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观照 [D]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42:52

    第五部分:对大师的提问    
        1.只有观照才会真正舞蹈 

  你不断地告诉我们「要觉知」,「要观照」。但观照的意识能否真正地歌唱,舞蹈,品味生命?

  观照是否只是生命的旁观者,而从不足一个参与者?

  头脑肯定迟早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头脑非常害怕你变成一个观照。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你成了观照,头脑就会死去。

  头脑是个实干家——它要有所作为——而观照是一种无为的状态。头脑害怕的是,「如果你成了一个观照,就再也不需要我了。」在某种意义上头脑没错。

  一旦有了内在的观照,头脑就必然会消失,这就如同你把光明带入房间,黑暗会消失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你很快入睡的情况下头脑才能存在,因为头脑处于一种梦幻的状态,梦幻只有在睡眠中才会存在。成了观照的你便不再处于睡眠状态中,你醒着。你变得非常的觉知——如此透彻,如此蓬勃与清新,如此充满朝气和活力。

  你成了一支火焰,剧烈地燃烧,尽情地燃烧。在那种强烈的状态中,在光明的状态中,在意识的状态中,头脑死了,头脑自杀了。因此头脑会害怕,头脑会给你制造许多麻烦,提出了许多问题。它使你对跃入不知的领域犹豫不决;它会想方设法把你拉回来。它会竭力使你相信:「和我在一起才是安全的,有保障的;和我在一起你才能得到庇护,得到保护。我会无微不至地关心你。与我在一起你才会变得能干,变得灵巧。一旦你离开了我,你就不得不远离你所有的知识,你就不得不远离你所有的安全和保障。你就不得不卸去你的防护层而进入一个不知的领域。你在作无谓的冒险。」它会竭力搬出许多漂亮的理由。这便是其中之一,几乎每一个静心者都会碰到。

  其实并非是你在提出疑问;而是你的头脑,你的敌人正把这些问题一股脑儿地抛向你。是头脑在说「奥修,你不断地去告诫我们‘要觉知’,‘要观照」。但观照的意识能否真正地歌唱,舞蹈,品味生命?」

  是的!事实上,只有观照的意识,才能真正地歌唱,真正地舞蹈,真正地品味生命。从表面看这似乎是矛盾的——确实如此!——但一切真理看上去总是自相矛盾的,记住:如果一条真理不是自相矛盾的,那它便不是真理,那它就是别的东西。

  矛盾是基础,是真理的本质。让这一点永远留在你的心里:真理是自相矛盾的。虽然并非所有自相矛盾的论点都是真理,但所有的真理都是自相矛盾的。真理必须是矛盾的,因为它必须同时是两极的,负极和正极,它必须是一种超越。它必须是生命和死亡,以及两者的结合。我所说的「两者的结合」是指两者共存的超越——同时具有,同时丧失。那是最极端的一个矛盾论点。

  当你呆在自己头脑里的时候,你怎么会歌唱呢?头脑会产生痛苦;痛苦里不可能有歌声。当你呆在自己头脑里的时候,你怎么会跳舞呢?是的,你可以摆些空洞的姿势,并把它称之为舞蹈,但这不是真正的舞蹈。

  只有蜜拉(Meera),或者克利希纳,或者查泰妮娅(Chat-Tanya)才懂得真正的舞蹈;只有这些人才懂得真正的舞蹈。别人只知道舞蹈的技巧,而没有活力;他们的能量是停滞的。生活在头脑里的人,其实是生活在自我里面,而自我是不会跳舞的。它可以表演,但那不是舞蹈。

  真正的舞蹈只有在你成为一个观照的时候才会发生。那时你是如此的喜悦,而这份喜悦会流遍你的全身;那才是舞蹈。这份喜悦会开始歌唱,歌声会自然流露。也只有当你成为一个观照,你才能品味生命。

  我能够理解你们的疑问。你在担心成了一个观照以后你将只是一个生命的旁观者。不,做一个旁观者是一回事,而做一个观照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有本质的区别。

  一个旁观者是麻木不仁的,他是呆滞迟钝的,他是在睡眠中。他并没有参与生命。他害怕,他是一个懦夫。他站在路边,只是看着别人活。那就是你一生中所做的事:别人在电影中表演而你在观看。你是一个旁观者!人们被粘在了椅子上,几小时地围坐在电视机前——做观众。别人在唱而你在听。别人在跳舞而你只是一个观众。别人在爱而你只是在观看,你没有参与。有专职人员在替你做本该你自己做的事。

  观照不是旁观者。

  那怎样才是一个观照呢?一个观照既要参与又要保持觉醒。一个观照是处于一种为无为的状态中。那是老子的话,意思是通过无为而有所作为。观照不是一个逃避生活的人。他活在生命里,活得极为彻底,极富激情,但在内心深处仍是一个看者,始终牢记,「我是一种意识。」

  试试看。走在大街上,记着你是一种意识。继续走下去,会有一种新的东西注入——会有一份新的财富注入,一份新的美丽注人。某种内在的东西注入了你外在的行为。你成了意识的火焰,于是行走产生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快乐:你站在地上,然而你的双脚一点也没有触到大地。

  那就是佛陀所说的:过河时不要让水沾湿你的双脚。

  这就是莲花在东方的象征意义。你一定见过佛陀坐在莲花上的塑像和图片;那是一种象征。莲花是一种水中花,然而水却沾湿不了它。莲花并没有逃入喜玛拉雅山的山洞里,它仍然长在水中,却又离得很远,很远。身处市场,但不要让市场进入你的生命,活在尘世,但不要沾染尘世的风尘:那就是「观照的意识」之意义。

  那就是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诫你们:要觉知!我并不是反对一切行为,但你的行为应被觉知照亮。那些反对行为的人,他们注定会受到压抑,而所有的压抑都会使你变态反常,使你不完整,使你不健康。

  生活在寺庙中的僧侣们——天主教徒或印度教徒耆那教徒,以及佛教徒——他们逃避生活,并不是真正的桑雅生(Sannyasins)门徒。他们只是压抑了他们的欲望,他们逃离了世界,那个行为世界。如果你逃离了那个行为世界,你还能在哪里成为一个观照呢?行为世界是你觉知的最好场所。它给你一种挑战,它始终是一种挑战。要么你沉湎于睡梦,成为一个做者——那样你便是一个尘世凡人,一个梦想家,一个幻觉的受骗者;要么你可以做一个观照,但仍然生活在这个尘世中。那样你的行为就有了一种不同的性质;这是真正的行为。那些没有觉知的人,他们的行为不是真正的行为,而是一种反应。他们只是在做一种反应。

  有人污辱了你,你会有所反应。但污辱了佛陀——他不会有反应,他会有所行动。反应是基于他人的:他揿下按钮,而你只是一个牺牲品,一个奴隶;你像机器一样地运行着。那些真正领悟了觉知的人从不会有所反应:他的行为出自他自己的觉知。他的行为不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没有人可以揿下他的按钮。如果他自发地感觉到该做的话,他就会去做;如果他觉得没有必要去做的话,他就保持安静。他并没有压抑什么;他始终是开放的,豁达的。他的表达方式是多方位的:在乐曲中,在诗歌中,在舞蹈中,在相爱中,在祈祷中,在慈悲中,他源源流淌。

  如果你不觉知,那么便只有两种可能:不是压抑便是沉溺。两条道路你都受奴役。

  一个修女就在修道院外被强奸了。后来当她被发现时,人们把她抬进了修道院,并请来了附近的内科医生。

  他来了,举起了双手说,「这是整形外科医生的工作!」

  于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被请来了。当他看见这个可怜的修女时他感叹道,「噢。我的上帝!真是糟糕!我该从何处入手?」

  修道院院长答道,」好吧,那很容易。先把微笑从她脸上除去!」

 

静心观照

2.鹅从未在里面!

 

 

  有时候,当我头脑中黑暗的一面出现的时候,真让我感到害怕。很难让我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它只是与光明对立的另一极。我觉得可耻,觉得有罪,觉得不配当着您圣洁的面与您坐在一起。我想要面对我头脑所有的方面并按纳它们,因为我听您经常说接纳是超越头脑的前提,能否请你谈谈有关接纳的问题?

  要领悟的最基本的一件事是你非头脑的——既不是光明的一面亦非黑暗的一面。如果你认同美丽的部分,那么你就不可能把自己同丑陋的部分区分开来;它们是同一枚分币的两个面。你可以同时拥有它们,也可以同时把它们给扔了,但你无法将它们分割。

  而人类全部的忧虑,在于他总想选择那些看起来美丽、明亮的东西。他总想选择云朵边缘的银色白光,而把黑暗的云朵弃之一边。但他不知道没有这些黑暗的云朵,银色白光就不会存在。黑色云朵是幕底,对银色白光的显示是绝对必要的。

  选择便是忧虑。选择给你制造麻烦。

  无选择意味着:头脑存在着,它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那又怎么样?那与你又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为此担忧呢?

