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2010年会】大佬话医疗:生技健康 想说爱你不容易 --创业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21:58

【创业邦2010年会】大佬话医疗:生技健康 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创业邦(CYZONE.CN)    2010-12-2 16:03:48 1234

     【创业邦讯】 2010年12月1-2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10创业邦年会暨第二届“创业邦100”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王府半岛举行。兰馨亚洲投资总监李煌,康复之家创始人柏煜、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段成卉、百奥维达中国基金投资总监卓冰、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泰邦生物集团公司CEO赵朝明应邀参加2日下午的生技健康专题讨论。

         2010年生技健康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投资人更加垂青其中的哪些细分领域?为什么会出现医疗潜规则?医疗器械是否还有价值?到场嘉宾对于这些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且就时下热门的老龄化,医改,人脉对于医疗行业的重要性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专场4讨论:生技健康

  专场主席

  李 煌 兰馨亚洲 投资总监

  专场嘉宾

  柏 煜 康复之家      创始人

  段成卉 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

  卓冰 百奥维达中国基金      投资总经理

  赵朝明 爱康国宾 董事长

  赵朝明 泰邦生物集团公司 CEO

      以下为现场讨论实录:

  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下一个专场的嘉宾主席兰馨亚洲投资总监李煌,和本场嘉宾康复之家创始人柏煜、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段成卉、百奥维达中国基金投资总监卓冰、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泰邦生物集团公司CEO赵朝明。

  李煌:我来自兰馨亚洲,这一场从我的角度来说是话题非常大的一场,因为医疗健康这个领域最保守的说一年也有1万多亿的市场份额,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领域,但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的细分领域,我相信今天来的有投资家,也有各种各样的创业者,关于这里的机会在哪里?其中的陷井在哪里?有什么东西需要注意?今天比较有幸,我们请到了几个方面的专家,既有对医疗健康医改比较熟悉的,也有对医疗仪器医药以及医疗服务比较熟悉的,下面请各位嘉宾自我介绍一下。

  柏煜:康复之家是六年前创立的企业,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家庭医疗器械销售商,我们在很多单项产品上是全国冠军的公司,之前因为这个领域比较细分,我想大家可能没听说过,如果以后大家有健康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居家养老方面、家庭健康方面,像血糖仪、血压计、轮椅、制氧剂这样的产品离不开康复之家。我们的连锁店面在全国有86家,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段成卉:我来自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所有的业务集中在医疗行业,我们是做医院和政府的卫生资源管理、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和专业的IT服务的公司,目前我们通过销售两三年的时间,全国有将近200家三甲医院,还有500家左右二级医院是我们的客户,北京和上海所有的三级以上的医院都是。我自己是国内第一批培养学医管的研究生,也在卫生部就职过,之后出国留学下海,所以如果大家在政策方面、医院管理方面有些问题的话,我愿意跟大家分享。

  卓冰:我来自百奥维达中国基金,我叫卓冰,是公司的投资总经理。杨志董事长临时有会,有安排,让我来了。百奥维达中国基金在中国是比较少有的专注在生物和制药产业、医药产业,它既包括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工业化,也包括健康产业和制药,所以它完全是专业性的基金。过去三年多,在中国已经主导了投资将近5亿美金,也投资了将近10个企业,所以在今天这个专场里,我看很多都是做企业各个领域的,我们是专注在这方面做投资的,在接下来大家的讨论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沟通和交流。

  赵朝明:我来自泰邦生物集团公司,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泰邦生物集团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和生产销售,生物制药领域我们是以血液制品为主,血液制品是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集团,目前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我们公司对国家还是有一定的贡献,希望在这方面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尤其是国内在生物制药方面还需要更大的资金,提供这样的产品,同时今天也希望分享一些经验。谢谢大家。

 

 

  张黎刚:感谢创业邦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我们主要提供健康器械,我们认为应该通过IT的手段改变这个行业落后的局面。

  李煌:我们先回到更大的话题,因为医疗健康这个领域从我的角度来说它可能是一个双重机会驱动的领域,一方面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家越来越注重医疗健康的投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大家的消费倾向越来越强,是有市场机会的。同时它也有一个体制变革的机会,这几年医改各种各样正面、负面的新闻都有,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客观上来说也是说明这里面的机会巨大,我想请各位从大的市场机会方面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因为每一位都是从自己特殊的角度取得了至少是初步的成功,有的已经实现了纳斯达克上市,但是每个领域又相对比较特殊,也很细分,我们听一听大家谈的。

