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八脉交会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37:28
15-八脉交会穴 发表时间:2010-06-12发表者:许小桦 (访问人次:95)

 

宋元时期的针灸家提出:四肢部列缺、后溪、内关、外关、照海、申脉、公孙、足临泣八穴分别通向任、督、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冲、带八脉。意指这些穴位分别能主治头面躯干部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其相通的意义,应当理解作是通过各穴本身所属经脉而通向奇经八脉。后来将这种相通关系说成“交会”,所以称作“八脉交会穴”。八穴始载于《针经指南》,《标幽赋》说的“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疾。”即指此八穴的治疗作用而言。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八穴的歌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许小桦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附:八脉交会穴表

    内关(手厥阴)→
    公孙(足太阴)→冲脉 心、胸、胃
    后溪(手太阳)→督脉
    申脉(足少阳)→阳跷 项、肩胛、耳、目内眦
    外关(手少阳)→阳维
    临泣(足少阳)→带脉 颈、肩、颊、耳、目外眦
    列缺(手太阴)→任脉
    照海(足少阴)→阴跷 咽喉、胸膈

八脉八穴治症歌

  公孙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痛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内关

  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后溪

  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申脉

  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临泣

  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外关

  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列缺

  痔疟变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公孙 ( Gōngsūn, SP 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於冲脉) 
【定位】 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在太白後约1寸;第一蹠趾关节後缘,足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取穴 

(6) 内关 Nèiguān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临泣 GB41 Zú lín qì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5) 外关 SJ5 Wài guān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SI3 后溪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申脉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LU 7 列缺 Lìeqūe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6) 照海 KI6 Zhào hǎi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