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鹏:成思危教授的讲话代表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21:48:08
1月31日,股市暴跌144点,两市一日缩水5600亿。如果这是由于市场无形之手自然调整也算不了什么,可偏偏问题就出在昨日很多媒体都用了“高层大棒威慑,调控风声鹤起”这样的标题,把股市的暴跌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阿联酋首都迪拜参加一个中东问题会议时接待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的一番话造成的。成副委员长说“股市泡沫正在形成,从利润回报率和其他指标看,内地上市公司70%没有达到国际标准。但在牛市中人们投资相对不理性,每个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能赢,但许多人都是输家”。
很多媒体和投资人都把成思危教授的这番讲话认为是中央运用有形之手挤压股市泡沫的重要信号来看待,一时间,悲观气氛笼罩股市。
众所周知,成思危教授是国家领导人,但熟悉他的人也知道他是一位学者教授,他经常会对经济问题和股市发表个人的学术见解。但在中国股市大病初愈,恢复性暴涨的敏感时期,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成思危教授的这番话究竟是代表他个人的学术见解,还是真如媒体所普遍认为的是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在通过这番讲话释放着中央和政府部门开始挤压股市泡沫的信号。成思危教授究竟是以何种身份所言,无疑是整个市场和投资人最关心的。
如果仅仅是学者个人讲话,跟近期以来其他主张挤压泡沫的学者一样,既是正常的,对股市也不致产生这么大影响。但如果他是以主管全国人大经济方面的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来讲这番话,那么投资人就不得不高度重视一个要挤压泡沫的股市外部环境已经开始形成并在付诸实施了。
从我个人对成副委员长的了解来说,这次讲话只能是他作为学者的个人见解。道理很简单,如果是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向外释放某种政策信号是不大可能在迪拜中东研讨会上向外国媒体讲这番话的。这也是不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程序的。况且,成思危教授是这样的情况上通常是会用英文接受采访的,而在这一过程中,英国报纸的翻译是否准确表达了他的意思,也是需要划一个问号的。
如果上述判断成立,成思危教授是以一位学者的身份讲这番话的,但为什么所有媒体都没有把他当成学者,而都把他当成是以领导人的身份讲这番话,原因就在于成思危教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特殊身份。其实严格来说,作为国家领导人参与国家的经济决策本身在对有争议的问题的决策上,都应注意无论是个人的情感还是个人的学术观点都不应对国家的决策产生不合程序的影响,更何况这是一种公开对媒体的表达呢。所以说,身居国家重要岗位的学者,必须要有强烈的意识,当您在讲话时,民众已经不再简单当成学者和教授的个人学术观点的表达,而是已经当成国家宏观政策决策的一个重要信号来看待了。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事实。

退一步说,即使这番话是成教授个人的学术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关于目前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的提法。其实泡沫和股市是与生俱来,是虚拟资本经济的重要特征,有股市就会有泡沫,就和啤酒酿造出来就有泡沫,没有泡沫就不是啤酒是一样的道理。既然我们今天选择了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就不应再对股市正在形成泡沫大惊小怪。
其二,关于中国内地上市公司70%都达不到国际标准的提法。其实,这一说法也是缺乏依据的。首先,中国的经济蓬勃向上,无论在改革还是发展上获得重大成功,这是举世公认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主体的最重要部分,如果说中国上市公司70%都达不到国际标准,这无疑是一个悖论。其次,所谓在利润回报率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到底是什么?中国上市公司70%达不到国际标准的提法也是含糊不清的。
其三,关于牛市中人们投资相对不理性,每个投资者都认为会赢,但许多人都是输家的提法。其实,股市中投资人的理性与非理性不仅牛市有,熊市也有。不能以简单的是牛市还是熊市的投资来判断是否理性。这是一个需要实践和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个股、不同的品种和阶段都需要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来的结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资本市场本身作为虚拟经济是和人们投资的信心和理念密切相关的。因此,人们在谈论股市虚拟经济的同时,也往往谈到股市是信心经济。如果你对中国未来经济、政治、社会的健康发展有信心,如果你对中国上市公司质量的正在迅速提高有共识,如果你看到中国的上市公司隐性资产正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现正在全面释放,如果你对中国必须要建立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基础,以证券金融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有基本的判断,如果你看到中国当前化解金融上诸多矛盾和保障经济安全,股市将发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共识,你就会理性地投资这个市场。
然而,成思危教授的结论是牛市中的投资者都认为自己会赢,但许多人都是输家。这的确很难让人和中国目前必须大力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和倡导人们把储蓄转化为直接投资的金融基本政策以及倡导投资人建立这样的信心和理念相联系到一起。