  柏煜:我的工作和在座各位都相关,我们中国的老龄化是从上世纪开始的,目前是处于第一阶段快结束的时候,因为中国的老龄化还要持续到2050年,也就是说未来还有40年的时间,是老龄化不断深化的40年,这里会催生出很多的机会,其中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的机会。康复之家主要定位于做家用医疗器械的销售,目标客户主要是中老年人,以老年人为主。在这种趋势下,我们通过六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在这个领域证明了我们的模式是行的,也初步赢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其实这个领域的机会非常多,我说说我自己在这个领域12年的感受。

  12年前我21岁,加入了生产老年人医用床的企业,这个企业当时只有20多人,已经亏损了几年,但是现在它是最大的医用床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十年前我去昆明的硬座车厢里,遇到了刚从北师大毕业的老师,他也是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开始从事家用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十年以后他现在是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里赫赫有名的企业了。六年前我带着4万块钱开了第一家医疗器械的店,今天也算有所收获。所以说我们六年以来见证到了市场变化,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从零起步,用了4-5年的时间就成了销售规模有几千万的企业。很多人说这十年是黄金十年,我觉得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尤其是老年产业来说可能是黄金50年刚刚过去10年,还有40年。我们自己来做市场调查和官方数字都验证了我这个结论,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每年增速是30%,而且这个负荷增长还会持续40年。我自己仔细估算过,这意味着十年,也就是再过十年时间,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里会出现数个销售规模上百亿的公司,再过20年,在中国家用医疗器械领域一定会出现至少一个规模上千亿的公司,当我不断地去分析这些数字以及看到市场变化的时候,我内心是非常澎湃的。今天有很多投资家,投资到别的领域我可能不懂,但是投资到家用医疗器械领域、老年领域和捡钱是没区别的,我不是为了大家来投我,因为我们已经不需要钱了,但这个领域有很多人需要钱,有的时候可能几百万人民币或者几十万人民币都能够对一个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领域需要成千上万的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家,在这个领域的投资是不会失望的。希望大家多关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和老年健康领域,应该不会失望的,如果你们投资失败了,来找我,我包赔损失。

  中国的医改要解决的症结一是低成本的问题,二是效率问题,我在卫生部工作很多年出来,出国回来以后发现中国是卫生资源及其匮乏的国家,但是卫生资源又及其浪费,我服务的医院,全中国最好的医院几乎都是我的客户,他们什么样的管理水平?1000多块钱美金的心导管在他们的手术室里就是一箱子、一抽屉,谁拿都不清楚,过期了没人管。某个北京非常大的医院,春节期间被盗,十个药柜的药品盗了什么东西、丢了什么药、多少钱不清楚。德国进口全套骨关节的东西卖到2万多美金,那也是一抽屉。所以刚才我讲我自己做IT是什么?中国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利用管理,在全世界效率排行里是147位,是发展中国家倒数第10位。所以医疗跟效率管理相关,IT是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

  从机会来看,我认为在医疗行业里,一个企业要生存的话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特征才可能生存下来,第一方面是技术领先,不管是药品还是设备,大牌国际上技术领先的企业依然会占有一定的优势;第二,普通的消费品一定要有足够的低成本,和基本医疗保障药要匹配;第三,大家都在挖金子,我在卖“牛仔裤”,就是做IT,真正把效率、数据、服务大家并没有那么看好的,实际上所有东西都是靠IT、靠软件、靠服务来把整个“牛仔裤”的项目发挥出来。我们的企业只有1500万资金的时候,所以我选择了做“牛仔裤”的生意。

