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禁收择校费又是一纸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3:37
立法禁收择校费又是一纸空文?? 

读个小学,择校费动辄一两万元;上个初中,借读费多达三五万元。高额的择校费、借读费,让很多家长难以承受。记者近日从第三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获悉,《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已进行了一审。草案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择校费和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11月21日 《法制日报》)

有报道说,教育乱收费连续多年位居乱收费举报之首。整治教育乱收费,还公民教育公平权利,十分重要。继教育部首次明确治理择校费的时间表以后,重庆市拟出台地方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择校费借读费,如是教育发展路线图令人期待。

虽然国家早已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国家为此投入了大笔资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名义上的学杂费、借读费、择校费取消了,但是教育投入增长的速度离教育发展的需要存在差距,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公众需求,“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客观存在。而教育部与地方政府一直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没有配套监督问责机制跟进,教育部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与重庆市禁收择校费的地方立法,可能会成为空头支票。因此,治理择校费要立法更要执法。通过政府的强大执行力实践禁收择校费的立法精神很重要。而且,地方政府要下决心均衡义务教育资源,从源头斩断择校费病根。

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82.9%的人认为择校费应纳入商业贿赂范围。从法理上讲,商业贿赂是商业过程中为达商业目的而发生的财富非生产性转移行为。而择校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并不是商业行为,将择校费纳入商业贿赂并不靠谱。但是八成网民建议将择校费纳入商业贿赂值得思考。在我看来,这除了说明公众不满择校费以外,更多的是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实感到焦虑。

尽管教育部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但是家长们仍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在我看来,择校问题,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学校布局、就近入学范围与公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根本不能满足公众需要。即使设定了治理乱收费的时间表,即便把禁收择校费写入了地方法规,也无法阻挡千千万万家长与孩子对公平教育的诉求。

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语境下,虽然地方立法禁收择校费,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隐形择校难以停止。比如,户口空挂(为了让孩子上名校,有的家长找关系落户厕所);学生把学籍挂在生源所在地学校,然后到好学校借读;再比如,公办学校打着公办民助的旗号,举办校中校、校外校,一所学校,两块牌子,等等。这实际上是对立法“禁收择校费”的严峻考验。

客观地讲,近年来,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更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现在谈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与扶植薄弱学校,大多停留在补充硬件设施的阶段。如果说硬件设施重要的话,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师资力量与学校教育氛围。何况,在教育投入尚未显著增长的情况下,政府不可能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名校基础本来就不错,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地方政府往往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少数名校。

由于教育评价机制单一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之间教师的物质待遇与事业发展环境也不一样。学校对优质师资多采取保护措施,造成师资流动困难,这也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一大壁垒。由于校际差异,优质师资难以向薄弱学校倾斜,形成了薄弱学校缺生源,优质学校爆棚的局面。对此,学校有私心,但政府决不能有私心。在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上要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热衷名校建设、忽略薄弱学校发展,“择校”禁令可能会被架空。如果教育投入跟上了教育发展的步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比较均衡,学校的利益冲动得到了有效遏制,孩子不用花钱择校,择校费会逐步退出民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