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贫困重点县的“三新”路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27:51
  一个国家级贫困重点县的“三新”路径

 

  2006年,屏山县地方生产总值仅9.2亿元、财政收入2190万元;如今,这里已迈入全省20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之列,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6万人脱贫致富、工业实现华丽转身……

  曾宪章 何虹江 本报记者 钟晓晴

  新面貌:6万人受益

  山上茶叶飘香,山下水果满园,一幢幢新楼房点缀在大山间,一条条公路如丝带般缠绕在山间,农业科技园、工业产业园欣欣向荣……这是11月26日记者走进宜宾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屏山县看到的场景。

  2.5万亩,4.12万亩,10.5万亩,12.3万亩;2725万元,3400万元,8230万元,1.6亿元。

  这两组数字,分别是宜宾2009年烤烟、白魔芋、水果、茶叶四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的种植面积和产值,直观的数字很难让人体会到数字背后的重大变化。

  “去年,我家种植了20亩烤烟,每亩收益4千元以上,今年烤烟收入可达8万元。我琢磨着明年再承包些土地,把烤烟发展到50亩,按今年市场价,收入超过20万没问题。”在中都镇笑和村,曾经的贫困户王福平掰着指头幸福地算着“小账”。

  作为宜宾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0年来,屏山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智力开发扶贫,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化扶贫中增收致富。目前,屏山县正以108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为重点,投入630万元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

  为破解贫困难题,屏山县还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帮扶单位捐赠物资1.76亿元;投入500万元用于学校基本建设,“两免一补”发放2898.6万元;不断加大支农扶贫资金投入,治理水土流失3800亩,新修整治通村公路871公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解决人饮困难10.1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底到2009年底,屏山县共有6万人脱贫致富,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78元。

  新平台:构筑交通网络

  过去几十年,屏山人吃够了交通落后的亏:农特产品卖不出去,先进企业引不进来,地方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贫困。

  “以前我们到县城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水泥路通了后,现在坐车只要30分钟就到了,买卖东西真方便。”锦屏镇天仙村村民李帮富不无感慨地说。

  为改变边远、闭塞的落后状态,屏山县抓住向家坝电站建设机会,提出“打造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川南西部雷马屏绥区域交通枢纽”目标。先后争取投入5亿元打通了对内、对外通道,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油路,221个村通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国道213线和省道307线为主骨架,以县道、乡村公路为连接线而组成的路网结构。

  “现有交通条件大大缩短屏山与乐山、凉山、宜宾、成都的距离,为屏山积极融入宜宾市半小时核心圈和一小时经济圈奠定了基础。”屏山县交通局局长姚登文说。

  新目标:经济总量再翻番

  2006年,屏山县地方生产总值仅9.2亿元、财政收入219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亿元。通过5年的发展,屏山工业园区由原来的3平方公里扩展为“差异定位,错位发展”的4个组团共14平方公里。该县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0个,实际到位资金15.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了21户,从2008年起,工业经济占据了县域经济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从山区农业县到工业强县的跨越。

  在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屏山县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着力打造向家坝库区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现已累计投入退耕还林资金近2亿元,建成退耕还林面积近10万亩;全县已有竹林面积14.9万亩,以杉、松等为主的用材林面积24.8万亩;在海拔381米-600米之间建设起了“第二水果带”,包括龙眼、椪柑、枇杷等在内的20万亩经果林,森林覆盖率已近50%。

  “建设水电生态经济强县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屏山县委书记李勇蔺踌躇满志:“未来三年屏山县将实现县域经济总量在2009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到2012年,全县GDP将达到35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