  一旦你不再选择,所有的忧虑便会消失。你便能大量地接纳,这是头脑所应该做的,这是头脑的本性,而这不是你的问题,因为你不是头脑。如果你是头脑的话,那么所有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了。那么谁会来选择,谁会想超越?又有谁会努力去接纳,努力去理解接纳?

  你是孤立的,完全地孤立,你只是一个观照,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只认同任何他觉得赏心悦目的东西——他忘了不如意的东西将如一片阴影随之而来。

  赏心悦目的一面不会令你麻烦——你为此而高兴,当相对的一极出现时麻烦就会随之而来;于是你被扯得粉碎。你的整个麻烦开始了。你从一名观者贬降为一个可以被认同的人。

  圣经故事中的贬降只是一种虚构。但这是真正的贬降:从一观照者贬降为与某种东西认同的人Z从而丧失了你的观照。

  不妨尝试一下:让你的头脑随心所欲。记住,你并不等同于它。那样你将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当你越少与之认同。你的头脑就会变得越软弱无能,因为它的力量来自于你的认同,它吮吸你的血液。但当你独自站得远远的,头脑就会开始萎缩。

  一旦当你完全不再认同于头脑,即使只有一小片刻,也会出现这样一种启示:头脑死了,它不再存在了,它曾经是如此丰满,如此绵延不尽——天天如此;行走的时候,睡眠的时候,它总在那儿——突然之间它不存在了。

  你环顾四周,留下的是一片空白,一片虚无。随着头脑的消失,自我也消失了。

  于是只剩下某种不包含「我」的觉知的品质。你至多可以把它看作是与「我是」相似的某种东西,而绝非是「我」。更确切地说,应为「它是」,因为即使在「我是」当中依然留有「我」的某种影子。一旦你领悟了「它是」,它便成了天地万物。随着头脑的消失,自我也消失了。很多对你曾是如此重要,如此困扰的事也随之消失。你曾想方设法要去解决它们,而它们却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件事都是一个问题,一份忧虑,似乎都无从解决。

  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鹅出瓶》的故事。这与你的头脑和「它是」特质有关。

  大师要他的门徒对一公案静心。一只小鹅被装进了一只瓶子并予以喂养,这只鹅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占据了整个瓶子。现在它大得已无法从瓶口出来了,瓶口太小了。这一公案是你必须在不损坏瓶子,不杀死鹅的前提下,把这只鹅弄出瓶子。

  现在它成了头脑的难题。

  你能做什么呢?这只鹅太大了,除非你打破这只瓶,否则你不可能将它取出来,但那是不允许的;或者,你将它杀死之后再拿出来,那样你就不管死话将它拿出来,那也是不允许的。

  日复一日,门徒静心着,找不到方法,想着这种方法或那种方法一一但事实上没有方法。在疲倦、完全地精疲力竭之后,突然一种启示——他突然地领悟到大师不可能对瓶子和鹅感兴趣,它们一定象征着什么东西,瓶子就是头脑,你就是那只鹅……但是有了观照,那便是有可能的。而不要存在于头脑中,否则你会变得与它如此地认同,以至于你开始感觉到你就是在它里面!

  他跑去告诉大师说鹅出来了。大师说,「你已经领悟了。现在就让它留在外面。它从未在瓶子里呆过。」

  如果你继续绞尽脑汁去想这只鹅和瓶子,你是永远也找不出解决的办法的。」它一定是代表了别的什么东西,否则大师是不会把它交给我的。那它是什么呢?」这才是悟性——因为大师与门徒之间的整个功能,整个故事就是关于头脑与觉知。

  觉知就是那只鹅,它从未呆在头脑的瓶子里。但你一直以为它在那里面,并不断地向人们求教如何使它出来。而确实会有傻瓜来帮你想法子让它出来。我把他们称为傻瓜。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领悟这件事的意义。

  鹅在外面,它从没有呆在里面,所以也就不存在把它取出来一的问题。

  头脑只是一个思维过程在你的头脑的银幕前经过。你是一个观察者,但你却开始将自己与一些美丽的事物等同起来——那是些诱饵。一旦你被美丽的事物抓住了,你同时也就被丑陋的东西所逮获,因为头脑没有二象性就不可能存在。觉知没有二象性,但头脑若没有二象性便无法生存。

  觉知是非二象性的,而头脑则是二象性的。因此只要观照。

  我不会教你们任何其它的解决办法,我只教给你们这唯一的一个办法。

  只要后退一点,然后观照。在你和你的头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论它是美好的、美丽的、可口的、任何你想凑近享用的东西,还是丑陋的东西——你都要尽量远离它。要像看电影一样去看它。但人们甚至会与电影溶为一体。

  我年轻的时候曾看过电影——到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影了——我曾看见有人在哭泣,在掉泪。幸好电影院里一片漆黑,使他们不至于感到尴尬——其实什么也没发生!我曾问我父亲,「你看见吗?你边上哪个家伙在哭!」

  他说:「整个电影院里的人都在哭,银幕上太……」

  「但是,」我说,「只是一块银幕而已呀。并没有人被杀,并没有悲剧发生——只是在放映一场电影,只是画面在银幕上移动而已;而人们却在大笑,在哭泣,并且整整三个小时沉浸于其中。他们成了电影的一部分,他们成了其中的某一个角色。」

  我父亲对我说,「如果你对人们的反应提出疑问,那你就无法欣赏电影。」

  我说,「我能够欣赏电影,但我不想哭,我并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好欣赏的。我只把它看成是一部电影,我并不想成为它的一部分。这些人都已经成了它的一部分。」

  你成了别的东西。人们成了别人。于是他们就会给自己制造痛苦。他们成了别的事物,于是当那种事物失去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很痛苦。

  认同是你痛苦的根源。而每一种认同都是与头脑的认同。你只需往边上靠一靠,让头脑经过。

  不久你便能看到所有的问题都不存在了——鹅出来了。

  你无需打碎瓶子,你也无需把鹅杀死。

 

静心观照

3.山顶上的观看者

 

  我似乎既没有完全活在尘世,也没有成为山顶上的观看者。那么我是在哪里呢?我感觉我好像是处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之间。

  那正是你该处的位置。

  你不断地制造麻烦。无论你在哪儿,你都得呆在那里。没有必要去做一个山顶上的观看者。不应该有「应该」这个概念。一旦「应该」进入了生命,你就被囚禁了。不应该有目标。不应该有对错。这是唯一的罪过:从分类、价值、谴责、欣赏等角度来思考。

  无论你身在何处……处在山顶上的观看者与尘世间的凡人之间并没有错。那正是你该处的位置。我要说:无论你身在何处,如果你能接纳它,那么此时此地你即刻便能成为山顶上的观看者,即使是在地狱,只要你能去接纳它,地狱便会消失,因为地狱只有借助于你的拒绝才能存在。地狱消失了,天堂便出现了。无论你接纳什么,都会变成天堂,无论你拒绝什么,都会变成地狱。

  据说圣人是不可能被扔入地狱的,因为他懂得用炼丹术来转换它。你听说过罪人人地狱,圣人升天堂一一但你所听说的事是错的。实际情况正相反:罪人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营造地狱,而圣人无论走到哪儿,他们都会创造天堂。圣人并不是被送入天堂的。并没有人来送他们,也没有人来安排这一切——没有人。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总是如此:他们创造出他们的天堂。他们把天堂带在身边,置于内在。而罪人呢?——你可以把他们送入天堂:他们会营造出地狱。他们不会再干别的事。

  那么圣人和罪人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呢?我的定义是:圣人g掌握了把一切转化为天堂的炼丹秘诀的人。而罪人是不懂得把事物转化为美丽存在这一奥秘的人;相反地,他不断地使事物丑化。

  无论你是什么都将在你周围反映出来。所以不要竭力变成任何别的东西。不要竭力呆在任何别的地方。那便是人们所患的疾病:总是要成为别人,总是要呆在别的地方,总是拒绝该有的东西,总是渴望不该有的东西。这就是人们所患的疾病。要警惕!你明白了吗?这是个很容易明白的事实。我并没有将它理论化;我也并不是一个理论家。我只是在指出一个公开的、显而易见的事实——即如果你能在此刻生活在你所呆的任何一个地方,忘了未来、目标以及想要成为别的某种东西的念头,即刻,你周围的整个世界就会变形;你成了一股转变的力量。

