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饮酒简史与法律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9:36
土生阿耿法治夜话系列网文:

                          我的饮酒简史与法律成长

                    ■李绍章(艺名:生阿耿

      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抵御。昨晚在创作《想来一段“周末脱口秀”》时,一到上海参加破产法研讨会的S君来电,想约我等几个男人聚聚。原本想把文章写得精彩一些,可人家从北京远道而来,又多时未见,加之想到可以一起畅饮,于是匆匆收笔,赶往了酒场。在酒的诱惑下,我宁愿不要文采;在好酒与好的饮酒人的诱惑下,我宁愿什么也不要。
    说起饮酒,我有一句名言,“啤酒对我来说是凉水,黄酒对我来说是饮料,白酒对我来说是毒药”。熟悉我的人大概都知道。大抵是说,我喝啤酒可以无限量,反正进去了很快会出来,无非是一个进出口的流量平衡问题;黄酒有些“后劲”,但品起来却很可口,不过是一种饮料而已;白酒才算真正的酒,那东西可不是开玩笑,喝多了简直是活受罪,反正我现在是一滴都不沾的。
    但我的饮酒史却始于喝白酒,并且一度还为之痴迷。我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以高粱、大麦、小麦、稻谷、玉米等粮食或者含糖分的植物为原料,通过特定加工工艺,经糖化、发酵、蒸馏而成,香型多样,酒色洁白,口味醇厚。能不能喝白酒,与遗传很有关系。小时候就经常看到父亲与人一起喝白酒,在我的眼里,他不仅是一个学法用法能人,更是一个喝酒劝酒高手。“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饮”,在我家乡那里,无酒不成席,有客必劝酒。这几年好多了,但在过去,几乎可以说是“饮酒成风”。据我的观察,酒桌上好像没有谁不被父亲灌醉的。当然,父亲也会被别人灌醉。在我不懂事的时候,他老人家每次大醉,总会伴随百态“酒疯”,或者卧床呻吟,或者对妻叫骂,此刻我会格外害怕,似乎发生了什么或者要发生什么。
    上大学以前,总觉得喝酒是长辈或者成人的事,小孩喝酒就是变坏的表现,因而我滴酒不沾。上了大学之后,难免有聚会,聚会没有不喝酒的。于是,渐渐开始接触了酒。但喝的次数很少,每次喝的量也不多。真正让我对喝白酒的能力产生自信与兴趣的,还是八年前法在院实习的那段时间。不知现在怎么样了,反正那时山东的基层法院喝酒很厉害,几乎每天都有酒场。记得初次去法院时,在酒桌上庭长就劝我喝酒,我一个实习生,本不想喝酒,也不敢和法官们一起喝,因为看到他们个个都是高手,那副粗壮威猛的样子很吓人的。但庭长力劝,并且摆出了“酒量大小与审判业务好坏成正比”的高论,由不得我不喝。胶东地区的饮酒风俗,与我家所在鲁中地区差别较大,酒桌上座次分明,有主副陪之分,上菜之前还要先干一杯,那一杯可是三两多的,眼看着别人“跃跃欲喝”的架势,而我又不懂得怎样拒绝。那一刻,喝还是不喝,直接关系到我的实习业务在诸位老手那里的评价,于是只好憋住气一饮而尽。原本以为一杯下去会有不良后果的,但没想到干杯之后爽极了。
    此后,我爱上了白酒,并且天天想喝。因为总有人请客,也就几乎天天有酒喝,感觉忽然从学校书生一下子过上了神仙的日子。白酒容易醉人,只要不太过量,一般也至多晕头转向,胡言乱语。但那种感觉实在如同飘在云间,随心所欲,自在至极。那时流行《常回家看看》,每次饮酒归来,总是听到大街上播放的那首歌,不禁让我带着酒性仿佛身临其境,初恋的幻想、爱情的浪漫,在麻醉的脑海里如波荡漾。实习期限是一个学期,整整半年,但也好似一晃,很快就过去了。庭里的各位老师,无论是业务上还是生活上,都对我无微不至的培养和关怀,短暂的几个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时热情相送,但也就是在这时,我彻底大醉一次。记得那次我喝的应该也不是太多,一瓶白酒加五六瓶啤酒的样子,但速度快,效率优先,又没兼顾公平,每人敬一杯,轮流倒换,觥筹交错,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灌到桌底下了。后来我是被抬回宿舍的,次日醒来,神魂颠倒,眼镜也不见了。打电话到酒店,得到答复说前一天晚上因烂醉如泥,混乱中早就被踩碎了。在睁眼瞎的模糊状态下,驾驶员驱车把我送回在烟台的学校。那一回,我首次体验到了醉酒的危害,至少我失去了一副自高中以来也没换过的劣质眼镜。
