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7:53

大手印导引显明本体瑜伽(一)

刚波班智达吉祥尊胜造
      贡噶上师法狮子讲授
      释满空 翻语
      弟子 陈圆白 黄钦哉 传真吾 笔记
      韩大载、吉祥藏 润文 

(一)专一瑜伽

专一瑜伽分上、中、下三品。具乐觉受明空三摩地,初难定,后渐渐能定,此名下品专一瑜伽。有时无意入定而竟能定,定且坚固,住于明体,此名中品专一瑜伽。入定出定行止坐卧,昼夜一如,常住明体,如海无波,此名上品专一瑜伽。

专一瑜伽是否究竟圆满,检别有六:

(一)见体性未见。

(二)力圆未满。

(三)于妄念上定显未显。

(四)生功德未生。

(五)播色身种未播(福慧二资已圆,化报二身称色身)。 

(六)于俗谛上决信未信。

明空之心,即本觉智,不假外求,当体即是,有此决信,为见性,否则虽得乐明无念之定,仍为未见体性。

昼夜相续自然定于明空,为力已圆,若昼定夜否,午前定,午后则否等,为力未圆。

妄念所显,即大手印,即于此,勿庸断除或竟忘却,为定未显。
心于八风不动等暖相已得,为功德已生若心尚未调柔,为功德未生。
出定时,对众生起大悲心,发利他愿,为色身种子已播,若悲心难生,为未播也。

出定时,于粗细因果坚信不谬,为俗谛上,已有决信,若于因果缘起,尚未坚信,即于俗谛,未得决信。(决信者,决定深信也)。
下品专一瑜伽时:心能住于明空,具乐觉受(轻安),且从此觉受相,显现尘境时,自能清净解脱,心生决定不谬之知解,但于后得境,心生欢喜,多于所显境生执着,于后得未失定念,(即明体),而具空乐之相,当生空及所显为心之执着,其梦极明显清楚,与平常无大差别,有时梦甚多,但得决定很少,有时觉很难定,且定难生,有时定之增减极大,但恭敬信解及悲心等能生起。

中品专一瑜伽时:

即得空乐明之觉受,何时欲定,即得坚住,有时无意修定,亦依此觉受力,自然入定,妄念显现较前甚少,随显随转清净,且于后得境,即具空乐明觉受,自觉心境宽舒澄清,朗然无际,但有时仍起实执,而于后得境中,随其念起,自然趋入于定,其梦中觉受相,有时现,有时不现,有时梦甚少,于定生喜跃心。

上品专一瑜伽时:

即得空乐明之觉受,常住定中,一切妄念,悉于定上消灭,后得境一切,皆汇归于此定上,且多分梦,亦趣入此定上,能生具善执着之定解,领受心之乐空显现,即明空觉受,妄念显现,即显空觉受,外境所显,即现空觉受,又领受如幻如梦等觉受,且稍生有漏功德,心觉较此定无更殊胜者,能生大恭敬信解。

复次,上中下专一瑜伽,应于高山茅蓬寂静处所,泥塗门户,断绝往来,及禁语等,精严行持,于不净事等,心生厌弃,若染不净,应行除遣方便,若生沉掉,亦行除遣方便,而观体性,若起昏沉,应行忏罪法,于上师前,请求灌顶,及行会供轮,供献施食启请上师及助伴纠正之,若过失甚重,不欲禀白上师及助伴,及生邪见,为魔之障碍,应持诵皈依,精进修持,厌弃轮回,发出离心,清净信解,发大悲心,并数日休息,除遣过患,随力修净身法(拳法),以上方便,令定恢复,但于观察定无分别领悟觉受,及后得识显境中,须不失此定念,于善觉受,不生欢喜执着,于恶境相,不认为过失,不生厌弃,随所显现,不取不舍,无整而住,若觉受力重,当严持正念,稍稍远离,数数定于本元上,有时观前代修传派祖师修行传记,及金刚幄经等,自亦发心如彼修持,如上修习,趋入领受通达乐明无念三无分别之自性即明空,妄念即显空,外显即现空,且决知一切法皆由心现,心本无生,自明自解脱,为究竟证得专一瑜伽。

以上方便,如竭力行持,亦不能令专一瑜伽,有所增进,则应行舍弃三贪着法。

(一)舍弃自贪着法:

谓断除现生希求,减少攀援,抛舍世间贪着,割舍亲疏爱憎,身供上师,断除蕴爱执着,而行古沙里布施法。

(二)舍弃受用贪着法:

以所有财物,供养上师,令生欢喜,于本尊等,供献食子,及行会供轮,令生欢喜,令金刚弟兄欢喜,以自受用,如所悦所食严饰品等,悉用供施,衣食语言,概行抛舍,而行野兽行等,更断除贪瞋,离开散乱处所及亲里等,如上方法,尽力修持,若仍不能断除,则应数年禁语。

(三)舍弃定贪着法:

对一切善觉受,应舍弃之,决信且欢喜于实际中随显决定,无好无恶,心离觉受保任赤裸觉性,令其以次增长,何时能清净此觉受心,及消灭心境二执,通达心之体性,离于生灭等戏论,即得显现离戏瑜伽。

 

大师印导引显明本体瑜伽(二)

离戏瑜伽

傻人有傻福

 

 离戏瑜伽亦分上,中,下,三品 通达心之体性,已离生灭戏论,但未离执空、定解、觉受三贪着,且于轮回涅槃,尚有希求畏惧之心,是名下品离戏瑜伽。纵能清净执空、定解、觉受之贪着,但于所显境相,尚起希求畏惧之感,未能断除减损或增益等,是为中品离戏瑜伽。于所显轮回涅槃一切,执空、定解之执着,已得解脱,并离希畏之心,断除增损,是为上品离戏瑜伽。

       离戏瑜伽是否究竟圆满,检别有六:

(一)见体性未见

(二)力圆未圆

(三)于妄念上定显未显

(四)生功德未生

(五)播色身种未播

(六)于俗谛自在未自在。

 所谓亲见心体性者,谓离开戏论,解脱、定解、执着等断除所受能受之根果,能清净一切戏论,平等平等,是名亲见离戏体性,若执空觉受与定解之实执未净,则为未见体性。若无少许希畏执空,离开本心之戏论,断除增损,是为离戏瑜伽力已圆满,中知自性无生,但于所显境,尚起希畏之心,又未能清净执空盖障,则为离戏瑜伽力未圆满。

 若能了知识与境,一切皆为空所显,即空之自性,能如根本定,于后得境显现通达,是为离戏瑜伽之妄念显定,否则未得离戏瑜伽之妄念显定。

 若依方便道,精进修持,已显成就相,证得俱生智,为功德已生,若成就相未显,为功德未生。

 已于无生空性,生起不灭无缘大悲,于后得识中,菩提心与广大愿力,因缘聚合,为色身种已播,若悲心难生,与方便因缘不聚,为色身种未播。

 若空性显现因果,体性离戏,但依因缘,随其转变,为得俗谛自在,若求知因果缘起,坚执顽空,即于俗谛未得自在。

下品离戏瑜伽时:虽通达一切法体性,离生住灭三戏论,但于一切稍有空执,于后得识中,未持念时,尚起亲疏爱憎之执,于睡眠梦中,多起颠倒,善念有时高,有时低,有时于上师同伴及善业生信心与定解,有时尚生疑念。

中品离戏瑜伽时:虽于上执空觉受诸垢,离开贪着,断除分别之根,且于无分别上,断除增损,但于显境上,微有希畏实执,于后得识及梦中,有迷与不迷,于善业与上师同伴,有时生信心,有时稍起疑念,有时增高或减低,有时想无证佛因,无生地狱因。

上品离戏瑜伽时:断除轮回涅槃,一切法之根,并于一切无有希畏,断除增损,不管内外一切法,是空非空,乐不乐等,随任而已,一切所显,显空、无我,于后得识一切所晕之分别,尚未到达澄清,而于明空、显空、变融已臻相续之境,惟精进则相续,否则不能相续,故尚未臻自然之境,梦中有时边昧如常人,有时又觉无佛果可得,无地狱可入,于十住法尔通达,一切甚殊胜法,皆易明了。自心体性,显出上师,于一切外境,皆成定心之增上缘,不为所动任何胜妙五欲乐意之事,贪着念微,心能转变八风,有时不免起慢,以为已有离上师,自修之可能,见他所修,皆不如己,有此错误也。

上中下离戏瑜伽,皆断除三种贪着(住、受用、身体),住于清净高山,绝人禁语,闭室潜修,供献埵马,启请上师,舍弃一切有相事业,专一意志,勿令散乱,精进住于大手印,大要如是,有时观想(生起)念诵会供布施等,可稍行之,敬信上师,亲近金刚弟兄,于众生生起大悲心,研究因果缘起,过上师及金刚弟兄,则起质问或谈论,以成就大德之歌韵为歌韵,然以多分时间,心不散乱,常住明体,少起缘念为要,有时觉无少乐,心不快适,不能安住于定,应修方便道气功,忿怒母拳法等对治之。

上品离戏时,专修一念,如无增进,应断贪着,启请上师为授灌顶,忏除业障,祈求增进证契,自观本尊,心缘地狱种种之苦,皆唯心现,无有自性,远离一切戏论分别,法尔如是,从人天快乐,乃至六道轮回,生死涅槃,一切诸法,一一如上思维,皆唯心现,无有自性,远离一切戏论分别,法尔如是,有时于寂静高山,宽坦任运,离诸戏论而住,有时入闹市,亦宽坦任运,离诸戏论而住,有时持瓶气一口,注视不动,于一切五欲之境,不取不舍,心极宽松任运,离诸戏论分别,上品离戏瑜伽,即得增长,此后一切生死涅槃法无生灭,无离戏不离戏,无空不空,无取无舍,通达诸法一味瑜伽大手印,即得显现。

