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退出纸媒出版之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22:01:43

《纽约时报》的转型之痛

  “我们最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停止《纽约时报》的印刷, 日期待定。”该报董事长阿瑟· 苏兹贝格(ArthurSulzberger Jr) 的这句话在中国大陆媒体中引起的反响一点都不逊色于他的老家——美国。从1935 年以来,《纽约时报》一直为苏兹贝格家族所有与经营, 作为第三代家族掌门人的阿瑟·苏兹贝格, 其话语即出, 就代表着《纽约时报》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方向。从历史影响来说,《纽约时报》是公认的仅次于英国《泰晤士报》的国际大报,它的这种转型会使得世界其他传统纸媒的发展方向趋于某种程度的明朗化。然而,《纽约时报》纸本的退出会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能否继承曾经的辉煌实难预料。这些年里, 该报一直在进行着各种电子网络版的尝试, 均未收到预期效果, 前途难料, 阵痛犹在, 再生之路扑朔迷离。

  《纽约时报》退出纸媒出版之痛

  对于带有油墨香味且已出版了160年的国际大报来说, 停止纸本的确具有难以割舍之痛, 这对于《纽约时报》本身与那些已经习惯阅读该报纸媒的读者同样有难言之痛。

  首先退出纸本出版的阵痛来自于那些忠于阅读时报纸本的读者, 在阿瑟· 苏兹贝格讲话之后, 时报网就有读者发帖表达他们的沮丧之情。事实上,《纽约时报》在网络媒体无处不在的今天依然可以获得很高的声誉与不菲的经济收入有关, 这也是因为有了一部分非常忠实于该报传统形式的读者。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 在2009年《纽约时报》有82 万人订阅两年以上的该报纸本; 相比较之2000年全年, 这个数字仅为65万。在2009年, 纸本《纽约时报》定价增加提升3%的收入以抵消日益增大的财政亏空。

  在美国及以外区域, 有大约100万以上的稳定纸本读者群。他们不是以老年为主的队伍, 而是相信该报纸本专业精神的各种年龄结构的群体集合。如果认为读《纽约时报》纸本的受众主要是眷恋油墨香味的“婴儿潮”一代的话, 那么就无法解释从2000 年到2009 年这9 年里增加的17 万2 年及以上纸本订户。客观地说, 订阅纸本《纽约时报》的读者是相信纸本可信度的受众, 而不仅仅是老年人。特别是在网络媒体日益复杂多样的今天, 很多信息真假难辨、好坏难分, 在信息消费成为一种庞杂的信誉度识别过程之时,《纽约时报》因为其卓越的业务能力为读者做了最好的信息推荐与内容分析之服务, 而且信息可信度高, 这也是读者喜爱该报纸本的原因。纸本还容易珍藏, 个人书架与图书馆书卷的累积叠加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停止该报纸本印刷, 对这群忠实受众的心理将会造成一种难以言说的阵痛。

  一位叫Nick 的读者9 月9 日13:01 在deadline.com 网( 放在有关苏兹贝格报道的文后) 这样写道: 这是一则令人沮丧的消息,《纽约时报》的贡献也绝不仅是设计美学与可信度, 面对纸本比网络版要舒服得多, 没有滚动,没有链接, 能让我更加流畅地浏览与查阅。然而, 它(《纽约时报》纸本) 正在渐渐死去, 一去不复返。这些评论,也代表了不少纸本读者的心里话。

  其次是声誉下跌之痛。《纽约时报》传统的声誉与纸本紧密相连。《纽约时报》的光辉历程总是与其纸本紧密相连, 从1851 年雷蒙德的创刊模仿《泰晤士报》到1896 年奥克斯追求高雅品位的版面设计与沉稳客观的文风, 从奥克斯去世到其女婿A.H. 苏兹贝格全面继承到A.O. 苏兹贝格对五角大楼越战问题文件的揭露, 都是在纸媒上表现出来的。

