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杠杆(《财经》 2008-8-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6:13
奥运杠杆
 总第217期 出版日期:2008-08-04  共有 0 条点评


除去竞技本身,中国的许多政治经济问题,诸如环境、交通、法治、外交、人权、政治体制等,都以“备战奥运”为目标获得了变革的契机
从政治到经济,从环境到社会,迄今的努力哪些能够造福久远,哪些只是取效一时,哪些应兴其利而除其弊?将刻印史册的17天到来之际,“后奥运中国”已经显现端倪
再过四天,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开幕了。
为了这一天,中国已经准备了很久。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前所未有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中国与世界从来没有距离如此之近、对话如此之多。
2008年,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增长,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奥运会将成为这一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北京奥运与改革开放,丝缕相连间折射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成就与曲折。
毫无疑问,举办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是一个契机。中国将借此向世界展示一个大国的实力与责任。因此,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奥运会主办权那一刻起,中国就不惜举国动员,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不遗余力。
七年的努力不寻常。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庞大的精密系统工程,从硬件到软件,从场馆建设到赛事组织,从大气治理到交通改善,从扩大绿地到重工业搬迁,从政府行为方式的变化到民间社会的成长,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进步迎接北京奥运,期望殷重也有诸多遗憾。“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法治奥运”、“平安奥运”,等等,这些带有目标宣示性的词汇本身,既意味着观念的进步、视野的拓宽,也有对于自身差距的省悟。借助奥运,中国正在以更细密的步伐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走得坚定也艰难。
当今世界,尽管“不将奥运会政治化”已成为共识,但奥运会终究不只是一个赛事。可以观察到的是,七年来,除去竞技本身,中国的许多政治经济问题,诸如环境、交通、法治、外交、人权、政治体制等,都以“备战奥运”为目标获得了变革的契机。而七年来的所有努力,都将在四天后举行的奥运会上,接受来自全世界的检阅。
北京奥运会只有短短的17天。对于中国公众,重要的不是17天,而是以17天为支点的杠杆力量。从政治到经济,从环境到社会,昨天的努力哪些能够造福久远?哪些只是昭显一时?哪些可能留下隐患?在经历了刻印史册的17天之后,人们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后奥运中国”?我们用九篇报道从不同视角进行检省和报道,期待为明天的进步留下可供查询的记录。
《财经》对北京奥运会予以高度关注。2007年8月,距北京奥运会开幕一周年之际,本刊与《体育画报》联合打造“奥运特刊”,迄今已经出版12期;2008年7月8日,《财经网》又推出“奥运中国·人文奥运”专题报道;奥运开幕后,《财经网》还将推出“2008北京奥运会”专题频道,对奥运会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敬请关注。
——编者
《财经》相关报道:
胡舒立:奥运平常心(《财经》 2008-8-4)  08.08.04奥运杠杆(《财经》 2008-8-4)  08.08.05变革跨越奥运会(《财经》 2008-8-4)  08.08.05
突破在开幕式外(《财经》 2008-8-4)  08.08.05新北京(《财经》 2008-8-4)  08.08.05
远眺经济“后奥运”(《财经》 2008-8-4)  08.08.05A股奥运行情未至(《财经》 2008-8-4)  08.08.05
奥运商机“画饼”(《财经》 2008-8-4)  08.08.05沉重的体育场馆(《财经》 2008-8-4)  08.08.05
为了“干净的奥运会”(《财经》 2008-8-4)  08.08.05直播北京 直播中国(《财经》 2008-8-4)  08.08.05
张晓舟:布什的奥运牌(《财经》 2008-8-1)  08.08.05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080802/76964.shtml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ontent.jsp?infoid=76964&type=1&ptime=200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