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开发区:快速成长亮点纷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3:01
宿迁 2006-09-14 15:52:33
建市以来,宿迁各开发区从无到有、快速成长,目前已经亮点纷呈,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市经济开发区1997年底启动,1998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三县两区开发区2001年以后相继启动,2005年被省外经贸厅批准为参照省级开发区管理的重点工业园区,2006年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按照“功能完善的新城区、工业突破的示范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财富增长的集聚区”的总体要求,各开发区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加快发展步伐,经济总量迅速壮大,对全市经济贡献日增,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1、发展规划科学合理,产业特色定位鲜明。各开发区始终把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放在基础位置,严格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高起点、高品位地完成了开发区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载体和功能分区,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做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有机统一(具体见表1)。
表1              各开发区规划情况
沭阳
开发区
泗阳
开发区
泗洪
开发区
宿豫
开发区
宿城
开发区
市经济
开发区
湖滨新城
开发区
市经济开发区北区
启动时间
2001年
2001年
2001年
2001年
2001年
1997年
2003年
2003年
主导
产业
纺织服装机械五金木材加工
纺织服装木材加工
电器照明
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
玻璃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
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电子科技
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新型建材印染化工
生态农业外向农业休闲旅游科技教育
化工
2、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区以来,全市上下集主要力量建设开发区,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筑巢引凤”的基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做强招商引资载体。目前各开发区已基本实现 “七通一平”,即道路、供水、排水、供电、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等通到厂区用地红线内,区内场地基本平整。截止2005年底,各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4.02亿元。其中道路、桥梁投入34.21亿元,电力投入10.47亿元,电信投入2.79亿元,市政建设投入8.44亿元,标准化厂房建设投入4.18亿元(具体见表2)。
表2            各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情况
单位:万元
项目
合计
沭阳
开发区
泗阳
开发区
泗洪
开发区
宿豫
开发区
宿城
开发区
市经济开发区
湖滨
新城
开发区
市经济开发区北区
建成区基础设施投入合计
640217
70842
66237
71112
140424
72417
192738
21252
5195
道路、桥梁投入
342078
51337
31317
43887
64205
45301
92216
11724
2091
电力投入
104703
4342
7718
9634
30501
4630
42122
3064
2692
电信投入
27939
1753
2367
3062
10346
1717
3600
4910
184
市政建设投入
84453
8718
5724
8187
14845
11497
35170
84
228
标准化厂房
建设投入
41888
4164
7992
2568
3264
4920
18560
420
-
其他投入
39156
528
11119
3774
17263
4352
1070
1050
-
说明:市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桥梁投入中包括高速公路和高架桥投入;供电投入中包括梨园变电所、11万伏变电所等项目投入。
3、进区项目不断增多,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各开发区全力以赴抓好项目的引进、投产和增效。2005年底,全市各开发区共引进项目1868个,投产项目1048个。其中工业投产项目848个,外资项目98个。2005年,开发区工业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37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5%。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各开发区共有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7个。其中杭州娃哈哈集团、浙江芬那丝集团、浙江天能电池有限公司、长江润发集团、千仞岗服饰等一大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集团入驻各开发区,大大提高了宿迁开发区的知名度和经济实力,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发挥了领跑作用。2005年,全市开发区共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9家,占全市亿元以上企业的39.1%;共实现销售收入14.69亿元,占全市亿元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28.5%。
4、项目服务高效快捷,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建区以来,各开发区按照“政企合一、特区模式、封闭运行、自立自强”的原则,推行全天候、全方位和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注重减少行政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深化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着力打造服务零距离、客商零投诉、办证零收费的“三零”服务品牌。软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宿迁连续获得“2005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2005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最具人气奖”两项殊荣。
5、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增长极”作用日益显现。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开发区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增长极。2005年底,全市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36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1.6%;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0.6%。今年以来,开发区工业发展更为迅猛。截止 6月末,全市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2户,比2005年末净增126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31.6%;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5%,同比净增4.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量的56.9%。
6、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不断扩大。一是财税贡献明显。2005年,全市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4.3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6.6%,比2004年提高7.4个百分点;二是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05年底,全市开发区吸收从业人员10.6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5.3万人。其中纺织服装业居用工人数之首;三是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2005年底,全市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9670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2.3%,比2004年提高15.0个百分点。“流星工业园”、“芬那丝”、“中洲纺织”、“东方制衣”、“华毅镀膜玻璃”、“环球珠宝”等企业已经成为促进宿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建区以来,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投资密度较低、经济发展外向度低、产业层次较低、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三低一滞”现象。
