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第二讲(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51:03
第二讲(下)
四、在课堂教学中,关于“预设与生成“问题的思考
在上周的课中,我们在预设与生成的问题上,给大家提供了2个案例。并提出了2个问题,对于这两个案例,大家是怎么想的呢?
1、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对于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应怎样回复?
2、黄爱华教师在《百分数》这节课中,面对学生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应怎样处理呢?
教学中的有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预设的,这时就要靠教师的教学机智。而机智是教师不断反思、积累、总结的结晶。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面对提问,教师可以先问问孩子提出这样问题的原因,然后肯定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对于“毫升和克”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现场处理。我们知道“1毫升水的质量就是1克”,虽然毫升与克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但是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正因为1毫升水的重量正好是1克,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两个单位混用的情况,有的饮料包装注明的是千克或克,有的饮料包装写的就是多少升或多少毫升。这是日常生活现象的反映。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很可能说明他能联系实际思考并提出问题,这正是我们所提倡和培养的。教师不应简单地否定,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1毫升的(   )=(   )克。如“1毫升的水等于多少克?1毫升的水银等于多少克?1毫升的油等于多少克?”将问题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帮助学生区分“毫升与克”的不同属性以及内在联系。不仅达到了辨析两个单位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和研究问题的意识。
在《百分数》这节课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听懂后及时做出判断,筛选出有意义的生成,作为有效资源进行利用。还记得黄爱华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吧?
课一开始,黄老师把研究的问题“百分数”,直接写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询问,今天我们来认识百分数,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
1)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3)百分数是什么意思?
4)百分号是怎么写的?
5)百分数是干什么的?
6)分数用得多还是百分数用得多?
……
这么多的问题,在本节课上肯定不能都解决,怎样进行筛选?又怎样让学生接受老师的筛选呢?
先看黄老师筛选的结果:
1)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必要性)
2)在什么情况下用?(应用范围条件,不是代替分数的)
3)百分数是什么意思?(含义,是个抽象的数学问题)
4)百分数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联系)
师:其实写法和读法在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中都能研究到,大家要是没有意见就开始。
……
从黄老师对问题的筛选结果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领,而不是等着学生提出或回答完问题给他一个肯定或否定就完事。
筛选出来的四个问题,可以归纳为:第一个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是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百分数在什么情况下用?是研究百分数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因为百分数作为特殊的分数不是对分数的代替。第三个问题百分数是什么意思?这是百分数的本质含义,是个抽象的数学问题,是学生经历具体认识后的提升。第四个问题是百分数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将百分数和分数进行具体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获得清晰的认识。既找到联系也找到区别。
这样的筛选足以让学生对百分数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符合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规律,对学生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起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由于黄老师有了这样精心的筛选,才有了学习后的质疑和问题的延伸。黄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思考又是怎样处理的?(视频)
……
师:我们把问题理一下。这两个同学的问题都是说分母的问题。分母为什么不是20、1000呢?生活中有没有用分母是10、20、1000作标准的分数呢?
……
师:分母是1000的千分数长得什么样?怎么写?什么情况下用?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讨论了。如果你们想看千分数老师给你们看一个:蚌埠人口增长率下降到5.83‰ 。
关于千分数的问题和生活中有没有十分数、万分数呢?同学们可以课下继续研究,写成数学小论文。
在这节课后黄老师谈到,关于“十分数”和“千分数”的问题本节课没有时间处理了,就把问题提出一个引子“千分数的出现”,引伸到课外继续研究。这也是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另外黄老师还说到,在另外一次课上,当进入到质疑的教学环节时,学生就说出了十分数——折扣,这是黄老师没有预设的,他只预设了“千分数”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让学生说出来,既是对学生的个性张扬,也是抓住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引领的契机,即引出预设好的“千分数”的问题。
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之外的,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这一切,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交流指导。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预设外生成的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习,使预设外生成的教学转化为促进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优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使课堂变得鲜活、生动,流淌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那么对于生成资源,我们遵循着:
1、宽容的接纳
2、理智的筛选
3、巧妙的利用
要做到以上的三点就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历练。
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对细致倾听的耳朵,一幅快速思索的头脑,一张把听到的、思维过的表达清楚的口齿。逐渐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智慧,找寻自己驾驭课堂的方法,提升自己捕捉细节的机智。
关于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与实践。下面我们就请实验二小的校长,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李烈校长谈谈这个问题。
(李烈校长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课程审查委员)
李烈校长讲话提纲:
(一)什么是预设和生成
预设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
生成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
l        预设表现在课前,
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
l        预设表现在课堂上,
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l        预设表现在结果上,
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l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
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
l        生成表现在结果上,
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
(二)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
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
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精心预设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必须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要深入钻研教材。
我们一直强调教材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理解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我们要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
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提升生成的基础。
第二,要把握三维目标。