  最有说服力的是普利策新闻奖,《纽约时报》( 到2010 年该报独获104次此类奖项) 是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最多的大媒体, 而这获得的104 项荣誉中无一与NYTimes.com 有关。2010 年开始, 第一枚普利策新闻奖网络媒体评出, 纽约时报网无缘获得此一殊荣, 这使得受众感受到网络版其实与纸本是有区别的。2009 年普利策新闻奖颁布以后, 美国《东部峡谷论坛报》记者保罗· 吉卜林(Paul Giblin) 因为该报主攻电子版裁员而失业, 却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地方新闻报道奖”, 一时成为笑谈。人们怀疑报纸电子版的社会责任能力, 从而有理由怀疑《纽约时报》纸本消失以后, 其网络版是否能够延续纸本的辉煌。在没有得到肯定答案之前,纸本的退出, 将大大消弱《纽约时报》百余年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及其价值链条。

  再次是新闻专业人员与新闻专业主义之痛。《纽约时报》推行网络版一个重要原因是减少开支。从2009 年的年度报告来看,《纽约时报》纸本与网络版的9 个部门、10 种劳务合同中共有1870 名雇员。在该公司的开销里,2009 年大头成本开销为人员(5.25亿美元) 与原料(1.67 亿美元) 费用,占据总开销的50%。为此, 较为昂贵的新闻记者成为被裁员的对象, 相对廉价的技术工成为新宠。从合同规定来看,电工、机械工的合同最多到2012 年3月30 日; 记者的合同最多到2017 年3月30 日; 艺术设计工、司机则最长可以到2020 年3 月30 日。由于主攻网络版, 周期短、产出多, 调查性报道、科学新闻、环境新闻等从业人员因为采访周期长、内容易被复制变为首当其冲的裁员对象。这些新闻曾经都是《纽约时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项的专业主义领域, 会对持专业主义理念与新闻理想的人造成打击。

  《纽约时报》转向网络版造成的裁员也进一步影响到大学的新闻专业主义教育。2009 年9 月, 哥伦比亚大学宣布该校开办14 年且名扬海内外的环境新闻交叉学科双硕士学位暂停招生,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危机与纸本的网络化浪潮带来媒体的大规模裁员, 环境新闻记者因为报道周期长而首当其冲;且硕士两年需要花费8.9 万美元费用,也进一步影响到生源。同期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网站评论认为, 主要来自媒体降低成本的减员所至, 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找到工作。该杂志评论员卡瑞提斯· 布雷纳德(Curtis Brainard) 就是哥伦比亚大学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他认为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国际大报都在裁减调查性新闻记者, 其他小一些的媒体根本就不会有环境新闻报道,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人们有理由担心网络版将使得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记者与大学教育走向式微, 从而导致媒体的监督能力下降。

  网版及其收费模式, 扶不起来的阿斗《纽约时报》很早就进行过网络版收费的尝试, 但均以失败而收场。早在2005 年9 月, 该报为网络版启动了一项名为TimesSelect 的订阅收费服务, 其目的在于保证其核心原创内容的资本化。TimesSelect 在网上对该报诸多专栏进行收费, 其价格为7.95 美元/ 每月, 或优费减费49.95 美元/1 年,对于报纸纸本订阅家庭及大学师生免费。这项收费模式遭受很多《纽约时报》忠实读者的批评, 甚至是它的内容生产者。更为让人失望的是, 网络收费反而使得该报网络广告与纸本订阅数量每况愈下,于是在2007年9月17日《, 纽约时报》宣布停止这种收费模式。后来, 除了对读者开放网站内容, 该报还把自1987 年后所有纸本内容刊载于网络版上。

  其实, 收费不收费的网络版同样难以带来利润的增加, 这些年《纽约时报》一直为抵制网络广告的衰微而挣扎, 却很难得见到成效, 网络版成了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以2009 年全年为例, 该报因为纸本定价的增加, 该项收益比2008 年增加3%; 与此相比较,《纽约时报》该年总收入比2008 年的减少17%; 广告收入也比2008 年下降25%。更令人担心的是, 这些数据在付出巨大的传统优势下艰难获得的。《纽约时报》大量削减人员以降低成本,特别是费时长、产出少的专业新闻领域。2009 年, 在降低营业成本17% 的情况下, 该报营业利润为7400 万美元,而2008 年这一数值是4100 万美元,虽然增加3300 万美元, 却以牺牲传统优势为代价。所获得的利润相对于财政亏空与漫长的时间来说, 也只是杯水车薪。

