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开发运用研究》研究报告1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39:11

《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开发运用研究》研究报告


课 题  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 批 准号:XJK06CZC037
学 科  分 类: 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 主 持人: 金双秋   教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研究成员: 李少虹  廖益光  杨飏 
摘要:本课题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举步艰难的状况,根据课题组近年来承担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基础理论、运用理论及基本模式,并将研究的理论成果运用指导本院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以此实证课题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为我省乃至全国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已占居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位置,其中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已占高职专业总数的34%以上,而从2003年国家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以来,高职高专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仅占8%-13%。为此,本课题正是针对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这种艰难现状,根据课题组近年来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来探索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基础理论、运用理论及基本模式,寻求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降低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的难度,推动我省乃至全国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有力地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深化改革,

二、研究述评

从2003年开始,我国开始启动国家精品课程评选工程,在此前后已出现一些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论文和研究课题,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作用、方法和评选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成果颇多,如孙锦茹(见《中国教育报》2005.8.19版)的文章主要阐明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如何去建设精品课程,避而不谈。至今为止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理论和开发运用理论缺乏体系性的研究,特别是还没有谁从高职高专文科类课程的角度来研究精品课程的开发运用理论。为此,本课题针对目前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重点研究:① 精品课程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② 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③ 精品课程教学条件创造的研究。④ 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⑤ 精品课程特色的研究。⑥ 精品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⑦ 精品课程开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1.课题有利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深化改革,健康有序的发展。

2005年10月由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发展高职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把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列为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由此来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精品课程的建设。由一门精品课程辐射带动出一组精品课程群,这就形成了品牌专业。由一个品牌专业辐射带动出一组品牌专业,这就形成了优秀示范性学院。

2.本课题将促进我国高职高专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开创新局面。

至2005年12月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多所,招收人数和在校生已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0%以上。根据《高职教育专业目录》确定,高职有19个专业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下分532个专业。其中文科类专业就有181个,占高职专业总数的34%以上。从上可见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文科类专业教育势如破竹,蓬勃发展。这种事态与我国高职教育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是极不相适应的。我国从2003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工程,时至目前已连续三批。但是高职高专文科类课程被评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为数不多,2003年评选出的国家精品课程总共才151门,而高职高专类的仅有23门,占总数的15.23%,其中高职高专文科类的仅仅3门,占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13.04%;2004年评选出的国家精品课程增加到300门,而高职高专类的也只有51门,占总数的17%,其中高职高专文科类的仅仅4门,占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7.8%。2005年评选出的国家精品课程299门,高职高专类的有61门,占总数的20.4%,比2004年略有提高,其中高职高专文科类的仅仅8门,也只占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13.1%。这种状况与高职高专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极不相适应,与高职高专文科类教育的生机勃勃、迅猛发展也严重失调。因此,研究本课题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个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的加速建设,促进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的教学深化改革。

3.本课题将有利于我省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建设特别是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

我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含本科院校的)72所、200多个专业、5000多门课程,近年招收新生人数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其中文科类的院校、专业和课程至少占到1/3之多。这种情况与我省近两年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状况是极不相适应的。2003年教育部首次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工程,我省当年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参加评审的结果是零;2004年第二次参评结果是有4门课程金榜题名;2005年第三次参评结果是3门选中,2005年比2004年通过率下降33%。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不仅会落后于全国“十一五”期间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而且与兄弟省市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那么,本课题将为我省教育行政机构对于加速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为高职高专院校打造文科类的国家精品课程提供借鉴。

四、理论依据

1.课程论

课程论是有关于课程目标观创新、课程内容观创新、课程结构观创新、课程资源观创新、课程资源观创新、课程评价观创新的理论。精品课程的开发完全是一项课程全面性、创新性的改革。因此,本课题必须以课程论为依据,来指导精品课程的开发运和建设。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的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逐步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必须以主体教育理论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观念。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定性是从三方面展开的:首先,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力得到多方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是在丰富、全面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是扬弃了异化的具有自由个性的人。那么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只有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和价值目标,才能始终坚持以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来探求精品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4.结构——建构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这种理论认为内化建构本身体现了个体对环境信息的顺化,而对外化建构来说,个体此时把认知结构运用于外物,使客体纳入于主体认知结构之中,不断运用主体在先已内化的认知结构改造客体或环境。因此本课题借助建构主义可较好地发现学生学习课程过程的认知规律,说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概念是如何建构的、课程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因素。