课堂生成资源,相当多的是运用生成的资源解决预设的问题,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三维目标的具体和明确是课堂上处理生成性资源的保证。分析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我们认识到:在实施层面上,“过程”目标最重要!理解知识与掌握技能,需要在过程中落实;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在过程中孕育。抓住“过程”、优化“过程”是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
第三,要精心预设过程。
教是为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教学生所需。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第四,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
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 (开天窗) 。
(四)怎样生成精彩
课堂上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主要表现在:
平等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
可以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
可以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等等。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暴露各种疑问、困难、错误、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学生展示、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为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宽容学生,更应学会欣赏学生,挖掘和捕捉学生的智慧,向学生学习
第二、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
教师要改变主讲和“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思维空间、学习权力和主体地位;在研究解决新问题时、在观察发现规律时、在概括提炼概念的本质属性时,要大胆地退下来。
而在学生研究问题有困难时、无价值或重复时、受时间及目标制约学生跑偏时,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引导。
像训练知识技能一样地训练学生思维、参与、交流、互动的能力。
以学论教,决不能将教学过程变成丧失生成资源的流程。强调生成,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有很好的教感,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做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
第三、要提升教育智慧。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可能出现“无序”的状态,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挑战。
教师深钻教材,提升内功,坚定新观念,对课堂教学不断审视和反思,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积淀教育智慧的过程。只有我们拥有了一定的教育智慧,才能有更多的“不期而遇”的精彩生成。
追求“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成为师生生命精彩课堂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最后,我们再来和老师们讨论课堂教学评价问题。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我们提倡强调发展性评价的原则。这样的评价,目的是为了解放教师,让教师们能够在宽松、和谐、轻松的条件下展开教学。要体现这样的课堂评价原则,首先就要在评价方式上作调整。将评价者单方面的观察、评定、监控教师教学行为的过程,转变为评价双方共同参与、双向交流、促进反思的过程。
在新视野下评价课堂,老师们不仅关注评价的结果,评价的方式,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即注重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识,修正自己的行为,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化,这就有了对“课堂观察”这一方法的研究。教师通过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什么是课堂观察?云南师范大学的陈瑶老师认为: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价值
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次,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而研究型教师就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
我们对于课堂观察的讨论,实际已经进入研究的层面,老师们可以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研究,也可以自己进行研究
(三)课堂观察的内容有哪些
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教师的语言(提问、评价、引入语、过渡语、小结总结语、)、板书、媒体的使用、情感的投入、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引入、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效果的监测、包括班级生活环境的营造、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等;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与同伴合作的实效、掌握知识的情况、情感体验等。
(四)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阶段一:课堂观察前准备——确定观察的对象、内容、目的,方法
阶段二: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阶段三: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进行,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加入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以下面的两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对小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
观察说明:
1、重点观察内容: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程度。
2、请您观察一个小组中每个学生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以A、B、 C、 D、 E分别代表。
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程度以1、2、3、4、5五个等级区分:(1)非常高;(2)高;(3)一般;(4)低;(5)非常低
4、做记录时,可参考观察表中第一行所提供的例子,在备注中可写任何您认为需要写的内容。
5、从上课第一分钟开始到最后一分钟结束,做全程观察和记录。
具体内容见下面的观察记录: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课堂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课堂,并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
上面介绍的案例主要是从定量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要促进教师发展,除了量的研究之外,定性的研究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
案例二:
研究题目“经验型和新手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对比个案研究”
我们的研究过程是:首先确定实验教师(即经验型、新手型教师),两人一组进行对比研究;接着确定同一教学内容,由实验教师分别授课,并通过录像进行实录;然后利用量表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访谈;最后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
1.课堂提问类型分析
课堂提问类型分析表
教师
内容
问题类型
问题类型
问题总数
《租车与购票》
选择性问题
事实性问题
概括性问题
推理性问题
批判性问题
创造性问题
聚集型问题
提示型问题
追问型问题
经验型
提问数
15
9
1
14
3
1
16
1
26
43
百分比
35%
21%
2%
33%
7%
2%
37%
2%
61%
新手型
提问数
14
18
1
4
1
0
23
7
8
38
百分比
37%
47%
3%
11%
3%
0
61%
18%
21%
从提问的类型上看,经验型教师注重推理性问题的提出(33%),高于新手型教师二十多个百分点;而新手型教师的事实性问题却明显高于经验型教师;同时经验型教师的批判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也都高于新手型教师。因此,可以看出经验型教师,更多地向学生提出了一些思维水平较高的问题。
而从聚集型问题和追问型问题的比较可以看出:新手型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聚集型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注意方向,完全是由老师控制课堂;而经验型教师是通过追问型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或转问他人,营造一种研讨性的学习氛围。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对比。
2.教师理答的对比分析
从上面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经验型教师善于追问。这也体现出了经验型和新手型教师在理答技能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通过下面的片断对比,我们也能够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经验型教师的教学片断:
师:今天,王老师想请四(1)班的同学帮个忙。什么忙呢?这件事是这样的:学校带领同学们去敬老院参观,和老人们一起去郊游,如果大家是这一次活动的组织者,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组织这项活动之前要考虑什么?A4
生:我要考虑门票,去敬老院的路程,还有车。
师:不错,这是他的想法。
生:怎么花钱合适?
