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呈现”“回归生活”“力求思辨”——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4:22

“多元呈现”“回归生活”“力求思辨”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之我见

                    语文教学论研究生张冬梅

 

    【摘要】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2010年全国各地总计18道高考作文题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以及同往年作文题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呈现出在求稳的步调中高唱“多元呈现”“回归生活”“力求思辨”的三大主旋律,表现出明显的趋同化特点,从而奠定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未来几年高考作文题目亦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考作文    多元      生活     思辨  

 

201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同往年一样,高考作文题目仍旧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各路媒体在高考作文题目刚刚揭晓之际,就开始积极刊登来自各方的关于高考作文的信息,如开展网友对高考作文的评价调查,开辟专栏邀请专家发表相关看法等等,方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本文在此也立足于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今年语文高考作文的总体特点,品味高考作文的多彩世界。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数量继续维持在18道不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全国卷作文题和各自主命题省市作文题,其中全国卷分Ⅰ、Ⅱ和新课标卷(也被称作全国Ⅲ卷)共计3道作文题,各省市作文题目共15道。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综合分析、比较、归纳,本文认为,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在继承21世纪前9年作文题目呈现的各种特点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以“稳”为主,在“稳”的总趋势特点下,有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调整和变化,主要体现为高唱“多元呈现”“回归生活”“力求思辨”三大主旋律,整体来看,命题的趋同化倾向较为明显。本文将一一道来。

一、多元呈现

18道作文题目各有各的特点和内容,从而丰富了全国高考作文的形式和内容,使整个高考作文题目呈现出异彩纷呈、多元丰富的局面。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体验。

(一)  题目形式多元化

时至今日,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并存”的发展轨迹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形式,依旧呈现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局面,但是三种题目形式所占的比重差别较大:命题作文有7道(北京卷、江苏卷、广东卷、重庆卷、浙江卷、江西卷、湖南卷);材料作文有10道(全国Ⅰ卷、全国Ⅱ卷、新课标卷、上海卷、福建卷、辽宁卷、四川卷、山东卷、安徽卷、湖北卷),其中全国Ⅰ卷的材料为漫画;话题作文仅有1道(天津卷)。

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曾经广受命题人青睐的“话题作文”淡出了高考的舞台。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应当有一个相对较为统一、公平的评价机制的建议已经受到命题人的重视,话题作文因其存在容易导致评价标准难把握,作文范围无限扩大,难以更为全面、相对公平、相对统一地衡量学生的作文能力等方面的弊端,而使得命题人开始慎重对待。所以,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似乎有二者平分秋色之势。固然,无论哪一种命题形式都各有长短之处,但是,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相对而言,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更适合于高考评价机制的实施,如果再从关注学生的多元化角度出发,以更贴近学生的层面来讲,材料作文可能又优于命题作文。虽然说三种作文题目的形式所占比重差异较大,但是,他们的共同呈现丰富了高考作文题目的形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对于目前高考作文题目的形式,其实我们所做出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分类,只是一个大致的思考角度和思路,并非一个确切、绝对的论断。每一道作文题目都有其自身的用意,不一定单纯地呈现为一种形式,很可能是多种形式相结合、相融合的结果,而我们为了便于分析便人为地对其进行了肢解定性,不一定绝对准确,这是我们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的一个方面。比如,2010年浙江卷是先呈现了一段文字材料,之后才给出作文题目,虽然我们说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但其实它也引用了材料。

基于从20世纪末至今,三种命题形式共存已经在高考作文中活跃得有一段时日,笔者揣测,可能很多命题专家都正在积极酝酿探索一种新的、超越这三种命题形式的高考作文题目,一旦探索成功并付诸实践,必然会引起高考作文界的一场大变革。虽然目前难以预料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将在何时问世,但我们相信,这种突破必然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产生,让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拭目以待!

(二)  涵盖内容多元化

     如果说从命题形式上对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分析有肢解的嫌疑,那么从内容上分析,则可以避免刻意的割裂。从内容上观照2010年的18道作文题目,更容易体味到其多元化呈现的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作为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高考作文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充分体现了“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安徽卷直接带领学生回到古代诗歌中去,体会传统古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中蕴含的哲理,直接对接传统文化,让考生回归古时的自然生活,同诗人的思想进行对话,无疑,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方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再学习、再思考的良好途径和平台,可谓一举多得。此外,涉及到同时代历史元素相关的作文题目还有:全国Ⅱ卷中对“423日”世界读书日的历史溯源和内涵解析,浙江卷中对历史上的正统传承方式的回想,福建卷对《格林童话》的诞生过程的讲述,等等。