  卓冰:我参加过数次讨论会也好,或者论坛也好,很多时候大家在生物技术方面谈得最多的都是一个药,制药企业是主导,也包括医疗企业。今天我们看未来机会的时候,看得出医疗健康产业的变化,在我们这里除了赵总主要是以产品开发为主,这里有政策咨询服务的,有家庭保健的,还有做体检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在基于生物技术的医药或者制药、医疗健康方面在细分,它也是在不断地进行专业化方面的分工。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这有两个趋势,第一个是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我们讲的集中度是在产业一些领先的企业,他们会越来越具有自费能力,特别是表现在制造业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它的分工越来越细,有大量的包括在管理服务、健康服务各方面的企业在产业链上,在这个产业的价值链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特别感觉到段总讲对我们国家医药健康产业有很强烈的使命感,同时也谈到了政策和我们国家的现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作为投资这个领域,我们投资公司除了商业利益以外,还有从整个产业的发展来看要去进行创新,不仅仅表现在产品的创新。我们鼓励投一些有技术驱动的企业,同样我们也非常在意在商业模式,尤其在符合中国特点的发展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是我们作为专业投资基金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大家都说投资企业,现在想到的就是,比如现在最风行的是做PE,就是哪个企业去投一大批钱就走掉了。但是我们作为专业基金,更看重随着价值链的变化、产业链的改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随着价值链的变化变得更加有意义。作为专业投资基金它去想什么?不是说更容易,它更应该在变化的过程中识别出来价值的增长点在哪儿,识别出来这些企业在未来技术的融合以后对健康产业、对医药产业有什么样的促进,就是说你怎么去发现领导者?所以我想在这里说一句,有可能在下边的来宾中有很多愿意从事医疗产业创业或者做这方面的投资,我想这不仅仅是看得见,尤其是现在在产品创新方面,围绕着健康的产业,有许许多多其他方面创新的机会。再跟大家交流一点,随着我们在医药产业越来越成熟,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以后,就会有更多专业投资机构出现,你们作为千里马更容易被发现,这个从未来来讲,从事医疗健康、从事医药产业应该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赵朝明:几位嘉宾都谈了很多关于医改方面的问题,非常好。医改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必然的结果,但是怎么做是个问题,因为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会快速增长。一方面政府会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作为居民来说自己也会加大在这方面的开支,这就给我们医药市场带来巨大的空间。我有时候在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家电刚开始,现在中国生物制药、医药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引进国外成套的生产线,包括引进专家、学者,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到国外去,在国外学习先进经验,从事服务研究。所以现在生物制药快速发展,从技术和人才方面也有这样的条件,我们现在跟外面的差距非常多,我们要通过引进人才,快速地缩短与国外的差距。现在我们很多高端的产品都是来源于国外,包括电子产品都是GE等大公司生产的,我们产业里罐装线也好,检验线也好,小小的设备都是几百万、上千万从国外引进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从资金上得到保障,另外大量引进国外的人才,我们国家在人力资源方面目前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非常好的成本优势。所以对像我们这类的企业投资,有庞大的市场在等待着我们,另外有很多发展的要素,包括资金要素,包括人才要素,应该加快发展。特别是生物制药企业,我们做的血液制品,因为是来源于人员,包括我们做的胸腺肽也是来源于动物,有基因遗传在里面。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病人跪在地上要求卖给他,我们很抱歉地告诉他们国家批文还没有给我们,还没有通过检验,我们希望增加投入,使更好的产品利用于疾病治疗的需要。

  张黎刚:我们98年开始创业,经历了三家公司,前五年做互联网,后三年做医疗产业。对于医疗产业,去年整个医疗产业是1700亿,因为每年增长非常快,不管是老龄化的原因还是我们掏了更多的钱,最大的问题是很多钱想进来而不敢进来,进来的钱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设备、药品,真正医疗服务的钱很少,包括我们拿了2000多万美金,在医疗行业已经算是很大的钱了。任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力量,互联网到今天,有上千亿的资金进入到这个领域。医疗这块,包括我刚才提到的医改以后很多钱进入到这个领域中。医生和律师、会计师没有区别,他们是高度专业化的人士,为什么过去十几年中我们看到中国的演艺行业这么发达,是因为自由流动。中国束缚医疗产业发展的最大一点是把医生绑住了,不允许他流动,中国最好的医院是三甲医院,中国13亿人口大约500多家,中国注册医生差不多200万人左右,最好的医生都是高度垄断在500家三甲医院,导致是高度垄断的行业。这个行业要想发展,就要让医生自由流动,只有这样其他的医疗机构能够有机会把专家的经验复制出来,如果不允许流动就不能复制。本来我们对医改有很大的期望值,因为医改中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广东是最早实施推行医生多点执业的,广东卫生厅厅长在他的博客中写到推广两个月当中,没有一个医生敢去注册,因为不知道过两年是不是就不行了。与其有风险的让医生行医,不如让他们真正流动起来。如果我们在这个领域不太高度监管,不要听政府的,听愿意掏钱的消费者的,每个人掏10块钱,就很有希望。传统来讲,医药行业每年增长20%已经很好了,我们努力,借助IT的很多方式,过去几年我最多是涨了40%的业绩增长,这跟互联网相比根本不算什么,虽然传统医疗行业中已经很好了。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如果哪家公司找到真正的商业模式,能够成倍增长的话,就是找到真正成功的商业模式。

