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发展工作中“青年现象”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8:23
党组织发展工作中“青年现象”探析
经营党支部  高景富
党组织发展工作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关系到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因此,发展优秀青年入党是首要的关键。
检查近十多年的组织发展工作,吸收的青年党员都十分有限,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距,青年党员少,也是当前“青年现象”的一种反映,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就经营党支部的一份党员统计表对此现象作一探析:
时期
人数
党员入党时年龄与人数分组
入党时最大年龄
入党时最小年龄
20岁以下
20-24岁
25-29岁
30-39岁
40岁以上
70年以前
26
1
18
7
0
0
27
18
70-80年
18
1
5
7
4
1
44
19
80年以后
14
0
0
1
8
5
49
26
补充资料:党员占本支部职工人数的22.05%,比全厂平均比例高5—6个百分点,党员平均年龄达47岁,支部所属职工中干部、管理人员、工人比例适当,6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66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4%左右。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党支部的组织发展工作没有停顿,但党员入党时的年龄结构却在逐步趋大,70年以前和80年以后党员入党时的年龄结构成相反态势,这在我厂党组织发展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企业中为什么会出现此种现象,青年中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九一年七月由劳动部、《工人日报》联合举办的“青工为什么不愿学技术”的讨论,从中或许能有些启迪。据报载,许多企业领导和老工人大声疾呼:“青工不愿学技术,青年知识分子不愿钻研业务,在国营企业中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了。”工厂的脏累险工作无人干,一些难度大的高精技术面临断层的危险,在令人焦注的社会课题讨论中,几乎全社会和各阶层的代表人物都进行了探讨、分析。综合所发表的关于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青年对社会分配不公,企业吃大锅饭的体制和没有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不满。二是部分青年存在“学不如玩,现在是玩乐的时代,不会享受就是不会生活。”“学技术浪费了宝贵的青春。”等怕吃苦、畏艰难的惰性心理。但这只是客观存在的原因。那么,舍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工人日报》九一年八月二十一日登载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分析:“年轻人较老工人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思想开放、敏捷,但其对中国历史和工人阶级传统的了解要比老工人少得多,缺乏亲身感受。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理论宣传教育不力等因素,形成了青年工人放松自身思想教育的现象……”,这就是说,青年中的思想状况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是他们自身放松思想教育的结果,但究其根源又何尝不是我们在青年教育工作上的失误呢?
对此,我们可据前面的党员情况统计表作回忆对比,五六十年代入党的绝大多数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把能接受党的考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浓厚的政治特色。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贯穿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热潮中,使那个时代的青年在思想上形成一个强烈的潜意识:共产党最亲,社会主义最好,从而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即做一名共产党员。那一代的许多人为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主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以至苦苦追求,终身不悔。从前文所列党员情况统计表的数据看,发展的党员绝大多数都出生在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他们在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政治思想教育,为他们的坚定信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以至他们中的部分人在青年时代尽管因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而暂时未能成为共产党员,但他们始终按党员的标准去做,他们最终还是以执着的追求精神在中年时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愿望。
现代青年为什么就没有那种感受、那种认识,激发不了那份执着的追求精神呢?这与他们青少年时代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思想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首先,由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动乱否定了共产党积几十年革命经验所形成的一整套政治思想教育方法和体系,路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又成了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为己利用的一种工具,混淆了人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悲惨遭遇给人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影响了青少年对自身价值观念的评价能力。后来,党中央在清除四人帮后,曾一度拨乱反正,恢复了思想政治工作,平衡了人们的政治心理,但又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重经济、轻政治的错误思潮造成新的冲击,形成了那个年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上的扭曲,造成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负。
由于客观教育的失误,使这个时代的青少年主观上对自身价值观的认识相对他们的父辈来说,有一定的差别。他们的父辈在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政治教育使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建立在以奉献为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基础上,这与党的宗旨和最终目标是相一致的,所以他们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来衡量实现人生价值的程度。而处于客观教育曾一度失误年代中的青年,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精神支柱和坚定的追求目标,使他们中相当部分的人产生了怕吃苦、怕吃亏、想玩乐、以索取为主、以重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人生价值观。他们这种观念的产生,导致了“不想学技术、不愿钻石业务”的错误思想。也由于他们的观念与党的宗旨、目标有一定差距,所以他们难以产生成为共产党员的激情,这就是导致这个年代出生的青年党员少的原因之一。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护还是引,这既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认识问题,我们的老一辈政治工作者对此就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记得在一次对党委提出组织党员进行义务劳动,帮助青年宿舍打扫卫生的决定时,一些老支部书记非常感慨的说:“五、六十年代我们是青年时,人人争做好事、争当雷锋,为老人服务。现在我们成了老人,反而要去为青年义务劳动,这样能教育好青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老前辈们这段话的潜意识很明显,那就是对青年的教育工作要从思想认识的转变入手,要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在思想上引导,而不是过多的行动上的呵护。
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部分青年工人不愿学技术、青年知识分子不愿钻研业务,在政治上不求上进、没有抱负的现象,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和政治工作者的重视,一定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使他们能象其父辈那样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美德。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恢复和发扬我党过去那种政治教育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
在做好对青年的基本路线、基本国情教育的同时,抓好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业绩的学习和教育,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在进行以上教育的同时,要以马列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为中心,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共产主义信念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
二、在抓好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工作的同时,要注意为青年一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让他们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放手让他们在各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中挑重担,给他们以信任感,使他们能真正理解本身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三、全社会都要认真关心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行业都要相互配合,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家庭、学校抓起、抓好,使们的接班人从小就有坚定明确的革命理想和无产阶级的道德人生观。
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曾导致了对青少年政治回想教育工作的失误,使发展的党员年龄结构上几乎产生断层,这是令人痛心的一段历史。幸而党中央英明伟大,拨乱反正,及时纠正了不重视政治工作的错误。特别是经过对“六·四”政治风波的反思后更是加强了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几年,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政治教育加强了,政治空气浓厚了,青年学生们学习政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觉性、主动性也加强了,思想上、行动上能保持与党中央的步调一致,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和观察,树立了无产阶级的生价值观,大批青年学生主动要求加入共产党,而且有许多已经实现理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一切都具体生动的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威力。
近几年,分配到企业的青年学生党员为企业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进了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但是相比之下,企业对青年党员的发展工作还是很缓慢,仍是企业党组织和老党员们关注的重点。
经营党支部的青年所占比重几近四分之一,党支部近几年较为重视发展青年党员干部,但成绩难现。今年才发展了一名30岁以下的党员,六十多位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也只有一位递交入党申请书。原因除了前文所分析的原因外,还存在怕讽刺打击和等待观望的心理。近两年来,党支部有意识地对政治表现好,工作认真负责,群众关系即的青年团员做了一些启发教育的工作,但有些青年写了申请书却没有勇气交,这固然与他们本身的心理素质有关,但团的组织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因为团组织有向党组织输送优秀青年的义务。青年对入党问题存在的种种顾虑,就说明了团组织在这方面工作的缺陷,这是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注意的。对“青年入党现象”不但党组织要抓,要加强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共青团更应该深入地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分析,做好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工作,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鲜血液。
199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