 

大手印导引显明本体瑜伽(三)
一味瑜伽

傻人有傻福

 

一味瑜伽亦分上,中,下三品。分别意念所显内外一切通达。法尔明体一味,虽然,仍有决信一味之执,此为下品一味瑜伽。决信一味之执即净,无能所对待,无内外分别,心境不二,正智现前,是为中品一味瑜伽。多证一,一显多,一切平等,本体寂灭,是为上品一味瑜伽。

 

一味瑜伽是否究境圆满,检别有六:

(一)见体性未见

(二)力圆未圆

(三)妄念上定显未显

(四)生功德未生

(五)播色身种未播

(六)俗谛上决信未决信。

随所显现,无取无舍,诸法平等,无能与所,如是了知,是为已见体性,虽知诸法平等,尚有能所之执,则尚未见体性。

随所显现一切,如自本心明体而出,是为力已圆满,若对治上有贪着,即非了达一显多之旨,是其力尚未圆也。

清净境心,二显(能取所取)之执,六入(亦名六念)上所显一切,无缚无解,随所显现悉能住于本心明体,此为妄念显定,如六入所显一切,尚执持六入必须断除,有此一念,则尚未得妄念显定。

心境合一,已得变化等神通,是为功德已生,若道缘小,未得变化等神通,则为功德未生。

无须勤勇,善显大悲度生自在,我就利他,是为已播色身种,若悲心等方便未足,不能普利众生,则尚未播色身种。明白通达因果缘起,由自性明体有生死涅槃之门,了达于此,是为善知因果,即于俗谛,已有决信,若如上自性明体上,因果尚未显明,是尚未得决信。

下品一味瑜伽时:

于通达一切本体,尚微执所得觉受,后得识中,外境现前,其缘甚强,微为所动,有时执与持,亦犹常人,梦中有时亦微现迷执,有时生出身境心三者无别之觉受,亦有于因果上,信仰上,悲心上,减少之时。

中品一味瑜伽时:

解脱能证所证,能受所受之执,后得识与梦中,其迷执,较前更少。

上品一味瑜伽时:

由平等本体不灭之力,于所显一切,已离实执,通达不二,即能昼夜恒一,而无念所显之门,尚微有未明,后得识时所显无执蝗空,犹如幻化,虽然显现微细无自性之梦,而能不迷昧,有时甚久无梦。

复次三种一味瑜伽时,住处宜为清净处所,有时住于闹市,亦能增长,虽自思修与无修无别,但仍宜于清净高山,依靠真实念头,精进修持为要,虽证得上品一味者,若神通未现,未见本尊空行之相,当有坏戒者来,或随之往,被共罪业所薰,以致神通胜相不现,应造插插一千或三千,每一插插,供献一花,所求消除坏戒之罪,或修陀罗尼仪轨,或礼拜会供等,随力而行又若善现则喜,恶相现则不喜,必有魔障趋入自心,当思能利益损恼之魔何有,一切皆由心现,心如虚空,无边无中,如是思维,本来一味瑜伽证得后,于此决信,功德出生亦不喜,过失出生亦不怖畏,然或嫉妒大,烦恼多,妄念粗及有喜与不喜者,有一于此,必有魔趋入自心,若能觉悟,即宜精修对治,古德云,违反大手印者,即属魔类,应善知之,若谓众生在自心,上师亦在自心,无须发大悲及信仰心,拮弃方便,是甚错误,故宜生起大悲心,信仰心,行善缘起,断恶缘起披挂因果盔铠,检择善恶,小心行持,彼时若自思利他,虽属善念。

恐其时有天魔入心,令生希求,表面貌似利他,而实断舍大悲,无真实利他之心,故于名闻利养及眷属均应无贪,如是修持,以前种种觉受,尚有疵垢,至此一切清净,道上证得,与本心明体合一,后得智,根本智,无有差别,是即无修瑜伽也。

 

大手印导引显明本体瑜伽(四)
无修瑜伽

傻人有傻福 

 

无修瑜伽亦分上,中,下,三品。

无须强定,及修无念,所显一切,无非明体大手印,但有时尚微有如幻如化之执,是为下品无修瑜伽。如幻如化之执即净,昼夜住于无修上,续绕不断,惟后显时,微细相续识,尚未断尽,是为中品无修瑜伽。微细相续识,皆转成智慧,是为上品无修瑜伽。

 

无修瑜伽是否究竟圆满,检别有六:

(一)见体性未见

(二)力圆未圆

(三)妄念上定显未显

(四)生功德未生

(五)利生事业,成就未成就

(六)俗谛上,自在未自在。

无修证得上,所修之念亦无,修如是,无修亦如是,觉受亦无,觉受清净(即谓离开能修所修,如云霓散,而见青天),是为已见无修体性,其时若证得上,尚觉有修或有尚须修之念,是尚未见体性。

最细二显,悉皆清净,到达一切法尽境,悉与智慧无二,是为力圆,若尚微有最细二显未能穷尽一切法性,为力尚未圆(所知一切法,未能穷尽,所之一字,即一切法)。

不断阿赖耶识,即成法界体性智,是为妄念即大手印(妄念显定),若妄念上,尚有极隐微之执,及极隐微之垢,为尚未到达妄念即大手印。

身成虹光智慧色身,心成光明法身,无量刹土,悉皆清净,是为功德已生,若心身(内)情(外)器尚微有未清净者,是尚功德未生。

法界与智慧不二之法身菩提证得后,以身口意无尽庄严轮,饶益众生事业,任运相续成就,若尚未能,欲往清净刹土,即非事业成就。

佛之功德,一切圆满,是于俗谛,已得清净自在,若异熟之身网,又习气之显(二显)网,识之心网,遮覆佛之功德,是于俗谛,尚未自在。

下品无修瑜伽时:

二显多已清净,无庸勉强自趋无修,一切所显,无非无缘无虑之大手印,后显时尚有未尽清净之残余微细无明,不知而以为无念,即住于无覆无记上,以为无念而不自知,此时虽不造业,于般若中,当有取恶处,积习未尽清净,尚有如幻如化之执,梦中亦微现实执。

中品无修瑜伽时:

极微细如幻如化之二显,悉皆清净,昼夜相续住于无修,于后显时,较向之不知以为无念,更微细者,自然明现,此亦为取恶处垢。
上品无修瑜伽时:向之最微细取恶处垢,悉于智慧上清净,此时子母光明相合,诸法普遍广大之清净智,获得自利圆满之法身,利他圆满之色身,轮回无尽,利他事业,亦任运无尽。


大手印瑜伽法要(竹巴•白玛噶波著)

  敬礼尊贵的噶举派历代上师。
  今于此为利于行者连续的能知,使之证得无上菩提,作此法要,名俱生大手印。法分三章:一、先行修法;二、正修法;三、结述。
  一、 先行修法
  如以下所述,第一步为皈依与发菩提心,由上师传授之。
  (一)七支坐法
  坐如毗卢遮那佛修行仪所示,上身正直,金刚跏趺坐,制心一处,就是大手印之门。跏趺如佛端坐,手结定印,位于脐下,直竖脊椎,放松膈膜,曲颈如钩,下巴挤喉结,舌抵上腭。
  心念之流常随感觉而起,尤其是视觉,因此眼须不动不瞬不顾,只应注视一处,约身前一人长处。
  此为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以调身助行者入深定也。

  (二)七支坐法之果--身清净
  双腿跏趺以调入息,双手结定印以均体温,直竖脊椎,放松膈膜,使灵力遍及全身,曲颈如钩以调出息,舌抵上腭,目视一处,使空中摄入之灵息注入中脉。
  五种灵息,自空中摄入,入于中脉,其它机能控制之灵息,亦得入中脉,出现无分别智,名为身清净,或名身无动,或名身自在。

  (三)语清净
  寂静无声,呼出陈息,吸入新息,名为语清净,或名语无动,或名语自在。

  (四)意清净
  不回忆过去,不想象未来,不思虑现在,亦不作念,正坐禅观,所观真空,并非一无所有。
  在此期间,对于五官引起的印象,不起分别心,不说是,亦不说非,唯时而于刹那间,注意连续的禅定是否寂静。如睡眠中的婴儿,心不动,脱离想念。
  古圣遗教云:“全然勿思勿想像,寂静身心如婴眠,精勤依照上师教,决能出现俱生智。”
  谛洛巴祖师说:“不想象,不思虑,不寻伺,不禅定,不回忆,不动念,心安住,本原境。”
  月光童子岗波巴说:“心不外驰,制心一处(一心不乱)者,乃诸佛菩萨共经之途径。”
  这就是意清净,或称意无动,或称意自在。

  二、 正修法
  (一)专注瑜伽法
  专注瑜伽之目的,在于证取禅定之境,可分为二:有所依之专注瑜伽与无所缘依之专注瑜伽。有所依之专注瑜伽又分为二:依无气息与依有气息。
  1.依无气息之专注瑜伽注
  A.专注于小球或小木块法
  行者面前置一寻常物体,如小球或小木块,专注观之。勿任能知驰离所缘,亦不可认明此物,唯应一心紧系所缘,专注观之。
  观想我之传法上师,坐我顶上,我至诚念诵:“愿得上师加持,至高无上大手印获得成就。”观想上师缩身由我顶门而入,我心融入上师真心,如水入乳,成为一体,无二无别。随即心安住如是相应之境,尽量持久。
  如遇昏沉,集中精神凝视,并宜习定于旷野;如生性呆滞,亦用此法,集中心力训练之;如心不安静或散乱者宜居禅室,减低专注,放松身心。