  我们比较看好借助IT的手段,对爱康国宾来说,我们既是一家传统的医疗健康服务公司,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寻找是不是能够借助IT的力量,借助IT的平台把医师的经验复制过去。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确确实实更加注重预防,美国医改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以前医疗保险公司赚了很多钱,后来美国政府规定,保险公司最多能赚多少钱,赚了钱必须花在医疗服务上,这样逼得保险公司自己开医院。加州有家医院是二战期间发展起来了,当时造了很多船,一些人生病,老板就要给他们看病,这样老板就每人每个月给几毛钱,包给一家医疗公司,看病多医院就赚钱,看病少就不赚钱,他发现很多人都是脚踩了钉子什么的,后来他就注重做预防,这种模式做得非常好。现在不管中国人还是美国人,80%的医疗支出都是慢性病人,糖尿病人、哮喘病人、肿瘤病人他们花了医疗费用的80%,如果控制这些人,生病慢一点、晚几年,成本就降低了。这家医院关注的是如果慢性病人被管理好的话,不进急救室,成本就会降下来,这样与消费者的利益就完全一致了。而以往付费看病的模式,生病的越多医院越高兴,因为他们靠这个赚钱。倒过来每年就给你这么多钱,一种新的模式是一个人我就给你这么多钱,你生病多了就赔钱,生病少了就赚钱,那就想尽办法不生病,就是通过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在未来是唯一降低帮助医疗风险同时提高社会质量的。爱康国宾一直在尝试怎么样在这个领域中从传统的医疗行业以看病为主转为预防为主。当然从医改里也能看得出来,与庞大的医疗费用相比费用还很低,在未来几年按照中国13亿人,政府在每个人身上投几块钱或者二十块钱都不会增加多少,这个钱拿过来可以做预防医学、健康管理。所以,在我们这个领域中,如果进来做医院的话,跟做五行级宾馆没区别,十年可能也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帮助预防疾病,使人少生病,我觉得机会会更大。

  李煌:一般投资人投资都希望有保护性条款,柏总从行业的角度上说,如果你不赚钱我包赔,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希望做得这么好的企业把钱都赔进去了。家用医疗器械也好,医疗器械也好,从我们的角度讲是竞争性很充分的行业,在国外发展的时间很长,家用医疗器械老大强生,我知道它一年的广告费就是很大一笔数字。对于中国本土的家用医疗器械公司,或者其他相关的公司,如何来建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家不一定都有赵总这么好的运气,是垄断性的,垄断不一定是管制。显然我所了解的医疗器械行业基本上是三大家医院加上强生这样的。

  柏煜:我刚才说的包赔是有前提的,首先你得投了这个领域,第二得投对人。秦朝宰相李斯说过这样的话,他在《荀子·述求学》时说,有一天去厕所看到老鼠在粪坑里刨屎,见到人来以后逃跑了,有一天他去粮仓,发现粮仓里的老鼠硕大无比,而且不怕人,后来他研究这两种老鼠是同样的品种。我想说的是选择比努力重要,首先我们得选择粮仓。另外除了选粮仓以外,还得选好老鼠,就是得选好人。事为先、人为重,如果我们找好粮仓、投对人,这个领域真的没问题,因为我确实有12年的经验,对这个领域太了解了。