除了回归历史外,直击当下生活现状的高考作文题目也为数不少,最明显的要数北京卷和全国Ⅰ卷。北京卷直接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命题,既是对学生提出了关注自己当下生活的要求,同时也跟国家政治领导人物的所思所想有机融合,是不是在提醒广大学生关注时政,胸怀政治理想,我们也只能给以揣测。而全国Ⅰ卷直接将当今时代背景下存在的现实情况在漫画中呈现出来,引发学生对当今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进行思考,贴近当下。江西卷的《找回童年》之题,亦是让考生立足当下回忆过去。

在时间上,高考作文题目关注了古今,在空间上,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同样涉足范围广,充分地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山东卷直接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原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作为材料,让学生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作文,辽宁卷也直接取材于国外一位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设题。此外,福建卷的《格林童话》、新课标卷中的“期待效应”等等,也都涉及到了同国外文化相关的内容。

在内容多元化方面,最富代表性的,当属湖北卷,以“幻想”为主线,谈及古今中外,包揽万象。此外,在内容呈现方式上,高考作文题目有采用寓言故事侧敲旁击的,如上海卷;有采用特殊时间概念引人深入的,如全国Ⅱ卷;有采用今昔对比的,如浙江卷;等等。在学科领域上,除了采用语文自己本身的学科知识以外,还有结合数学学科知识进行呈现的,比如四川卷,等等。

除此之外,语文高考作文题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很多其他方面,比如文体要求方面等。总之,2010年高考作文题给我们呈现了语文课程多元化层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丰富多元的内涵。

二、回归生活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所以,源于生活的语文课程最终同样要回归生活。也正基于此,2010年高考作文在多元呈现的同时,又都回归到了同一个主旋律——生活之中。

游走在2010年的18道高考作文题目之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对生活的回归。江苏卷直接以“绿色生活”要求学生写命题作文,直接把生活搬入题目,将作文从头到尾限定在生活的范围之类。天津卷也不甘示弱,用“我生活的世界”作为话题要求学生围绕“生活”进行作文。浙江卷则在材料之中包含了“生活方式”这样一个直击生活的词眼。上海卷在将材料提供给考生的同时,还加上了“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这样一句带有补充暗示性的话语,实际上就是在要求考生作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贴近自己的现实生活,回想现实生活,思索现实生活,体味现实生活。广东卷在给出学生作文题目之前,就直接对学生提出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这一非常明确的回归生活的要求。山东卷给考生提供的是一则关于“人生”的材料,无疑是要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对人生的思考和索求。与此同时,全国Ⅰ卷、全国Ⅱ卷提供的材料也都源自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而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同样充满了对现实生活进行体悟的色彩,江西卷的命题作文“找回童年”,也同样已经将学生的作文预想带回到生活之中。湖北卷材料中所提到的内容,无论是孙悟空、哪吒,还是博览会、人类登月,都是考生们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词汇,而核心词汇“幻想”更是考生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常遇话题。

翻阅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我们不难发现其与生活保持步调一致的风格,回归到生活的本质,对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毕竟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的世界中。这一要求,也更好地体现了高考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等更具现实意义的考核目标。同时,此要求也是在间接地否定学生写“假”、“大”、“空”之类的作文,对于往年高考阅卷中发现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坚强、勇敢、独立等主题,出现集体“单亲”、“父母亡故”等脱离现实生活的作文,提前进行了暗示性的批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好趋势。

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必须要回归本真生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现实生活,体味、品析自己的真实生活,方为语文作文的最高境界和经久不衰、颠扑不破的至真道理。“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才是作文能够出彩的本真源头,不是学生们的生活太单调,而是学生们已经习惯于保持对自己的生活毫无所思的状态,缺乏一种从作文一开始就从自己的生活中找源头,努力取材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提炼的思维习惯,进而也慢慢地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思索的动力,这样一步步形成恶性循环,只能在作文中离开真我,简单回到历史名人或者编造的世界中去无病呻吟。所以,不断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成为生活的主宰者,也许正是今年高考不同命题人所见略同的出发点。

三、力求思辨

在多元化呈现的求异思维下,回归生活的一致性,为今年的语文高考作文进入思辨的王国打下了基础。要让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那么在生活中应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和状态呢?积极思考、认真辨析,无疑是最好的答案。而“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所以,积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辨,同样是高中作文应当注重的重要内容。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正紧紧围绕着这一实际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唯有思辨,才能进一步发现自己生活价值的所在,唯有思辨,才能更好地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浓浓的思辨性,使得201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具有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广东卷直接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写命题作文。即便题目确定了,考生不用再进行题目上的选择和思索了,但如何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抒发得更好?这就必须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思辨。天津卷也明确指出“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要求学生必须对话题进行思维上的加工和处理。而山东卷在给出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后,就提出要求:“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直接单刀直入,现场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本身也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辨色彩不言自明。安徽卷跟山东卷非常相似,在呈现出阮元的诗歌之后,即开导学生:“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 哲思的气息相当浓厚。此外,四川卷也要求考生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材料“展开联想”。这些作文题目,都充分地直接体现了力求思辨的特点。湖北卷也在作文要求中直接提到“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唯有思考、辨析才能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成文成章地呈现出来,所以,同样是一针见血地间接指出作文必须包含思辨性的要求。