  B.观想佛像、字像、明点法
  专注于无气息外物之瑜伽的第二种,即佛之身、语、意三业之象征法。以佛像为身之象征,真言种子字为语之象征,明点为意之象征。佛身之象征法者,前面置一绘画或塑铸之佛像,专注于此。或观佛身之殊胜庄严,色如磨亮之黄金,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披三事衣,住虹圆光,历历如在眼前。
  佛语之象征者,观一月轮,在行者前面,大如指甲,上有“>”(音:吽)字,笔画细如毛发。
  佛意之象征者,以明点代表佛心。专一心念,观想明点形状如卵,大小如豆,光芒照耀,看来奇异,而智力集中于此。

  2.依有气息之专注瑜伽
  A.金刚数息法
  跏趺坐,当身心安静后,心唯观每一次呼吸之出入,排除其它一切想念。以微可自闻之念诵声,数其出入息,自1、2、……至21600之数,如是能使人知一昼夜间呼吸之数。
  再注意入息何时开始?入息时,是何状况?入息是否到达身体一部分之上?
  因如是修习故,心自随息出入而得调和,如是行者熟悉呼吸之性质。
  再者,心神集中在呼吸上,用心观察入息,如何自鼻口达到肺梢?如何开始?在呼出陈息之前,住气多久?
  如是练习,行者始知气息之颜色,气息久暂及住气久暂。
  再者,细观体内地、水、火、风、空五大之色,勿使相混,观时应注意出入息次数或增或减。
  再者,观想每一入息为真言“<”(音:嗡)字,白色光明;每一住息为真言“=”(音:阿)字,红色光明;每一出息,为真言“>”(音:吽)字,蓝色光明。如是出入息之每一部分,无待思量,当下便知。

  B.宝瓶气
  先吐气三口,清除体内浊气,徐徐自鼻吸入新息,气封于法源处(脐下四指),观为壶形,使气留住,以持久为度,然后喷出。心念常随息之出入而念念转变,因心不能离息专其所司,故甚难控制。今以如是修法,使心念不依呼吸。

  3.无所缘依之专注瑜伽
  A.刹那念起,顿即根断--切念法
  一念方生,刹那齐根切断,如空中闪电。人在禅定中,因心受激动感应,想念继续生长,即使一念抑制,继起之念,纷至沓来,应以警觉心继续抑制。于是,一有想念萌芽,刹那齐根切断,继续禅定,努力抑制继起之念,延长禅定时间,行者最后始知想念接踵而来,为数无量,是为念之觉知,如是境界,谓之“初能止”,得到最初的寂静之境。
  心一旦到达安止之境,即使极短,亦可了解想念之生灭。此项了解,使行者感觉想念愈来愈多,但实际上常常发生,不增不减。想念发生刹那,剖析想念并能明了其发生者,是认知想念之流的知觉。

  B.任念运行,离于分别--纵念法
  行者置念于度外,任其所之,既非随它去,亦不阻止它。一如牧童放牛羊于野,听其散漫行动,漠不关心。行者继续禅定,因此想念不再发生,心到达安止境。
  复次,想念易动,如天上流星刹那间闪光天空,而不中断。
  禅定如前,相继安住于寂静之境,持续时间加长,谓之“中能止”,心如平静流水。
  尔时清净无扰,心任驰纵,心垢澄清。
  噶举派祖师说:“心不整治则自明,水不扰动则自清。”
  米拉日巴祖师说:“放任心于本原而不加整治者,则‘明’可生;心于彼境而如平静流水者,则‘明满’;完全放弃整治但纵任之,则心永‘安止’。此为瑜伽行者不可不知者。”
  又萨罗诃大师总结习定之双重修法如下:“若束缚之,此心反欲奔驰四方;若放任之,此心反得安止而不动,我是以知此心不宜羁勒如骆驼。”

  C.心住清净本性,想念来扰不为所动--心不动念法
  如捻婆罗门线法:禅定恰到好处,如捻婆罗门线,细心而均匀,不可太紧,不可太松,但要均匀。禅定亦然,心不可过于紧张,否则不能调伏想念;若太放纵,行者失之于怠惰。因此禅定必须均匀。行者最初练习入定,易于紧张,使用刹那切断念头法,但想念纷至沓来,切不胜切,当疲劳时,转变方式,用放任想念法。考虑使用紧张及放松的交替方法,一如学校所用。心之放松及紧张,犹如捻婆罗门线,张驰得宜,操纵合度,则心得安止。

  如斩绳两断法:使心与想念隔离,如斩绳两段,以不屈不挠之决心,维持不分心的警觉。因为上述抑制想念的方法,没有放弃认知的本能--“能知”,于是产生新的想念,禅定被损毁。放弃“能知”及“所知”,心停于被动的安止境,这种方法称为斩绳两段法,使心隔离所有心智作用。

  如儿童观画法:儿童以非常的心智警觉,看寺中壁画。以象喻心,以柱喻能知所知,拴象于柱,如是则各种灵息摄入中脉,出现轻妙的状态、出神的极乐,如欲昏晕状。因身心能所俱遣,自觉身浮在空中。在此境界,将见种种境相,或如烟雾,或发生幻觉或出现幽灵等。任何幻象异相之生,既不因悦而取,亦不因不悦而舍。这种既不抓紧亦不阻止境相的方法,称为儿童观画法。

  如象体无觉法:以象喻心,象皮特厚,虽遇荆棘之刺,毫无所觉,心不为所动。当心安止,认知发生时,防止意识及被防止的想念,被引来一一相对,一个想念防止另一个想念发生。因防止意识不寻自来,在不断的知觉之流中,防止意识自动发生,此种心之状态,当想念起时,既不阻止,亦不为所动,称象体无觉法。

  4.专注瑜伽最后安止境
  这种状态称最后安止境,如大海平静无波。在这安止境,虽观念念生灭,不予相应,心已达到寂静之本元状态,与念动无关紧要,故谓之动静隔离之境。彼能观之慧,于行者体验无误之后生起,称“妙观察智”,知一切为一味(等持一体不可分离)(平等性智)。《词藻经》说:“由于身心得殊胜调伏,现在达到反照穹源之地。”

  (二)离戏瑜伽(亦名无生瑜伽)
  修习离戏瑜伽,观察动与不动的本性,以体证本心。
  1.观察动与不动的本性
  寂不起照(念念生灭不与相应),妙观察智之力自生,行者依力观察:心不动时,不动之心的真实本性为何?如何保持不动?如何从不动变动?当动时,是否保持不动之安静?在不动状态时,是否有动?动与不动有何差别?动之真实本性如何?动如何变不动?
  行者始知“动”既非异于“不动”,“不动”亦不异于“动”。这样的观察,如对“动”与“不动”之真实本性仍未参透,应观察妙观察智是否有异于“动”及“不动”,或观察这是否是“动”及“不动”,或观察这是否是“动”及“不动”的真实本性。经过这样明白的智力分析,行者无所发现,因能观所观,是不可分离的。不能认知不可分离的真实本性的境界,名为“心行处灭”,或谓之“言语道断”。那若巴祖师说:“幻心境虽高,终只幻加幻,超过幻心境,不是幻心法;能见及所见,究竟不可分;依上师慈教,乃达此妙谛。”
  又印度圣者圣天大师说:“坚住三昧耶,刹那心勿昏,如理勤推究,真谛自能明。”
  又《大宝积经•迦叶品》说:“譬如擦二木,相擦而生火,火生刹那间,而复烧二木;动不动合一,能生于正智;生彼正智已,动不动俱亡。”

  2.体证本心(大圆镜智)
  任何思想、观念或模糊的感情发生,既非将之放弃,亦不允许控制,应允许它们自起自落,自生自灭,不去引导和促之成型,行者仅认知而已。如是久之,想念虽未被放弃,其实相(自性空相)自然呈现。用此种方法,看来阻碍菩提道上之一切,反为所用,此即所谓“利用道障以见道”。
  行者仅认知想念,无取无舍,可了解能舍弃的心与被舍弃的想念两者不可分离,心即获得解脱。这种解脱技巧称为“练习崇高道的精髓”,或称为“禅定之反面法”。
  心解脱后,行者悯念一切有情尚未得如我之认知自心实相,未得我之解脱自在,遂生无限同情之大悲心。

  3.离戏瑜伽禅定
  A.现在、过去和将来三时之禅定
  首先,从三个时间的观点分行:过去之想今已灭,未来之想今未生,谓今之想复云何?--生而即灭唯幻空。现在想念不能固定或表明在现在,将来想念亦然。
  由于禅定,始觉一切幻象如时间一般,幻而不实。一切幻象本身不存在,皆由心所示现。
  认知生、死及时间之不实存,萨罗诃大师说:“生之为空相,虚空如天空,若离于五大,何者为生死?故知无始来,虚空未曾生,今日明此理,感谢上师教。”这个禅定分析,照萨罗诃大师之指示为之。

