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能已经停滞,由于楼市的原因(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30:37
第六篇:大水漫灌:一斤稻米,一吨水
甘肃河西走廊的许多地方本是十分缺水的地方,但几十年前浇地时大水漫灌,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
经济危机,从有资本主义以来,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资本主义走到今天,只是对于中国的冲击,主要还是自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以前中国一直搞的是计划经济,政府100%地掌控企业的全部事务,即使美国发生1987年股灾,中国人也感觉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主流的声音更是拿这个当作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标志。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宣布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后几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这个有着几十年计划经济经验的国家,首先想到的应对之策就是,凯恩斯主义,只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比例并没有今天这么严重失衡。所以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两年,和今天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两年,我们看到的资产泡沫的规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会有人说,经济规模大小不同。实际应该是,今天的中国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程度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危机之下,决策者想到的仍然是凯恩斯,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无不一一做足,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济危机来临后,天量信贷如洪水般出笼,试图浇灌需要的地方,而事实上,大型国企天然就是个蓄水大坑,钱一出来就首先流向了大型国企,真正需要资金解渴的民营中小企业就如同水稻田中的高地,始终得不到水的浇灌。
如同河西走廊的农田,一直延续的浇地方式都是大水漫灌,而大水漫灌的另一后果就是土地的盐碱化。然后土地越是盐碱化,需要的水就越多,如此恶性循环,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的经济土壤一样,资金使用效率低,产出也低,越容易得到资金的企业越是患上了资金饥渴症。
一斤稻米的产出,最终需要的是一吨水。
决策者应该清醒的是,资金的真正应该被看做是经济的血液,而不是灌溉的水。如果把资金看成血液的话,能够保证机体正常供血的办法是完善的血管,有动脉,有静脉还有毛细血管延伸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不但要有大型国有银行,还应该有大量的村镇银行和小型储蓄贷款机构发挥毛细血管的作用,让资金真正流到有需要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机体的健康运行。
如今我们发现:大水漫灌后,地表水不可能无限制地使用,即使开动印钞机,那样就会洪水泛滥。于是,我们想到还有地下水——中产“刚需”们手里的一点存款,于是,给楼市松绑后,信贷、货币政策支持楼市刚需们高位买房——透支未来20年的消费潜力。
地下水也被抽干后,可能的后果就是——地表塌陷,经济也就从此一蹶不振。
消灭中产后,还有谁有能力消费?
只能寄希望于农民和农民工了——10亿人,大概只有5万亿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