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依据,将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融为一体,从声像文字、图表、动画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习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求学、求知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习者对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促进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高职高专”既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文科类专业”是以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为依据。该《目录》确定现有的高职高专专业分为19个专业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下分为532个专业。本课题的“文科类专业”既包括文科专业大类的专业,如公共事业大类中的公共事业类、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也包括理工科专业大类中的文科类专业,如土建大类中的物业管理专业、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水务管理专业等。“精品课程开发运用”既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开发和更新建设,也包括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的开发和更新建设。

六、研究目标或研究假设

1.研究目标

通过对高职高专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高职高专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基础理论、运用理论和有效途径,为我省高职高专教育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示范,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文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导向。

    2.研究假设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预计可以解决:① 探索一套较为完善的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② 探索一种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模式;③ 能够加快推进我省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的速度;④ 能够有力地促进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使现有的高职高专教育类占整个高等教育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15-17%提高到25-30%,与高职教育规模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相适应。

    七、研究内容

A.精品课程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B.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C.精品课程教学条件创造的研究;D.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E.精品课程特色的研究;F.精品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G.精品课程开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研究。

八、研究方法

①采取文献法到图书馆和网站查阅有关国内外教学改革的资料和理论成果。

②运用统计法建立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研究体系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③采用调查法了解依靠行业提升精品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的水准和编写实践性教材的途径。

④采取分析法探讨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的理论和方法。

⑤采取实证法在我院选择一到二个条件较好的文科专业开展试点,以此印证上述理论。

    九、研究步骤与具体作法

甲、准备阶段(2006年4月—10月)

 ① 总结我院两门现已被国家教育部评审为国家精品课程开发、建设的经验、方法,并提升到理论的层次和规律性的高度。

② 查找国内外有关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资料;

③ 拟定本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方案;

④ 建立建设和完善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资料库。

乙、调查阶段(2006年7月—9月)

A.设计有关精品课程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专题调查表格;

b.组织课题组,选择国家教育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评选的7门高职高专文科类

国家精品课程的二至三门进行典型调查;

e.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丙、研究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12月)

A.统计调查数据;

B.分析调查情况,研究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和完善的难点和困难;总结现有的高职高专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组建设的经验;

C.撰写研究报告;

D.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E.公开发表研究理论成果;

F.召开专家和教师座谈会,听取专家和行家对研究成果的意见。

丁.实证阶段(2008年1月—2008年05月)

A.选择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1至2所文科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基础较好的文科课程作为实证对象,建设目标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

B.将本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运用理论、方法运用到实证的文科类课程建设中。

C.听取实证课程主讲老师的意见,不断修正实证方案。

D.向省、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申报实证的文科类课程1至2门,接受实践的检验。

戊.总结阶段(2008年06月)

A.      进行课题鉴定。

B. 写结题报告。

C.在我院、我省乃至全国推广研究成果。

  十、研究成果

  1.基础理论性成果

A.理论成果

① 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与实践主体报告(主体报告,36页,2008年3月)

② 打造高职高专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贵在出“新”(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4800字 《职教论坛》  2007年  第10期)

③ 《民政工作原理》的几种教学法(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4800字 《职教论坛》  2007年  第11期)

④ 高职教学条件和课程特色贵在创新(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3600字 《职教论坛》  2007年  第12期)

B.理论研究主要观点

(1) 确立了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标准




二级

指标

主  要

观测点

标 准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师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2-1

课程

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2-3

实践

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3-1

教材及相关

资料

教材建设与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对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编、制作了系列软件资源。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一流

教学

方法

手段

 

*4-1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和考试方法改革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4-2

教学

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5-1

同行

评价

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根据申报表3-5和4-2中所列材料)。

*5-2

学生

评教

学生评价意见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根据申报表3-5中所列材料)。

5-3

录像资料评审

课堂实录

仪态端庄、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2) 实现一流的精品课程教学队伍的途径。

① 要求课程组的教师既当课程主讲人,又做本行业业务工作的实干家。

② 要求课程组的教师既当知识的传授人,又做本行业科研前沿领域的探索人。

③ 要求课程组的教师既当理论教学的老师,又做实训教学的督导员。

④ 应要求课程组的教师既当教学理论的实践者,又做教研前沿领域的改革人。

(3) 实现一流的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

① 课程内容新颖切实。

② 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科学合理。

③ 实践教学富有特色。

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有着文科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即社会调查专题化,模拟实验程序化,认知实习系列化。

