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共青团工作职能建设和运行模式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36:14
一、进一步明确共青团的职能定位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与党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共青团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组织目标始终是围绕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展开的。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转变为带领人民谋发展的执政党,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要完成这样的组织目标,就要根据共青团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明确共青团的职能定位。
1.政治职能——共青团的根本职能
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告诉我们,青年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由于青年的未定型和可塑性空间,青年总是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成熟中走向分化并分别融入相应的阶级和阶层,所以青年历来是是各阶级各阶层争夺的有生力量。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页) ,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说:“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标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1998年6月19日)正因为如此,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贯主张教育青年、争取青年、赢得青年,以便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存在的价值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履行好其政治职能,始终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好青年培养教育好青年,始终把最广大的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利益格局已经从全体人民利益一致,转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并存。在这种分化中,由于青年相对弱势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在成长发展中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在经济利益关系上,并成为青年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适应社会变革和青年群体的分化的新特点,如何有效地团结凝聚青年,帮助维护青年,培养教育青年,就需要共青团组织通过针对性的改革,保证其政治职能继续有效地发挥。通过新的途径和方式更好地服务青年的具体利益,从而实现团结青年赢得青年的终极目标,使共青团的政治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加强。
2.政府职能——共青团亟待加强的职能
伴随中国改革的逐步深入,青年事务越来越成为一个客观的现实存在,越来越凸显出其政府事务的特点。任何社会,只要有青年,就会有青年的求学、就业、成才、健康和婚姻家庭等问题,也就有了青年事务。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青年群体利益的高度趋同,青年事务在表现形式上相对单一,青年事务的管理大都分散在政府相关部门,与成年人一并管理,青年事务的特殊性体现得不够充分。比如政府的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司法机关、民政部门,以及共青团和相应授权的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等。我国的青年政策也大都分散在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之中。从体制上说,高度的分散性和多元性是我国青年事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面临着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也面临着解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与提高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等重要。共青团协助党和政府参与社会管理,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赋予共青团组织的新的社会角色正是因为现存体制的这种分散性和多元性,才需要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机构代表政府统筹青年事务管理,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促进政府青年事务的两性运行;正是因为现存体制的这种分散性和多元性,我们才需要一个权威性很强的机构代表政府统揽青年事务大局,按照党的培养目标制定青年发展规划和青年政策,构建青年发展指标体系,促进青年立法,并以此为依据对青年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对青年事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正因为现存体制的这种分散性和多元性,我们才需要一个整合性很强的机构来代表政府充分整合和有效配置青年事务管理的各类社会资源,科学合理地分配和协调各方利益,管理相关社会团体(社团)和中介组织,构建各类社会服务平台,购买政府对青年的相关服务,实现政府青年事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青年事务管理机构在职能和实际作用上是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事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多年来,共青团越来越成为兼有政府青年事务的准政府组织,负有满足青少年福利需求的职责。特别是面对青年问题的日益凸显,青年事务的逐渐发育成熟这一部分职能应该成为共青团实现其政治职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3.社会职能——共青团赢得青年的关键
共青团是一个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负有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竭诚服务青年的重要使命。一个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与该组织服务工作对象的能力,与该组织获得物质、人力政策等资源的能力是成正比的。新的形势下,共青团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就必须不断发育和拓展组织的社会职能,通过构建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社会联系网络来拓展获得社会资源的渠道,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服务青年的手段,按照“小机关、大事业”的发展思路构建青年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尤其是服务青年,是这些年共青团对自己社会职责的新拓展、新概括、新提炼。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协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的形势下,共青团必须突破单纯依靠条块力量实现目标的约束,打破封闭,走向开放,不断拓展和履行好社会职能,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团结凝聚青年的使命。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共青团在探索社会化工作思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批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品牌的树立,为共青团组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和教育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载体。
