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能已经停滞,由于楼市的原因(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2:33
第五篇:未来的大地主——我们的大学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中国人喜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以示区别,古已有之。
改革开放后,这种现象有所收敛,阶层的区别,尽可能地被弱化,这不失为一种进步。可喜可贺。不过,阶层的区分在人们的脑子中还是根深蒂固的。尤其近几年,贾平凹的《废都》里描写的十等人越来越被人所认同,其中的一等人是“公仆”,排第九位的还是“鱿鱼海参分不清”的园丁,也就是“儒”。其他阶层在变化,似乎只有一等和九等始终不变。
如果我们参照元朝的阶层分类,那我们会发现,如今,除了一官二吏仍然是一等人没变外,后面的就要全部打乱了。“儒”,就是今天的“教师”,不能理解为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也会加入到其他阶层中去,为官为商,为医为工。而三僧四道是决不可能排名继续如此靠前了。单就一个教师意义上的“儒”来说,如今也不可能是排在第九位了。我的判断是,不久的将来,“九儒”将取代“三僧四道”,在“一官二吏”(如今的公务员)之后,位列第二。
最近的十年中,自从大学扩招后,大学的规模急剧膨胀,各地兴建“大学城”的运动在过去的5年可以说声势浩大,圈地建大学城几乎成了各地父母官们除了卖地建房外的第二大重中之重的工作,说白了,建大学城也是搞房地产,先把地圈了,将来大学城的学生教师多了后,自然就可以把空地卖了,发展房地产项目,甚至还可以卖更高的价钱。
前几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布出来,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宏伟蓝图已然描绘出来,今后十年的教育投入有多大,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数字,但肯定不少,按照中国为人父母者的传统——“再穷不能穷孩子”,我们的父母官们也必然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况且,办教育就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啊。试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有国际声誉的话,唐骏和他的同学们为了一个“家里登大学”每人花的2000美元就本来是我国的GDP了,绝不会算到美国人的头上去了。
一个学校就是一座无烟工厂啊。
再者,俗语说“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这个国家的人们,在走向富裕的路上,一定很乐意将最好的——包括土地留给才子们。
全国的教育用地有多少呢?没有具体数字,只能粗略计算一下,拿广州来说,当年孙中山规划的五山“大学城”——华工,华农占地10平方公里。解放后兴建的大中小学占用了多少地呢?不知道。现在广州市规划的大学城43平方公里,再加上其他大中小学的占地面积,应该是个不小的数字。现在全国各地有多少大学城,各地的网友可以统计一下。
不可否认的是,教育系统尤其是大学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还有一句俗语是,“官清司吏瘦,神灵庙祝肥”。
我们的大学现在是姓“官”还是姓“庙”?大学里的各级人员是公务员还是方丈住持和尚?只能说,以前姓“官”——大家都知道教育行政化是个顽疾。如今是既姓“官”,也姓“庙”了,以前姓“官”的时候,可能就真的是“官清司吏瘦”了,如今又姓“庙”了,你会发现很快将是“神灵庙祝肥”了。现在的大学里的从业人员有行政级别,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科研活动搞创收,只要“灵”甚至不“灵”,“肥”都将是必然的了。
如同在封建社会,由于统治者的需要,僧道寺观往往享有超政权的权利,既可以得到朝廷的赏赐,又可以得到信众的布施,充实自己的小金库。
单从得到的土地来说,当年,以少林寺和武当山为代表的寺观总是能得到官方的大量土地的封赏。2000多年来,在中国的大地上,除了孔庙作为单一的个体受封土地最多外,寺观作为整体来说受封土地应该是最多了。
如今的大学不也正越来越具有这种特性了吗?
在走向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必然的趋势是,“三僧四道”不可能再紧跟“一官二吏”之后了。取代寺观的将是大学。那也就意味着,大学能得到的土地和财政拨款将是空前的,所以,大学中的方丈住持和尚们,请耐心等待吧,你们很快将成为大地主啦。
可以预料的是,在考公务员热之后,未来,挤进大学里谋个职位将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还有就是,如同前几年,疯狂建设高速公路时,公路厅局长是人头落地最多的岗位;房地产火爆的今天,国土厅局长是下马最多的岗位;那么明天,教育厅局长和大学的校长也将曝出更多的丑闻——毕竟,“方丈”“住持”也是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