  第二,刚才李先生说像强生这样世界级的公司来到国内和国内企业竞争,比较有发言权的是红杉资本,他们在今年5月份投资了一个项目,是做血糖仪的,我记得兰馨也看了这个项目。就是说在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中,并不是说所有的仗都能打胜,比如说在今年福布斯排行榜的榜首是娃哈哈,我看福布斯对他的评价是他是对中国非常了解的人,可以把中国市场做得非常好。其实在中国我们这个市场是非常广阔的,应该是多层次、立体化、大纵深的市场,这个市场只要能够满足一部分人在一个领域的特殊需求就已经足够了。所以说不管强生也好,罗氏也好,他们在国内短期内可能没有看到过多的抵抗,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国内很多上市公司,比如说久安这样的企业,他们生产血压计这样的产品,在国内获得了成功。在市场的竞争中,除了宏观的竞争,还有微观的竞争,当我们在微观的竞争中一仗又一仗打赢的时候,整个战役应该就能赢了。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李煌:卓总作为投资人,这个话题您怎么看?

  卓冰:我觉得柏总讲得有一定的道理,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一直强调一个观念,利润来源于哪儿?利润是来源于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之间巨大的差异,这才有超额的利润。所以说我们特别强调把国外的一些东西,领先的东西弄进来,然后进行本土化的发展。这条路走得比较多或者走得比较明显的在产业结构上是国外的机构,像跨国集团的大头,他们进来在产业上的发展走得很快,把这些产品引进来,在中国占有非常大的份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自己的市场就一定或者是长期保持这样的格局,其实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市场或者这个产业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这样的趋势发展。

  第二,我同意柏总讲的,尤其是在中国,因为有很多有特色的东西,投资跟文化是非常相关的,从我们投资的角度上,既要承认世界的融合、技术的融合和人的融合,同时也要承认差别和差异化,在这两个问题上如果能处理好,从投资的角度上处理好,还是非常有机会的。就是同样的事摊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区域,它也有不同的变化。再加上刚才讲的,市场的利益化,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重视,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潜力、空间保持乐观。

  李煌:还有一个话题,再回到医疗服务,我们民意医疗服务的增加值是全球第一的。张总讲我们要预防,我们理解预防还是对更高层次人的深思,短期内还不一定那么普遍。这里有两位医疗服务的专家,我们还是想了解一下,从段总和张总来讲,医疗服务这方面对创业者到底还有没有机会?张总强调,医疗服务投得太少,如何让投资者多投?

  张黎刚:看病是个温饱问题,得了病还得找专家,温饱的这个模式不改变,问题永远解决不了。我们这个行业是个高度监管的行业,但是我认为还是有很多机会,如果能把病人当消费者,能够结合起来,同时不要有太多医保、社保的问题,还是有机会的。中国医疗支出1.7万亿当中有很多是个人掏钱的,这部分要么是很有钱的,要么不在乎保险,要么是确实收入比较低的人。中国的人很多,如果能服务两三百万人,你的公司可能已经做到几亿了。所以我们还是会看跟IT相关的,这是第一,第二是能够改变服务模式的,如果能做到这几点潜力很大。

  段成卉:我讲两个想法,关于服务的问题,在我们的行业里你要做一个服务公司是服务于医院、医生的,要不是直接服务于病人的,正好我今天做这件事情和谈到服务,张总反复讲,我们都谈到IT,关于竞争的问题,在中国的市场上和全球医疗服务市场上有一个特征,是我特别敏感的特征,将来我们讲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战争是DNA的战争,有一个服务领域几乎对外企来说是很难进来的,就是医疗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几乎是国内的公司才有机会的。因为所有人的病、所有人的信息、所有医疗机构的信息,哈佛的研究战略讲的,将来的战争是DNA的战争,根本不需要大炮,不需要信息,需要的是病毒。

  刚才您有讲到做的服务人群很大,机会很多,我不多讲了。做企业一定要考虑到差异化,要不是政策上有什么样的特点,要不技术上有什么样的特点,要不服务特性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医疗行业信息服务最大的特征是把国外所有大型全资企业排除,我们国内所有的民营企业在这个前提下再去竞争和发展,你就会重新选择你的竞争优势。

  提问:我也是做医疗服务的,我有两个问题,请问段总,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做医疗服务,但是很多企业都会发现跟医院打交道是非常困难的事儿,具体的原因可能大家都比较了解,请您分享一点成功的经验?您在行业里有人脉,对于没有人脉的企业应该怎么做?第二个问题请问张总,我很赞成您的观点,是做基础的,做治病不如做防病,您在做基础健康教育的前提下怎么解决系统化和全面化的问题?