  B.心与物之分析禅定
  从物质与非物质之观点,加以分析,禅定如此:有情之心,是物乎?抑非物乎?如谓物,是何物组成?如谓具体存在,是何形状?是何颜色?如为认知本能,将同于生灭之想念乎?如为非物,如何有不同之观点?谁造此心?
  如心为物,行者于禅定后,能视作实物的,但依妙观察智观察:心不能称为任何实物,不能归入物的一类。依妙观察智观察,心不能列入非物一类,亦不能证明其不存在。因此,心既不是物,亦不是非物,不能放在任何一边,所以称为中道。
  此种信念之建立,非来自演绎法、归纳法,但源于上师之慈教。此为各人自有之宝藏,只是能注意而不注意而已。因此,这种教导,被称为大真理。如偈云:“上师所教深入心,启示各人自开悟,悟自身中各怀有,唾手即得无价宝。”

  C.单一与多数之分析禅定
  从单一与多数之观点,加以分析,禅定如下:有情之心是一个乎?抑数个乎?如为一个,何能示现种种幻象?如为数个,如何能这样?所有之心,皆必须与真空体性不可分离。
  如是观察,心不可数,既非单一,亦不是多数。单一是一边,多数是一边,不住两边,此之谓大手印。
  瑜伽行者在禅定中,除妙观察智外,无所发现。因此,大手印即实相,又称真空体性。

  D.认知实相
  因禅定结果,一切误认为实在者,均已消除,一切皆幻,犹如魔术师所表演之幻术也。如偈说:“前后观瞻及十方,所见惟一大实相。上师教我幻见亡,复何所求于他人。”

  (三)一味瑜伽
  一味瑜伽主要论述化心物为一味,不可分离。
  首先,瑜伽化心物为一味,为一整体,不可分离。物者一切幻象也。
  以睡与梦为喻,认知一切幻象为心所示现;以水与冰为喻,认知本体与幻象为一味;以水与波为喻,化一切为一味。
  1.睡梦喻
  首先,以睡梦为喻,认知一切幻象为心所示现,禅定如次:梦中所见一切,不离于心。同样,行者醒时所感一切幻象,无异于无明生死长眠中之梦境。离开示现幻象之心,一切幻象并不实存。任何念起,我心放任而不依止,了解一切外在幻象与行者之心及内在之幻象不可分离,化为一整体。
  米拉日巴祖师:“昨夜梦中所梦见,种种不外汝一心,梦即瑜伽士之师,汝诸弟子当了知。”
  如偈说:“观彼三界种种有,即为世界一合相。”

  2.水冰喻
  第二法,以水与冰为喻,表明幻象即本体,禅定如次:所有幻象,本身虽并不存在,然为本体所示现。本体不造任何事物,但示现任何事物。因此,幻象与本体原为一味,同一体性,可以水与冰为喻。
  如是修持,行者知有三个双重:极乐与空;净光与空;智慧与空。三者合为一味,即是了解所有胜行经验为一整体,不可分割。
  如偈说:“若人全了解,一切皆一如,除此一如外,更无其他法,所持诵者一如,所观念者一如,一切瑜伽行,皆唯此一如。”

  3.水波喻
  以水与波为喻,化一切为一整体,不可分割,禅定如次:波由水兴,同样,一切均由心所示现,而心之本性为真空。
  萨罗诃大师曾说:“一切皆由心生故,汝心即是汝上师。”
  这个真理,为一切真理之总真理,即总摄一切之一也。行者了解此真理后,即能认知一切有情之心的真空体性,皆可结无上菩提之果也。

  (四)无修瑜伽
  最后为无修瑜伽,以俱生无染之无上菩提,化一切为法身(法界体性智)。当已降服之无明,能一时清除,瑜伽修行停止,功德圆满(成所作智)。至此,已无余道可修,行者已证俱生大手印,已达无余依涅磐之境界。

  (五)总结诸法门
  谛洛巴祖师在《转识自在法》对弟子那若巴说:“此为无上菩提道,唯彼成就行者知。道可传而不可说,亦非心缘虑可得。我谛洛巴于此外,更无他道可开演。以汝自心大手印,修习于汝自所知。不必想象与思虑,不必寻伺于幻象,不着禅定不动念,惟一持心于本原。”以上之偈,举本书所有法门,总包括矣!

  三、 结述
  (一)了悟大手印并与之相应
  了悟大手印并与之相应者,层次有四:1.获得心之安止境;2.修时体验应善用之;3.种种体验与暖等四加行,以及道上现证之品位,应一一区别之;4.证得如是造诣之果相智应保持之。如是四层次为成就瑜伽之要素。

  (二)在菩提道上察知障碍及失误
  处理菩提道上之障碍及失误,方式如次:从幻象所发生之障碍,应了解幻象与心为一味,以对治之。从想念所发生之障碍,应了解想念与法身为一味,以对治之。从法身所发生之障碍,应了解法身与幻象为一味,以对治之。
  禅定时行者可能发生三失误,贪着于受想、觉知、安止三者之乐境,应多观真空以对治之。
  又有四种过失:1.执空过甚,应多观非有非空,空悲不二,以对治之;2.过于胶滞,心不进步,应观一切幻象,皆为真如所示现,以对治之;3.过于制念,应观能制之心,与所制之想念,为一整体,不可分割,以对治之;4.执着道之得失,应认知大手印,以对治之。

  (三)认知并抉择实修及虚学
  从理论认知并抉择实修及虚学,方式如次:学者于真法界心性等理论,仅闻而思,而不实地修行者,是为虚学。实修才能认知真法界之一味,实证无生(空性)者才能使人信服。全部了解就是自心明白。

  四、 原书跋
  余(竹巴•白玛噶波)因阿里桑迦大僧王先潘桑波者,以二十余秤红花之供养,劝请我将大手印瑜伽法要及六成就法,编录成标准法本。又余所见大手印之诸论述中,多混入无根据之经论引述,殊不可靠,业已除去,编此大手印瑜伽法要,以利未来之修行者。余完成此书于西藏南方之迦尔主山中之圆妙茅蓬。

普愿一切安乐吉祥!    

 

大手印实修心髓

香巴噶举三分支法也是契入大手印的法门之一,它分为:上师道、本尊道、如幻道。

  香巴教法称:上师道中,在作过相应之精勤观修与祈祷后,胜解一切显现即是上师,于此得决定见;胜解上师即是自心,于此得决定见;胜解自心性即是空性,于此得决定见。

  正修本尊道出定时,观自己已转成本尊双运身。胜解一切显现都是本尊佛父佛母,显而无自性,坚固胜解,观向其供养。带大宝瓶气,开始默念本尊咒语,观想一切佛父佛母(即一切显现之事物)亦同作持诵。观想一切音声皆是诵咒之"嗡嗡"声,并作胜解。

  (进一步地)胜解一切所显、所闻都是自心,而自心性即是空性,如是精勤观修,得决定见。

  以上上师道与本尊道之座下瑜伽要求是:顶上不离上师,自身不离本尊,口中不离咒语,所食不离甘露,所念不离梦幻,己前不离护法。

  如幻道的内容为决知一切显念皆是自心,决知自心即是幻化。白天修幻身,晚上修梦境。推究六根与其所对六尘之自性,则见其自性空,空而能显,(显不异空,)显无自性,即如幻化。如是如幻而修,断除执著分别,于显空无执中入深禅定。

  修此三分支法之功德:会对上师生出不共之净信;无造作观见一切如幻;于梦境中能悟本性;白天光明大印自显,夜晚(梦中)光明幻身自显。

  3、白红空行母修法

  白红空行母修法的观修仪轨很复杂,也很殊胜。可惜汉地读者对空行母了解不详,亦不明其表意,而几乎所有佛教词典,或纯粹不提,或语焉不详,使许多读者见"空行母"、"金刚瑜伽母"之类名称而顿生疑惑:此何许"神"也?在藏地自然无此类问询,因诸仪轨中之赞词,早将其详解,在香巴噶举的修持仪轨中亦然。

  关于空行母,张澄基先生在《密勒日巴道歌集》中解释较详:"空行母,即护持密乘行人及教法之女性护法,亦为对一切修密乘的女人之尊称;就更广义而言,女性之佛陀皆为空行母,如二十四度母、尊胜佛母皆是。显教之种种重男轻女之观念:如女性不能成就圆满佛陀位、三十二大丈夫相为男性佛陀专有,以及佛典中种种轻贬女子之观念,至密宗则完全变过!密宗之尊重女性在若干方面更甚于男性……种种密典所开示,空行母实在是密乘教法和修持的最主要之主体之一。就究竟义而论,般若佛母──一切佛所出生处,才是最高的空行母,修行人若对空性或般若若得相处或趋入,大都会在梦中或定中见到种种空行母之示现,即如全受显教训练的憨山大师亦梦见空行母(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连他自己也感到奇怪),如其年谱中所详。总之,空行母(亦译作明妃)是密乘之护法、行者伴侣及指导者,代表空性及慈悲,以女性之姿态而出现,大概指化身所出之天女相,行于天空,故名空行,但亦有人间空行母之说。男性之空行则称为勇父,因此空行母亦称为勇母。"

  五金法中的空行母就是指已证悟空性之佛母,白空行母即为白金刚瑜伽母,红空行母则为红金刚瑜伽母。一来仪轨较长,二来许多读者想必亦早听闻过金刚瑜伽母法的殊胜。故此书中对其观修仪轨不作通常的依序介绍,仅摘录几段上师开许公开的内容以飨读者:

  (1)、本尊白空行母之对生本尊观想

  "……观自性空。对面空中,于(白色)三堆火聚间,由种子字转成至尊金刚瑜伽母,色白,如秋皎月,白里透红,稍作倨慢傲态,尤显年少,如十六龄,笑而微愠。发黑亮,自然披肩,垂掩后身。三目,略显微红,向空睇视,戴五佛宝冠,五十干人头骨,做长项链。右手弯刀,左手托巴,(向前上伸),双腿于后,上举逾肩。班嘎如莲开敷,腰身细柔,胸乳饱满,能引喜乐之身,五种骨饰庄严,相好曼妙。"

  (2)、正行中自成本尊(体内同时观幻身)后的对生

……观自性空。从空现出交叉三角形法基,外白内红,于大乐(体性)中,莲花日轮上,白色人尸之上面(显现)金刚瑜伽母:身黄丹色(红色),三目微红,唇角略带愠色,面容微笑,年轻如十六龄,腰细,密处与胸饱满,裸身,长发未束自然披肩,尤显美丽妍媚,悦意曼妙之相。 右手持金刚杵(杵持向下指),左手上托颅血,作欲饮用状,表恒常自受用大乐。表方便之金刚卡仗扛于左手臂上。五佛冠庄严,五十干人首长项链,五种骨饰。右脚踏于尸体之腿上,左脚踏压于尸身之肩部,智慧火中安住。顶间"嗡"字,喉间"啊"字,心间"吽"字。

  (3)、白空行母赞颂

  顶礼金刚空行母!

