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堂·婚嫁/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34:42
拜堂,旧时婚礼的一种仪式。指行婚礼时,新妇拜见舅姑。唐代已有此称,宋代与婚礼之次日五更行新妇拜堂礼。近代也称新郎新妇行交拜礼为拜堂,又浙江省海宁地区称男家迎亲时在花烛之前向天地三拜为拜堂。
  “拜堂”又名“拜天地”,它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虽然未列入六礼中,但是,由水于古人对男女结合非常重视,所以才有如此隆重而严肃的婚礼。因为男女相交是从结婚开始,才有人伦之义,所以要拜天神地祗;从结婚开始,才把男女的个体合为一体,因此新夫妇一定要交拜,以示郑重其事。否则不足以表示男女间的心迹,又怎能“合二姓之好”?所以拜堂之礼,已是自然的属于亲迎大礼的范围,因为把新娘迎娶回来之后,一定要经过“拜堂”,婚礼始能成立。尤其近代都把拜堂的范围扩大了,不但夫妻交拜,并且还要拜祖先,族亲宾客,甚至遍拜邻里街坊,统统都在拜的范围之内。
  拜堂之礼始于何时呢?赵翼以为始于唐代以前。他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一中说:“新婚之三日,妇见舅姑,俗名拜堂。按《封氏闻见记》: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之拜堂之仪。今上召有司酌古礼今仪,太子少师颜真卿、中书舍人于邵等奏障乍、下婿、却扇,并请依古礼,见舅姑于堂上,荐枣栗脩,无拜堂之仪。今上谓德宗也。是拜堂之名,由来已久。但真卿等所定枣栗腵脩见舅姑,即今俗所谓拜堂也,乃又云无拜堂之仪,岂唐时所谓拜堂者,别是一礼也?”
  司马光在《温公书仪》卷三中论述新夫妇相拜之礼时,曾说新人交拜,始自近世。他说:“古者妇人与丈夫为礼则侠拜。乡里旧俗: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一拜,女子又一拜。盖由男子以再拜为礼,女子以四拜为礼故也。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相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司马光站在儒者的立场,以为夫妇交拜,《礼经》无文,似不为世俗为知礼,但亦不以为悖理,而新娘拜堂的仪礼,宋代已风行于士庶之间,连拜堂的名词,亦早已赫然见于当时人的笔乘,不过所拜的都是尊长亲属,于理也是当然的,温公再不致以为于经无据了。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宋人拜堂之俗说:“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缎、巧作、鞋、枕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复换一疋回之,谓之答贺。”所谓“新妇拜堂”之礼,所拜的置于桌上的镜台镜子,不知是何意义,这是后世所未见的。按宋人“拜堂”的程序,与近世大多相同,所差的只是没有出拜邻里乡党而已。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婚嫁》:“出轿时,用米袋直铺至花烛前,新娘脚踏米袋,曰步步高,代代好。参拜天地叫拜堂。新人对席互饮曰合卺。以红绿绸新郎新娘各持一端曰牵红,送入洞房,并坐床上,用果子遍撒,曰坐床撒帐。”近代北方风俗,新娘下轿入门之后的第一大礼,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先、公婆、尊长,分别拜毕,才人洞房,行合卺礼。次日清早,由妯娌陪着新娘,再次叩见公婆尊长,并献枣子、香茶,所拜的尊长,都必须严守宗族辈份,循序拜见。拜完亲族外戚,再拜宾朋贺客。很多地区,如河北井陉县拜过家族亲友之后,还要到街坊遍拜邻里乡党,俗语叫“拜街”。
  “拜堂”之俗,可说全国相同。不过广东与河北相比,还略有差异。广东是拜过天地祖先之后又多一项“拜花烛”之举,就是在大堂中设供案,摆上龙凤喜烛一对,点燃之后,新人在案前交拜,表示已结成夫妇。拜过花烛之后,再拜公婆尊长,其他的项目人致都是相同的。
  “拜堂”之俗多见于古代小说中。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迎亲的,一路笙箫聒耳,灯烛辉煌,到了刘家门首,傧相进来说道:‘新人将已出轿,没新郎迎接,难道教她独自拜堂不成?’刘公道:‘这却怎好?不要拜罢!’刘妈妈道:‘我自有道理。教女儿陪拜便了。’即令慧娘出来相迎。傧相念了阑门诗赋,请新人出了轿子。养娘和张六嫂两边扶着。慧娘栩迎,进了中堂,先拜了天地,次及公姑亲戚,双双却是两个女人同拜。随从人没一个不掩口而笑。都相见过了,然后姑嫂对拜。”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叙及晁梁娶亲时写道:“四月十三日,姜宅来铺床。那衣饰器皿,床帐鲜明,不必絮聒。晚间,俗忌铺过的新床不教空着,量上了一布袋绿豆压在床上。十五日娶了姜小姐过门,晁梁听着晁夫人指教,拜天地,吃交巡酒,拜床公床母,坐帐牵红;一一都依俗礼。拜门回来,姜家三顿送饭。”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过了三日,王德、王仁果然到严家来写了几十幅帖子,遍请诸亲六眷,择个吉期,亲眷都到齐了,只有隔壁大老爹家五个亲侄子一个也不到。众人吃过早饭,先到王氏床面前写立王氏遗嘱。两位舅爷王于据、王于依都画了字。严监生戴着方巾,穿着青衫,披了红绸;赵氏穿着大红,戴了赤金冠子。两人双拜了天地,又拜了祖宗,转了下来,两位舅爷叫丫环在房里请出两位舅奶奶来,夫妻四个,齐铺铺请妹夫、妹妹转在大边,磕下头去,以叙姊妹之礼。”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述及宝玉成婚时写道:“一时,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米,倒也新鲜雅致。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喜娘披着红,扶着新人,蒙着盖头。下首扶新人的,你道是谁?原来就是雪雁。宝玉看见雪雁,犹想:‘因何紫鹃不来,倒是他呢?’又想道:‘是了,雪雁原是他南边家里带来的;紫鹃是我们家的,自然不必带来。’因此,见了雪雁如同见了黛玉的一般欢喜。傧相喝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等,登堂行礼毕,送人洞房。还有坐帐等事,俱是按本府旧例,不必细说。”(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