  接纳……诚心诚意,完完全全的接纳是宗教的全部意义所在。

  A想要成为B;B要成为C。于是就会形成一股转变热。

  你不是一种转换,你是一种存在。你早已定了性,你将永远如此——你早已如此了。不会再有别的东西加在你身上了;你已经是一件成品了。

  这就是我要讲神创造世界这个故事的意义:当创造出了_美之后,创造本身也就成了一种完美。神创造出了世界以后,你怎能再去改进它?你该去想想这有多么荒谬,这整个念头便是荒谬的。

  你在设法改进神:你不可能改进他的。你会痛苦,就这些。你会受不必要的折磨。你会患上疾病,而那只是出自你的想象,其实一切正常。神的创造意味着:完美之中出完美。

  你是完美的1不需要别的任何东西。此刻,就在此刻注视你内在的世界,要有直观的洞察力。还需要什么?一切都是完美的、美丽的。我甚至看不见一丝云彩。看看你内在的世界——在你内部的空间甚至没有一丝云彩,一切都充满了阳光。

  但头脑迟早会说,成为别的东西,到别的地方去,要转变。头脑不允许你存在。头脑是一种转变,而你的灵魂是一种存在。所以佛陀不断强调:「除非你抛开一切欲望,否则你成不了道!」

  欲望意味着转变。欲望意味着成为别的东西。欲望意味着不要接受你目前的处境,不要总处于完全「是」的心绪——不管是什么境遇。

  对生命说「是」就是宗教的;对生命说「不」就是非宗教的。每当你渴望某样东西的时候,你就是在说「不」,你在说会有更好的东西。

  树木很快乐,鸟儿很快乐,云朵很快乐——因为它们不会有转变。它们就是它们原有的样子。

  玫瑰不会想方设法成为莲花。不,玫瑰树很高兴它是一棵玫瑰树。你无法说服玫瑰树。无论你怎么吹捧莲花,你都无法收买玫瑰树的心,让它成为一朵莲花。玫瑰树只会大笑——因为玫瑰树就是玫瑰树。它已经定居并且凝聚在它的生命里。所以整个B然没有一点激动:安祥、安静、安宁。要安定!

  只有人类的头脑才是一片混沌,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别人,这就是无数次生命中你一直在做的事。如果你现在不觉醒,你准备什么时候才醒?早已到了你该觉醒的时候了。

  就从此刻开始生活,享受和享乐。抛开欲望!无论你是什么,享受它。

  要在你的生命中快快乐乐。那样时间会突然消失,因为时间只有与欲望在一起才能存在。未来就是因为你的欲望而存在的。

  于是你就会像鸟儿;聆听它们的欢鸣。于是你就会像树木;看一看——那份清新,那份葱郁,那些花朵。

  请呆在原地。我在这里并不是要给你增添一个新的欲望;我在这里只是要使你觉知到欲望的全部荒谬。欲望是吹过的一阵阴风(Sansar)。

  意识到欲望的无益,便是有所开悟。当一个人发现他已经成为自己总想成为的那种人时,他便成了一个佛。而你们都是佛,无论你们如何迅速入睡,无论你们怎么打鼾月都不要紧,

  让我做你们的警钟。睁开你们的眼睛。你们已经睡得够久了。是觉醒的时候了。早晨已经在敲你的门了。

 

静心观照

2.鹅从未在里面!

 

 

  有时候,当我头脑中黑暗的一面出现的时候,真让我感到害怕。很难让我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它只是与光明对立的另一极。我觉得可耻,觉得有罪,觉得不配当着您圣洁的面与您坐在一起。我想要面对我头脑所有的方面并按纳它们,因为我听您经常说接纳是超越头脑的前提,能否请你谈谈有关接纳的问题?

  要领悟的最基本的一件事是你非头脑的——既不是光明的一面亦非黑暗的一面。如果你认同美丽的部分,那么你就不可能把自己同丑陋的部分区分开来;它们是同一枚分币的两个面。你可以同时拥有它们,也可以同时把它们给扔了,但你无法将它们分割。

  而人类全部的忧虑,在于他总想选择那些看起来美丽、明亮的东西。他总想选择云朵边缘的银色白光,而把黑暗的云朵弃之一边。但他不知道没有这些黑暗的云朵,银色白光就不会存在。黑色云朵是幕底,对银色白光的显示是绝对必要的。

  选择便是忧虑。选择给你制造麻烦。

  无选择意味着:头脑存在着,它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那又怎么样?那与你又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为此担忧呢?

  一旦你不再选择,所有的忧虑便会消失。你便能大量地接纳,这是头脑所应该做的,这是头脑的本性,而这不是你的问题,因为你不是头脑。如果你是头脑的话,那么所有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了。那么谁会来选择,谁会想超越?又有谁会努力去接纳,努力去理解接纳?

  你是孤立的,完全地孤立,你只是一个观照,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只认同任何他觉得赏心悦目的东西——他忘了不如意的东西将如一片阴影随之而来。

  赏心悦目的一面不会令你麻烦——你为此而高兴,当相对的一极出现时麻烦就会随之而来;于是你被扯得粉碎。你的整个麻烦开始了。你从一名观者贬降为一个可以被认同的人。

  圣经故事中的贬降只是一种虚构。但这是真正的贬降:从一观照者贬降为与某种东西认同的人Z从而丧失了你的观照。

  不妨尝试一下:让你的头脑随心所欲。记住,你并不等同于它。那样你将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当你越少与之认同。你的头脑就会变得越软弱无能,因为它的力量来自于你的认同,它吮吸你的血液。但当你独自站得远远的,头脑就会开始萎缩。

  一旦当你完全不再认同于头脑,即使只有一小片刻,也会出现这样一种启示:头脑死了,它不再存在了,它曾经是如此丰满,如此绵延不尽——天天如此;行走的时候,睡眠的时候,它总在那儿——突然之间它不存在了。

  你环顾四周,留下的是一片空白,一片虚无。随着头脑的消失,自我也消失了。

  于是只剩下某种不包含「我」的觉知的品质。你至多可以把它看作是与「我是」相似的某种东西,而绝非是「我」。更确切地说,应为「它是」,因为即使在「我是」当中依然留有「我」的某种影子。一旦你领悟了「它是」,它便成了天地万物。随着头脑的消失,自我也消失了。很多对你曾是如此重要,如此困扰的事也随之消失。你曾想方设法要去解决它们,而它们却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件事都是一个问题,一份忧虑,似乎都无从解决。

  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鹅出瓶》的故事。这与你的头脑和「它是」特质有关。

  大师要他的门徒对一公案静心。一只小鹅被装进了一只瓶子并予以喂养,这只鹅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占据了整个瓶子。现在它大得已无法从瓶口出来了,瓶口太小了。这一公案是你必须在不损坏瓶子,不杀死鹅的前提下,把这只鹅弄出瓶子。

  现在它成了头脑的难题。

  你能做什么呢?这只鹅太大了,除非你打破这只瓶,否则你不可能将它取出来,但那是不允许的;或者,你将它杀死之后再拿出来,那样你就不管死话将它拿出来,那也是不允许的。

  日复一日,门徒静心着,找不到方法,想着这种方法或那种方法一一但事实上没有方法。在疲倦、完全地精疲力竭之后,突然一种启示——他突然地领悟到大师不可能对瓶子和鹅感兴趣,它们一定象征着什么东西,瓶子就是头脑,你就是那只鹅……但是有了观照,那便是有可能的。而不要存在于头脑中,否则你会变得与它如此地认同,以至于你开始感觉到你就是在它里面!

