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教育委员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9:33
中学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一九中学 张松涛
进入->获奖论文
【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学制度文化建设的新实践和新发展,围绕“中学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这一课题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针对中学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阐明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制度建设中的灵魂”这一论点及党组织在制度建设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必要性;阐述了党组织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实践探索。课题实践研究的目的在于:学校党组织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为中学管理制度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提供精神动力及文化保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更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主题词:中学党组织制度文化  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然而,在中学制度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轻视文化建设的倾向仍是一个非常引人思考的问题。因此,中学党组织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根本所在,就是要不断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中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一、中学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校制度是办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映,它对于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以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共同的行动准则,以一种约束力和价值观念,给团体带来凝聚力和一致的利益,同时引起一种统一的精神意识,从这种意识中能获得方向和理解自己努力的意义和重要性。由此可得到这样的结论:“学校制度建设中包含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寓于制度建设之中,文化建设也孕育着新的制度建设。”中学制度文化建设的现实中,在如何处理好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上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学校管理制度是“纸上谈兵”,忽视制度建设中的文化内涵
其主要表现为,有的学校管理者由于一味忙于繁琐的事务或为迎合上级的检查,使繁多的管理制度成为“空中楼阁”;有的管理制度与学校实际不相符合,造成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有的管理制度是校际间的相互抄袭,只不过是摆摆“花架子”而矣。上述现象可见,忽视制度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是客观存在的。制度建设中的文化内涵,即指以人为本的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要重视人的文化。忽视了制度建设中的文化内涵,必然导致管理制度的无效性和失去其生命力。
(二)制度建设上带有“长官意识”烙印,缺乏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主要表现为,有的学校管理者由于受传统“标准化”管理理论的束缚,过分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处在一种管理者“独语”的氛围中。这样的管理者所制定出的管理制度,带有“家长制”烙印,随个人意志而决定。特别是某些管理者忽视“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缺乏和谐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的管理制度显然与管理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南辕北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相背离,使学校管理制度中失去内在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三)制度建设中存在“观望者”的倾向,缺少文化引领的主动意识
学校党组织领导者在学校制度建设中,有的成为“观望者”。他们认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是校长或行政管理者的事,与学校党建工作无关紧要。这种状况的发生,必须导致学校党组织在学校制度建设上出现被动局面。这种现象的存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有的党组织领导者缺乏对和谐校园文化引领作用重要性的认识和缺少对党建工作创新的主动意识所造成的。
上述突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片面理解管理制度建设,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缺少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意识,所以制定出的管理制度往往带有“家长制”烙印;二是不能正确处理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的辩证关系,就“制度”订“制度”、就“制度”用“制度”,把“制度管理”视为唯一的管理手段,所以使制定出的学校管理制度失去内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在新形势下党组织对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仍处于党政“分工又分家”的思维状态,所以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很难找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发挥引领作用的思想力和行动力。由此所见,党组织研究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必要性和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制度建设中的灵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校园文化的含义是指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要在学校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引导师生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具有方向性和牵引力的作用,也可以说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制度建设中的灵魂所在。
(一)制度建设中需要具有和谐校园文化的办学理念
学校管理思想的发展史证明:学校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管理意味着工具和效率”演化成“管理意味着关怀和发展”。这场变革体现了人们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和谐统一的渴望。基本着眼点越来越注重“人的本身”,越来越强调学校管理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越来越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在当今学校制度建设中,必须有和谐校园文化的办学理念与之相呼应,才能使学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若忽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无论管理制度的制定或执行都会失去其内在动力的价值所在。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的办学理念,选择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其根本点在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要尊重人格,唤醒人的主体意识,提高人的主体能力,挖掘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学校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等得以全面提高;二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促进自身系统要协调有序,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三是要学校成员坚定共同的信念,抱守共同的事业,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可见,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只有树立和谐校园文化的办学理念,才能把握好学校制度建设中的方向性和牵引力,才能真正使学校出台的管理制度发挥其有效性和具有推进学校发展的保障功能。
(二)制度建设中需要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氛围
学校管理制度是行为的规范和依据,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是强力的约束、管制和限制,是一种硬环境。和谐校园文化是价值观念,是组织成员从内心对组织制度的认可和执行程度,是文化驱动下的自觉行为,是一种软环境。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权;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的过程标准和成果标准;要督促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奖优罚劣,这是学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然而,无论是规章制度建立,还是执行过程,都需要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引领和保障的支撑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往往体现出学校管理机制运作过程中的一种文化氛围。当忽视无形的文化管理时,文化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唱响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主旋律,构建起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就在于不断营造学校管理机制运作的氛围,增强这个机制运作的整体活力和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师生的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生活方式也日趋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也必须看到,学校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强调和坚持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取向的鲜明化,更需要学校管理者有引导学校协调发展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更需要学校管理者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真正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好学校管理机制运作的精神、氛围和环境,真正使学校管理者在坚定奋斗目标中,在执行规范制度中,在和谐有效服务中,在探索自主发展中,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溶入到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执行、检查的全过程之中。
