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阅读特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36:39
     2007年10月21日,有“长衫先生”之称的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教师李里携新书《<论语>讲义》在京宣讲国学,使《论语》出版热再次升温。

    此前,中华书局的《于丹〈论语〉心得》已售出250万册,如果考虑到盗版,发行量大概会在400万册以上。

    北京图书大厦一个摆满各种版本《论语》的书架,竟有60多个版本。《于丹〈论语〉心得》摆在最显眼处,其他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傅佩荣〈论语〉心得》、《丧家狗:我读论语》、《论语笔记》、《隐藏的论语》、《论语读诠》、《与孩子一起读论语》、《漫画论语》、《中文经典100句:论语》、《论语人生》等。

    这些书多是近两年出版的,而其他书架上还有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和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新版。在两年之内,一个又一个的学人跳出来加入“《论语》军团”,足见《论语》出版热到了什么程度。

    青年学者李里讲《论语》是否冒险?

    今年31岁的李里是众多《论语》解读者中年龄较小的一位,13岁时开始穿长衫、着圆口布鞋,其后十余年始终一袭长衫,初中毕业后弃学即游历四方、遍访名师。在四川师范大学,李里讲的《论语》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公共课。

    《<论语>讲义》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里草堂国学系列”中的第一本,接下来还将推出《国学精义》、《蒙书讲义》、《<孟子>讲义》、《<大学><中庸>讲义》等。在《论语》百家注释、千家解读的情况下,李里“草堂国学系列”第一本即讲《论语》,是否有些冒险?

    该书策划者汤文辉博士告诉记者,他联系李里出书是在2005年看了中央电视台采访李里的节目之后,那时候,于丹还没有火。因此,李里的《<论语>讲义》不是跟风炒作。

    汤文辉还认为,《<论语>讲义》是一个纯然儒者以全部身心性命浸透在儒学之中所生发出来的解读作品,有着独特的价值。

    再者,《论语讲义》是李里在向学生和社会各界听众长达七年的《论语》讲稿基础上反复锤炼增删而成。2000年以来,李里在大学、社区、政府机关、企业、少管所、监狱等诸多地方向公众讲解《论语》。

    此次,102岁的国学学者刘克生先生逐字逐句阅读《论语讲义》,并工整地手书了勘误表。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院长林木认为,“在呼唤回归传统,弘扬国学的今天,《<论语>讲义》的出版无疑是件好事。”

    畅销书都是电视催生的?

    在解读《论语》的新一轮出版热潮中,于丹无疑是始作俑者。但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大家解读《论语》,注释讲解本现存世的不会少于2000个。因此,有批评者认为如果没有《百家讲坛》和央视的大力推广,于丹等人再卖力,也不一定有现在的“《论语》热”,目前的畅销书不过是电视催生的。

    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认为,于丹起到了宣传《论语》的作用,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学孔子是好的,学孔子是有用的,其它的则谈不上。而李里则认为,于丹在讲解的过程中基本上把握了圣贤之道,是十分可贵的,而且,她用女性特有的视角敏锐而时尚地对《论语》进行了解读。

    与同行较为客气的评价不同,一批批判于丹的书也在其走红后纷纷上市,如《解“毒”于丹——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与庄子》、《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当〈论语〉遭遇于丹》等。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于丹所讲《论语》存在很多硬伤,她不懂《论语》。譬如,她对古人名字的称呼有误;对孔子弟子的一些东西,也基本属于无知;还有《论语》的分章,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分514章,清朝考据孔子的172家又重新分了章,但于丹连传统的分章都没有搞清,有些把两个不同时期的章节混作一章。

    “我让学生找了一本于丹的书来看,它有‘心得’二字,那应该是自己阅读所得,但我看了一下,没有一句‘得’是她自己的,而且我很吃惊的是,全书引用了他人的观点,却没有出现一个20世纪人的名字,包括她引了鲁迅的话,都不提鲁迅的名字。”对此,朱维铮先生表示,“我认为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布道也好,一家之言也好,你在公共平台上必须说清出处,这个我想在国内外都是基本要求。”

    而抛开新近出现的“《论语》军团”,在现代出版史上,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是三个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版本。作家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王宝生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出版界不能为了赶热潮而草率出版。做一个学问需要几十年,急就章式追时髦的出版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且,学术上的不严谨会亵渎和曲解原著,甚至误人子弟。

    《论语》出版热跟风阅读是好是坏?

    面对《于丹〈论语〉心得》几百万的销量,一些出版人质疑道:这几百万买书人把书买到家里,有多少人看了?是像看杂志一样随手翻翻,还是通读了?

    记者在单位和书店进行的小范围调查发现,多数人只是翻了翻,通读的很少。一位杨先生告诉记者,《于丹〈论语〉心得》刚出版不久,他就买了一本,放在床头,翻了三五次,总计不过20分钟,这与他以前津津有味地挑灯夜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和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很不同。

    毋庸置疑,男女老幼齐上阵、几百万人读《于丹〈论语〉心得》,是比较典型的跟风阅读。而其他《论语》解读版本的蜂拥而上,更让人心生疑虑。

    但也有论者认为,跟风阅读也不是一无是处。阎崇年和易中天掀起了一股读史热,《于丹〈论语〉心得》则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全民普及运动,《论语》热充分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市场化和网络化时代,光有好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对大众来说,亲和性比严肃性更易被接受,贴近性比准确性更受欢迎。在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上,电视和于丹半年的努力,也许比得上过去1000个教授半个世纪的奋斗。

    石油工业出版社高级编审王晋堂认为,不少人喜欢跟风阅读,别人读什么我就读什么,让所谓的畅销书钻了空子。跟风阅读容易促使出版商急功近利,重形式轻内容,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像缺少营养的美式快餐。

    李里则表示,跟风也罢,精读也好,国学热和国学图书热销引发的阅读潮流不会短时间内消退。在经历了鸦片战争时外国列强入侵、抗日战争以及“文革”十年浩劫之后,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在过去,我们的文化曾经一度处于无根状态,如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使得民族文化的重建成为民族复兴的大势所趋。因此,国学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不是几个学者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