  由"舍以"转成空行尊,烦恼障垢远离相:

  天空无垢莲月上,身姿美丽年少相,

  有如刚满十六龄。

  生死过患俱除相:如秋满月生光辉。

  从愚痴醒之表征:闻空吽啪之声出。

  大乐与空俱生身,无二无别双运意,

  因以飞空代步行,双足从后憩于肩。

  接引众生空行相:班嘎既宽而广大。

  方便智慧无别相:下严璎珞众骨饰。

  贪乐广大之表示:胸乳丰盈窈窕姿。

  根断痴迷之表征:右手钺刀持向空。

  无二甘露常降相:左手托巴向空举。

  意乐利他之表征:喜而微愠圆满相。

  十方诸佛来眴相:三目常时睇空视。

  五身圆满之表象:头戴五髅之佛冠。

  法性不动之表示:头发既黑且细密。

  烦恼习气根除相:骨饰庄严发覆身。

  表娇媚姿之具足:身略倚顷着飘带。

  一切功德庄严相:头饰耳饰与臂饰,

  颈链胸饰与腹饰,手足二镯众严饰,

  众宝垂缨胜庄严!

  表断分别缚人首,五十贯串成长链。

  焚烦恼薪之表相:白色火聚中安住。

  幻化真实之所表:种种虹彩绕自身。

  空行佛母前赞敬!

  由信精进具誓戒,供养赞颂作祈祷,

  能引净妙空行土,空行引领母前礼!

  佛母前空祈安住,常赐身语意加持,

  身心离时无障碍,领至妙净空行土!

  (4)、祈愿亲见本尊瑜伽母誓词

  顶礼至尊瑜伽母!

  无边胜者空乐之游戏,世出世间幻化尽显现,

  今此空行自在悦意母,心念相合游戏作护持。

  非下刹土俱生胜者母,二十四境刹生空行母,

  遍满诸地嘎玛木杂母,我瑜伽之胜护至尊母。

  自尊本心真空自善巧,金刚城内唉界万m字体,

  幻化洲中怖畏药叉女,示现笑颜活跃妙丽相。

  生母自性实有之定见,任我如何寻求亦未得,

  此心幼稚为戏论所疲,依离言境大厦中憩息。

  嗟乎今从空行界现起,由圣黑日嘎王续中生,

  由诵金刚明妃胜心咒,能获成就实语作护持。

  噢至不夏边地山林中,成就自在多杰智乌巴,

  拥抱交会大乐随摄受,殊胜和合游戏愿护持。

  贡嘎洲中至尊古沙里,现前接引至于虚空界,

  犹如摄受具德那若巴,亦引我至空行喜母城。

  梭萨寒林空行奶格玛,培佑藏地琼波大圣尊,

  肉身成佛飞空示成就,祈汝慈育护我亦同彼。

  萨迦大圣索朗再木尊,秘密甘露流入手中钵,

  攀珊瑚梯前往空行国,愿行如是成就亦如是。

  久美若瓦观修瑜伽母,本尊授记空行献妙花,

  吉祥往生瑞祥诚稀有,我愿效彼修行获成就。

  根本传承上师最胜悲,大续密际最胜深速道,

  由我清净增上意乐力,空行喜母笑颜愿速觐!

  (5)、广修供养中内供的一段修诵

  金刚持与具德奶格玛,

  琼波卓格等前七宝师,

  轮王七近宝等承传师,

  净妙甘露敬祈悦意享 嗡啊吽

  五续密法最上精华聚,

  恩赐即生成佛解脱道,

  亲传妙道根本上师尊,

  净妙甘露敬祈悦意享 嗡啊吽

  空行刹土安稳迎接尊,

  日月光颜白红空行母,

  总摄轮与密集喜金刚,

  玛哈玛亚金刚大怖畏,

  本尊坛场一切圣会众,

  净妙甘露敬祈悦意享 嗡啊吽

  功德黑天与大自在母,

  起扎巴纳则那莫扎和

  扎各冉扎敦干扎些众,

  净妙甘露敬祈悦意享 嗡啊吽

  护方刹土诸神及龙王,

  勇士空行具誓护法海,

  常住方神山神无余众,

  净妙甘露敬祈悦意享 嗡啊吽

  (6)、白红空行吉祥颂:此颂左为译音,右为译意。

  白、红空行吉祥颂:

  嗡 梭得!

  彭措 给勒 雪尾 纳真巴 圆满福乐万千至胜聚,

  多吉 蔷沃 华尔吉 奶格玛 金刚持王具德奶格玛,

  琼波 卓格 扎吉 喇嘛意 琼波卓格本传上师尊,

  亲纳不涅德 久不尔 扎西学o! 加持速快沁入吉祥来!

  迪森 嘉韦 允区o 写亲姆, 三世如来圣母般若母,

  产怀 朱几 永丹 莫多透, 相好十六韵音不动意,

  多密 拉姆 涅迪 拢送挤, 无我佛母日月荣光面,

  卡些 厄尔事 出不白e 扎西学o! 真实引至空行吉祥来!

  揽监 卡些 永各尔 阿尼巴, 无余空行刹土自在尊,

  产怀 兰巴 夺e哥 惹比拉, 相好超绝吾之殊特佛,

  益西 坎卓 华吉 奶格玛, 智慧空行具德奶格玛,

  几牙 夺e 德 出不比 扎西学o! 笑颜常作睹视吉祥来!

  兰机o 何玛里 索亿不 托拢选, 瑜伽中脉夜入而晨返,

  沙览 沾扎不 撵剁 白e赞玛, 道地助增进界益道母,

  惹叶儿 本措不 坎卓 措兰几, 圣地万数空行圣会众,

  缺屯 厄五折 卓威 扎西学o! 胜共悉地赐予吉祥来!

  永济 厄济 拉挤 学o 家姆, 刹生咒生俱生手印母,

  咔哟儿 切比 嘎亿 德董白e, 和合双运四喜空乐增,

  多吉 杰力 厄五事 涅董杰e, 金刚幻身真实速转入,

  哥叶儿 安的 杰儿伟 扎西学o! 四身真实成就吉祥来!

(7)、念颂《白空行根本续》中仪轨中之念诵

  顶礼金刚瑜伽母!

  无义戮己之业均放舍,清净天空"舍以"发胜光明,

  九种舞姿持金刚钺刀,如满月光诸种光颜聚,

  身语意之咒语供施后,诸业普净有如空行刹。

  (8)、关于白空行法设坛闭关圆满后的介绍

  出关这天应做五金法会供与金刚空行火供。先做会供,于自受甘露食品时,将供坛上水晶盒内的黄丹收入一小口袋内,将盒内之红檀香木(即是印)随系于口袋上,再用覆盖坛城之红布将此两者包裹,密藏于身。

  将坛城上六处之披甲六佛母之心咒字,依顺序念一遍:念:" "时,观此心咒字飞至自己之脐轮处,并化作红色忿怒金刚亥母融入自身;念" "时,观此心咒字飞至自己的心间部位,并化作兰色阎罗主母融入自身;念" "时,观此心咒字飞到自己之口内,并化作白色愚蔽母,融入自身;念" "时,观此心咒字飞到自己印堂上,并化作黄色守护母融入自身;念" "时,观此心咒字飞到自己之颅顶处,并化作绿色威慑母融入自身;念" "时,观此心咒字(由一化作四)飞到自己两上臂与两大腿上,并各化作一尊褚褐色智芝割佛母融入自身。之后做金刚空行火供,火供咒应念至38万遍。

  出关后,每于阴历十六和二十五日,将密藏于身之红檀木印章取出,以小口袋中之黄丹为印泥,用刻有明点(亦称喜旋形万m字)之一端加盖于自印堂,用刻有三角形之一端加盖于喉与心间。

  如是,若从此抛舍一切,而游行诸处,可望真实得见瑜伽母(于瑜伽男前显女相,于瑜伽女前则显男相)。行者见其眉间印堂上有一显明之明点(喜旋形万m字)(若这时行者自照镜,则知自印堂上明点已不见了,已经飞到对方之印堂上去了,)则决知其必为至尊金刚瑜伽母所化,不应有疑,应立即抓抱其身(勿使其消逝),向其诚心祈祷带自己去空行刹土。如是,可获肉身飞往空行刹土之成就,即使不能随其肉身飞往空行净土,亦可获告知何时会来迎汝往生。

  "奶格五金法"圆满次第的第五部分是身心无死无灭之修法。此法之殊胜,非寥寥数语,所能尽述。

  (本章注释引自刘立千《藏传佛教噶举派》和措如o次朗《藏传佛教噶举派史》)

