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不能因为一时的气愤而忘掉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1:13:29
【原文】樊迟从游1於舞雩2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3、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後得,非崇备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樊迟跟随着孔子出游于舞雩台下,说:“我壮起胆子,勇敢地请问关于崇尚人生规律,修正自己心中存有的邪念,辨别疑惑的方法。”孔子说:“你问得好啊,先做事而后有所得到,这不就是崇尚人生规律吗?检查自己的过错,不去指责别人的过错,这不就是消除自己心中存有的邪念吗?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忘掉自己以及自己的亲属,这不就是迷惑吗?”
【说明】“达人”就是明白事理的人,是本质正直、公正,而且善于用最佳的行为方式,究察别人的言谈和观看别人的神色,待人谦虚退让,甚至还要顾虑下面的人。樊迟也想做达人,但他与子张问的方法不同,他问如何“崇德、修慝、辨惑”三个问题。而孔子首先回答他的却是另一句话,“先事后得”,在孔子的学生中,樊迟并不是第一流的学生,但是他非常勤奋。所以孔子告诉樊迟的不是高深的道理,而是平实可行的道理。就是说,作人做事只要先去做,不问后得的利益如何,以后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因为我们每每在做事之前,都要计划、计算一番,先看能不能做,再看做了后划得来划不来,也就是考虑有没有价值。所谓价值,就是这件事的后果所能获得的利益,这是通常的心理。但孔子不是这样考虑,他认为有正确的人生规律的达人见到善事、好事,是先做了再说,至于结果有没有利益,或者是划得来划不来,那就不考虑了。其次是崇德,就是向有正确的人生规律的人看齐,向他学习,使自己也具有很好的人生规律。再就是修慝,就是消除自己心中存有的邪念,换句话说,就是专门反省自己的错误,把“怨天尤人”的东西全部扔掉,每一件事,先问自己的对与错,不去指责别人的过错,能够做到这样,也就向达人看齐了。最后是辨惑,就是判断是非曲直,这也与第十节子张所问一样,也就是说,不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都不能用自己的好恶情感来判断是非曲直,尤其是不能因为一时的气愤、愤怒,妄想图一时的痛快而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亲属,而是要以“仁、义、礼、智、信”的标准来判断别人的对与错才是正确的,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正相互亲爱的关系。如果凭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是非曲直,或是因一时的愤怒而挥拳提刀,或者图一时的痛快而执枪捉棒,那是建立不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的关系的,而且还为自己招来牢狱之灾。
——————————————————
【注释】1.从:《易·益·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诗·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陈风·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老子·二十三章》:“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论语·八佾》:“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说文》:“従,随行也。”这里用为跟随、随从之意。从游:跟随孔子出游。
2.舞雩: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
3.慝:(te忒)《书·大禹谟》:“于父母,负罪引慝。”《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作慝。”《诗·大雅·瞻仰》:“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周礼·环人》:“察军慝。”《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尔雅》:“崇谗慝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日入慝作。”《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苏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仍作慝。”这里用为邪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