目前,人们对中国股市这轮暴发式的上涨存在着巨大分歧。实际上五年来中国股市不仅没有和蓬勃向上的国民经济同步增长,而且由于“市价减持”的错误方法论导使股市陷入“休克疗法”的泥潭,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但必须看到,六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力量的上市公司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不过由于股权分置的制度性障碍以及错误的市价减持的方式,导致六年来上市公司的股价并没有与蓬勃向上的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向上的真实体现。
股权分置对价改革思路的实施,一举扭转了资本市场的不利局面。人们需要重新看待中国股市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考虑到六年前中国的股市已经在2000点左右,目前仍不过在3000点以下的点位,而六年来国民经济的增长形势又是如此之好,因此,目前股市的上涨是正常的,是理性的复归。其次,股权分置对价的改革使得股价和股东利益直接挂钩,这将极大调动大股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积极性。据笔者对一些上市公司的初步了解,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大幅度提高,这无疑将保持中国股市的市盈率维持在30倍以下的水平。第三,今年将推出的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将采用公允价格评估企业的资产,因此,上市公司仍然延用六七年以前评估的土地价格以及像石油、电讯、出租车的特许经营权的隐性资产都将极大释放出来,使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含金量也会得到大幅提高。最后,从中国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无论是从中国下一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还是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及央行一系列爱护资本市场的政策看,这轮股市上涨都是符合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和金融安全的。

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正在推进的股权分置改革决不是已接近尾声,而是在通向成功的路上还充满着艰难险阻。以对价减持的股权分置改革充其量只是实现了大股东向小股东的送股,体现了流通股股东权利的实现。而大股东送股之后要获得非流通股可流通的权利,才刚刚破题,今后给市场的影响会逐步加大。比如2007年小非解禁加上“锁一爬二”的控股股东可流动5%非流通股的最大释放量,将达到800多亿股。以每股平均10块钱计算,所产生的市值将达8000多亿。如何看待小非和5%大非的释放,这是与人们对未来的股市是否有信心直接相关的。在牛市中大家都不愿意抛售,自然就化解了小非和5%大非解禁对市场的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两种股份的自然对接。但如果人们对现在的股市没有信心,甚至感觉一个巨大的挤压泡沫的熊市即将到来,这些解禁的股份就必然要涌出来,这无疑会对处于熊市的股市雪上加霜。因此,牛市中会化解矛盾,熊市中将加剧矛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显然,现在就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已获得成功的结论还为时尚早。所以,尚福林主席在被评为新闻年度人物之后的低调表现则是明智的。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中国牛市来之不易。官、商、学三个层面都必须高度意识到,一旦中国的股市现在就掉入熊市的泥潭,将会极大加大很多制度性矛盾的解决。而这些矛盾不解决,将进一步加大股市乃至金融的困局,重入恶性循环。股市抬头也会更加艰难。因此,必须爱护现在的资本市场,珍惜现有的格局,依托股市化解其自身和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的制度矛盾。
但在此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今天应更多尊重股市按自身规律运转,让市场运用无形之手自然调节,不要再继续靠人为判断股市泡沫多少的基础上,靠有形之手,要么人为地推高股市,要么人为地去打压股市。那种熊市也愁,牛市也怕,总想着靠报纸社论和国家领导人讲话调控股市的做法是应该被摒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