(三)在制度建设中需要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学校管理制度是基础,校园文化是一种升华,文化是建立在管理制度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学校党组织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引领到组织和人的行为中去,坚持不懈,不断促进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努力把不良文化影响形成的习惯抑制到最低限度,不断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要求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参与、服务、宣传、教育、监督、保证”六大功能。这六大功能的哪一功能都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由此看出:党组织只有发挥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才能保证学校管理制度的出台与实施过程的方向性、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在制度建设中出现矛盾及难点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非正确的各种思想文化倾向也会随之出现,这就需要党组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宣传工作,以和谐校园文化引领党员干部、教职工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渗透在学校制度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培育校园的文明风尚,这不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组织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学校党组织引领干部、党员和师生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倡导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校成员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们为办人民的满意教育而不懈奋斗。这就要求党组织要抓住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核心,将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到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提升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的思想力和行动力,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增强党组织宣传教育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形成高尚的校园风气和良好的校园秩序。所以说,发挥好党组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是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三、党组织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有效尝试
胡锦涛在《努力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一文强调,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将制度变革与文化变革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创新型组织,这是学校党组织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党组织在强化参与、服务功能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党组织在学校制度建设中,通过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参与、服务”功能。在强化参与、服务功能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主要对策可概括如下:
1.制度建设中,树立“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的管理理念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实施人性化的制度管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校管理制度,遵循制度管理的科学性;树立主人翁意识,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持制度管理的民主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倡导人文关怀,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体现制度管理的人文性。在学校制度管理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2.制度建设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其所具有的职权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党组织引领教代会正确行使所具有的职权概括为四个“一”。即:一个“听取审议”、一个“审议通过”、一个“审议决定”、一个“评议监督”。听取审议校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年度财务工作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关学校重大改革方案或措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通过教职工聘任合同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实施方案、学校岗位责任制方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方案、教职工管理制度、奖惩办法以及其它重要规章制度;审议决定有关教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评议、监督校长和学校行政领导干部,可以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表扬、批评和奖惩建议,实行政务公开。实践证明:学校管理制度的出台与执行,只有交给教职工,让教职工参与,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正确性,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整体合力。
3.制度建设中,党员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党员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学校管理制度出台与执行的率先实践者。以“服务中引领、引领中服务”体现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学校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的展示图表如下:
层次点
意识点
明确点
思考点
发展点
第一问
为谁服务
服务对象
对象需求
满足
第二问
服务什么
服务内容
内容变化
丰富
第三问
服务标准
服务质量
质量提高
合作
第四问
服务过程
服务规范
规则与程序
效能
第五问
服务态度
服务行为
主动与被动
提升
第六问
服务评价
服务效果
主观与客观
求实
途径
执行党员服务群众制度
方法
沟通法、交心法、行动法、影响法
评价
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度
4.制度建设中,引领教职工成为学校管理制度的自觉执行者
学校教职工的行为文化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产生的动态文化,它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树立形象、开拓校园文化的信誉保障。因此,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出台和执行中,党组织引领教职工尊重和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引领教职工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环节,注重人文关怀和促进自身和谐发展,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模范;引领教职工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能力,使内在精神信仰外化为自觉行为。
(二)党组织在强化宣传、教育功能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这是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又一大功能。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党组织在强化宣传、教育功能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主要对策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拼搏向上”的校园氛围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党组织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个办学目标,策划实施文化建设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以学校干部团队、教工团队、学生团队建设为载体,结合学校中心工作,选择1—2个主题,精心策划,加强教育,唱响主旋律,使学校的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具有文化理念,增强制度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有利于制度出台和执行的良好舆论氛围。
2.以“宣传先进、自主发展”为途径,展现“奋发有为”的校园风貌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党组织培养典型、塑造典型、学习典型,开展“师德风范树旗帜”、“行为规范做榜样”的争优创先活动,用典型引路,增强文化引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自主发展”为方向,以“提高教师素养、关注学生发展”为目标,进行“诊断性、形成性、发展性”的自查自评活动,引领学校成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保障学校管理制度的出台与执行。制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粘合剂”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鲜明地体现出对学校成员的指引力、控制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3.以“校园文化工作机制”为保障,创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党组织构建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法制教育的实施方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宣传和思想工作实施方案》、《全员育人管理实施方案》等较为系统的校园文化工作机制。以校园文化工作机制为保障,发挥好制度文化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宣传栏、阅报栏、信息栏、校刊等宣传阵地,发挥学校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以此引领学校成员增强对管理制度出台与实施的理解力、感染力和执行力,营造学校管理制度出台与执行中健康、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党组织在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上,不仅体现在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也体现在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工作之中。
(三)党组织在强化监督、保证功能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学校制度建设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党组织对学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保证、监督”的功能。因此,党组织只有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保证、监督”的功能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党组织在“保证、监督”工作机制的运行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其系统运作示意图:

从上述系统运作示意图上可以看出:
1.学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党组织具有“保证、监督”的功能;
2.党组织的保证、监督的功能又是由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而产生效能的;
3.学校制度建设中若失去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也就失去了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组织就是要起到“保证、监督中的引领和引领中的保证、监督”作用。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党组织在强化保证、监督功能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主要对策有:一是在制度建设中,强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制度。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领导班子成员提升思想力和执行力,牢牢掌握和谐校园文化的指导权、主动权。二是在制度建设中,实行党员干部“双责制”,党员领导干部既承担行政管理责任,同时承担文化引领责任。党员领导干部围绕“管理者的素质及其人格、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提炼出和谐校园的文化因素,营造开放、人文、民主、创新的学校制度文化,发挥制度文化的引领作用。三是在制度建设中,党组织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提供引领和保障的支撑力。如,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制度、校长向党组织通报工作制度、校长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党员干部向党组织月工作报告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引领和保障的工作制度。党组织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学校制度管理的“显示屏”,成为学校和谐共建的“助推器”。
实践证明:中学制度文化建设的真谛是人的发展,其源泉是人的积极性。学校党组织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其目的就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引领人、教育人、影响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制度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而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