以上列举的作文题目中直接或间接地用文字表述出了力求思辨的相关内容,其实,这些作文题目本身就已经包含有很强的思辨性,即使不呈现要求学生思辨的文字提示,也已经足够具有说服力。而命题人直接将力求思辨的特点用文字进行提示,则更进一步表明了对思辨性的强烈要求。此外,其他一些并未直接或间接呈现与思辨性相关的文字要求的高考作文题目,本身就蕴含着非常强的思辨性。比如,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本身就是一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的非常有价值意义的极富哲理性的作文题目,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充分觉察到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目标等思想动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和思维水平。而学生也只有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两个词语背后的深沉思绪洞悉清楚、明了以后才可能下笔如有神。而新课标卷在提供三则材料后,虽然提示考生“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究竟有什么样的规律?三则材料反映出的共性规律又是什么?等等关涉如何写好作文的问题,都需要考生对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思索和追问。而辽宁卷提供的一个成功人物在成长的道路上进行抉择取舍、智慧博弈的故事,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启迪学生的心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原始情感的不加舍弃、集中、提炼的倾泻,是肤浅的、芜杂的。青少年的心灵,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日常生活往往是浮在表层的,智性和理性则是积淀在深层的。只有在想象中进行深化,才有可能把潜在的智慧调动起来。”孙绍振先生的这个观点非常具有概括性。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往往是比较纷杂的,要想让自己生活的源头活水流淌地清澈晶莹、美丽动人,就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提炼、深化和加工,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开启理性之门的思维火花燎燎燃起的辨析动向。思辨不仅是学生应有的一种写作习惯,更应当成为其生活、学习、成长的常态,唯有乐于思辨的人才能在蜕变的茧囊里汲取宝贵的财富,唯有勤于思辨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风景中观赏瑰丽的一线,唯有善于思辨的人才能在生活的轨迹上撒满智慧的鲜花。所以,无论是检验学生的习作能力,还是开启学生的心灵智慧,亦或是培养学生的生活素质,思辨性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剂良药。所以,2010年全高考作文力求思辨的特点,也奠定了其命题精彩的基础!

 

综观2010年全国18道高考作文题目,无论是多元化、生活化、还是思辨性,这三大主旋律相互交融,谱写了一曲雄厚而又精彩的交响乐。与此同时,今年的高考作文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社会热点——玉树地震、上海世博等并没有直接进行关注,除了湖北卷在表达幻想主题的时候用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中的预言一笔带过以外,再无卷问津,所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没有贴上“2010年”的鲜明标志。此处,极易让我们联想到2008年全国Ⅰ卷的直击“汶川地震”和四川卷的话题作文“坚强”,不用看试卷的年份,仅看作文题目,便已经将“2008年”定格。而2009年江西卷关注佳士得在法国巴黎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铜像的大事件也将“2009年”的特殊时间意义包含入作文题目之中。此外,2010年的高考作文尤其在省市自主命题卷上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像2006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北京的符号”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凸显了省市自主命题的优势和特点,因为更适合给当地考生写作而倍受好评。2008年江西卷的高考作文以洞庭湖在2007年发生的田鼠大迁徙事件作为材料也体现了关注当地风情的特点。而今年,几乎没有一道作文题目明显涉及到地域特点,这也是一大缺憾。毕竟省市有自主命题的权力和优势,就应当适度地体现出让学生关注自己生存之地的特点,真正地从多个层面反映出“自主”的特色。所以,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皆可以放之四海而皆用,没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缺乏鲜明的特点。鉴于此,我们不难发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变动较小,比往年呈现出更为明显的“稳”的特点,趋同化特点非常明显。鉴于此,我们亦可推测,未来几年,即使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范围在不断扩充,但是,从当前的趋势来预测,全国高考作文正处在一个缓慢摸索前进的阶段,高考作文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会在求稳求变、大稳小变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注释:

①史绍典:《高考作文应指向考生的心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7期。

②③④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网址:http://www.pep.com.cn/gzyw/jszx/jcpx/jcyd/200408

⑤孙绍振:《感性命题和智性“潜在量”问题》【J】,《语文学习》,2006年第7—8期。

⑥本文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参考“新浪网”中的“新浪教育”栏目,网址: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0-06-07/11302505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