  他跑去告诉大师说鹅出来了。大师说,「你已经领悟了。现在就让它留在外面。它从未在瓶子里呆过。」

  如果你继续绞尽脑汁去想这只鹅和瓶子,你是永远也找不出解决的办法的。」它一定是代表了别的什么东西,否则大师是不会把它交给我的。那它是什么呢?」这才是悟性——因为大师与门徒之间的整个功能,整个故事就是关于头脑与觉知。

  觉知就是那只鹅,它从未呆在头脑的瓶子里。但你一直以为它在那里面,并不断地向人们求教如何使它出来。而确实会有傻瓜来帮你想法子让它出来。我把他们称为傻瓜。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领悟这件事的意义。

  鹅在外面,它从没有呆在里面,所以也就不存在把它取出来一的问题。

  头脑只是一个思维过程在你的头脑的银幕前经过。你是一个观察者,但你却开始将自己与一些美丽的事物等同起来——那是些诱饵。一旦你被美丽的事物抓住了,你同时也就被丑陋的东西所逮获,因为头脑没有二象性就不可能存在。觉知没有二象性,但头脑若没有二象性便无法生存。

  觉知是非二象性的,而头脑则是二象性的。因此只要观照。

  我不会教你们任何其它的解决办法,我只教给你们这唯一的一个办法。

  只要后退一点,然后观照。在你和你的头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论它是美好的、美丽的、可口的、任何你想凑近享用的东西,还是丑陋的东西——你都要尽量远离它。要像看电影一样去看它。但人们甚至会与电影溶为一体。

  我年轻的时候曾看过电影——到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影了——我曾看见有人在哭泣,在掉泪。幸好电影院里一片漆黑,使他们不至于感到尴尬——其实什么也没发生!我曾问我父亲,「你看见吗?你边上哪个家伙在哭!」

  他说:「整个电影院里的人都在哭,银幕上太……」

  「但是,」我说,「只是一块银幕而已呀。并没有人被杀,并没有悲剧发生——只是在放映一场电影,只是画面在银幕上移动而已;而人们却在大笑,在哭泣,并且整整三个小时沉浸于其中。他们成了电影的一部分,他们成了其中的某一个角色。」

  我父亲对我说,「如果你对人们的反应提出疑问,那你就无法欣赏电影。」

  我说,「我能够欣赏电影,但我不想哭,我并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好欣赏的。我只把它看成是一部电影,我并不想成为它的一部分。这些人都已经成了它的一部分。」

  你成了别的东西。人们成了别人。于是他们就会给自己制造痛苦。他们成了别的事物,于是当那种事物失去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很痛苦。

  认同是你痛苦的根源。而每一种认同都是与头脑的认同。你只需往边上靠一靠,让头脑经过。

  不久你便能看到所有的问题都不存在了——鹅出来了。

  你无需打碎瓶子,你也无需把鹅杀死。

  

静心观照

3.山顶上的观看者

 

  我似乎既没有完全活在尘世,也没有成为山顶上的观看者。那么我是在哪里呢?我感觉我好像是处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之间。

  那正是你该处的位置。

  你不断地制造麻烦。无论你在哪儿,你都得呆在那里。没有必要去做一个山顶上的观看者。不应该有「应该」这个概念。一旦「应该」进入了生命,你就被囚禁了。不应该有目标。不应该有对错。这是唯一的罪过:从分类、价值、谴责、欣赏等角度来思考。

  无论你身在何处……处在山顶上的观看者与尘世间的凡人之间并没有错。那正是你该处的位置。我要说:无论你身在何处,如果你能接纳它,那么此时此地你即刻便能成为山顶上的观看者,即使是在地狱,只要你能去接纳它,地狱便会消失,因为地狱只有借助于你的拒绝才能存在。地狱消失了,天堂便出现了。无论你接纳什么,都会变成天堂,无论你拒绝什么,都会变成地狱。

  据说圣人是不可能被扔入地狱的,因为他懂得用炼丹术来转换它。你听说过罪人人地狱,圣人升天堂一一但你所听说的事是错的。实际情况正相反:罪人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营造地狱,而圣人无论走到哪儿,他们都会创造天堂。圣人并不是被送入天堂的。并没有人来送他们,也没有人来安排这一切——没有人。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总是如此:他们创造出他们的天堂。他们把天堂带在身边,置于内在。而罪人呢?——你可以把他们送入天堂:他们会营造出地狱。他们不会再干别的事。

  那么圣人和罪人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呢?我的定义是:圣人g掌握了把一切转化为天堂的炼丹秘诀的人。而罪人是不懂得把事物转化为美丽存在这一奥秘的人;相反地,他不断地使事物丑化。

  无论你是什么都将在你周围反映出来。所以不要竭力变成任何别的东西。不要竭力呆在任何别的地方。那便是人们所患的疾病:总是要成为别人,总是要呆在别的地方,总是拒绝该有的东西,总是渴望不该有的东西。这就是人们所患的疾病。要警惕!你明白了吗?这是个很容易明白的事实。我并没有将它理论化;我也并不是一个理论家。我只是在指出一个公开的、显而易见的事实——即如果你能在此刻生活在你所呆的任何一个地方,忘了未来、目标以及想要成为别的某种东西的念头,即刻,你周围的整个世界就会变形;你成了一股转变的力量。

  接纳……诚心诚意,完完全全的接纳是宗教的全部意义所在。

  A想要成为B;B要成为C。于是就会形成一股转变热。

  你不是一种转换,你是一种存在。你早已定了性,你将永远如此——你早已如此了。不会再有别的东西加在你身上了;你已经是一件成品了。

  这就是我要讲神创造世界这个故事的意义:当创造出了_美之后,创造本身也就成了一种完美。神创造出了世界以后,你怎能再去改进它?你该去想想这有多么荒谬,这整个念头便是荒谬的。

  你在设法改进神:你不可能改进他的。你会痛苦,就这些。你会受不必要的折磨。你会患上疾病,而那只是出自你的想象,其实一切正常。神的创造意味着:完美之中出完美。

  你是完美的1不需要别的任何东西。此刻,就在此刻注视你内在的世界,要有直观的洞察力。还需要什么?一切都是完美的、美丽的。我甚至看不见一丝云彩。看看你内在的世界——在你内部的空间甚至没有一丝云彩,一切都充满了阳光。

  但头脑迟早会说,成为别的东西,到别的地方去,要转变。头脑不允许你存在。头脑是一种转变,而你的灵魂是一种存在。所以佛陀不断强调:「除非你抛开一切欲望,否则你成不了道!」

  欲望意味着转变。欲望意味着成为别的东西。欲望意味着不要接受你目前的处境,不要总处于完全「是」的心绪——不管是什么境遇。

  对生命说「是」就是宗教的;对生命说「不」就是非宗教的。每当你渴望某样东西的时候,你就是在说「不」,你在说会有更好的东西。

  树木很快乐,鸟儿很快乐,云朵很快乐——因为它们不会有转变。它们就是它们原有的样子。

  玫瑰不会想方设法成为莲花。不,玫瑰树很高兴它是一棵玫瑰树。你无法说服玫瑰树。无论你怎么吹捧莲花,你都无法收买玫瑰树的心,让它成为一朵莲花。玫瑰树只会大笑——因为玫瑰树就是玫瑰树。它已经定居并且凝聚在它的生命里。所以整个B然没有一点激动:安祥、安静、安宁。要安定!

  只有人类的头脑才是一片混沌,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别人,这就是无数次生命中你一直在做的事。如果你现在不觉醒,你准备什么时候才醒?早已到了你该觉醒的时候了。

  就从此刻开始生活,享受和享乐。抛开欲望!无论你是什么,享受它。

  要在你的生命中快快乐乐。那样时间会突然消失,因为时间只有与欲望在一起才能存在。未来就是因为你的欲望而存在的。

  于是你就会像鸟儿;聆听它们的欢鸣。于是你就会像树木;看一看——那份清新,那份葱郁,那些花朵。

  请呆在原地。我在这里并不是要给你增添一个新的欲望;我在这里只是要使你觉知到欲望的全部荒谬。欲望是吹过的一阵阴风(Sansar)。

  意识到欲望的无益,便是有所开悟。当一个人发现他已经成为自己总想成为的那种人时,他便成了一个佛。而你们都是佛,无论你们如何迅速入睡,无论你们怎么打鼾月都不要紧,

  让我做你们的警钟。睁开你们的眼睛。你们已经睡得够久了。是觉醒的时候了。早晨已经在敲你的门了。

 

静心观照

2.鹅从未在里面!

 

 

  有时候,当我头脑中黑暗的一面出现的时候,真让我感到害怕。很难让我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它只是与光明对立的另一极。我觉得可耻,觉得有罪,觉得不配当着您圣洁的面与您坐在一起。我想要面对我头脑所有的方面并按纳它们,因为我听您经常说接纳是超越头脑的前提,能否请你谈谈有关接纳的问题?

  要领悟的最基本的一件事是你非头脑的——既不是光明的一面亦非黑暗的一面。如果你认同美丽的部分,那么你就不可能把自己同丑陋的部分区分开来;它们是同一枚分币的两个面。你可以同时拥有它们,也可以同时把它们给扔了,但你无法将它们分割。

  而人类全部的忧虑,在于他总想选择那些看起来美丽、明亮的东西。他总想选择云朵边缘的银色白光,而把黑暗的云朵弃之一边。但他不知道没有这些黑暗的云朵,银色白光就不会存在。黑色云朵是幕底,对银色白光的显示是绝对必要的。

  选择便是忧虑。选择给你制造麻烦。

  无选择意味着:头脑存在着,它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那又怎么样?那与你又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为此担忧呢?

