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谈乙肝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9:01
◎ 特约记者 左佰常
早专家档案
庄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专家。曾任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技术咨询小组成员,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
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主持起草了我国第一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我国1.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
记者:庄院士,您是乙型肝炎防治方面的专家,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乙型肝炎(HBV)在我国的现状。
庄辉院士:到目前为止,据权威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9.09%,其中有1/4是慢性乙肝,大约是3000万人。我国每年有34万人死于乙肝感染,有33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多数人死于劳动力最强的年龄,每年的经济损失比今年四川汶川地震还要大。
记者:目前乙肝人群还在扩大吗?
庄辉院士:没有,自从我国开始接种疫苗以后,这类人群的总数是下降的。我国的防治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1991年,我国还属于乙肝高流行地区,经过17年的努力,我们由乙肝高流行地区变为中等流行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一些权威的统计,使用疫苗后全国的慢性乙肝少了2000万。
记者:乙肝携带者发病有集中的年龄段吗?
庄辉院士:在我主持编撰的我国第一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里面,我们把乙肝携带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孩,母亲传给他的,肝功能正常,我们称之为病毒携带者,这些孩子病毒水平很高。等他到了二三十岁的时候,机体跟病毒对抗了,要把它清除出去,所以就会发病,机体在清除病毒的同时,肝细胞也受到了破坏,使转氨酶升高。第二类,病毒清除期后,乙肝得到了控制,或者治疗后把乙肝病毒降到很低了,转氨酶也正常了,但是体内还有少量的病毒。此时乙肝表面抗原能测出来,但是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基本正常,这些人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当然也有三十多岁的。这些携带者,有时会因为喝酒、抽烟、劳累、激烈的体育活动等导致发病。
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的提法已经过时
记者:谈到乙肝,许多老百姓都知道有“大小三阳”之分,请问,有没有最新的乙肝分类方法?
庄辉院士:对乙肝分类,我们最新的方法是,将乙肝分为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两类。在我国提出这个分法算是个突破,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分法在国外是常规了,但我们国家很多医生还接受不了,他们认为这不是临床分型,这是病理分型。但我认为这样的分类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因为这两类病人预后不一样,e抗原阳性的病人容易好。第一,治疗效果不一样。目前,e抗原阳性治疗效果比较好。第二,治疗的时间也不一样,e抗原阴性治疗时间长一些。第三,临床表现也不一样,e抗原阳性转氨酶相对比较高,相对是早期的。一些在新生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的孩子在生活中根本感觉不出来,好多孩子都是上学体检才查出来。对这些孩子,如果肝脏没有病变就不要给他治,等到了免疫清除期,转氨酶升高了,这个时候,再开始治疗,疗效就不一样,预后好很多。
记者:这种乙肝分类方法是不是意味着终结了“大小三阳”的说法?
庄辉院士:大三阳、小三阳是十几年前的提法,已经跟不上医学的进展。“两对半”检测不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和传染性强度。部分大三阳肝功能正常,属病毒携带者,但并不严重;而有些小三阳病毒复制水平高且伴肝功能不正常的情况,可能是肝硬化。
很多专科大夫不会治乙肝
记者:患者乙肝都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庄辉院士: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的治疗至关重要。2002年,调查显示只有19%的病人实行了抗病毒治疗,81%的病人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后,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增加到40%。另外,64%的病人治疗效果不好就停药了,这样就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我们对病人、医务人员要加强宣传,告诉他们乙肝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而且要长期坚持。
慢性乙肝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无论从预防的角度,还是治疗的角度,都应该对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从群体来说这也是一种预防手段。因为经过抗病毒治疗,病人的病毒水平低了,传染给别人的机会少了,这就是预防。乙肝病人不抗病毒治疗是治不好的。
记者:作为从事临床一线的医生,您对目前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满意吗?
庄辉院士:不满意。据肝病学会和传染病学会调查,在这3000万患者中,只有19%的进行了抗病毒治疗。为什么这么少的病人抗病毒治疗呢?第一,大夫,就算是搞肝病的大夫也没有真正认识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这个抗病毒治疗也是近几年的治疗方案,比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从2004年6月份启动,最后到2005年12月10日才发布的。为什么要一年半时间呢?就是要统一思想。第二,病人不知道。有的乙肝患者,到医院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大夫给就他降酶的药,他一看转氨酶下来了,就认为好了。
记者:从目前的治疗水平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病毒水平下降是乙肝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标志?
庄辉院士:对。乙肝抗病毒治疗总的要求是,把病毒水平降下来,使转氨酶恢复到正常,光转氨酶降下来,病毒没有降下来不行。另外,e抗原阳性变成e抗原阴性,这也是治疗的目的。
记者:有多少经过治疗的患者可以达到您刚才说的这几条治疗标准。达到标准后就可以停药了吗?
庄辉院士:有20%~30%的病人,经过治疗可以达到这几条标准。达到以上的几条标准以后,还不能马上停药,还要继续治疗,半年以后再查2~3次,如果仍然不变,才可以停药。但要根据患者治疗的时间、病人病情的程度。个体的情况不一样。
记者:肝硬化之后如何治疗?肝癌可以做肝脏移植吗?