    法院实习的那段日子,我不仅初步接触了审判业务,收获了不少专业上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学会了劝酒,尤其是劝酒的一些经典语句,都是在那时学到的。如“感情薄,慢慢磨;感情深,一口吞”、“能喝一斤喝八两,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能喝八两喝一斤,党和人民才放心”、“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喝一口”等等。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派上了用场。当然现在很少有劝酒的情形,大部分劝酒词都已忘记了。
    那次大碗喝酒,在我的个人饮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大醉,但没有因此厌恶白酒,反而进一步提高了饮用白酒的能力。遇到好友知己,总要以白酒对饮,甚至从骨子里觉得白酒之外没有酒,唯有白酒才能情系你我。在不少场合,我也小有成就感地享受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意。酒后欢歌大啸,为所欲为。直到2003年,我依然保持着对白酒的情有独钟,专一地热恋,绝无二心。更甚者,我还幼稚地以此为荣,当作我求职应聘的特长,这在高校毕业生一般求职面试中可能属罕见情形。记得一家法院来学校招聘,我就牛气冲天,在考官面前大放撅词,说什么“我一能说二能写三能喝,最适合去法院工作”,并且拿出充分确凿的证据论证了“三能”的必要性以及与法院工作的需要关系。真没想到,越是这样牛气,反而越是灵光,上午面试,下午就来电话说可以签约。一些“谦虚过头”的应聘毕业生,反而遭遇了拒绝。由此我也悟出一个道理,面试不必过于谦虚,真实展现自我才是真。这其中的道理,与我喜欢饮酒的性格不无关系。
    结束我喝白酒历史的,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海量饮用”,那次喝了两瓶白酒。或许对一些饮酒狂人来说,两斤白酒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已经严重超量了。大学宿舍一同学Y君,来上海读研究生,因不在同校,见面其实很少。但每次相会,必会喝酒,喝就喝白的,其余的酒种一概拒喝。在喝酒的能力上,我承认他是高手,比我强多了。而我来上海之后,缺乏白酒饮用的持续性实践锻炼,能力似乎不如从前了。两人从傍晚六点开始,就着我喜欢的湘菜辣味,喝到八九点,一人一瓶见底了。显然没有尽兴,于是又要两瓶,喝完也没觉得有何不适,但已是深更半夜,便宣告散场。我懒的回自己学校了,就近住在了Y君的宿舍。他把刚从家里带来的新被褥帮我铺好,我没洗漱就匆匆上床了。好事马上到来。我一躺下,天哪,连酒带菜,一喷而出,满床皆是,我整个躯体沉浸在半消化状态的毛式红烧肉、酸豆角肉末、五粮醇等酒菜混合物里了。浓浓的酒气熏醒了早已熟睡的室友,他们马上叫来借住别处的Y君,他可能帮我收拾了好一阵子,我当时除了觉得吐了好舒服之外,什么也不知道了,直到次日醒来。几年过去了,Y君还常常在我面前抱怨,他的床被虽经反复清洗,但直到现在还留有我那熟悉的酒味。
    自那以后,我与白酒成敌,除了迫不得已,几乎再也不喝白酒了,起初闻到白酒味就想呕吐,后来严重至听到“白酒”这两个字就会有呕吐的生理反应。我文章开头说的“白酒对我来说是毒药”,就是这么得来的。上个月,同事带来一瓶白酒,约我共饮,没好意思推辞,就破例喝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是,我与他竟然还各喝了半瓶,又体验了喝白酒的感觉。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找不回当初的那份依赖与眷恋之情。以后也大抵不会再喝了。
    我的生活里不能少了酒。在失去了白酒的日子里,我又寻找新品种。最初恋上了葡萄酒,也如饮料一般,但不知怎的,没多久就疏远了起来,大概以我的口感,葡萄酒更接近于白酒。“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谁像白酒我怕谁。于是,我又开始更换新品种,逐渐喝上了黄酒。黄酒是我国的特产,作为最古老的酒种,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黄酒种类颇多,主要以浙江绍兴黄酒、山东即墨黄酒、福建龙岩黄酒为代表,因颜色大多呈黄色而得名。这种酒冬天饮用最为合适了,黄酒酒精度相对较高,热量也大,又具备疏通经脉之效,煮上一壶,细细品位,如同热饮料,常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确实,冬日里每天喝上一瓶,不仅浑身舒服,遍体快活,而且有利于勾起创作激情,酒酣兴发,文思泉涌,一会儿就出笼一篇自己还算满意的文章。