(4) 实现一流的精品课程教学条件的途径。

① 课程教材不断更新,贴近行业。

② 配合课程,扩充学生资料来源的渠道要宽。

③ 编写的实训教材要新颖而又实用。

④ 自建的校内模拟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要创新而又管用。

(5) 实现一流的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途径。

根据高职教育文科类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选择和确定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讨论教育法”、“情境教育法”、“案例教学教育法”、“认知感性教育法”、“民政社会调查法”等,在每位教师的教学中形成了多样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6) 实现鲜明的精品课程特色的途径。

① 率先自觉地在全国同行中探索出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② 率先自觉地从时代发展、教育规律、学生身心特点的角度研究教学,把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规律的基础上。

③ 率先自觉地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调查与认知实习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从而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行业工作岗位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迅速提高,发生显著变化。

④ 力求精品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⑤ 力求精品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

2.运用性成果

(1)指导我院两门国家精品课程更新建设

① 民政工作原理(2004年评审为国家精品课程,2005年更新11%;2006年更新13%;2007年更新13%  主持人金双秋)

②   殡葬文化(2005年评审为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更新10%;2007年更新12%   主持人  王治国)

(2)指导我院三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① 社会调查(2006年评审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周德民)

② 社区建设(2006年评审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刘静林)

③ 现代家政(2007年评审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邹文开、晨风)

3.主要结论

建设高职文科类专业的精品课程,必须确立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部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优秀教材;不断更新现代教学内容;提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技术;以科学的课程管理体制为保障,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形成集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于一身的,适应高职高专文科类课程特点的整体精品课程建设模式。

4.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① 选题独到。本课题是以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难点即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这在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来看,尚属空白点。

② 理论创新。本课题所研究的高职高专教育文科类精品课程开发运用的理论,探索其基本规律和模式,至今还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理论。

③ 方法创新。除了运用多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之外,最突出的是以课程论、主体教育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结构——建构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以笔者所在学院2004年、2005年现已开发的两门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为平台,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升和实证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基础理论和运用理论。

④ 模式创新。本课题将研究一种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手段,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集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于一身的,适应高职高专文科类课程的整体精品课程建设模式。

5.突破性进展的成果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但是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建设与理科类精品课程建设相比较,显得艰难而又薄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理论上缺乏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理论和开发运用理论体系性的研究。本课题正是针对这一状况,突破性地研究了高职高专文科类精品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基础理论、运用理论及基本模式,探索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形成一种适应高职文科类课程特点的,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集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模式。

十一、成果的社会反响和作用

1.本课题研究成果首先运用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① 近两年,以此成果指导我院已经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民政工作原理》、《殡葬文化》的更新建设,使这两门课程完全符合国家教育部的更新建设要求。

② 2006年,以此成果指导我院文科课程《社会调查》和《社区建设》,使这两门课程都被评审为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

③ 2007年,以此成果指导我院文科课程,《现代家政》,使该课程都被评审为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

④ 由于我院被国家教育部评审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院校,近两年来先后来我院参观、学习的省内外高职院校有40多所,本课题成果深为这些前来参观、学习的院校赞赏和推崇。

2.本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有影响的全国中文核心刊物《职教论坛》(《打造高职高专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贵在出“新”》2007.10、《〈工作原理〉的几种教学法》2007.11、和《高职教学条件和课程特色贵在创新》2007.12),在全国高职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促进了高职文科类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3.以此成果指导编写的两部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即《民政工作概论》和《社会调查》已被评审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成为全国高职高专乃至本科社会工作类院校的通用性教材。

    十二、问题讨论

1.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研究

根据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如何确定这三级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这还有待于进行大量的调查、召开各类专家和实践者的会议,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才能解决。

2.依靠软件来建设精品课程的研究

现在的精品课程建设除了需要创新意识之外,还费时、费工、难度大,如何把部分技术性含量的手工工作,转化为软件模式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增加精品课程网络窗口的规范性和精美性。因此,研究精品课程制作软件有待进一步努力。

    十三、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  2003年 教育部

2.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2003年度   2003年    教育部

3.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高职高专课程适用)    2003.教育部

4. 谈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方面  常州机电职院  汤彩萍  教育部网站

5. 改革教学模式,创建精品课程   汕头大学医学院  郑少燕等   教育部网站

6.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方法探索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张晓云

7.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沈阳师大职院  曲洪山  《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29日第4版

8. 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思考  长沙  金双秋 《职教论坛》2004.第1期

9. 试论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创新    长沙  金双秋   《职教论坛》2004.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