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欣赏潘石屹-读《潘石屹不做大多数》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26:43
题记: 今天我没用最简洁的方式写读书笔记和总结,是为了在偶尔的时候放松一下,用另外的方式交流。有时候,忘记一下我们的目的,不要总想着,这是浪费时间,不要总给自己过分的压力。我们停下的时候,是因为更好地向前。我最喜欢文静说:“一年里总会有些日子有所感触,可是依然不会忘记自己的方向。”(橘黄色为我的随感,其他为引用)
 
 
 
 
 
 
 
 
“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潘石屹曾经对媒体说:“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纯粹就好了,人就怕不纯粹。”
 
 
 
 
潘石屹所谓的“纯粹商人”首先可以理解为目的明确。他做事方式简单直接而有效,所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都被取消。
 
 
 
 
 
 
 
 
其实做人做得彻底纯粹是件很好的事情。不会有太多矛盾和挣扎。
 
 
 
 
做事直接有效是很值得学习的方式。
 
 
 
 
他的运用很有启发性——
 
 
 
 
在 内部管理方面,潘石屹的公司没有什么成套的管理制度。这是一个高效率的发条公司,是一个没有中间环节的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的公司,除了人事行政部不时发
出强调着装等无关紧要问题的通知,公司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公司有什么成文的规章制度,如果说规章制度是为保证完成工作而制定的话,那么工作任务就是这个公司 的规章制度。公司从上到下就一句话:我只要结果。 (充分的授权和信任,很大的发挥空间)
 
 
 
 
潘石屹对销售员的培训局限在两点:第一点,讲明白即将推向市场产品的特征;第二点,记住两个“不要”,不要讲一句假话,不要讲竞争对手项目的一句坏话。(同样是充分的授权和信任,很大的发挥空间)
 
 
 
 
谁都想象不到,一直努力挣钱的潘石屹心目中最理想的公司是个“三无公司”:无债务、无土地储备、无固定资产。
 
 
 
 
潘石屹希望把公司做成“液 态的”,甚至“气态的”。所谓液态公司是相对于市场环境而言的,只有公司成了液态的,才能在市场变成“方形”的时候立即适应进去同时变成方形,而在市场变 为“圆形”的时候同样变成圆形充满进去,避免公司在市场变化时不能及时适应而遭淘汰。原因最简单,公司只能去适应市场,不能让市场去适应公司。
 
 
 
 
“气 态”公司就像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第一没有设备,第二不储存原材料,有的只是一个牌子和部分管理人员。这些公司雇用最好的设计公司设计产品,然后找到最
价廉最高质量的加工厂商去生产,在原材料方面只提供标准,而由生产厂商去储存或采购,生产完成以后找公关公司去做宣传,然后卖给批发商和零售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这种公司几乎从不亲自现身,但他们却能把世界上最优势的资源整合利用起来为自己工作,最终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这就好像一个最顶级的leader,他可以不会任何专业,但他有影响力有能力让所有的专业人士为他服务为他工作,让那些专业人士创造价值。多么好的想法!)
 
 
 
 
 
 
 
 
为了赚钱,他可以打破所有的规矩套子。
 
 
 
 
在潘石屹看来,所谓跳出去或者破坏规则实际上就是冲着一个既定目标的创新。他认为,创新就像大雾天开汽车,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但是话说回来,尽管相对来说承担的风险比较大,但你却是走在前面的第一辆车。
 
 
 
 
 
 
 
 
 
 
 
 
在产品推广方面,潘石屹在这些年已经逐渐形成了直接宣传产品、灵活处理问题包括危机、树立个人独特形象等等立体的方式。
 
 
 
 
 
 
 
 
 
 
 
 
江郎才尽与大脑清零
 
 
 
 
在他的理论中,商人和人就像化合物和元素的关系。比如氧,可以与铁化合生成铁锈或者四氧化三铁,也可以和氢化合生成水。因此他尽量想做一个元素,可以拍照、可以写文章、可以开车、可以建房子、可以做商人,当然还有出书。如果一个人身上的专业特征太明显,就会阻碍他体验生活中原本丰富的东西。如果他除了做商人赚钱外对别的所有事情都没有了兴趣,他就不能体会到很多别的乐趣,生命内涵也会因此大大缩水。
 
 
 
 
 
 
 
 
我相信世界万物都是相同的,很多东西都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一样,我们不能只能专注于自己的小圈子,除非我们真的满足于做个“差不多还可以的专业人士”。
 
 
 
 
这也许是我为什么现在会去关注很多我原本没什么兴趣和陌生的领域。
 
 
 