    当然,平日里最经常喝的还是啤酒。啤酒素有“液体面包”之称,以发芽大麦和啤酒花为主要原料,经制造麦芽、发酵贮存、过滤灌装等工序,精心酿制而成的低酒精度的清凉饮料酒。在1972年召开的世界营养食品会议上,啤酒被列为营养食品之一。据说远在五六千年前,古埃及和巴比伦的居民就开始用大麦酿酒,后经希腊和罗马传入欧洲。德国慕尼黑是举世闻名的啤酒城,那里的人每年喝的啤酒量居世界首位。啤酒通常在酷夏季节饮用为最佳,但于我而言,喝啤酒无季节之分,寒冬腊月,能喝上冰啤,也是一件格外爽快之事。有时侯在上课之前开启一罐啤酒,当作凉水一饮而尽,还有利于课堂演讲的激情迸发。到今天为止,我最爱喝的就是啤酒和黄酒了。
    我的这点饮酒简史,短暂而单调。与真正能喝酒的、会喝酒的、喝酒历史久远的朋友相比,无疑是小儿科。与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就更没得比了。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不仅有“诗仙”的尊称,还有“酒仙”的雅号;杜甫早在十四五岁时就是一位酒豪了,到老也未改变嗜酒的习性,有诗道“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东坡居士,可谓多才多艺,不仅对诗词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还喜欢酒,与其他文人酒客不同的是,他出身于饮酒世家,对酿酒很有研究,还亲自制造过米酒、松酒,写过造酒专著《酒经》;南宋诗人陆游喜欢喝爱国酒,“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自称有藏书一万卷,《集古录》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之自己为一老翁,故改号为“六一居士”,与酒须臾不可离。可以说,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十分发达。文人通过酒这一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品,把物质享受的酒升华为精神享乐,让饮酒者在品尝酒菜美味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酒文化的特有魅力。
    酒使人豪放,酒使人缠绵,酒使人宣泄,酒使人解脱。纵览我的饮酒史,其变化沿革的过程很有规律可寻,而在这些饮酒规律中又伴随着我个人的法律成长。小时候不喝酒,且视喝酒为“坏事”,与我严格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父亲尽管具有我所折服的法治理念,但也有其致命缺陷,尤其在早期生活中,“家长”意识十分浓厚,“父权”思想指导着对我的教育实践。我也耳濡目染,饱尝父权统治之苦,骨子里深深地打上了家庭成员不平等的烙印。如果那时候要是喝酒抽烟,肯定将会遭遇父亲的训斥与责骂。尽管那时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阶段,父母有对我监护的权利,但在主流意识里,我却丝毫意识不到那是一种正当监护。因此,民法理念中的所谓主体理念、平等理念、自由理念等几乎是空白,反而觉得我是属于父母之所有物,本不应该平等,也必须受父母管束,不能享受自由。
    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之后,恰遇我进入法学院学习之大好机遇。学习了多门法科,尤其是结识了民法之后,民法的诸理念渐渐为我所接受。在喝酒的问题上,我不再坚持过去那种“喝酒无好人”的错误思想,转而认为喝酒乃是一种生活自由,也是一种消费权利。自由理念与权利理念渐入我心,在酒水面前也不再腼腆,终于大方地揭开了个人喝酒的历史。不过,这种进步并非完全进步,局限性仍然存在。例如,喜欢“劝酒”,劝酒自古有之,操作起来其实并不难,几乎任何因素都可以成为劝酒的理由,如姓名可以成为劝酒理由,同姓的喝一杯、不同姓的也要喝一杯;性别、职业、籍贯、年龄、人际关系种类、天气等均可作为劝酒的正当借口。按理说,适当的劝酒也是一种饮酒礼仪。但劝酒过度,不论对方如何推辞,仍然执意相劝,那就不再是劝酒而是逼酒了。显然,这从民法理念上来说,过度劝酒或者逼酒的行为,事实上是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滥用了劝酒自由,而抹杀他人的饮酒自由,本质上自由理念的不成熟。