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危机的周期性与资本主义的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28:02
第七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 王勇:危机的周期性与资本主义的未来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  王勇 2010年11月14日21:2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王勇:危机的周期性与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一、从周期性认识经济危机

  自美国2007年爆发经济危机并逐渐席卷全球以来,国内学术界在探讨这场危机方面已发表了大量的论著。大多数学者把这场危机称为金融危机,有的学者称之为金融—经济危机。笔者认为,还是应把它定性为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的确是从金融领域开始的,金融因素在危机中也起了一定作用,但金融方面的问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深刻基础仍然在于实体经济领域。没有当年房地产、汽车等行业脱离了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过度发展,是不会有后来这些实体经济所借助的虚拟经济(其主要代表是金融业)泡沫破裂的。所以,这次危机在实质上仍然是一场反映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既然是经济危机,它就具有危机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具有周期性的特征。早在1847年,马克思就指出:“随着大工业的产生,这种正确比例必然消失;由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生产一定要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等,周而复始地更替。”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不会始终处于危机之中,整个经济发展迟早会从危机走向复苏、繁荣。当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各种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如此往复,资本主义再生产就呈现出扩张和萎缩交替出现的重复性。因此,对于危机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只局限于一次危机本身,而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为指导,着眼于从整个周期性这一更大的视野去研究。只有这样,才可能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真正加以把握。

  二、从周期性认识危机的根源

  如果从周期性的大视野去认识经济危机,就会产生两个带有争论性的问题:1、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危机导致的最终后果是什么?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国的许多学者通常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虽然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直接或具体原因各有不同,但危机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应该说,这些观点不同于停留在对表面问题的一些分析,涉及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更深层次解释了经济危机的发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对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来说,这个基本矛盾应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没有反映出来。因此,首先说这个观点过于笼统。其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一直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存在,但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意味着危机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发生。如果以它作为根本原因,又该如何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经济繁荣?如何解释资本主义也存在的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如何解释美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通过金融运作扩展了债务经济,推动了消费需求的繁荣,从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然而,债总是要还的,虚拟经济也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自身的发展。所以从周期的大背景去分析,只强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

  对此,我们的观点是:比例失调是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明确指出,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要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劳动分工和交换的规律分化为各不相同而又要互相交换产品的众多劳动生产部门,其中每一个劳动生产部门总要按照劳动分工规律在社会总劳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而在社会劳动的联系体现为个人劳动产品的私人交换的社会制度下,这种按比例分配劳动所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这个规律决定,任何社会在任何时候,社会的总劳动在各个部门、行业之间的分布总是必须保持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社会成员的产品、劳动和活动能够顺畅而不受梗阻地交换,才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如果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各经济活动部门之间的产品交换就必然不能顺畅进行,社会经济就必然不能实现稳定发展,甚至出现灾难性的危机。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劳动总量分布比例关系的失衡。据此有人提出,是不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解决了比例失调问题,危机就可以避免了?然而,这只是一种幻想。在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作用下,比例失调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的,比例适当只是暂时的、偶然的。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比例关系的失调,离不开对它基本矛盾的分析。但是有一点必须要加以强调: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本身不会引发经济危机,只有通过比例关系失调表现出来,才可能造成危机的产生。

  三、从周期性认识危机的后果

  在一百多年前的第二国际,曾有人认为从周期性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危机,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崩溃命运。因为虽然危机爆发时会造成大量商品积压,大批企业停工或倒闭,许多金融机构破产,但根据周期性,危机过后就会有复苏和繁荣。如此循环往复,资本主义要等到哪一天才能灭亡呢?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也是没有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正确认识的反映。正如上文所讲,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企业和个人自发的经济活动都是从自身牟利出发,顾不上从社会总劳动在各个部门分布的比例关系全局中找到自己适当的活动空间, 这样就容易造成比例关系的破坏。而对它的修正往往需要通过危机强制性地实现以及在危机爆发后依靠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暂时实现一定正确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在中短期内危机不可能避免,而从长期来讲,强制性地修正和宏观调控措施恰恰是在使资本主义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越是进行调整、越是要保证经济运行中一定正确的比例关系,就会使资本主义不合理的成分在逐渐减少,使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成分在不断增加。长此以往,危机的后果必然是资本主义越来越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完成对它自身的否定。

  因此,绝不是说经济危机本身就会要了资本主义的命。那种认为危机就可能直接导致资本主义灭亡、崩溃的想法,是十分天真的,也是不科学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且,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这个过程仍然会很漫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用于社会劳动分布比例关系并导致其失衡的资本主义制度还会使危机的周期性延续下去。今天,有一些人对奥巴马“新政”寄予厚望,认为它能够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但我们觉得,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从中长期来讲是做不到的。因为,所谓“新政”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总劳动在各个部门、行业之间的分布比例关系暂时得到修正,以此缓解糟糕的经济形势。一旦经济出现好转,以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为主要标志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又会重新甚嚣尘上。同时,在利益关系驱动下,社会总劳动的分布比例又会重新出现失衡,导致下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责任编辑: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