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医保 反思良心的“挣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3:37
一个特殊的抢救案例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挣扎
来源:文汇报 作者:施嘉奇;沈艳 日期:2010.11.15 版次:1
一个特殊的抢救案例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挣扎
一个32岁的小伙子因车祸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伤势极重,又没有医保。
家人决定放弃,因为继续抢救的话,费用会是天文数字,而最终难保不是人财两空。
医生想方设法抢救,而首先要设法说服家属同意救人;而且,不仅要救活,更要避免让这个家庭陷入长期的危机。
在安静的抢救室里,生命、钱财、亲情、道德等等因素静悄悄地激烈纠缠,一度几乎纠缠成一个死结。所有当事人都备受煎熬。
幸好,结果是个喜剧。但由悲转喜的剧情转换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救还是不救?
当市六医院的黄新余医生见到32岁的小毛时,小毛已经“等死”10天,10天前他就被“判了死刑”。
10天前的凌晨,小毛与朋友结束聚会,醉醺醺骑上摩托车,回家路上,一头撞在了电线杆上,当场昏迷。急送当地一家医院抢救,诊断发现,小毛伤情严重,右上臂骨折、肋骨骨折、胸外伤、双肺挫伤,最严重的还是肝脏破裂,腹腔内大量出血,以至于血液失去了凝血功能。急救医生为他紧急手术,输血7000-8000CC,几乎将他全身的血换了一遍。
惊心动魄的抢救,也让这个家庭惊心动魄——一下子花费了7万元。可小毛仍然昏迷。
小毛多年前从江西到金山打工,与当地一个姑娘成婚,如今孩子已读小学;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还平静。但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无力承受。
妻子决定放弃。或者说,让小毛回家等死。
万般无奈的医生把止血纱布填塞进小毛的腹腔。带着一肚子纱布,昏迷中的小毛回了家。第二天,家人开始为他筹备后事。
可是小毛苏醒了。1天、2天……受伤的第10天,他还活着。
此时,小毛两个远在广东打工的哥哥赶了过来,他们坚持要再救一救弟弟,将他送到市六医院。最终由普外科副主任黄新余接手。
“开刀是唯一的办法。”黄新余告诉家属,根据他的判断,在肚子里放了10天的纱布也必须尽快取出,否则很可能发生感染,导致死亡。
“贵吗?”听罢黄新余的治疗方案,小毛妻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费用。
紧接着的第二个问题是:“花了钱,能救活吗?”
“没有医生能有100%的把握。手术是要花钱的。万一术中出血,就可能有生命危险。”黄新余如实作答。
“那我们不救了。”妻子说。
“不救的话,这次你带他回家,他就真的没救了。”黄新余强调,纱布填塞2-3天后就必须取出。
眼前的这位妻子,本分、老实,她的想法很现实又很无奈,谁都不想人财两空。
因为要赶另一台手术,黄新余留下一位主治医生继续劝说小毛家属。2小时后,手术即将结束时,手术室里的电话响了,主治医生告诉黄新余:“小毛家属仍拒绝治疗,准备出院了。”
救!再拼一下
“他这么年轻,太可惜了!”离开手术室,黄新余一路小跑赶到急诊室,拉住正在结账的小毛哥哥:“他只有32岁,再拼一下,能活的!”
见他哥哥仍有些犹豫,黄新余赶紧加了一句:“我们尽量节省费用。”小毛哥哥记得,“那个时候黄主任好像比我们还着急”。
黄新余制定了省钱的治疗方案。
“省钱,就是做个最简单的手术,将小毛肚子里的纱布取出。”不过,这一方案有前提:取纱布顺利,肝脏不再出血。这台手术不用常规的麻醉方法,只用镇痛药,这就能省很大一笔费用。
省钱手术是特殊的。“万一发生意外,万一病人家属将来告我们,我们可能会有麻烦……”根据规定,特殊手术必须向医院申请、报备,副院长谭申生批准了。
手术室里,常规麻醉器械放置在一边,以备万一。麻醉师做完镇痛处理后,黄新余动刀了,他在原伤口位置重新划了一个10厘米的切口,找到纱布,开始往外牵扯。意外的是,腹腔内的纱布并不是一块一块的,而是一整条。黄新余花了很大力气,可纱布粘着血,粘得很牢,进展很缓慢。
渐渐地,小毛的身体反应大起来,他开始有疼痛的表现了。“这样下去太危险了”,术中,黄新余放弃了最省钱的第一方案,决定打开腹腔。
重新麻醉、开腹,幸运的是,纱布取出,没有出血。这条纱布有三四十厘米长。这样的病人需要进ICU,黄新余赶紧去找护士长:“……能不能帮忙省点费用?”
术后使用的所有抗生素,都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最廉价的;没有给小毛用营养液,而尽量让他自己吃东西……由于车祸损伤,小毛在康复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波折,但他“省钱治疗”的总费用不到常规治疗的1/2。
救了命,还要治骨折的右手。黄新余又找到骨科医生:“能不能不用钢钉,就打石膏?他们没有钱。”骨科医生答应了。
冒险就冒吧!
现在的医疗中,其实有很多费用花在保护医生、病人的权益上。例如术前检查,有的要做CT或者核磁共振,有的要活检,做一系列病理生理检查,为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预留证据。
“省钱疗法”,省了环节和相应的花费,但很可能惹麻烦。“这样的医疗纠纷并不是个例,一个科室、一个医生只要遭遇过一次,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变得非常强大。”
黄新余做了多年普外科医生,他说:“现在做医生越来越复杂,要找病人和家属谈话,让他们签字确认风险提示,要安排一些检查,这有时候会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能耽误抢救时间。”省钱,就要省检查、省药,也会省去一些保护医患双方的规定动作。黄新余说:“这家人本分,如果换成很‘搞’的人家,我也会犹豫。”
“不过怎么说呢,做医生的,总是想尽力救命、治好病人的,眼前的生命那么年轻,冒险就冒一次吧!”
前些天,小毛来市六医院找黄新余复诊,一切都很好。
本报记者  施嘉奇  通讯员  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