生:怎么花钱便宜?
生:让老人们去一个合适他们的地方。
师:让他们去一个合适的地方。怎么去呢?A2
齐答:坐车。
师:你又想到什么?A2
生:坐车要考虑一共有多少人?车一共有多少个位子?
师:同学们谈得很全面、周到、细致,作为一项活动的组织者,要把活动考虑全面了,这项活动才能组织的比较顺利。刚才大家谈到了,要出去首先想到租车的问题,如果要租车你要了解什么信息?A2
生:每辆车有多少位子?还有一共有多少人?
生:每辆车花多少钱?
生:看看空位有多少个?如果每车42个座位,空41个,这样就不值了。
新手型教师的教学片断:
师:寒假快到了,学校计划在寒假之前开展敬老活动,邀请老年人和咱们一起去首都博物馆参观,你们愿意去吗?A1
生:愿意!
师:那我们去参观时应考虑哪些问题?A2
生:不随地吐痰!
生:租车!
师:还有吗?A2
生:车里的座位够不够?
生:消费问题。
生:伙食问题。
租车之前应该了解哪些信息?A2
生:一辆车有多少个座位,一辆车要多少钱?
生:最后还剩几个位置,怎么划算?
从上面这两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经验型教师面对学生开放的、分散的回答,通过追问适时地进行了问题的转向,“去一个合适的地方,怎么去呢?”。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坐车”,这时老师进一步追问:“你又想到什么?”引出了下面对于租车问题的讨论。而且老师的评价恰当到位,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如:“同学们谈得很全面、周到、细致,作为一项活动的组织者,要把活动考虑全面了,这项活动才能组织的比较顺利。”而我们在对比新手型教师,学生回答分散后教师就显得无能为力,只是问:“还有吗?”。学生回答到,“车里的座位够不够?”老师也不能及时地进行聚焦。
从教学环节的过渡看:新手型教师是“问题很多。今天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参观过程中的租车问题。”可以看出老师的过渡比较生硬。经验型教师采取的方式是:“刚才大家谈到了,要出去首先想到租车的问题,如果要租车你要了解什么信息?”她很自然的利用学生前面的回答进行了过渡。
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经验型教师的理答技能明显的优于新手型教师。
3、教师访谈的分析(提问设计的差异)
当问到新手型教师:你怎么设计问题时,她只是回答:我也不太会。这也充分说明了,新手型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明显的不如经验型教师。比如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上课两位老师提的问题。经验型教师是这样问的:“学校带领同学们去敬老院参观,和老人们一起去郊游,如果大家是这一次活动的组织者,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组织这项活动之前要考虑什么?”。再来看新手型教师:“那我们去参观时应考虑哪些问题?”。两个问题比较经验型教师问题的目的性强,而新手型教师的问题就显得比较模糊。所以,在新手型教师的课上,学生第一个就说到了“不要随地吐痰!”可见设计问题是一件重要的技能,那经验型教师是如何设计问题的,我们看下面的访谈:
提问:王老师对比您和龙老师的课,我们看到在提问上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差别的。您是怎么设计自己的问题的?
回答:有时我要考虑多个问题,做好几种假设,在从中选择?
问题:那您如何选择哪?
回答:我的问题要有我的目标,要考虑学生的回答,假设学生会怎么说?像龙老师“你们愿意去吗?”学生回答“愿意”这样的问题我不会问?
问题:对比你们两人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差异很大,谈谈您的想法?
回答:有时需要老师进行调控。年轻老师有时不知道控制,如果我遇到这个问题,我会要求学生提数学问题。教师要随机应变。
看来,经验型教师在设计问题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要考虑学生可能怎么回答,多做几种假设;二是目标,我希望学生怎么思考和回答。
在上面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注重“量”的研究,到侧重“质”的研究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开始我们对课堂实录,进行量化统计中,我们发现单从这些数据中是不能全面反映出经验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之间的显著差异的,还需要我们对他们的案例进行反复的深入的对比和分析。
定量方法引入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之后,定性定量相结合己成为评价原则。而“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研究中我们可以将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科学、准确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我们的课堂教学。
总结:
课堂教学是一个连续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好课”是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理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实现教学理想的工具。使用好这一工具,会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绚丽,不断更新改造这一工具会使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
教师只有充分的观察课堂,对教学目标、情境创设、预设与生成等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通过评价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