庄辉院士:乙肝不及时治疗,到了不可逆的肝硬化时,治疗目的就是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发生肝癌。
乙肝导致的肝癌不要做肝移植,因为肝移植完以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类药物,从乙肝病毒感染到发生肝硬变、肝癌,要30~50年,所以肝癌发生的高峰是四五十岁。如果做了肝移植,用了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降低了,对预后更加不好。
记者:干扰素是乙肝治疗的常用药物,它是不是抗病毒药物呢?另外,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庄辉院士:干扰素类也是抗病毒药。我们所说的抗病毒药物,有4种药。第一种是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第二种是拉米夫定,第三种是阿德福韦,第四种是恩替卡韦。这个先后顺序是按照药物审批的先后。干扰素用的时间比较长了,而且大家经验比较丰富,对这个药了解得比较多。它不发生耐药,疗程固定。长效干扰素,一般使用六个月到一年。
记者:干扰素停用以后,将来会不会有复发的可能?
庄辉院士:也有复发的。如果干扰素治疗一年以后停了,病人还要继续观察,如果复发,还可以用干扰素治疗,还有效。但是核苷类药物如果用过了,就没有效了,得换其他药了。干扰素没有耐药的问题。复发的病人再用,效果跟第一次用还是一样的。
干扰素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停药以后,还有后效应,尤其是长效干扰素。因为干扰素的作用其实跟核苷酸类不一样,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长效干扰素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三个,第一疗程固定,第二有后效应,不单单有抗病毒作用,还有免疫调节作用。第三就是用长效干扰素的患者7%可以造成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转阳。
记者:您认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间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庄辉院士:在19%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时间都不够长,不规范,有些患者注射干扰素三个月就不注射了。这里有医生的问题,有病人的问题,医生和病人要相互配合。长效干扰素不是打三个月就可以停止治疗的。
记者:核苷类药物主要特点是什么?
庄辉院士:与干扰素相比,核苷类药物没有固定的疗程,而且可能出现耐药的问题。但是现在新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作用强,毒性也低。比如拉米夫定这种药使用四五年以后耐药性可达到70%,但是阿德福韦这个药耐药性就低一些了。
提到乙肝就绕不过“乙肝歧视”的问题
记者:乙肝患者能结婚生育吗?
庄辉院士:这个问题,很多人在问,提到乙肝就绕不过“乙肝歧视”的问题。我们一再呼吁,在入托、就医、升学、就业、婚育方面不要歧视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患者可以结婚生子。生育前进行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将传染性降低就可以了。但要提醒一点,由于乙肝治疗时间较长,例如核苷类药物治疗可能会花5年时间,治疗期间最好避孕,以免药物导致胎儿畸形。
为了避免乙肝的母婴传播,乙肝母亲生育后,孩子在出生三小时后应进行HBIG的注射,三天后再系统接种疫苗,85%的宝宝不会感染乙肝,而且打一次疫苗,即使以后抗体水平下降,变成弱阳性,仍然是有保护作用的。
乙肝治疗陷阱多
记者:目前,很多医院都有乙肝专科,患者在就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庄辉院士:现在乙肝治疗很不规范,虚假医疗广告、医疗信息满天飞,几乎每家医院都有肝病、感染病科,不管有没有人才都上马,实际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比如,乙肝“两对半”的试剂准确性对病情很重要。HBV-DNA检测旨在确认病毒活跃性,是抗病毒治疗前的权威依据。经国家批准、可开展HBV-DNA检测的医院并不多,但却有很多医院声称他们也能做检测,首先准确度就得打个问号。再如拉米夫定,疗程不够的话,病人一停药,病情就会反弹,补救治疗更麻烦,不正规的乙肝专科医生是不懂这些的,临床上很多患者是因不规范治疗导致药物性肝损害。这些都需要患者在就医时注意。
记者:目前有不少医疗广告说,有特效乙肝治疗药物,可以根治乙肝?
庄辉院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根治乙肝的特效药,所谓的特效药物都是骗人的。临床上个别乙肝患者各项检查指标转阴的现象,有可能是偶然性、误诊、暂时性转阴等3种情况,不能以此作为“根治”手段有效的依据。但是,乙肝难以根治并不能否定治疗乙肝的巨大意义,因为通过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等各种治疗,可以大大延缓乙肝向肝硬化和肝癌的转化,并可减轻肝功能受损带来的一系列症状。由于乙肝治疗难,社会上在乙肝治疗过程中“吹牛皮”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人甚至打出了“根治乙肝”的幌子。提醒乙肝患者,警惕乙肝治疗的陷阱,治疗乙肝应该到正规的医疗单位进行。
记者:不少患者治病心切,认为联合几种药物治疗效果好,是不是这样?
庄辉院士:乙肝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但积极治疗不等于过度用药。过度用药后患无穷。据不完全统计,43.5%的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度用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有的乙肝患者打干扰素的同时,还口服核苷类似物,例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这种联合用药是非常不合理的。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几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乙肝患者使用最多的是降酶药物,此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大多类似。例如,含有中药五味子的降酶药就有几十种,如五酯胶囊,联苯双酯、降酶灵胶囊等。含有甘草酸成分的降酶药物也有几十种,例如甘利欣、美能、甘草酸苷等。这些药物最好只用一种,不宜联合使用。
过多使用保肝药:这些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肝作用。目前有七成患者单一采取护肝降酶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姑息疗法,严格来讲是一种误治。它将错失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
随意联用中西药:中药和西药如何搭配、怎样联合,非常有讲究。搭配不好药效会减弱,甚至有害。很多乙肝患者使用西药的同时又加服中药,这种组合未必对治疗有益。
无证据用药和滥用药:目前不主张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抗病毒药物,但是许多人都在使用,有的还用两种以上。此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不能用于儿童,干扰素不能用于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上不少患者在违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