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科研——让教师走进科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21:25
作者:●赵 爽  姜文芝    相关文章(111)来源以文找文
人性中最本质的精神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渴望成功。因此科研人员心中要充满赏识的阳光,善于发现广大教师身上的科研优势,甚至会挖掘教师潜在的科研能力,借此激励教师走进科研领域,获取成功。有研究表明,人在经历多次成功的激励后,会滋生自信,产生奋发的动力,自主发展。作为科研人员肩负的责任是营造温馨的科研氛围,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使教师在被赏识、被激励的轻松情绪中走向成功。
未来几年,教师科研必将成为科研工作的主流,成为科研发展的方向。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教师本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原因,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开展题为“温馨科研”的活动,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主旨是让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获取成功,从而积累信心和热情,最终促进教师科研的发展,主要活动形式有温馨环境,温馨培训,温馨指导,温馨评奖。温馨科研如涓涓细流滋润广大教师的心田。
一、 研究环境民主、和谐——环境温馨
过去的科研多是专业人员、个别教师独自奋斗型,属个体研究。研究者各自为战,彼此之间没有协作,选题盲目,研究过程单调、清苦,又由于个人精力、智慧有限,缺少组织管理,成功的机率很小,多次的失败打击不但挫伤了研究者的信心和热情,也让其他门外的教师对科研望而怯步,失去参研的勇气。温馨科研倡导群体研究,倡导自主主选题。
1.变单体研究为群体研究
因为群体研究有别于单体研究的许多优势,首先它有一个核心——一位有影响力的领导者、组织者(课题负责人)。这位领导者往往能平衡各方面关系,能为这个小集体从学校领导那里争取到相应的时间、经费、政策等,为课题研究创造条件;第二研究任务分散,减少了每位研究者的压力。因为每个课题组都是个小集体,由组织者将研究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避免一人独自承担。第三,有组织地开展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激发了教师更浓的探索兴趣;第四,群体研究成功的机率高。群体研究中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参与活动的多姿多彩,让参与者觉得不只是在研究同时也是在“娱乐”。由于集体的智慧多,成功的机率大,一次次的成功,激励教师投身到下一次研究工作中。温馨课题让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对科研有了全新的感觉,正如身边一位因课题研究而成名的教师所说,小小集体生活给了我快乐,也给了我成功的机会。
2.变“盲目接题”为“自主选题”,突出老师主体地位
选题是课题研究工作中关键的一步,选题方式是否合理,决定着教师选择题目是否切合自身实际,从而也决定着课题研究是否能最终获取成果。过去多是上级下派课题为主,教师处于盲目承担课题的地位,被动研究,忽略了教师的需要、教师主体地位。所派课题难度大,往往仅靠课题承担者自己的条件和能力是不能完成的。下派课题多数无法触动教师研究的兴趣,这就导致了课题研究最终无果的命运。现在广大教师在一种全新科研理念指导下,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探究的愿望,我们倡导校本科研,充分尊重教师,鼓励、支持教师自主选题。但由于教师本身经验与研究水平的欠缺,所选课题也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专业科研人员要不辞辛苦,做好调查、分析,帮助教师选择不同层次的课题。有经验的、能力强的教师委以重任,建议承担省、市乃至国家级课题;能力稍弱的教师承担县级课题;经验少但热情高的教师建议从校本课题做起。这样就避免了因选题过高、过大,最终无法结题,损伤教师热情与自信的情况发生。这也是保证教师走进科研获取成功关键的一步。
多赏识教师,多激励教师,多帮助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小题,从基础做起,争取每一次成功,让教师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收获快乐,积累热情和信心。
二、 科研培训要以“教师为本”——培训温馨
过去的培训多以集中为主,培训内容多是大型的理论讲座,冗长、无趣,远离教师实际研究环境,这样的培训并未真正解决教师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未真正让教师有所收获。科研培训必须要体现以“教师为本”,一切从教师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几年,我们在培训方式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形式多样,内容切实,培训可以是一堂课,可以是一次视导,也可以是一个座谈会,更可以是一次知识竞赛等。2004年我们随市学会视导员去木兰一中检查,并借此搞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参会的教师是各级科研骨干,会上大家就日常工作中的疑惑、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会后参会的教师都说收获很大;2005年6月我们结合所内课题在实验校——木兰二中上了一节公开的实验课,参会教师20人,均是镇内各校课题负责人,课后又进行了课评。其实这也是我们精心设计的一次培训。
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培训活动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教师在不经意间丰富了科研知识,在轻松愉快中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科研大门。
三、 科研指导热情真诚——指导温馨
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到位,是教师科研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教师群体不同于专业人员,对教育科学现状的了解,教育科研思路、方法、工具的掌握一般不及专业人员,因此要想让教师科研插上成功的翅膀,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很重要。我们对待这项工作十分认真,每次指导都能倾其所能做到真诚、热情;不厌其烦,不辞辛苦。
1.深入基层指导课题研究
我们抓住了几个关键时机,深入基层。课题立项阶段,我们组织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选题,帮助设计研究方案,组织开题会,帮助培训参研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入实验校,指导实验课,指导操作;课题结题阶段,下派专家指导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对于初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我们更是全程跟踪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倾尽了心力和热情。
在我们的努力下,“十五”期间成功立项并顺利结题的课题:省级2项;市级6项;县级106项。有900多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许多教师是第一次参与研究工作并获得了成果,收获了成功,也种植了快乐,看着广大教师一步步走进科研的大门,在研究与探索中走向成功,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
2.充分利用骨干,协助专业人员做好指导工作
“十五”期间我们培训了市级骨干10人县级骨干70人。他们是科研领导领域的先行者,有着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且他们分布在各个学校,在教师身边。随着参研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科研骨干教师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了。他们更真切地看到教师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给予教师指导和帮助。
四、科研评价硬中有软——评奖温馨
科研评价是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热情,调动教师参研积极性,促进教师科研发展的重要机制。我们在延续硬评价的同时,引进软评价,目的是保证成果评价公正、高水平的同时,利用软评价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活动,保护参研教师的热情。
硬评价一般靠规章制度控制,如科研成果评选制度,科研先进个人评选制度等。近年来我县教科所、学会、校科研室都完善了制度,健全了奖励机制,目的是创设更浓的科研氛围,吸纳更多的教师走进科研项目队伍中来。作为专业科研人员,我们既是制度的制定者,更是严格的执行者,更多的是制度执行的督查者。教师搞科研,其中的清苦和艰难,只有我们最能体会。所以我们倾其心力辅助教师完成课题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教师成果的申报、批复。对教师成果的评奖,我们实行严进松出、硬中有软的策略,让每位教师的每篇成果者有去有回,让成功的喜悦激励教师,在让教师辛勤的汗水不白流,在研究中收获成功,收获激情,种植希望,积蓄动力,充满热情地走进科研。
软评价在这里界定为校本成果评选、校本科研先进评选等,特指一些鼓励性的评价,用鼓励性的评价激发教师的热情。
实践证明:学生的人生需要成功的激励,教师的心灵更需要辉煌的撞击,成功是信心与热情的源,成果是科研的生命,温馨科研让教师在一片平和中走进了科研的大门。
爱默比尔说: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挑战所激发,而不是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会表现出一种激情,一种创造,才会真正投入。作为专业科研工作者,要努力点燃教师的科研热情,给教师以空间,给教师以赏识,给教师以信心,让教师激情勃发地走进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