 

 

关于大手印,有许多公开的资料,但资料毕竟是资料,代替不了传承。流传于世间的,多有以讹传讹、贻误学人之说。

  那么,什么是大手印?大手印之梵文音为"嘛哈母渣",故也可译为"大印"、"大象征"。有如是解者:"大"者,至高无上,无所不包;"手"者,如佛之手也,喻佛之所有,我亦尽有;印者,印契印符也,喻此智为最高最密,谓一切轮回涅槃之法,无不一一契合于佛之如如妙智,更无一法能超越此智也。

  《青史》作者、噶举派著名的翻译师o循努贝说:"佛之所依即从别解脱至吉祥集密之间的成就及实践等均以印印之,故称为大手印。为破除所错乱,诸译师们将'手'之字义用妙计译为'手印'。又,印即印契,印契而说手印,如印章而盖之,故称如印也。如此世间国王之令,以印玺印之,臣民莫敢违越。由此来比喻法王佛陀亲许之佛法宗要,由佛祖亲手印定,周遍于生死涅槃之一切法中,故为手印。此印为至极无上之佛法心髓,故名为大。"(冲热o堪布才南《噶举派之传承与教义略讲》)岗波巴大师说:"若能通达诸生死涅槃之一切法皆不超出法性无生之范围,即是'手',所现所有的一切法均不超出本无之义,即所谓'印',要认识法性自然解脱,故称'大'。"(《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青海人民出版社)

  大手印一般分为两种:显教大手印和密乘大手印,皆可以开悟自心本性。何为自心?密勒日巴说:"自心就是那无隐藏的明空""我们所有众生的心都是本来光明,空寂的(明空),不为轮回之浊所污损,不为涅槃之净而增荣,这就是因位佛陀,也叫做如来藏。"

  显教大手印为密勒日巴的弟子塔波拉杰所传,他曾依止噶当派,从博多瓦处学得阿底峡的空性大手印。因密宗之离戏大手印强调顿悟顿修,非上根利器不可,不适合中下根机的人修习,故他传以显教大手印,分为根大手印、道大手印、四瑜伽次第入果大手印,其中包括加行和止观等。它以渐修为主,其"前行",为念死无常、念人身难得、畏惧业果轮回、皈依发心、积资忏罪等。其"正行"则修止观法门,其修止也,或系心于物,缘想咒字佛像等,或无所住,随心自在;其观也,则观人无我、法无我、能所俱空、缘起性空等,称之为止观双运。

  刘立千先生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详细地介绍了大手印:

  在《冈布大师全集》中就明确指出"所谓大手印,就是一切三世诸佛之心,就是那明空无二智慧,到哪儿去找呢?要到自己心中去找。"所以他也认为单纯证空性,不能得心的全分。"止"只能收放心,由定力生观察智,"观"只是证悟空性,但以凡情的观察智不能亲证实相。故欲见自心明空本面,就只有放任自在。众生由于有了实执,执著太紧,心不能解脱,要除去缠缚才能放松,心本来是活泼泼的,不能用止去约束它,也不能用观慧去求证。大师教人要证悟明空本性,指出平常心是道。他说"什么是平常心,就是当前显而空,空而显,空显(明空)不二之心,不要去修改,不要去增加,毫无功用地凭内证智自己觉知。"所谓平常心就是在妄心中的真心,不需用安住修,也不用观察修,只觉照即行。大师说:"所谓心体者,就是俱生智慧,明明朗朗,清清楚楚(明),但又是空空寂寂,无可认持(空)能现前如量感受到。"

  吾人本性光明,能现各种境相,能起各种分别,这能现能起皆是心性,本来即有,所谓俱生。大师说,"心的体性是本元俱生,心的本相是境界俱生,心的妙用是分别俱生。"起现均从心性而起,既是俱生,则不求断,亦断不了,体相用三者结合为一体的。大师说,"各种分别起动与心体无二无别,各种境界显现与心体无二无别,此三者无别,则是你的自心本性。"既了知一切境界之显现,一切念想分别之起动均是法身一体之相用,则不加分别取舍,任运自然方合于道。大师说,"把妄想分别之体了解为法身,心之本相所现了解为法身光明,一切自现境界了解为法身本元之游戏,为此则能将所有迷现均转为清净之智慧。"妄念之起伏,万有之显现,皆与不生不灭之法身同体,双融而成为一味。

  证悟此本元俱生心的方法有三要:不散乱,自然放下;不整治,任运松弛;不改变,自然清澄。此三为远离戏论分别和一切法皆法性中自然化解的三解脱之门。顿门直指人心,立地解脱,见性成佛,不讲繁琐的教理,全在上师直指。

  实修次第先求上师开示心体,自己体认,有所省悟,求师印证。此外尚有觅心法,先观照所缘之心,明明了了(明),然后寻觅此心,在内在外,形状像貌,以及来、住、去三者皆了不可得(空),定知此心体是空,此则明空本元之心。若干此心体上让风息入,住、融于中脉,生起大乐,是则名为乐空双运无别密乘之见。故密乘大手印又分离戏大手印和乐空大手印。玛巴,米拉时是密乘的离戏大手印或名实相大手印,即明空双运之道。大手印本为双融双运之义,心的明空二分从来都是双融的,双融之义即二合为一,此规律遍于一切法,即无有一法不盖上它的手印,故名为实相大手印。明空双运,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自心实相,名为佛性,佛与众生同具,所谓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

  

"空"分是万有之本体,"明"分或者说是气分,为万有化现之源,三有情器之显现,分别妄想之起动,乃至大用流行均是明分之作用变化,明是世界缘起的根源。体为空,明为有,体空不动,用明随缘变化,故体无生灭,为真;用有生灭,为俗。此空有,体用,真俗都是俱生,二合为一结为一体,法尔如是,非关造作。此即名为如来藏。故如来藏既有空分又有有分,因此成为非空非有之体,但他们不说是非空非有,而说既不可说空,也不可说有,是离空、有、断、常四边的戏论,故名为离戏大手印。既然离戏则消除差别,成为平等圆融境界,那里还有什么空有断常之分。明空即是本性,随时都在,由于众生在迷而不悟,本性要悟只有顿悟。顿悟即指见此明空真性。本性不是由修得来,故不用渐修。所以学大手印既重在上师的指点,更重的是全靠学人的自悟。

  噶举派认为若人只悟到明空心体,成就空分,而明分,还未完全发挥作用。空分属心,法身,明分属色、报化。报化未证得,色空对立的矛盾未曾解决,因此提出密乘乐空大手印。为解决这个对立的矛盾。密乘乐空大印即修《那若六法》解决空有的矛盾,也即是解决身心矛盾的问题。在讲因位实相时就把身、心各分为粗、细、最细三等,身心是互相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心,就应有什么样的身,实相大手印只悟本元心,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是佛心,那就应与最细的本元身结合。在凡夫悟了本元心,证法身,但身还是四大五蕴粗重之身,如何成得了佛的报化,故身心二者必须相结合,修密乘大印就是使本元心与本元身结合使对立达到统一。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本元身是最细的风,故实际也是解决风(气)心对立统一的问题。所以修密乘大印先修生起次第的天身瑜伽,清净蕴界和合的粗身,然后再修圆满次第净化风脉明点的细身,并用《拙火》燃滴,生四喜智,打开脉结,把所有业风纳入中脉成为智风,在本元心体上即之悟空性之心体,上引风息入、住、溶于中脉将本元心转成大乐体性,生起乐空无别俱生智,成大乐身,最细之风心结合为一。风心完全得到自在则可开显本性光明,圆证三身。

  悟大手印还有深浅层次,故又提出修大印的《四瑜伽》,即四个阶段,上根利器之机,顿悟顿修,一般中下之根悟境是逐步开展的。四瑜伽:一、专一瑜伽。常常观照明空自心,专一清明而住,毫不动摇,即自觉智从内自现,亲自领受明空觉受,这是初证明空境界。二、离戏瑜伽。悟诸法无实,断二我执,入毕竟空境界,离去是非有无种种戏论,这是心体犹如虚空,极为明朗,这是从有到空的境界。三、一味瑜伽,由现明空双运,亲证一切法平等性,融生死与涅槃,佛与众生成为一味,融万有成一味,亲证法性实相,得大自在,这是从空到有的境界。四、无修瑜伽。到此地步则达到无法可修、无果可得、空有双融、现空双融、事事无碍的圆满境界矣。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香巴噶举的大手印是密乘大手印中最为殊胜的光明大手印。

  有人将"大手印"以十三种法喻形容之:一、本心大手印如虚空高显。(如大虚空,一切外法无能至者、无能得者、本心大手印亦尔)二、如虚空宽博。(虚空能容诸有相法,此大手印悉能包容一切外法。)三、如日月光明。(日月法尔无黑暗性,故日月光明,亦无无明,种子法尔明故。)四、如风不可属当。(本心大手印于有无体,不可属当。)五、如尘极细。(如日隙尘,其尘极细,析为四十九分,此之一分,乃非凡人之所见境,圣人能见,本心大手印亦尔,非凡人境,圣人能见。)六、如虹霓之众色。(虹霓虽现种种之色,而无实体。本心大手印虽无自性,而能现种种及能受用也。)七、如大海底深。(大海深故,海底不动,海面波涛,而有七丈。本心大手印虽现众相,自性不动。)八、如须弥山坚固。须弥广大,无能动者,不变坚固,本心大手印,外法不能动,不达而坚固。)九、如莲花,尘不染。(莲出于泥,而不染泥,了达本心,大手印修习之人,虽住轮回而不着于轮回尘染。)十、如金无迁变。(如金造作瓶盘钗钏,金性不改。本心大手印修习之人,设遇诸境,即于法体而无改易。)十一、如利剑能断。(如利剑能断一切,本心大手印亦尔,能断一切烦恼无明迷惑。)十二、如玉清净。(如无暇玉内外莹彻,本心大手印亦尔,离于沉、掉及余垢染,内外明净。)十三、如如意珠,虽无念遣伸供祷祝,随意皆得。本心大手印虽离诸念,能获时分及究竟果,又如意珠伸供祷祝则获所求。若不祷祝,不得所求。行人亦尔,修则成佛,不修不成。)