如果这种饮酒强制万一得逞,还有可能给对方造成伤害,严重者还有可能酿成大祸。在民法园地里,每一个人都是具有人格独立、意志自由的主体地位,不容他人干涉与侵扰。更广义上的劝酒,还包括对酒之品种的强迫。比如,只要集体表决为喝白酒,对个别不喝白酒的人,总是要迫使人家不能有例外,在酒桌上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绝不允许有人搞特殊。说白了,这也是在限制他人的自由。此外,有时还有可能出现赖酒、骗酒等行为,把白水当作白酒作为替代履行,把茶水当作啤酒替代履行,显然这是一种欺诈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这种行为也会被人批评为“酒品”有问题,或者“酒风不好”。
    后来到了上海,由于客观原因,北方的生活习性难以维系,逐渐被南方生活方式所熏染。高度酒少了,低度酒多了;喝酒的人少了,不喝酒的人多了;劝酒狂饮的少了,象征性礼节性喝酒的多了。于是,我的饮酒史也发生了变化。白酒逐渐离开了我的最爱,而让位于啤酒、黄酒等低度酒。酒桌上很少出现过去那种劝酒的场面,喝与不喝、喝这与喝那、喝多与喝少,都非常自由了。在看到有人喝多时,还要友情劝告尽量少喝为好。这其实也反映了一种法律成长变化。朋友相约喝酒,完全是一种契约,违约者(比如迟到者)要承担违约责任的,责任形式就是喝“罚酒”。过去罚酒的数量一般是很多的,并且在其他如约履行的人监督下如数喝完。但后来,这种“较真”型罚酒少了,通常只是要求违约一方象征性喝一杯即可,不再从数量上与程序上添加过多要求,尽量让违约一方的违约程度与责任承担能力保持相当一致,以体现公平原则。
    饮酒方式也有变化。过去饮酒几乎等同于喝酒,少有品酒之习惯。究其原因,是程序理念的缺失或者未到位。品酒与喝酒不同,前者借助以眼观色、以鼻闻香、以舌尝味的环节,来测试酒的品质差异,道出了浓浓的程序理念。而喝酒而不品酒,可能就不大讲究这些程序了。
    现在每年回家,发现家乡的饮酒习惯相比过去也大有改观,酒桌上洋溢着浓郁民法理念的酒文化,“酒鬼”、“醉汉”不再像过去那样到处可见。究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酒不再是稀罕之物,家家户户都有,想喝酒的人也并非只有在亲朋相聚时才能喝到。同时,计划生育之实施,使养育子女的负担减轻,家庭教育方式与理念有了较好的改观。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也使农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人们的心情也更加舒畅了,不必再借酒消愁。除此而外,人们对过量饮酒的后果都逐渐有了理性预期,大量酒后事故的发生,也给饮酒的人带来了警示效应。显然,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们的法治理念有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我尽管对喝酒的兴致未减,酒也是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也坚持适量喝酒,但饮酒的方式与理念却在逐步发生变化,伴随着我个人的法律成长而变得更加健康、有序。我的法治夜话系列网文,在过去几年喝高度白酒的日子里,文风刚烈,尤其是痛骂时更是淋漓尽致,天地不怕,过隐就行;现在改喝低度酒,我人变得温柔多了,文风不再是那般泼辣。这也是我法律成长的一个微妙变化。但在遇到特别不像话的骚事与坏人之后,我可能还会破例借助高度白酒耍一下“酒疯”。因为,白酒里也有理性。不喝白酒,不是我的饮酒能力所限,而是个人酒文化政策调整的结果罢了。
    研究表明,适量饮酒不仅可以滋补身体,有利于健康长寿,还可以使人神怡气舒,精神爽快。但过度引用烈性酒,却无益于健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告诫说:“若夫沉酒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躯殒命,其害不胜言哉”。认识酒文化,此言不可不察。

                              2007年4月29日凌晨于上海

————————
作者联系方式:
QQ号码:68190161
电子信箱:
tsageng@sina.com
法律博客:http://tsageng.fyf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