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的现代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6:32
',1)">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旧 版
首 页
科技前沿科学博览探索自然多彩生活科普场馆科学长廊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科技前沿 >软科学


李约瑟的现代意义
2006-7-17 阅读次数: 415次
我想从“李约瑟问题”或曰“李约瑟难题”出发,介绍一点自己最近的思考。
李约瑟工作的现代意义,在于他在处理人类文明演进史时,以中国为例阐述了非西方传统的贡献,从文化多样性和科学普适性的高度,对长期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给予了有力的批评。对于“李约瑟问题”的思考,不但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科学技术传统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的认识。
我记得李约瑟表达过这样一个意见,大意是说未来的科学革命如果发生,将绝不是牛顿式的,而是普朗克和海森堡式的。我理解他这话的意思是说,将来主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科学观,不会是那种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而是一种注重整体、注重辨证关系的思维模式。李约瑟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自然观非常崇尚。他在讲这话的时候,还不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些科学成就,例如协同学、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复杂性科学等,当时这些比较新鲜的科学分支还没有诞生。我想如果他看到这些成果,会更加增强这样一种信念,那就是未来的科学革命,会在一种整体论的有机自然观的基础上产生。
如果说中国古代有科学,有些人可能会不同意,因为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与西方的近代科学有很大差异,但是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技术发明曾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如果真的存在一种由工具所驱动的科学革命,我们的民族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有些得益于文化传统的优势呢?在21世纪科学革命大潮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做“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还是跟在大潮后面随波逐流?这是科学家、科学史家、科技政策工作者们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蒙特利尔的一篇演讲中,李约瑟说:“假如我能长生不老,并能列席到世界大同后的科学应用委员会之中,我非常希望中国人也能加入其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有在中国、日本以及在整个东南亚,都能看到的伦理思想,才是能够纠正西方社会中偏重科学观点的惟一法宝。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类要认识什么是不可能做的事情,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段话翻译的可能不太好,此外我认为,东方的伦理也不能作为针对当代社会问题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过李约瑟的话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唯科学主义——把科学当做至高无上的权威、凌驾于一切价值观念之上的思想,这是不对的。这就涉及到人们今天应该特别关心的科技伦理问题。在今日中国的社会语境中,一提唯科学主义就会被人扣上“反科学”的帽子;依我看来,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科学精神。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些科学家,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是一流的,但是其所作所为却与科学精神大相径庭。科学精神的核心是理性批判主义。即使对某些科学权威的意见也不应该盲从,例如克隆人、利用核爆炸改变自然环境等。如果一个以科学的名义提出的主张可能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代的福祉造成负面影响,人们就需要特别警惕。
(本文选自作者新作《文化一二三》,作者为中科院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
作者:刘 钝 文章来源:大众科技报(2006年07月06日)
【发表评论】【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京ICP备05049253号 |北京科普之窗大事记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网站信箱 |
·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1084636485
·地址:北京科技活动中心3005室 邮编:100101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