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拓展材料7: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42:48
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思考
宋葵
摘 要:从人的发展着眼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倡导评价的发展功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课程本身的发展。新课程下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依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依据发展观加以调整,从而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性评价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目标。就课程评价而言,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可见,新课程倡导的是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对教师的发展价值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价值,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高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以立足于社会。发展性的评价观有利于促进对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人才。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重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从学生的发展着眼,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着“以学论教”的指导思想,来制定其评价标准,以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带动课程的不断发展。通过指导师范专业学生在中学的教学实习,笔者有感而发,从以下四个方面就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对教师的相应要求进行了思考。一、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学都难以取得成功。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和知识水平,将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满足,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说,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它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努力程度及价值观等情况,在教学中做到兼顾全体,根据学生班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和用于高层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时间,既保证低层次的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有用武之地。要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促使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优化发展。
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向学习过程本身,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学生如果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他们就有了学习动力,就会去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因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得以保持是评价的又一个重要指标。它要求教师注意运用教学艺术,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学生的听课反应等来调控好教学节奏,使学生既不会因节奏慢而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又不会因节奏快而感到疲劳和吃力。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多使用肯定评价语。皮格马利翁效应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肯定评价语的使用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提高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成绩的提高可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三、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贯彻“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尽力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把合作、探究和自主的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努力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互动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学生间的交往与合作,发挥班集体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可见,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评价中的一项关键指标。
四、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个人基础与特点以及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学习主要是学生自身的认知活动,学生只有掌握了符合自己年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学习策略,才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知识和智能的发展,才能逐步做到自主学习。它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策略指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了显著的不同。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只有及时调整,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才能发挥其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新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加重大了。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崔允漷.新课程“新”在何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1,(9).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