  一旦你不再选择,所有的忧虑便会消失。你便能大量地接纳,这是头脑所应该做的,这是头脑的本性,而这不是你的问题,因为你不是头脑。如果你是头脑的话,那么所有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了。那么谁会来选择,谁会想超越?又有谁会努力去接纳,努力去理解接纳?

  你是孤立的,完全地孤立,你只是一个观照,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只认同任何他觉得赏心悦目的东西——他忘了不如意的东西将如一片阴影随之而来。

  赏心悦目的一面不会令你麻烦——你为此而高兴,当相对的一极出现时麻烦就会随之而来;于是你被扯得粉碎。你的整个麻烦开始了。你从一名观者贬降为一个可以被认同的人。

  圣经故事中的贬降只是一种虚构。但这是真正的贬降:从一观照者贬降为与某种东西认同的人Z从而丧失了你的观照。

  不妨尝试一下:让你的头脑随心所欲。记住,你并不等同于它。那样你将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当你越少与之认同。你的头脑就会变得越软弱无能,因为它的力量来自于你的认同,它吮吸你的血液。但当你独自站得远远的,头脑就会开始萎缩。

  一旦当你完全不再认同于头脑,即使只有一小片刻,也会出现这样一种启示:头脑死了,它不再存在了,它曾经是如此丰满,如此绵延不尽——天天如此;行走的时候,睡眠的时候,它总在那儿——突然之间它不存在了。

  你环顾四周,留下的是一片空白,一片虚无。随着头脑的消失,自我也消失了。

  于是只剩下某种不包含「我」的觉知的品质。你至多可以把它看作是与「我是」相似的某种东西,而绝非是「我」。更确切地说,应为「它是」,因为即使在「我是」当中依然留有「我」的某种影子。一旦你领悟了「它是」,它便成了天地万物。随着头脑的消失,自我也消失了。很多对你曾是如此重要,如此困扰的事也随之消失。你曾想方设法要去解决它们,而它们却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件事都是一个问题,一份忧虑,似乎都无从解决。

  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鹅出瓶》的故事。这与你的头脑和「它是」特质有关。

  大师要他的门徒对一公案静心。一只小鹅被装进了一只瓶子并予以喂养,这只鹅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占据了整个瓶子。现在它大得已无法从瓶口出来了,瓶口太小了。这一公案是你必须在不损坏瓶子,不杀死鹅的前提下,把这只鹅弄出瓶子。

  现在它成了头脑的难题。

  你能做什么呢?这只鹅太大了,除非你打破这只瓶,否则你不可能将它取出来,但那是不允许的;或者,你将它杀死之后再拿出来,那样你就不管死话将它拿出来,那也是不允许的。

  日复一日,门徒静心着,找不到方法,想着这种方法或那种方法一一但事实上没有方法。在疲倦、完全地精疲力竭之后,突然一种启示——他突然地领悟到大师不可能对瓶子和鹅感兴趣,它们一定象征着什么东西,瓶子就是头脑,你就是那只鹅……但是有了观照,那便是有可能的。而不要存在于头脑中,否则你会变得与它如此地认同,以至于你开始感觉到你就是在它里面!

  他跑去告诉大师说鹅出来了。大师说,「你已经领悟了。现在就让它留在外面。它从未在瓶子里呆过。」

  如果你继续绞尽脑汁去想这只鹅和瓶子,你是永远也找不出解决的办法的。」它一定是代表了别的什么东西,否则大师是不会把它交给我的。那它是什么呢?」这才是悟性——因为大师与门徒之间的整个功能,整个故事就是关于头脑与觉知。

  觉知就是那只鹅,它从未呆在头脑的瓶子里。但你一直以为它在那里面,并不断地向人们求教如何使它出来。而确实会有傻瓜来帮你想法子让它出来。我把他们称为傻瓜。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领悟这件事的意义。

  鹅在外面,它从没有呆在里面,所以也就不存在把它取出来一的问题。

  头脑只是一个思维过程在你的头脑的银幕前经过。你是一个观察者,但你却开始将自己与一些美丽的事物等同起来——那是些诱饵。一旦你被美丽的事物抓住了,你同时也就被丑陋的东西所逮获,因为头脑没有二象性就不可能存在。觉知没有二象性,但头脑若没有二象性便无法生存。

  觉知是非二象性的,而头脑则是二象性的。因此只要观照。

  我不会教你们任何其它的解决办法,我只教给你们这唯一的一个办法。

  只要后退一点,然后观照。在你和你的头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论它是美好的、美丽的、可口的、任何你想凑近享用的东西,还是丑陋的东西——你都要尽量远离它。要像看电影一样去看它。但人们甚至会与电影溶为一体。

  我年轻的时候曾看过电影——到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影了——我曾看见有人在哭泣,在掉泪。幸好电影院里一片漆黑,使他们不至于感到尴尬——其实什么也没发生!我曾问我父亲,「你看见吗?你边上哪个家伙在哭!」

  他说:「整个电影院里的人都在哭,银幕上太……」

  「但是,」我说,「只是一块银幕而已呀。并没有人被杀,并没有悲剧发生——只是在放映一场电影,只是画面在银幕上移动而已;而人们却在大笑,在哭泣,并且整整三个小时沉浸于其中。他们成了电影的一部分,他们成了其中的某一个角色。」

  我父亲对我说,「如果你对人们的反应提出疑问,那你就无法欣赏电影。」

  我说,「我能够欣赏电影,但我不想哭,我并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好欣赏的。我只把它看成是一部电影,我并不想成为它的一部分。这些人都已经成了它的一部分。」

  你成了别的东西。人们成了别人。于是他们就会给自己制造痛苦。他们成了别的事物,于是当那种事物失去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很痛苦。

  认同是你痛苦的根源。而每一种认同都是与头脑的认同。你只需往边上靠一靠,让头脑经过。

  不久你便能看到所有的问题都不存在了——鹅出来了。

  你无需打碎瓶子,你也无需把鹅杀死。

静心观照

3.山顶上的观看者

 

  我似乎既没有完全活在尘世,也没有成为山顶上的观看者。那么我是在哪里呢?我感觉我好像是处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之间。

  那正是你该处的位置。

  你不断地制造麻烦。无论你在哪儿,你都得呆在那里。没有必要去做一个山顶上的观看者。不应该有「应该」这个概念。一旦「应该」进入了生命,你就被囚禁了。不应该有目标。不应该有对错。这是唯一的罪过:从分类、价值、谴责、欣赏等角度来思考。

  无论你身在何处……处在山顶上的观看者与尘世间的凡人之间并没有错。那正是你该处的位置。我要说:无论你身在何处,如果你能接纳它,那么此时此地你即刻便能成为山顶上的观看者,即使是在地狱,只要你能去接纳它,地狱便会消失,因为地狱只有借助于你的拒绝才能存在。地狱消失了,天堂便出现了。无论你接纳什么,都会变成天堂,无论你拒绝什么,都会变成地狱。

  据说圣人是不可能被扔入地狱的,因为他懂得用炼丹术来转换它。你听说过罪人人地狱,圣人升天堂一一但你所听说的事是错的。实际情况正相反:罪人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营造地狱,而圣人无论走到哪儿,他们都会创造天堂。圣人并不是被送入天堂的。并没有人来送他们,也没有人来安排这一切——没有人。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总是如此:他们创造出他们的天堂。他们把天堂带在身边,置于内在。而罪人呢?——你可以把他们送入天堂:他们会营造出地狱。他们不会再干别的事。

  那么圣人和罪人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呢?我的定义是:圣人g掌握了把一切转化为天堂的炼丹秘诀的人。而罪人是不懂得把事物转化为美丽存在这一奥秘的人;相反地,他不断地使事物丑化。

  无论你是什么都将在你周围反映出来。所以不要竭力变成任何别的东西。不要竭力呆在任何别的地方。那便是人们所患的疾病:总是要成为别人,总是要呆在别的地方,总是拒绝该有的东西,总是渴望不该有的东西。这就是人们所患的疾病。要警惕!你明白了吗?这是个很容易明白的事实。我并没有将它理论化;我也并不是一个理论家。我只是在指出一个公开的、显而易见的事实——即如果你能在此刻生活在你所呆的任何一个地方,忘了未来、目标以及想要成为别的某种东西的念头,即刻,你周围的整个世界就会变形;你成了一股转变的力量。

