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李孔斋的博客-青年基金与青年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32:29
青年基金与青年发展
最近国基尘埃落定,有人欢喜有人忧。很多人说国家自然基金是中国最彰显学术水平的基金了,其它的所谓“计划”“项目”都与人脉关系太大。与面上项目相比,青基肯定更是“水平”与“水平”的竞争,因为大家都是青椒,根都没扎深呢,何谈人脉(个别大牛的学生除外)!水平高不高暂且不说,就这个约20%的资助率而言,青年人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生存空间真是太窄了。
国家大力支持青年学者申请青年基金,青年的中奖率高于面上的! 面上项目申请的难度要大一些!
青年基金更强调创新性,面上项目则强调研究基础与可行性,当然,创新也是需要的。青年基金鼓励新思想、新学说。
青年基金只要有好文章,有好的工作基础就可以获得,但是面上项目的竞争对手差不多都是博导或硕导,工作基础深厚,研究深入,要想获得面上项目除自身实力外还需要运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青年人,特别是没有高级职称的青年人能够申请的基金实在太少了。一般来说每个省都会有省基,青年人可以申请,但是资助力度和公平度远远不够。青年人要想科研生命延续,只有这华山一条道。所以很多人呼吁国家加大对青基的资助力度,这个当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想说的是仅靠国家的资助只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各高校各单位自己应该注重青年的发展,也就是说高校应该加大对青年的资助力度,而不是一年几千块钱打发人的态度。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学没有钱,钱都要国家给。真的是这样吗?看看全国的高校为引进所谓的“高端人才”花费多大代价!200万引进一个半职的海归稀松平常,如果20万资助一个青年人,200万能资助10个人全职研究三年,难道作出的成果会比海归差吗?我看不见得。最近看中央电视台的“世界著名大学”,讲到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回忆20年前向学校(请注意是“学校”)申请科研经费时,他申请20万瑞士法郎,主管的副校长说这么好的项目我给你40万。所以即使他后来得了诺贝尔奖也很感激母校,美国多所著名高校聘请他,他都不为所动。虽然这只是个个案,但是至少表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注重培养年轻人的态度。相比而言,国内似乎有牛逼就走人的势头,其实想想也很容易理解:我年轻时最需要资助最需要学校关怀时没人理我,等我从青基开始打拼,从国家(请注意是“国家”)拿到钱,慢慢做大做强时,有人出重金聘我(即使没有重金,长期积累的对学校的失望情绪也会迫使人离开),我能不动心吗,母校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吗?我凭什么为你死心塌地呢?没错,我是从你这个平台上申请到的,你的机构也在为我服务,但是我申请到的项目已经回报了你为我做的一切,我走的没有任何留恋。所以,高校或科研单位,拿出一部分或大部分资金培养新人,制造属于自己的新鲜血液才是发展之道,引进只能解燃眉之急。
许多高校校长会对青年人语重心长的说“青年人就应该有吃苦的精神,不要问学校能为你做什么而要想你能为学校做什么”。求你了,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或只吃国家的草,您认为可行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4779
当前推荐数:40    推荐人: cwufp entomology chtang xiangzr1969 wangjs04 qlms juscojack AnjinLiu lftkf liudongyang xianjinxu entangle ligang168168 whitesun cpeng001 pikeliu firefive hty333 weah0500 ldzpwtbob watchman mqjiang 刘玉平 boxcar kestrelwing moonsadness minu zls111 cranelover rexlee hetw gaojianguo xinglongliu tangchangjie freexinr frankerry ljg tangscut 艾云灿 luxiong
[36] 标题:
发表评论人:Moonkey [2009-12-19 17:16:31]
没有竞争,那来的发展。没有经历失败挫折,就像那几十万,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博主回复:同意,不过竞争太激烈的话就容易导致不看学术而看别的了!