  段成卉:关于人脉的问题,没有人脉跟医院打交道很难。学医的人是很从师的,西医、中医都是这样,现在很多院长,我的客户们都是留过洋的,说英文很好,都是大博士、博士后导师,我想你要了解他的心态,一方面你这个企业有足够的东西是他没有而你有,学医的人是崇尚知识和技术,而不是给点回扣就行,十年前二十年前行。现在医院的院长,你花金钱代价买动他,很难,成本太高了,人到一定时候对这个需求就没那么高了。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引导,你一定要有你的服务和技术能打动他,因为知识分子是认知识的,至少新生时代的市场是这样的。

  第二,关于人脉的问题,任何一个市场在中国的文化里都不能排除信任度,尤其我们是做服务的,你知道服务的公司和医院之间是什么关系?和卖设备、药厂不一样?最大的关系是婚姻,尤其是做信息服务,几乎一生一世要跟你走下去。所以信任度的建立有一定的因素,人脉不过是其中之一。所以,如何让一个企业和企业家建立行业的信任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浅层次地认为是一种人脉关系,它是一种信任,因为他选择这种服务你会跟他像婚姻一样走下去,你的发展有可能促进他,有可能促进他。

  所以,一个企业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要建立企业及企业家在行业里的信任度和信誉度,靠的是什么呢?所有好的医生、所有好医院的管理者,只要做生命相关的生意和服务,都要有一种对生命崇高的爱和理解,靠这种东西和客户去沟通,建立一个一个企业真正的信任是最长久的。第二,你一定要有足够的他没有的知识和能力,这两点是进这个行业最关键的门槛,也是我成功的经验。

  张黎刚:如果服务太专家化,因为专家是稀缺的。我觉得医疗服务要规模化、要发展的话,不能太依赖专家,要标准化,标准化、流程化反而能做到,如果太依赖专家肯定做不大。所以打品牌,提供标准可以,所以为什么在过去几年中健康体检在全国标准化,你没有看到中国任何一家高精尖的医院连锁化。所以如果是稀缺性的,不可规模化的,很难做大。我们看待中国市场的话,可能更多会看到中产家庭,怎么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要盯着中国最有钱的人群,因为他们的服务是很难满足的。另外,他不一定在中国需要你提供服务。

  李煌:我们如何找到真正的权威,我们不如找到真正好的裁判机制,权威其实是产生张悟本先生最重要的基础。

  本场专题到此结束。(文/张凤)

加入创业吧(http://u.cyzone.cn/),马上与十余万创业者在线实时交流:把握创业机会、探索商业模式、寻找创业伙伴。

分享到:1234
【创业邦2010年会】大佬话医疗:生技健康 想说爱你不容易 --创业邦 【创业邦2010年会】汪静波当选“2010中国年度女性创业人物” --创业邦 【创业邦2010年会】红杉中国沈南鹏:成功企业背后的创业基因 --创业邦 【创业邦2010年会】打造多方共赢的创业生态圈(一) --创业邦 【创业邦2010年会】季琦:卓越企业家应该是杂交的模型 --创业邦 【创业邦2010年会】搜房莫天全:十年坚持梅花香自苦寒来 --创业邦 【创业邦2010年会】张立辉提醒投资清洁能源领域要理性 --创业邦 赵东平,刘新华出席创业邦年会:创业之道—品牌营销 --创业邦 罗茁、关达成参与创业邦年会讨论:IPO之路-资本的力量 --创业邦 创业邦年会专场讨论 超级天使看项目(一) --创业邦 罗茁、关达成参与创业邦年会讨论:IPO之路-资本的力量 --创业邦-1 罗茁、关达成参与创业邦年会讨论:IPO之路-资本的力量 --创业邦-2 创业测试:你的星座最容易犯的创业错误 --创业邦 创业陋习你有吗,哪些人暂时不适合创业 --创业邦 大佬对话: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环境 2010年创业商机大比拼 --创业邦 创业邦总裁兼CEO南立新:2010中国创业邦100发布 --创业邦 创业需具备的心理素质 --创业邦 星座血型看创业 --创业邦 星座血型看创业 --创业邦 创业教训清单(一) --创业邦 创业教训清单(一) --创业邦 创业.......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