  接纳……诚心诚意,完完全全的接纳是宗教的全部意义所在。

  A想要成为B;B要成为C。于是就会形成一股转变热。

  你不是一种转换,你是一种存在。你早已定了性,你将永远如此——你早已如此了。不会再有别的东西加在你身上了;你已经是一件成品了。

  这就是我要讲神创造世界这个故事的意义:当创造出了_美之后,创造本身也就成了一种完美。神创造出了世界以后,你怎能再去改进它?你该去想想这有多么荒谬,这整个念头便是荒谬的。

  你在设法改进神:你不可能改进他的。你会痛苦,就这些。你会受不必要的折磨。你会患上疾病,而那只是出自你的想象,其实一切正常。神的创造意味着:完美之中出完美。

  你是完美的1不需要别的任何东西。此刻,就在此刻注视你内在的世界,要有直观的洞察力。还需要什么?一切都是完美的、美丽的。我甚至看不见一丝云彩。看看你内在的世界——在你内部的空间甚至没有一丝云彩,一切都充满了阳光。

  但头脑迟早会说,成为别的东西,到别的地方去,要转变。头脑不允许你存在。头脑是一种转变,而你的灵魂是一种存在。所以佛陀不断强调:「除非你抛开一切欲望,否则你成不了道!」

  欲望意味着转变。欲望意味着成为别的东西。欲望意味着不要接受你目前的处境,不要总处于完全「是」的心绪——不管是什么境遇。

  对生命说「是」就是宗教的;对生命说「不」就是非宗教的。每当你渴望某样东西的时候,你就是在说「不」,你在说会有更好的东西。

  树木很快乐,鸟儿很快乐,云朵很快乐——因为它们不会有转变。它们就是它们原有的样子。

  玫瑰不会想方设法成为莲花。不,玫瑰树很高兴它是一棵玫瑰树。你无法说服玫瑰树。无论你怎么吹捧莲花,你都无法收买玫瑰树的心,让它成为一朵莲花。玫瑰树只会大笑——因为玫瑰树就是玫瑰树。它已经定居并且凝聚在它的生命里。所以整个B然没有一点激动:安祥、安静、安宁。要安定!

  只有人类的头脑才是一片混沌,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别人,这就是无数次生命中你一直在做的事。如果你现在不觉醒,你准备什么时候才醒?早已到了你该觉醒的时候了。

  就从此刻开始生活,享受和享乐。抛开欲望!无论你是什么,享受它。

  要在你的生命中快快乐乐。那样时间会突然消失,因为时间只有与欲望在一起才能存在。未来就是因为你的欲望而存在的。

  于是你就会像鸟儿;聆听它们的欢鸣。于是你就会像树木;看一看——那份清新,那份葱郁,那些花朵。

  请呆在原地。我在这里并不是要给你增添一个新的欲望;我在这里只是要使你觉知到欲望的全部荒谬。欲望是吹过的一阵阴风(Sansar)。

  意识到欲望的无益,便是有所开悟。当一个人发现他已经成为自己总想成为的那种人时,他便成了一个佛。而你们都是佛,无论你们如何迅速入睡,无论你们怎么打鼾月都不要紧,

  让我做你们的警钟。睁开你们的眼睛。你们已经睡得够久了。是觉醒的时候了。早晨已经在敲你的门了。

 

静心观照

4.你把自行车留在了哪里?

 

  在静心过程中,我的头脑仍以每小时五百英里的速度运转。我从未体验过宁静,而且每次观照都是极其短暂的,如同闪电转瞬即逝。我是否是在浪费时间呢?

  你的头脑运转得极为缓慢。每小时才五百英里?!你认为这很快吗?其实你是极慢的。头脑快得已无法以速度来衡量。它比光还要快。光速每秒走十八万六千英里;头脑要比它快得多。但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那便是头脑的美丽之处,那是一种极其绝妙的特质!要与头脑成为朋友,不要与它作对,不要与它争斗。

  你说:「在静心过程中,我的头脑仍以每小时五百英里的速度运转。」——随它去!让它走得更快。你做一名观照者。观照头脑以如此快的速度飞速运转。去享受它!享受头脑的这种游戏。

  在梵文中这有一个专门的词语;我们称它为歇德维拉斯(Chidvilas)——意识的游戏。享受它!——头脑的这种游戏冲向星际,快速地来回穿梭,在整个存在之间跳跃。这当中有什么不对呢?就让它成为一种美丽的舞蹈,接纳它。

  我的感觉是,你所在做的一切都是要设法阻止它——你不能那么做。没有人可以阻止你的头脑!是的,头脑终有一天会停止,但没有人能够阻止它。头脑会停止,但那并不是因你的努力。头脑的停止是出自你的悟性。

  你只需去观照,并设法弄清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头脑会如此飞速运转。’它之所以会如此飞速运转绝不会没有缘由的。设法去搞清楚为什么头脑会如此急促,它奔向何方——你一定会有所企图。如果头脑想的是金钱,那么就试着去理解它。头脑本时不是问题所在。你可以去梦想金钱,梦想你中了头彩或诸如此类的事,然后你甚至会开始计划如何去花费这些钱,要买什么或不买什么。或者,头脑也可以把你想象成一位总统、一位首相,然后你可以开始去思考现在该做什么,如何去治理这个国家或者这个世界。只需去观照你的头脑!——头脑的去向。

  在你的深处一定有一个根源。除非那个根源消失,否则你将无法让你的头脑停止运转。头脑只是遵从你这内在根源的指令。如果有人想到性,那么就会有性压抑。观照头脑的去向。深入了解你自己,去找出你的根源所在。

  我曾听说:有个牧师非常焦虑。「听着,」他对他的司事说,「有人偷了我的自行车。」

  「你骑着它到哪里去了,牧师?」那家伙问道。

  「我只是在牧区附近拜访。」

  司事建议牧师最好在星期天布道时讲讲十诫。「当你说到‘你不该偷盗’时,我和你一起注意人们的面部表情——我们很快就会有所发现的。」

  星期天到了,牧师开始极其流畅地传布十诫,到后来他撇开了他的主线,他改变了他的语题,说得越来越离题。

  「先生,」司事说,「我想你该讲讲……」

  「我知道,杰尔斯,我知道。但你看,当我讲到‘你不该通奸’时,我突然记起我把自行车搁在哪儿了。」

  所要知道的就是你把自行车放在哪里了。头脑总是在某种缘由的驱动下才会飞速运转的。

  头脑需要领悟觉知。不要竭力去阻止它。如果你设法阻止它,第一步你无法成功;第二步如果你成功了——一个人经过持续几年的努力会成功——即使你成功了,你会变得非常呆滞。不会有任何三多里发生。

  第一步你无法成功;幸好你没能成功。如果你能成功,如果你设法成功了,那将是非常不幸的——你会变得呆滞,你会失去聪明才智,有了高速运转才会有聪明才智,有了高速运转才能不断地敏锐你的思维、逻辑和智力。不要竭力去阻止它。我不支持蠢人,我来这里并不是要使任何人变得愚笨。

  在宗教的名义下,很多人变蠢了,他们几乎成了白痴——只是一味地要阻止自己的头脑,却不明白它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运转……为什么会处在第一步的位置?头脑不会无缘无故地运转。不深入到缘由中去,不深入到深层的无意识中去,它们只是试图制止它。它们可以停下来,但他们得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将会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丧失来换取。

  你可以去印度各地走走,你可以发现成千上万个圣贤、圣雄。凝视他们的眼睛——是的,他们是些善良的人,很好的人,但很蠢。如果你深深地注视他们的眼睛,你将看不到任何智慧,任何闪光。他们是些没有创造力的人;他们没有创造过任何东西。他们只是坐在那里。他们过着呆板单调的生活,他们不是有生命的人。他们从未在任何方面帮助过这个世界。他们甚至没有创作过一幅画、一首诗或一首歌,因为即使是创作一首诗,你也需要聪明才智,你也需要头脑的某些特质。

  我不会建议你去阻止你的头脑,相反,我建议你领悟它。有了悟性奇迹便会发生。有了悟性,你会逐渐领悟那些缘由,看透那些缘由,而如果看透了那些缘由,缘由就会消失,头脑就会慢下来。但智慧却不会因此而丧失,因为头脑并未遭到逼迫。这便是奇迹。

  如果你不是通过领悟来消除那些缘由,你会干什么呢?比如你在开车,你不断地踩在加速器上,而同时你又想去踩刹车。这样你会毁了汽车的整个机械装置。你随时都可能出车祸。这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如果你在踩刹车,那么就不要碰加速器;不要再去踩它。如果你在踩加速器,那么就不要踩刹车。不要两件事情一起做。否则你会毁了整个机械装置;你在做两件截然相反的事。