[35] 标题:
发表评论人:tangscut [2009-10-19 16:41:38]
博主的这种提法,其实一直是国外大学所实践的。
国外大学招聘的Assistant Professor,通常会给其一定的资助及支持(5年)。如果5年之内,没有做出像样的东西,那就走人。
但是,要看到这么一点,人家招聘的Faculty可是个个顶用的,而反观国内,情况却不是这样。招聘唯亲是从,抱团现象超严重,而且数量超多(反正不用什么成本)。
如果注意到这些现象,那就可以理解国家目前的这种现况了。也就是说,一般的大学如果招Faculty减少80%, 那就相当于,几乎每个人都可拿到国基的资助了。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那教师的数量又跟不上国家每年扩招的步伐。
可见,国家目前的这种机制是不得已而为之。让20%的人集中精力做研究,做80%的人集中精力搞教学。呵呵。
博主回复:是啊,国情如此,没办法,只能在个别高校先试点改革一下了!
[34] 标题:与你感同
发表评论人:jyachina [2009-9-29 16:19:20]
很在理,也是我想说的!有时我就想:我们干吗读硕士读博士?不就是想干出点事情来吗,可申请点资金太难了,国家的不容易,省市的也不容易,人情关系太重了,真是拿钱的不做事,做事的拿不到钱,这个社会可咋整,真是气死人了!
博主回复:是啊,希望将来会好点,相信明天会更好!
[33] 标题:有了资助也未必是好事,说不定是“错上加错”呢
发表评论人:[游客]哈哈 [2009-9-20 20:48:39] ip:58.52.202.*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深理解楼主的意思,楼主说得有道理,重视年轻人是没错的,毛主席也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不过重视年轻人不等于重视每一个年轻人哟,好比年年的人均收入增长11%不意味着你我一辈也增长了11%哟。
中国在科研形式上是易于国际接轨的,20%的资助率国际上看已经不低了。研究需要国际接轨,收入却是仅够温饱,有了资助也未必是好事,说不定是“错上加错”呢
哪行那业起步阶段都很残酷,28、29楼我觉得说得还是很有道理。
博主回复:对的,大家说的都对!
[32] 标题:缘分哪
发表评论人:[游客]我也是大学老师 [2009-9-19 13:44:25] ip:131.217.60.*
这个博客说的太有道理了。动辄数百万引进的人才未必好使。就正如我们国家对高校的投入是一样,投钱多的高校培养的人未必是为国服务,那些经费可怜的单位确真正在为国家培养建设所需人才!
博主回复:谢谢鼓励
[31]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我也是年轻人 [2009-9-18 12:01:17] ip:166.111.42.*
20%的资助比例已经比16%的面上比例明显高了。我想基金也是择优的,认为20%的人都有培养前途,应该说还是比较宽容的。试问优秀的人不是凤毛鳞角吗,怎么可能是20%?年轻人就需要踏踏实实地钻研,才能有好想法。好想法比资金渠道要少。当然在许可条件下,适当提高青年基金的比例也是应该的。
博主回复:同意!
[30] 标题:我刚毕业,我年轻,我有压力,我想做事但我没有基金支持,所以我顶顶顶顶!
发表评论人:frankerry [2009-9-17 11:01:29]
这是个怪圈,支持楼主啊!
是年轻人的基本上都有同感。这个时代年轻人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逼出来的。这种之体制有优点,但也有硬伤,而且是很重的内伤。想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那些大牛,花很多钱请回来的人其成果有几个能拿出来在国内遛遛,能解决点实际问题?SCI论文在普通农民眼里可能连一两斤玉米都不值!别跟我说什么知识产权...
博主回复:同意,我们只有拼!