二、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
1、领导重视,大力支持开发区发展。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的发展,举全市之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凡机关单位的招商引资项目,一律要求在开发区落户,使开发区尽快形成项目集聚、规模宏大的工业突破氛围。市、县(区)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主动介入招商引资的重大活动,全力为进区项目搞好服务,使投资老板和基层感触很大。建立互相赶超、交流学习的机制。市委市政府定期组织观摩活动,让各部门、各开发区互相交流学习,形成了各开发区争先进位的竞争态势。
2、高标准制定规划,打造高品位的发展载体。各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国内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精心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划分功能定位,合理配置产业布局,打造高品位的发展载体。如宿豫开发区邀请徐州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编制,2002年又对5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修规,重点规划纺织服装区、食品加工区、轻工机械区、出口加工区、仓储服务区等5个功能区。开发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明确了各自的发展定位和思路,不仅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调控和约束,而且避免了发展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促进了各开发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3、全员招商,迎八方宾朋。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政绩,不断增强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员招商的工作格局。十年招商、十年艰辛;十年付出、十年奋进。重商情结已经深入人心。在全市“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下,全市各开发区全力以赴抓招商、集中精力上项目,招商引资获得显著成效,全员招商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
4、打造一流软环境,做好全程服务。市委张书记多次告诫:“项目落户宿迁,只是招商成功的一半,重要的是要搞好跟踪服务,才能使项目真正站得稳、长得大”。各开发区坚持把项目服务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安排专人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做到“只要项目定下干,一切手续我来办”。在具体服务中,从开发区的主要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和招商引资单位,人人都是项目帮办责任人。对新落户开工建设的项目,做到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组、一名帮办服务人,全过程帮办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对投产达效的项目,由具体项目帮办服务人每周一次进行定期回访服务,项目帮办服务效果由各级纪委进行不定期督查,并纳入动态立体行风评议考核。这样,各开发区成功构建了“项目审批一条龙、项目建设全方位、项目投产经常性、帮办督查立体式”的大服务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着力抓好开发区建设,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实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一要抢抓全省扶持苏北、苏州帮扶宿迁、发达地区产业大规模向内地转移的大好机遇,主动策应,全方位对接,使开发区经济实现更快的发展。二要注重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招商,在引进“大、外、高”项目上下苦功夫,着力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大项目。三要加快培育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招商引资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加快产业带建设,发挥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产业带的纵深发展,不仅能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还能促进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各开发区要根据自己的区位、资源等优势,重点扶持本区的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要坚持以大项目推进为重点,以集约发展为导向,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实施企业“强基壮体”工程,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
3、消除瓶颈制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当前,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瓶颈”。刚刚闭幕的市第三次党代会要求:“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宿迁突破的强劲支撑”。各开发区要按照党代会的要求,切实改善开发区的服务功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开发区各产业间协调发展,以工带服,以服促工,使服务业和工业间形成良性互动。首先要优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要加快建设开发区物流中心,构建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平台,促进大交通与大物流紧密结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会计等中介服务,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其次要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各开发区要鼓励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满足区内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三要强力推进金融业发展。当前,信贷门槛高、贷款额度低、申请贷款难是开发区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的实际困难。要强力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引进相关非国有金融机构在宿迁设立办事机构,有效缓解区内企业贷款难问题。
4、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高度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造就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精通市场经济和国际商务知识的人才。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提高进区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规格档次。要集中力量办好开发区的“职业培训中心”,使职工技能培训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实现生产型人才技术就地培训、就地使用。
5、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宿迁、绿色家园”是宿迁的特色品牌,也是宿迁吸引投资客商的重要原因。要始终坚持对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式、园林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开发区。一是把好项目进口关。在进区项目的选择上,要经过环保部门的评审,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从源头上阻止重污染企业进区。二是完善环保基础设施。要加大开发区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废旧物资再生产基地,注重对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认真贯彻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三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实现废水、废固的达标排放。要推动大、中型企业开展能源、物流集成和废物循环利用,带动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发展,为全市发展循环经济树立样板,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