  你有雄心——而你却要设法去阻止你的头脑?雄心会产生速度,因此你是在加速——但你却又在你的头脑安置了一个刹车。你会毁了你的头脑整个精细的构造,头脑是一种极为纤细的东西,是整个存在中最为纤细的一种,所以不要对它干傻事。

  没有必要去阻止它。

  你说:「我从未体验过宁静,而且每次观照都是极其短暂的,如同闪电转瞬即逝。」要感到高兴!这甚至也是一种极为有价值的东西。那些闪电,它们不是普通的闪电。不要想当然!有千百万人甚至连那些隐约的微光都未曾有过。他们从活着一直到死亡,他们从来就不知道观照是什么——一刻也不曾知道。你是幸福,你是幸运的。

  但你并没有心存感激。如果你不心存感激,那些闪电就会消失;只有心存感激,它们才会不断成长。有了感激之心,一切都会成长。要为你是个幸福的人而感到高兴——它们会成长。有了这份确信,事物会成长。

  「而且每次观照都是极其短暂的。」

  就让它短暂!即使只有短短的一瞬,那它也是在发生;你也可以有所体验。而有了这种体验,你渐渐地会创造出更多这样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事发生。

  「我是否是在浪费时间呢?」

  你不会浪费时间,因为你并不拥有时间。你只能浪费你所拥有的东西。你不拥有时间。无论你静心与否,时间总会被浪费——时间会被浪费掉。时间匆匆而过。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是做还是不做,时间一样会流逝。你无法节省时间,那你又怎么会浪费时间呢?只有你能够节省的东西你才可以去浪费。你不拥有时间。那就忘了它!你对时间最好的利用就是获取那些隐约的微光——因为到最后你会明白,只有那些观照的时刻保留了下来,其它所有的一切都流入了阴沟。你赚的钱,你获得的威望,你受到的尊敬都流入了阴沟。只有那些你曾有过观照之电光的时刻,只有那些时刻保存了下来。只有那些时刻会在你离开人世的时候继续跟随你——只有那些时刻会跟你走,因为那些时刻属于永恒,它们不属于时间。

  它在发生,你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它总是慢慢地,慢慢地发生。一滴接一滴,最终汇成广瀚的海洋。它是点点滴滴发生的,滴水成洋。你只需心存感激地去接受它,庆祝它,感谢它。

  不要设法阻止你的头脑。让头脑按它自己的速度运行——你只要观照。

 

静心观照

5.只需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两个波兰人坐在汽车前座上驾车行驶。当他们驶近一个拐角处的时候,其中一个驾车的人对他的朋友说,「你能不能盯住窗外,看看指示灯,转弯指示灯是不是亮?」他迅速倾出窗外去看那指示灯,并对他的朋友大声叫道,「亮了——没亮,亮了——没亮,亮了——没亮。」奥修,如果有人来问我,我是不是在观照,我的回答也会是这样的:是的,我在观照,不,我没在观照;是的,我在观照,不,我没在观照。是,不是,在回家的路上一直会如此下去吗?

  不会的。因为就你的观照而言,它既会出现也会消失;而你的回答会同波兰人关于指示灯是否亮着的回答一模一样,「是的——不——又是的……」

  这就是指示灯的功能;是,不是;是,不是。但不要嘲笑那个可怜的波兰人。就他的觉知而言,他是完全做到了觉知。每当灯亮的时候他说「是」;每当灯不亮的时候他说「不」。他对指示灯的觉知是不间断的。指示灯不停地变换着,那波兰人始终都意识到了什么时候它亮着,什么时候它没亮,什么时候它开着,什么时候它关了。他的觉知是不间断的。

  如果你对你的观照同样回答:「是的,我在观照;不,我没在观照;是的,我在观照,不,我没在观照。」那么你必须记住在这些观照片刻的后面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观照全过程。有时你在观照,有时你没在观照,谁来观照这一切?

  应有某种经久不变的东西。

  你的观照就如一个指示灯;不要被它所困扰。你的着重点应该放在永恒的事物上,放在经久不变的事物上,放在连续不断的事物上——它存在着。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我们只是把它给遗忘了。

  但即使我们把它给忘了,它仍然绝对完整地存在着。它就如同一面镜子可以反照一切,而且仍然还在反照一切,但你却背对镜子。可怜的镜子只能照出你的背影。

  转过身,它就可以照出你的脸了。

  打开你的心扉,它就会照出你的内心。

  把一切置于桌面,甚至不要隐藏一张卡片,它就会反映你整个存在。

  如果你继续背对镜子而立,并且环顾世界问别人,「我是谁?」那么也就由你了。因为会有傻瓜跑来告诉你「就是这样。这样做你就会知道你是谁了。」

  什么办法都不需要,只要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那并不是一种办法。

  你的存在便是那面镜子。

  也许你从未曾如此看待过这则笑话。如果你把这则笑话告诉任何一个人,他一定会大笑出来,因为那个波兰人如此愚蠢,因为那本来就是指示灯的功能——开、关、开、关。但你把这个笑话告诉我——我实在无法去笑它,因为我看到了其中某种没人会看到东西。

  那波兰人是持之以恒的,警觉的。他没有放过一个小点,一个片刻。

  当你说「观照,是的,」接着它消失了,然后你说「不」——它又出现了,你说「是」……这只是表明在这所有的观照片刻和非观照片刻后面还存在着某种东西。那后面是真正的观照,正在反照出你自以为是观照的变化过程。其实那并不是真正的观照,那只是指示灯。

  忘了指示灯。

  要记住你内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反照,要静静地观照一切。要慢慢地慢慢地擦拭它——那上面积了太多的灰尘,积了几个世纪的灰尘。除去那些灰尘。

  某一天,当镜子彻底干净的时候,那些观照片刻和非观照刻就会消失,你将只是一个观照。

  除非你悟到了观照的永恒性,否则所有的观照都将只是头脑的一部分。它们毫无价值。

 

静心观照

6.所有的小径都通向山顶

 

  觉知是否是比爱更高的质量?

  最高的巅峰是一切价值的极点:真理、爱、觉知、本真,以及整体。在巅峰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只有在我们觉知的幽谷里才是分离的。它们只有在被污染,在与别的事物相棍杂的时候才是分离的。一旦它们变得纯净了,它们便是一体的;越纯净,它们就聚得越紧。

  比如,每种价值都处于很多不同的层次;每种价值都是一架有很多横档的梯子。爱是色欲——最低的一级横档,与地狱相接;爱亦是祈愿——最高一级的横档,与天堂相连。而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很多易于识别的横档。

  在色欲中,爱只有百分之一的成份:百分之九十九是其它的东西:嫉妨、自我的羁绊、占有欲、愤怒、性欲。它更物理化,更化学化;没有更深入一点的东西了。它是极其肤浅的,甚至连肤浅还不及。

  随着你步步高升,事物会变得越来越深入;它们开始具有新的方方面面。原本只是生理的东西开始增添了一个心理的维度。原本只是生物学的领域变成了心理学的范畴。我们可以与动物同处一个生物学的领域,但我们绝不会与动物同属一个心理学的范畴。

  当爱继续上升——或者更深人,其含义是一样的——它便会开始具有某种灵性的东西。它变得抽象了。只有佛陀、克利希纳、耶稣基督才能领悟爱的这种质量。

  爱就是这样一路传播的,其它质量亦是如此。当爱百分之一百纯洁时,你便再也无法区分爱与觉知了;于是它们不再是两个分离的个体。你甚至无法区分爱与神;它们也不再是两个分离的个体。因此耶稣说上帝就是爱。他把它们视为同义词。这其中极具卓识远见。

  在生命的外围一切都是单独出现的;在外围有许多的存在。当你越来越接近中心时,这么多的存在就会开始融化、溶解,并开始变为一个整体。在中心,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整体。

  因此你的问题只有在你尚未领悟爱与觉知的这种最高质量前是对的。如果你对珠穆朗玛峰,这个最高的巅峰有一点点的认识,你的问题就绝对是没有意义的。

  你问:「觉知是不是比爱更高的品质?」

  并没有谁低谁高的问题;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两种质量。从低谷通向巅峰有两条小径。一条是觉知、静心:禅宗的途径。另一条是爱的途径,是奉献者之道,宗教徒(Bhaktas)之道,苏非之道。在你旅途开始之初,这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你不得不加以选择。但无论你选择哪一条道路,它们都通向同一个巅峰。当你接近巅峰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另一条道上的旅人正在向你靠近,慢慢地,两条小径逐渐合到了一起。当你到达顶点时,它们便合二为一了。

  那些追随觉知之路的人把爱看作是他觉知的结果,是觉知的一种副产品,是觉知的一个影子。而那些沿着爱之路走来的人则把觉知当作是爱的结果,爱的副产品,爱的影子。它们是同一枚硬币上的两个面。

  要记住:如果你的觉知缺少爱,那它也同样不会纯粹;它仍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纯正。它仍然不是真正的觉知;它一定与非觉知的东西掺和在一起了。它不是纯净之光;在你的内在一定还有部分深藏的黑暗在活动,在起作用,在影响你,在统治你。如果你的爱没有觉知,那么它也不真是爱。它一定是某种较低层次的东西,某种更接近于色欲而不是祈祷的东西。

  所以要以此为尺度:如果你走觉知之路,那就以爱为标准。当你的觉知突然盛开成爱的花朵时,你要全然地去领悟觉知的发生,即三摩地的获得。如果你遵循爱之道,那就让觉知作为一种标准,一种试金石。突然之间,觉知的火焰从你爱的中心开始升腾,你要全然地领悟它……要欢庆!