  以上法喻虽能传达一些觉受,但仍距我所契入的光明大手印甚远,比如,那种大空大乐和光明相融无二之觉受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述的。

然后,位于脐轮处的红菩提明点(以火为自性),显" "(音"阿同")字形,往上升至心轮,这时行者觉于外者,是如日出时之红光相,觉于内者为流荧相,此即是"增相"现前。于此第二个刹那间,无分别觉增强,于一切境现极空,依其力,当遣除八十种性妄中由贪所摄四十种性妄(此时即使极美之天女在前亦不会生贪)。

  两明点到达心轮时,将不坏明点包合在中间,这时行者觉于外者是黑漆漆一片(但无普通人当生起的昏聩与郁闷感),觉于内者是无风吹动之燃灯满室相,此即是"近得相"现前。于此第三个刹那间,无分别觉更为增盛,于一切境现大空,依其力,当遣除八十种性妄中由痴所摄之七种性妄。

  然后是气入中脉之征相亦明显现出(气前已入中脉,但无明显之征象,此时方有):外象如晨曦初现,内象如秋天无云之晴空,无边无中,此即为"光相"现前。于此第四个刹那间无分别觉最为显明,于一切境现一切空,八十性妄所有粗细分亦全部消融于法性光明中,行者得到大乐,且乐空不二。

  此最后刹那显发之光明称死法性光明,亦称母光明,根时光明;行者修法所得之光明称道上光明,称子光明。根时光明与道上光明如母子相会般融合后,即得真实光明,亦称光明自现。光明自现时,行者最细气心所成之不坏明点,转成幻身上乐金刚。(而幻身转为和合七支报身佛之速度,喻如投石击开之水又迅速拢合那般的快。)

  普通未修行者与瑜伽行者死时之过程相同。

  《智慧庄严续》中讲:"得证光明者,不历中有境,成利他色身,如如意宝珠。"

  第二、中根临用

  中根于中阴前期,证如来报身成就。中根临终时未能及时把握于死法性光明现起时,证金刚幻身成就,则死法性光明消失后,即进入中阴境界。

  死光明现过后,先是进入一段昏迷期,约为人间的三天半左右。然后从昏迷中醒,于此最前之中阴期,很难觉知自己已死。可怕的幻境亦尚未现前,这时饥渴的感觉生起后,便去向在世的亲眷等要饮食。但是不要说给饮食,连理会自己的意思亦无,若用手去推拉他们,亦如推拉影像般,大声喊他们亦如罔闻。或者行者自见到亲友们围绕着自己,大声哭喊呼唤着自己的名字……这时,瑜伽士内心有如雷震,猛然惊觉--啊 !我已经死了!

  因生前曾精进修法故,依生前修瑜伽之串习力,使行者忆念起上师的如是教言:当中阴到来时,必须认识中阴(即知道在中阴之意),并证取如果报身果位。于是自念言:现在,那个时间已经到了!遂一心一意地祈祷上师,了知中阴境一切现相都是梦幻,刹那间观自成本尊上乐金刚,胜解一切所依为佛之清净坛城,一切有情皆是佛父佛母之幻化,依生前修持力,自己即成报身佛相,相好庄严,真空妙有,现空无别,从而获得解脱。

  因中阴身具备超过生前十倍之敏锐心智,若生前确如法修持过的话,至此则不会不成就的。

  第三、下根临用

  下根于中阴后期,证如来化身成就。若瑜伽士生前未能精进或为根器所限,故而未能证幻身或中有如来报身,则会流转入后期中阴。因自知处于中阴境内,其忧悲苦恼将会转剧,因业力故,亦可幻见到男女作贪行。这时当忆起生前所修之法,念言:我若以贪嫉心趋前,则必受生于六道,重堕轮回苦海。我应该往生到空行净土去!生前修法所得力被唤醒,遂自观成蓝色自性" "字,于黑蓝色之交叉三角形上正中安立,由自性" "上发出五色光,照耀六道,由是作观时遂关闭(投身六道之)生门。然后观自性" "刹那转成胜乐双运身,胜解一切贪嫉之男女均是佛父佛母(若此时恰现出男女行贪幻相,因生前串修力,即会向其供养和祈祷)。胜解一切音声皆为佛咒,一切念想都是佛大手印,一心观想。则勇士空行当现其前,迎其去空行净土,由是行者证得如来化身成就。 

究竟解脱的大手印(3)

大手印实修心髓

收藏本书 字号 -+

时下有许多关于大手印的文章,其内容多为显教大手印。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显教大手印只是"大手印"之前行。真正的"大手印"是密教大手印。它更接近于禅宗之顿悟。它即是证量,也是见地,它是无法言传的,"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犹如茶味,总觉语言无法传达出那真正的"茶意"。

  在我看过的文章中,勉强能传达一点光明大手印"神韵"的是《恒河大手印》(我说其"勉强"是因为所有文字总显惨白,欲知大手印之味者,必得契入大手印)。相传它由那诺巴所传,由玛尔巴译为藏文,后由贡噶上师传于汉地。奶格玛是那诺巴之妹妹(也有人说是明妃),二者定然有较深的渊源,故录于下面,便于读者理解大手印:

  顶礼金刚空行。

  大手印法虽无表,然于上师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诺巴,具种修行如是行。

  譬如虚空无所依,大手印亦无依境,

  住于任运境界中,定从系缚证解脱。

  譬如以眼观察虚空无所依,

  如是以自心观本净妙明心,

  一切邪妄分别消除证觉地。

  譬如空离一切色,黑白等色不能染,

  妙明心亦离诸色,善恶黑白不能染。

  譬如晴明日光照,千劫黑暗顿开朗,

  本净妙明放光明,多劫轮回业障消。

  虚空言说强安立,虚空究竟离言诠。

  觉心虽亦强言释,究竟成就实离言。

  要知心惟本同空,无余摄尽一切法。

  身离诸作要闲住,语离尘声空谷音,

  意离思量对比法,如竹中空持此身。

  心合超绝言思绝,安住任运无取舍,

  无著心契大手印,恒修决证正菩提。

  密咒典及波罗蜜,种种经律与法藏,

  各个论义宗派等,皆非光明大手印。

  由生分别障明印,反失所守三昧耶,

  永离分别不着意,自生自灭如水波。

  若顺无住无缘谛,即守破暗三昧耶,

  若离分别无所住,一切法藏无余见。

  若依此义脱轮回,并能烧除诸罪障,

  此是教内大明灯,不修此义愚夫辈。

  彼常漂流生死海,未出秽苦之愚夫,

  应哀悯彼令依师,得师加持而解脱。

  若离执计是见王,若无散乱是修王,

  若无作求是行王,若无所住即证果。

  越所缘境心体现,无所住道即佛道,

  无所修境即菩提。

  嗟乎!

  于世间法善了知,无常法如梦如幻,

  梦幻实义本无有,知则当厌离于彼,

  舍诸贪嗔轮回法,依于山则洞穴居,

  恒住无作任运境,得大手印亦无得。

  譬彼大树枝分可万千,

  齐根倒断万千枝分萎,

  断心意根生死枝分亦全枯。

  譬彼千劫所集暗,得大明炬暗立遣,

  如是自心刹那光,多劫无明障顿除。

  噫嘻!

  有心之法不得离心义,有为之法不得无为趣,

  欲达真实离心无为胜义趣,任运持心安住明本体,

  分别垢水自当返澄清,障修诸显亦各自寂显,

  无取舍心光发而解脱。了本无生无始习垢净,

  亡诸执计安住无生境,凡所显现皆是自心法。

  越脱边执得殊胜见王,超深广量得殊胜修王,

  离断边品得殊胜行王,能无所住得最殊胜果。

  行者初得觉受如瀑流,中如恒河畅流而闲缓,

  后如平水子母光明会。

  劣慧异生未堪善安住,可于明点气脉诸要门,

  以多枝分方便摄持心,调令任运安住于明体。

  若依业印增现空乐明,须知加持双运之福智,

  导自顶轮缓降不可泄,渐提令遍全身一切轮。

  绝离贪故空乐明方显,长命黑发相抱如满月,

  光彩焕发力大如狮子,愿共速得安住胜成故,

  此大手印极心要口诀,且堪能种众生恒受持。

  有诸多藏地大德曾印证,说达摩所传之禅宗明心见性后便契入实相大手印。

禅宗二祖曾如是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沙河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悉自俱足,不离汝心;一切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当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橫,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随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随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心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汝当随心自在,无复对治,既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

  密勒日巴曾以道歌的形式如是描绘大手印:

