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的贫困”中走出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16:30
作者:马立诚来源:《同舟共进》2010年第12期来源日期:2010-12-18本站发布时间:2010-12-18 20:59:20阅读量:0次

  中国老百姓穷怕了。

  2005年9月,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先引杜甫《石壕吏》诗句:“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然后他说,中国人没裤子穿,从唐朝就开始了,直到1975年,西部穷困地区还是如此。

  然而,岂止从唐朝始?《诗经•豳风•七月》就有“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诗句(布衣粗服都没有,怎能过寒冬),可见春秋时代,穷百姓就没衣服。就此而言,至少两千年没裤子穿。除了没裤子穿,吃人肉的惨剧也发生过。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中国人穷得太久了。

  不用怕羞,这就是现实。

  试想,这么一大群穷惯饿惯的人,突然遇到吃饱肚子的机会,遇到挣钱的机会,会怎么样?中了魔障似地扑上去,急红了眼地“要”:要吃饱肚子,要新衣裳,要自行车,要大立柜,要彩电,要旅游,要汽车,要房子……

  我们每个成年人都亲身经历了这一波又一波的“要、要、要”。从生存角度看,无可厚非,谁让我们以前那么穷?

  当然,脱贫挣钱的心太切,也有过头的流弊:在很多人眼里,一条河,只是运输通道和发电能源;一片森林,只是产出木材的宝地;一片山脉,先问有没有矿藏;一小块空地,见缝插针盖楼挣钱;一位专门收养孔雀的北京人抱怨说,一些餐厅老板上门商议,要以高价买走孔雀,炖熟了当头牌菜……人与自然逐渐疏离了。人与人呢?一位女士在电视里声明她的恋爱观:“宁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

  每个人都成了经济人,盘算的都是投入产出。“哪个地段好”,“别留美元了”,“赶快跳槽”,“多少万进重点中学”,“买基金还是买彩票”,“为何不留在外国”……成了千家万户的口头禅。

  真实情感成了稀世之珍。人们互相漠视,彼此提防,生怕乳品诈骗、电信诈骗、集资诈骗、传销诈骗、文物诈骗……

  一位学者说,1978年以前,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讲斗争讲暴力,导致人的精神偏激、蒙昧、野蛮。“1978年以后,许多人基本上处于‘物化生存’状态。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人的需要、能力和关系被物化;人的血液、心灵被污染,精神上焦虑、虚无、痛苦。”

  为何出现如此过头的怪现状?

  一个是贫穷还未根除。吃饭穿裤子的问题解决了,新的贫穷又来了。农民、农民工和城市贫民劳动报酬太低,社会保障不健全,无法应对生活压力。再加上某些“我爸是李刚”式的官员横行,贫富分化,法治缺失,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再一个,光是一个“穷”字有点解释不通了。经济起飞32年,许多人告别了“出无车、食无鱼”的状况,怎么除了“钱、钱、钱”,就没别的?

  要回答这第二个问题,就要研究一下国人发财的特点了。

  众所周知,特点主要是一条:莫谈国事,闷声发财。这不但是潜规则,简直是金科玉律。说白了,就是有些官员不让人说话。也有不服气强出头的。比如前些时候,重庆市彭水县教委一个小官,写了一首100多个字的《沁园春》词,对当地政风有所讽刺,用短信传给亲友看看,就给抓起来放进牢里去了,罪名是“影响地方发展”。近日,记者谢朝平撰写报告文学《大迁徙》,描述三门峡移民史,因披露“渭南的移民太穷太苦太可怜,渭南一些官员太贪太腐败太可恨”,“中央拨给移民的土地和资金没有用到移民身上”,就被渭南警方抓了起来。谢朝平说,“若不是全国媒体与网民的帮助,还不知道哪一天从牢里出来”。

  须知,人不可能像动物那样有了饱暖就满足。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他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这就是他全部的尊严和他全部的优异。”“我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解决了吃饭和穿裤子问题,新的矛盾却产生了。这在某些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于是责备老百姓不知感恩。可是邓小平晚年看到了这一点。他说:“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不久前,吴敬琏在为一本书所做的序言中指出腐败和寻租猖獗的问题。根据不同学者不同阶段的估计,中国租金总量占GDP的比重最高保持在30%左右。王小鲁最近所作的“灰色收入”研究,也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即带有腐败性质的灰色收入大体上占GDP的30%。(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灰色收入课题研究报告《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刊《比较》第48辑)依此推算,2010年腐败额度大约为12万亿元。普通百姓虽然不清楚学者怎样推算出这样的数字,但他们生活中的实际感受,却比这还要严重。权力垄断市场、干预市场和代替市场使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腐败和谎言犹如巨石压在人们心头。一件负面新闻发生,官员出来说话,可能会越描越黑,人们心头郁积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就是中国经济虽然高速发展,大众却感到焦虑的根本原因。

  形势严峻,本该百家争鸣议论风生,探索救治之道,但却难以听到真话。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一是腐败恶化为腐烂,用社会学家孙立平的话来说,恶化为全社会的溃烂。二是人们内心的郁闷、焦虑和压力无处释放,扭曲变形,导致鸡鸣狗盗胡作非为,结果是道德崩盘和虚无主义泛滥,加剧人性之恶。

  换句话说,种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平衡。一个简单的逻辑摆在我们面前:一条腿向前蹦,是健康人的跑步运动吗?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6页)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抓紧民生缓解了新的贫穷,社会溃烂的趋势还是无法遏止,人的精神困境还要加剧。

  怎样走出精神困境,怎样实现精神现代化?温家宝最近的讲话照亮了民众的心。这就是:“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将继续进步,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诉求是不可抗拒的”,“言论自由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我经常说,我们不仅应当让人们有言论自由,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批评政府的工作。”

  政治体制改革的确难,但温家宝说:“尽管社会议论纷纷,尽管遇到阻力,我仍会坚定不移地推动我的信念。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动政治改革,风雨无阻,至死方休。”(温家宝讲话转引自新华社8月21日电文及10月14日《南方周末》)

  壮哉斯言。重建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出路,就在于此。

  作者系政论家、曾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