 
其实我也可以喜欢财务,喜欢房地产,喜欢金融,喜欢IT,喜欢那些似乎离我很遥远的宏观微观经济……
 
 
 
 
其实很多东西我都可以去尝试。
 
 
 
 
我总是记得海平师兄说,没有人说我只能做什么,我也没说我一定要做什么。
 
 
 
 
生活是有很大余地的。
 
 
 
 
海平师兄学学街舞,看看演唱会,也是件多么好的事情。
 
 
 
 
生活,总是要过的美好啊~
 
 
 
 
 
 
 
 
海平师兄曾说,要敲碎自己,完美重塑。
 
 
 
 
还记得我曾经打破自己,真正认真去学习Marketing和Management 的时候,生活就开始有了变化……
 
 
 
 
还记得文静那时候对我说的话“知道你跟师兄的不同吗?你跟师兄接触,你只会感觉到他商业方面的很多东西,不会感觉到他的专业。可是跟你接触,我能感觉到你的专业的东西。”那时候我领悟了——要忘记自己的专业,才能打破自己。
 
 
 
 
所以我彻底地忘记了自己的专业,我从来不把我的专业当成我的优势。我要那些不是我的专业成为我的优势!
 
 
 
 
现在,我要忘记我在营销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相对擅长,我要学习我最不擅长的财务,了解我最不了解的那些领域……
 
 
 
 
我要忘记我的优势,才能突破自己。
 
 
 
 
我很喜欢快消行业,但是不在快消也没有什么
 
 
 
 
海平师兄你不是说,我们只保留过去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然后继续向前就好了吗
 
 
 
 
你有那么多的优势,留下它们,带到新的圈子,扩大自己的舒适圈。生活就有了更多奇迹……
 
 
 
 
 
 
 
 
也许我不再相信我要到我最向往的最伟大的公司在一个很高的起点开始我的事业才是最好的,因为我在这个陌生的艰难的未知的海里挣扎让我明白了更多。也许要实现我的梦想要经过的旅程更难了,可是,那些都是不要紧的。
 
 
 
 
 
 
 
 
有个建筑师曾经说一生的追求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潘石屹对此觉得还不够纯粹。他觉得应该去掉所有的定语,只留下一个“人”字,活出人的本色就很真实,就很好。
 
 
 
 
要跑就应该到野外去跑。加上自己想出书的想法,决定干脆去一趟留下自己童年记忆的西部,看看那里人的生活状态,让自己的思想回到“清零”的状态。希望西部的大自然和社会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他去反省。毕竟人不能只为商业而活着,一个不息探索生命真实意义的人,更不能被生活中各种繁杂的事物卷裹着走下去。即使仍然需要做商业,也应该做得让自己明明白白。
 
 
 
 
潘石屹的这次西行更多的是他在生意方面遇到诸多问题时的一种思考方式。就像一台电脑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进行碎片整理或者格式化重装系统一样,潘石屹在觉得有点江郎才尽的时候需要暂时脱离让他缺乏敏感的生活方式,换一种角度从头再来。这也是他能够面对市场竞争长久保持领先的基础。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联系,可实际上却总是相互依存的。
 
 
 
 
潘石屹一直坚持房地产发展商都应该盖好房子,而不应该贪图一时的低端市场建设质量差档次低的房子,因为这不是像那些发展商说的那样关怀老百姓,而是在浪费社会资源,给城市制造垃圾。
 
 
 
 
只有不断的建造更好的房子,以后有房子的人才能住上更好的房子——无论是新房子还是二手房子。
 
 
 
 
这些更像一个政治家的胸怀。
 
 
 
 
有人说,亚马逊丛林中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遥远的德克萨斯就可能刮起一场飓风,两者看似天壤之距,实则其中千丝万缕,这就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蝴蝶效应”。
 
 
 
 
 
 
 
 
潘石屹回答:“我们家的小孩喜欢看唐老鸭米老鼠,我就给他买光盘,然后又是唐老鸭的卡片、玩具、书包等等。我就想,一个虚构的卡通人物,光挣我们家钱就挣了多少!看来,人物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于是我就想,我应该不比卡通人物差,干脆我就作唐老鸭吧。”
 
 
 
 
为了卖楼,至少是出于这个动机,潘石屹不辞辛苦,走马灯似的接受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媒体的采访。拿他的话说,“跟祥林嫂一样”一遍一遍地讲述着自己的童年、创业、管理理念、对时下业界热门话题的看法等等。
 
 
 
 
潘石屹还是乐意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的观点。拿他自己的话说:“这种宣传当时看不出效果来,但以后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因为这个来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