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宏观调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25:52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7 08:37:16
浙江是中国的民营经济大省,也是中国走市场化道路最彻底的省份之一,其实浙江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1.06%,而且多数都是山地,真正可以用来耕种和居住的平原其实只有19%。
浙江这块区域在春秋战国之前为越人的聚居地,此后越人在此建立了越国,而计然就是越国一位最重要的谋士。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集中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但其实这些都是来自于计然,他不仅研究宏观经济,还研究微观经济。计然大约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调节社会生产、调控市场的人。
越国大夫范蠡是计然的徒弟,他教了范蠡七个计策,范蠡只用了五个计策就帮助勾践灭了吴国,后来范蠡担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隐姓埋名成为布衣,用计然的其他计策去做生意,变成了当时的巨富。
勾践和计然有如下一段话:“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计然认为,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要调节、控制粮食的市场价格。大意是,每过六年会遇上大丰收,再过六年会大旱,每十二年会有一次大饥荒。若粮食的售价跌到20钱,则农民会受损;若价格涨到90钱,则商人要受损。
商人受损的话,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的话,田地就没人种。粮价若在30-80的箱体波动,那么都能得利。若粮价平稳,其他物价也会稳定,市面上货物不会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这是世界最早的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物价贵到极点,就一定会下跌;物价贱到极点,就一定会上涨。当价格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一般;当价格贱到极点时,一定要及时买入,视同珠宝一般。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般自然。这不就是低买高卖、高抛低吸吗?投资之道,古今皆然。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这段堪称对经济周期的最经典阐述,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让世人反周期操作。
后半句是讲发展商业积蓄钱财的道理,一个是重视产品质量,一个是让资金尽可能地流转起来,不要让货币滞留在手中,成为死钱,这是今天每个企业家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理。
“人之生无几,必先忧积蓄,以备妖祥。凡人生或老、或弱、或强、或怯。不早备生,不能相葬。王其审之,必先省赋敛,劝农桑,饥馑在问。”
这段话告诉储蓄的重要性,人一生的时间、力量有限,因此必须先要有积累,这样才能积极顺应变化趋势。人有生老病死,贫穷、富贵、健康、疾病,平时不为事件发生时做准备,等到事件发生时,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他建议勾践应该降低老百姓的赋税,藏富于民,实行谨慎的货币政策,鼓励越人从事生产型活动,比如农耕和高端出口纺织业(桑蚕),并问候、扶持、救助遭遇天灾人祸的人民,让大家都能够安居乐业。
计然的经济学思想让越国很快就国富兵强,终于越王灭了吴国,而范蠡也靠着这些经济思想成为了一方的富豪,看来计然经济学不仅能平天下,还能够修身。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套经济理论其实就是市场经济思想,一切以市场为导向,顺势而为,即使是宏观调控也不用行政命令,一直到今天都值得世人学习借鉴。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端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