[29]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asdf [2009-9-14 22:20:06] ip:118.108.105.*
应该说,正常的地方现在还是尽可能的给年轻人以机会和支持的,没有人去故意压制,但是任何时候,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年轻人都想得到足够的经费是不可能的,不满足是很正常的。
支持条件可以好一些,事实上也比以前好的多,可是没有打拼的精神,也拿不出和提高了的条件相对应的结果,只知道抱怨,那是不招人待见的。
何况得到比前辈好的多的条件,而只作到差不多或好一点的水平,严格说就是落后和倒退,在好的研究机关的年轻人,他们很多有很好的研究条件,他们是努力争得这个机会的,至于原先就在竞争中败下来的那些年轻人,如果不从自己的角度上多想想,在现有条件下努力突破,抱怨一辈子也只能误了自己。
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的今天是自己造成的,抱怨是没有用的。
博主回复:只能说个人的观点不一样,您说的“正常的地方现在还是尽可能的给年轻人以机会和支持的”,我想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同意!需要更正一点的是,对于我本人来说,毕业留校,原来的导师经费充足而且给我很大的自由,我可以做我喜欢的课题,我的发展丝毫不受限制,我写这些只是我看到和听到的。可以理解为抱怨,但是如果认为抱怨的都是loser,那么我想是您错了!我非常承认任何东西得来都不容易,年轻人一定要有冲劲、有干劲,但是谁不希望多一些人文关怀呢?
[28]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asdf [2009-9-14 16:03:46] ip:150.29.185.*
牛人是自己拼出来的,很多牛人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以前上学连鞋都没有,他们开始的条件无论从哪方面都比现在的青年教师要差得多,他们靠自己努力在国内或者国外得到了比较好的研究机会,然后才写出好文章,成为高端人才。
年轻教师们,好好想一想,你们做到他们在同年龄做到的成果了吗?你们和他们在年轻时一样优秀吗?你们可以抱怨支持不够,国家也应该加大支持,但他们是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开始就靠国家支持,靠别人扶植起来的吗。他们是靠自己拼出来的,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认识不到自己等,靠,要的思想问题,给你们支持也做不出来,因为即使大家都得到支持了,你们还是在竞争中落后,仍然是支持中最得不到的那一部分。
国家给工作机会,给一些不多的经费,就像育苗浇水一样,是普遍的,但是只有在这些一般支持中脱颖而出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成为重点培养对象,然后如果长势良好,就会得到更多的关照。社会就是竞争,淘汰的循环,不用抱怨或者吓唬人,你没有得到重视,是因为你还没有表现出需要被重视的资质。因为你没有表现出比别人优秀的地方。这时候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或者改行。
博主回复:前辈,情绪有点激动哦!打拼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精神,是必须的,这您说的很对。但是领导们应该做什么呢,不因该老想着这个,而是两个字“服务”,为大家提供尽可能(注意:是尽可能)好的条件。李嘉诚苦了一辈子创造了亿万家产,可是他儿子李泽楷三十多就和他六十多时差不多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父亲给他提供了他自己年轻时没有的条件。难道他父亲会说,我是从摆地摊开始的,你也因该从零开始?您难道不想您儿子早些出人头地吗?
中国的上了点年纪的人,太多有您这样的想法了,所以才会有今天这种局面,既得利益者总会想:老子是千军万马杀过来的,您们这群小兔崽子凭什么那么容易得到一切?所以,我压我压,我压压压!
再说“你们做到他们在同年龄做到的成果了吗?”这个问题,可以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例如文革或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思想大爆发的年月,有些个事情是不能比的,但是仅指学术而言,由于现今激烈的竞争,无论是理论基础知识还是发表论文,部分或大部做的年轻人做的都不比当初辈们做的差,有的还好很多。不信可以看看周围的人。当然这也跟现在基础条件有关也是不能比的。
前几年很多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现在又开始说90后,事实上正是那些大逆不道的叛逆者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前辈们吃苦耐劳等很多精神是很值得晚辈们学习的,但年轻人叛逆的原因是因为长辈们只知道夸夸其谈讲经验讲道理,而不知道设身处地的为晚辈们着想!大家都需要”大爱“的精神。
[27] 标题:
发表评论人:catalyst7781 [2009-9-13 23:30:07]
如果中国能多几个象楼主这样的,我们的科研就有希望了。多谢楼主这么理解年轻人!
博主回复:呵呵,我就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