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改进运行模式
基层组织的主要职责有:一是根据国家总体青年政策,维护和发展好青年的利益;二是申请和落实青年项目;三是反映青年的呼声和要求;四是多渠道协调各类资源,为青年提供切实服务。当前,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基层组织的生存危机。但目前随着青年流动频率的加快,造成长期处于某一基层团组织管理之下的青年在逐步减少。青年显然无法不间断地接受团组织的直接影响,客观上造成了团组织工作对象的隐性流失。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提升基层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青年流向什么地方,团的组织和工作就要跟到什么地方。”(姜大明,《中国青年报》,2002年4月5日)基层组织直接面对青年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基层组织是否有活力直接关系到共青团组织的群众基础。
1.强化社会职能的基层组织
近几年来,共青团的组织创新实践实际上也主要集中在基层,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基层组织的设计体现了很大的灵活性、扁平化趋势。在组织设置上,改变传统的按单位体制设置的方式为按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发展来合理设置基层组织,努力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城乡青年中心以及各类青年社团组织为延伸的基层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
在共青团的传统优势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适应新情况灵活设置基层组织。在农村,推动依托产业、专业协会、科技示范区等建团,重点以青年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新型青年组织建设,形成“基层团组织+青年中心”的农村基层团组织网络和青年工作网络。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根据青年人数,探索“跨单位”基层组织模式,推动跨行业、跨单位的联合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资源共享、协调运作、优势互补的工作网络。在学校,要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弹性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的情况,在加强以班级为单位的团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学生社团资源,形成“团的基层组织+各类学生社团”的学生基层团组织网络,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性局面。
在目前团的基层组织薄弱的领域,要因地制宜,实现突破。在城市,适应青年工作、生活、学习等主要活动重心下移到社区的情况,顺应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努力形成以街道团组织为核心,辖区内有关单位、组织广泛参与,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街道社区基层团组织网络。在非公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中,要根据体制外青年及其所在企业、行业和区域的具体特点,按照资产联系、行业联系、区域联系等原则,“单位建团”与“区域建团”相结合,在规模较大的单位采用“单位建团”,在经济园区探索“园区建团”,在青年密集的商务楼宇探索“楼宇建团”,在各类青年人才流动频繁的人才中介市场探索“市场建团”等。
2.改进工作运行模式
在工作理念上,共青团组织要从管理型、教育型向服务型转变。“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为党做好青年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 (《周强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2001年12月11日)“坚持以青年为本,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是广大团干部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团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周强同志在共青团十五届四中全会上的讲》,2005年12月20日)过去,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青年的主要手段是教育。从属性上讲,这种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所解决的是价值观问题,主要是通过对青年进行正确理论的灌输、社会实践的锻炼和社会活动的引导等方式,来影响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的青年事务,所要解决的则是青年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切实转变工作观念,实现从教育青年到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的转变,从过去注重对青年的静态管理和单向教育向对青年的动态服务和保证其社会参与过渡,以更好地履行其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的作用。
在工作重心上,要实现从以组织为中心向以青年为中心的转变。青年事务是一种政府事务,或者说是一种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无论是国家事务还是社会事务,它都是不以政治信仰、不以参加政治组织、不以是否在政治信仰上完全和你一致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是政府履行的一项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重心要由做好团的工作和党的青年工作向管理青年事务拓展和延伸,工作对象要由团员青年扩大到全体青年,工作内容要由管理团员青年向服务广大青年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党赋予的团结凝聚青年的重任,更好地实现共青团组织的政治职能。
在工作方式上,将自上而下、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机制转变为更具参与性、更加友好型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基层组织,要积极推行以青年中心委主要模式的会员制、理事会制等自治性的管理模式。要大力推行项目化运作模式,力戒以往一次性、活动化的方式,注意建立项目的公信度,打造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在青年中有感召力的品牌项目,积累项目的无形资产。这是公益型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可靠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作者:曹彦鹏(河南省团校讲师,管理学硕士)
(节选自《当前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刊载于《青年探索》2007年第1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