  此次阿萨· 苏兹贝格重提收费的网络版, 首先是因为免费网络版广告收入的增加, 实为难得的又一次尝试机会。首先是面对青年受众新的阅读习惯, 目前时报在iPhone、BlackBerry 手机等移动网络方面每月有7500 万的浏览量; 在Twitter 上有200 万追随者;在Facebook 上有50 万读者; 在亚马逊Kindle 的浏览方面, 该报是大报中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再次,《纽约时报》准备与Google 与Yahoo 等搜索引擎共同开拓长尾市场, 与Google 合作推出类似付费阅读的“初次点击免费”(FirstClick Free) 模式, 即允许读者免费阅读一定文章的部分内容, 在超过限量后,读者将被带入付费页面, 付费后继续阅读其他文章。免费文章的数量由该报网站决定, 而《纽约时报》采用的是网络计量方法。苏兹伯格认为这种方式“好处在于让那些从搜索引擎找到我们的数百万读者仍然可以看到我们的内容”,“我们想要确保NYTimes.com 持续作为开放的网络生态系统的一部分。”2010年第三季度也有好消息: 该报纸本发行收益虽然下滑4.8%, 然而该公司网络广告收益却增加14.6%, 抵消了5.8% 的广告与纸本发行下滑的亏空。

  谁来拯救《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再生的核心问题是需要内容的资本化。与Google 的“初次点击免费”项目联合开发引擎搜索市场是苏兹贝格老板的一笔明白账, 核心也是为了使得内容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内容资本化。然而, 这又是一笔糊涂账,原因在于搜索市场的特征是强调受众的个性而非共性。更明白地说,《纽约时报》是一群精英阶层的时政综合类报纸, 属于传统中的大热门, 且有160年打造起来的金字招牌, 不适合开发稀奇古怪、要求各异的长尾市场; 纽约时报集团的About.com 适合这种市场, 而时报网络版不适合。如果与Google 搜索合作, 要么该报改变定位, 开发利基产品消费; 要么等待亏空的进一步扩大, 可能不会有第三种情况的出现。《纽约时报》的再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 还需要第三只手的介入。美国互联网在此方面已经有较为成功的实践。随着环境恶化与传统媒体的难以为继, 公众健康问题受到更大的威胁。为此,2002 年在弗吉尼亚州创建了一个为公众利益而服务的网络媒体“公众健康新闻网”(EnvironmentalHealth News)。该网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以保护公众环境健康为使命, 以调查性的科学新闻为主要形式。在2010 年BP 石油公司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中不屈不挠, 为公众揭露真相。该网媒主要人员多是传统媒体里的精兵强将, 如现在的编辑马拉· 科恩(Marla Cone) 曾经在《洛杉矶时报》做过18 年的环境记者, 获得过包括2 次Howard Meeman 奖在内的多个著名奖项。目前该网媒获得包括Jenifer Altman、NY Community Trust、Kendeda 等在内的15 家基金的资助。《纽约时报》的传统业务可以通过业务剥离把其报业中的精英重新聚集, 同样可以尝试获得这第三只手的扶持, 从而挽救曾经的《纽约时报》。

  事实上, 美国公众相当期待并高度评价这一秉承传统媒体专业主义精神的媒体运作形式。2010 年获得第一个普利策新闻奖的网络媒体Propublica也是与“公众健康新闻网”相似的一个非盈利网站, 它获得Sandler 基金的支持, 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纽约时报》的传统业务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美国学界早就指出过大报网络版的这种趋势。2009 年10 月19 日《华盛顿邮报》刊载了一篇“找到新闻报道的新模式”一文, 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迈克尔· 舒德林教授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新闻学教授小伦纳德· 唐尼。他们认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委托撰写的《重建美国新闻事业》中的新闻报道模式应该得到公众支持。该报道认为, 建立新型的“新闻生态系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通过慈善基金、补贴和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 让媒体拥有可靠的财力保障和多样的新闻来源, 使得传统的新闻形式与专业精神适应多媒体与数字通信系统的互动能力,更重要的是亦可坚持新闻报道的独立、原创与可信。文|王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