  我修大手印观时,心住本然离造作。

  无散乱中松松住,空性境中明朗住。

  喜乐境中明体住,无妄念中惺惺住。

  众缘境中平等住。此心如是安住已,

  无灭决信种种生。自明任运事业成,

  任何果报无所求,心离原求甚乐哉。

  希惧二执尽除故,如是觉受甚乐哉。

  一切迷惑与妄念,尽成智慧甚乐哉。

  一本叫《大成就者的故事》的书中如是说:"一位拥有大手印证悟的人就是一座壮丽的大山,不会因任何风吹而动摇,就像永远不变的蓝天,所有迷惑早已消失殆尽。""大手印的字面意义,代表伟大的象征、伟大的印记,意指个体真如本性的绝对精髓,是真理的胜义观。在那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授过'印记'的,或者说它们都显现了空性。这伟大的姿态或说是象征,就是不再有二元对立的大手印教法所揭示的:所有事物的本然是神圣的。大手印是直截了当地唤醒内在本然的觉醒性。轮回与涅槃的示现――即是我们习惯的二元对立的思考――这个常人所熟知的世界,在大手印中已完完全全地被超越了。"该书中还引用了噶举派的成就师吉天宋恭的一首道歌:"我是自在瑜伽士,已能体验佛陀、上师与我自己的心性一体无别,我是何等的快乐,有着无须造作的虔诚!《喜金刚瑜伽续》上说:'轮回与涅槃、善与恶,皆非真实具体的存在。凡事都是相对的,了解轮回的真实本质,就是证得涅槃。"

  岗波巴有一弟子,曾以卖佛像法器为生。按佛教的说法,此非正业,是有罪的。弟子心生忏悔,向岗波巴讨教。上师教他改其他正当职业后,等赚的钱跟卖佛像法器的所得一样多时,再将其赢利,用于修寺。弟子遵嘱,后建成寺院,却再无装饰寺院用资,弟子发愁为难:若继续挣钱,则无修行时间;若不挣钱,则无力庄严寺院,遂向岗波巴求教。岗波巴说:"你不必再做生意,寺院会有众弟子照料。你还是修大手印吧。若能借大手印之究竟实相的净光,即使维持一刹那的空性觉知,你所有的业障便马上消散,心灵会相应得到净化,你就不必费尽心机地去追求世间的有漏善行,也不会追逐所谓修行进步的虚幻征兆。大手印之道,在于安住于单纯、自然和朴素,在于觉知自己本具的佛性,如是而为,佛就如同在你手中。要让自己保持自在,超越分别心,别去管为与无为。对未来,别去算计;对过去,不再执著;认知当下的觉醒,让自己的佛性展现,让一切顺其自然,就能享受一切。"弟子大悟。

  所以我说,大手印即是法门,也是证量,更是见地。在香巴噶举"奶格五金法"圆满次第中,既有契入大手印的诸多方便法门,也渗透了究竟的大手印见地。

  香巴噶举之光明大手印,亦称之为和合大手印,此处所言"和合"者,指方便大乐与智慧空性双运。上师曾作开示云:二者均由自己明空无别之智慧中现起。唯修方便,成不了佛;唯修空性慧亦成不了佛。唯有方便、智慧不离,二者双运,才能现起空乐无别之智慧,速获两种成就。香巴密法与宗大师所传密法,一向被历史上众多高僧大德赞为清净,原因之一亦在于此(具清净见清净行)。现见一些从假上师处求得假密法者,师徒俱不明了密法真实义,以为"男女和合"即是修密之"无上方便",这种修法与"方便",密宗四续部中从未宣说。如毫不疑惧地依彼而行,或借口"双修"而暗行淫欲,师与弟子必堕金刚地狱!欲依本尊天身而破除二障,速获两种悉地(即共同悉地与殊胜悉地)的我诸弟子,应持清净见,具清净行。

上师说,持咒和观想的目的是帮助行者认知何为光明大手印。持咒和观想是手段,大手印是目的。他曾向弟子们传过一个看似简单其实高深的方便法门,以便认知并契入大手印。一切要中之要为心注眼,眼注空。计有三要:一是"见",妄念起时,知自心相,观察自心,认知法性;二是"定",决定信之,融妄念为法身妙用,熟识法性;三是"行",坚固定之,于念灭上坚固而定,念无连续,法身不忘。

  我曾意译过一篇《椎击三要诀》的文章,亦是用方便法门以使行者契入大手印,选录几段,供参考:

  坦然离妄心,无纵亦无擒。

  离散见本觉,呼呸并斥心。

  续呼也吗火,无余唯愕惊。

  愕亦无挂碍,离言趋明通。

  了知法界性,印证妙明心。

  行住皆安然,贪嗔苦乐融。

  刹那与恒常,认知本来身。

  子母光明会,安住本体空。

  猛施呸字诀,不执空乐明。

  无有分别计,入定与出定。

  下座并上座,恒住无别境。

  未得坚固力,舍闹居静行。

  闭关务修持,恒常倍精进。

  不离法身见,殊胜复殊胜。

  椎击第二诀,定中决定生。

  妄念无计执,忧喜与贪嗔。

  旧境无续连,解脱之法身。

  犹如水中画,起灭相续生。

  所起法身王,所现明体空。

  现显与串习,随妄本净空。

  解脱殊胜法,离此皆谬论。

  解脱三要义,无修法身境。

  三要之见宗,融合智悲定。

  万法即真如,真如万法同。

  三世如来义,随契佛子行。

  除此无胜法,法身起妙行。

  智慧藏中藏,不似石中英。

  上乐金刚教,传承三心印。

  付与心子持,深义契佛心。

  莫可轻弃之,勿失方便门。

  不过,有些行者却很容易将岗波巴所说的"大空"当成光明大手印。一次,密勒日巴问岗波巴禅坐如何?岗波巴答通常有六个小时。密勒日巴又问觉受如何?岗波巴答,一片大空,没啥觉受。密勒日巴斥道:"大空?不可能。你怎能禅坐六小时却无任何觉受?你那是在压抑自己,安住于无记和顽空之中。赶快舍弃那种无益的修行,按我的教导去做。"密勒日巴唱道:"究竟见须观自心,务必坚定具决断。佛果不能假外求,唯有思维汝自心。观照无生之明觉,寻常打坐何能比。究竟上师即佛性,莫向心外空寻求。一切外境唯心观。认知自性即法身,速证内在之佛果。"他说:"我的教法是我的,你的教法必须是你自己的,每个人必须遵循自己的心灵之道。"印度八十四个大成就师的证悟过程印证了密勒日巴的这一说法,他们的修行经历无一雷同,更不是鹦鹉学舌般的机械模仿。

  这里必须强调,冷水泡石头似的顽空不是大手印,否则,山石土木早证佛果了。行者之觉受必须由上师印证,不能想当然地自误误人。

  印度大成就者萨惹哈曾娶一低贱种姓的女孩为妻,当地人不随喜,二人遂到森林里潜修。萨惹哈潜心修观,女孩则张罗其生活所需。一日,萨惹哈忽然大叫:"弄盘咖哩萝卜酱来。"等女孩张罗好,却发现萨惹哈已陷入甚深的禅定。她不去打扰,随其入定,竟一定12年。一日,萨惹哈出定,又叫道:"我的咖喱萝卜酱呢?"女孩道:"上师呀,你这算啥禅修?你入定12年,像萝卜插入泥中,却执著于萝卜酱的妄想。你算啥瑜伽士?"她又说:"真正的禅修不是盘腿打坐,真正的闭关也不是远居山林。真正的禅修是远离散乱、执著和分别心。"

  显然,萨惹哈虽精进修定,但却陷入了顽空。那顽空,如冷水泡石头,纵然一定万年,觉悟仍遥遥无期。不过,萨惹哈后来证入了真正的大手印,跟他的妻子一起,肉身飞往净土。

  香巴噶举的光明大手印的修法分前行、正行与后行。其前行包括共同前行与不共前行。

  共同前行为:观自前虚空中,众宝所成之莲台月轮垫上,根本上师显白色上乐金刚相(单身),显而无自性。于其前作皈依,发四无量心,发菩提心,供曼扎,念百字明咒,祈祷传承诸师,对人命无常、轮回过患等作深入之观修。

  应认识到一切众生皆为我母,再思维其为母时对己不思议之大恩,激发出大慈悲心,在未达对仇人亦生慈悲心之前,应励力修观,使速生起。

  不共前行则是修三调柔,即身之调柔、语之调柔、及意之调柔。如是依诀专一修持,即得密宗正定。

  大手印成就之根本在于上师加持。若无上师加持,此法似乎太过玄妙,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具体操作。故行者应对上师恒修净信,勤修祈祷,由上师之加持入心窍,则顿悟自心之本性,任运现起大印。

  大手印的四种错误自觉:

  第一种错误:自心与其自性(空性)无别,心与空一体无分。因自心与自心之自性太紧密、太靠近,故不能认识。此不能识即为第一种错误。如从镜中观见到自像,上师是镜,通过上师(恩德),即能显见到心之自性。

  第二种错误:大手印于自性上圆满具足,但离言诠,任何皆不能表,太匪夷所思,故不能认识。此不能认识即为第二种错误。

  第三种错误:身心宽坦而住时,它又随时显现,因认为大手印不可能就如此简单,故又不敢相信。此不相信即为第三种错误。

  第四种错误:于自当体三身具足。此太高绝,太超胜,故从未想及。此未想及即为第四种错误。

  因为以上四种错误,使自己不能体认自性从而在轮回中枉受苦趣,现在因为上师之殊恩,使我们从以上四种错误中觉醒,并能开始修大手印。

  于座上座下一切时中,于一切不分别。

  究竟四身自显:

  大手印自现时:种种显现,即是化身自显,于一切显现无执无分别,即是法身自显;显现而无分别之大乐生起,即是报身自显。上述三身体性不二不异,即是究竟大乐(自性)身自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