一般吃点小苏打、氢氧化铝就能缓解。胃液分泌增多,你就会想吃东西。但这时候是不能吃东西的,吃的东西把鼓鼓的闷气都给压下去了,更糟糕!这种对食物的“饥饿感”并非真正的“饿”,只是脏腑功能紊乱产生的一个“虚假信号”。如果我们因为这个“虚假信号”大吃,吃进来的饮食就会给脾增加繁重的负担,它要额外地去消化。再加上人心情不好时,倾向于吃一些有滋有味的零食,大多是又甜又腻又油的食物,糕点、巧克力、坚果……每一样都不好消化,痰湿大量产生。不仅如此,肝气郁滞也影响到了脾气散精、胃气降浊的工作,使得运化的水谷精华不能输送到全身,产生的痰湿糟粕不能排出体外,最后停聚在身体里,形成肥胖。
  4.脾主思,思虑过度也伤脾
  从心理的角度上说,中医认为脾主思,我们的精神思维活动要依靠脾气的健运,从后天饮食中消化吸收充足的能量,使气血充足,以满足精神思维活动所需。反之,过度的精神思维活动会加重脾气的负担,就如同一台崭新的机器,老让它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那么磨损一定会很严重。所以说,“思虑伤脾”。特别是在吃东西的时候,脾气在不停地运化,气血充盈在胃肠,工作量很大,如果在这个时候看电视、谈判、聊天、玩游戏,耗费了过多的精力,便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食物不能充分地运化,变成了痰湿,在体内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