  你到家了。

静心观照

7.庆祝意识

 

  做了几年的宣泄静心以后,我感觉到有一种深深的内在和谐,平衡和归于中心的感觉出现在我的身上。但你说在进入三摩地最后一个阶段前,一个人必会经过一场大混乱。我怎么才能知道我已经经过了这个混乱的阶段了呢?

  首先,在无数次的生命中你一直生活在混乱中。这并没有什么新奇。这已经是陈年旧事了。其次,以宣泄为基础的动态静心会让你抛开头脑的一切混乱。那便是这些静心方法的美妙之处。你可以静静地坐着,而你同样可以很容易地做动态静心或混乱静心。一旦混乱被释放了,宁静就会开始降临在你身上。于是你便可以静坐。如果能正确地去做,持续地去做,那么宣泄静心会把你所有的混乱融化进外在的世界。你就不需要经历一个疯狂的阶段。那便是这些静心方法的美妙之处。疯狂早已被释放。它被溶进了静心方法中。

  但如果你能如帕坦加利(Patanjali)所示的那样静坐……帕坦加利没有宣泄静心;似乎在他那个时代并不需要这种方式。人们自然便是非常的宁静、平和、纯朴。头脑还没有如此多的活动。人们睡得很香,他们就如动物一样生活着。他们没有太多的思维、逻辑、理性,他们更多的是趋向于自己的心中之心,就如原始人甚至他们现在还是如此。这样的生活会让很多东西自动地宣泄掉。

  比如,一个伐木工:他无需任何发泄,因为只要通过伐木,他所有的杀性都释放了出来。伐木就如同杀死一棵树。一个碎石工无需宣泄静心。他其实整天都在宣泄。但对现代人来说事情就不同了。现在你生活得如此舒适,除了疯狂驾车,在你的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宣泄的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每年因车祸丧身的人数要比其它死因多的缘故。这是最大的疾病。无论是癌症还是肺结核,或者是其它任何一种疾病,其死亡人数都抵不过驾车丧身的人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年死了几百万人;而更有许多人每年因为司机的疯狂驾驶而死于轮下。

  如果你是个司机,你也许已注意到每当你饿了的时候你会把车开得很快。你会一直踩着加速器,你会把刹车给忘了。当你非常仇恨、非常生气的时候,车就变成了你发泄的工具,否则你的生活如此舒适,你会越来越少地关心你的身体,越来越多地生活在头脑中。

  那些了解深层的大脑中心的人认为,用手劳动的人较少忧虑,较少紧张:他睡得很香,因为双手与头脑深处相联系,与头脑中心的最深处相联系——你的右手与左脑相连,你的左手与右脑相连,当你用手劳动时,能量便从头部流出双手,并得以释放。那些用手工作的人不需要宣泄。但用脑工作的人极需宣泄,因为他们聚积了太多的能量,却没有办法,没有出路将它从身体里释放出去。这样继续下去,头脑会发疯。

  在我们的文化与社会中——在办公室,在工厂,在集市——用头脑工作的人被认为是头头:职员头,主管头;而用手工作的人则被认为是助手。这是带有谴责的。正是「助手」一词而显得带有谴责的意思。

  当帕坦加利研究这些经文的时候,世界完全不同。人们还是「助手」。没有特别需要宣泄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宣泄。于是他们可以很容易地静坐,但你却坐不下来。因此,我一直在创立一些宣泄的方法。只有在宣泄之后你才能够静坐,在此之前你做不到。

  「做了几年的宣泄静心以后,我感觉到有一种深深的内在和谐、平衡和归于中心的感觉出现在我的身上。」现在不要自找麻烦;就让它发生。头脑会出来干预。头脑会说「这怎么会发生呢?我首先得经过一场大混乱。」这个念头会制造出一片混乱。我观察到:人们渴望宁静,但当它真的发生时,他们却又难以置信。太美好的事情往往无法相信是真的,尤其是那些总是自责的人更无法相信这真的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不可能的!那只会发生在佛陀或耶稣身上,怎么会是我呢?不,这不可能。」他们到我这里来;他们被宁静所打扰,它竟然发生了:「这是真的吗?是不是我想象出来的?」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呢?即使是想象,这也总比想象愤怒、想象性欲和欲望好得多。

  而且我要告诉你,没人可以想象宁静。想象需要有某种形式,而宁静没有形式。想象意味着形象化地思维,而宁静没有形象。你无法想象它。那是不可能的。你无法想象悟性,你无法想象开悟,三摩地和宁静,不可能的。想象需要某种基础,某种形式,而宁静是无形的,抽象的。没人为它画过一幅像;没人能够为它画像。没人为它塑过一尊像;没人能够为它塑像。

  你无法想象宁静。头脑在玩把戏。头脑会说,「这一定是想象。像你这样一个蠢人,这怎么可能呢?宁静怎么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呢?——那一定是你想象出来的。」或者说,「奥修这家伙对你施了催眠术,你一定受骗了。」

  不要制造这样的麻烦。生活中的麻烦已够多的了。当宁静降临的时候,去享受它,庆祝它。这意味着混乱之力已被抛开。头脑在做最后的顽抗。它会挣扎到最后,它会坚持到最后。待到最后一刻,当成道即将到来时,头脑亦会作最后的顽抗,因为这是它的最后一役。

  不要为此担心,不要管它是真是假,也不要去管混乱是否会随之而来,因为如果你这样想的话,你就已经带来了混乱。正是你的意念制造了混乱,每当这个时候,头脑会说,「现在听着,我告诉过你的。」

  头脑很会自圆其说。它首先给你一粒种子,然后当它开始发芽时,头脑会说,「看看,事先我告诉过你,你受骗了。」混乱出现了,而它是由意念带来的。因此为什么要担忧混乱将来是否会来,为什么要担忧它是否已经结束呢?此时此刻,你是宁静的——为什么不为此庆祝一番?让我告诉你,有了你的庆祝,它就会成长。

  在这个意识的世界中,没有比庆祝更有益的了、庆祝如同浇灌植物,担忧恰是庆祝的对立面。它就如同斩草除根。要感到高兴!要与你的宁静共舞。那一刻来到了——这已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去要求别的了明天,自会到来。这一刻已有太多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经历它,庆祝它,分享它,欣赏它?让它成为一首歌,一支舞,一首诗;让它具有创造力。让你的宁静具有创造力;对它做点什么。

  许许多多的事都是可能的。因为没有比宁静更具创造力的东西了:无需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画家,成为毕加索;无需成为亨利·穆尔(Henry Moors),无需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那些远大的抱负来自头脑,而不是出自宁静。

  无论多么不起眼,用你自己的方式去作画。无论多么不起眼,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徘句。无论多么不起眼,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歌唱,去舞蹈,去庆祝,你将发现下一刻将会带来更大的宁静。一旦你领悟到庆祝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分享得越多,接纳得就越多这个道理后,每时每刻它都会不断地成长,成长。

  下一刻总是诞生自这一刻,所以为什么要为此操心呢?如果此时此刻是宁静的,那么下一刻怎么会是混乱的呢?它会出自哪里呢?它将诞生于这一刻。如果这一刻我是开心的,那下一刻我怎么会不开心呢?

  如果你想在下一刻不开心,那你必须在这一刻就变得不开心,因为不开心只有来于不开心;开心只有来于开心。无论你想在下一刻收获什么,你都得从现在起播种。一旦有了忧虑,一旦你开始去想混乱是否会来,它就真的会出现;你早已把它带来了。现在你就得去收获它,它早已到来。无需等待下一刻;它早已在那儿了。

  记住这一点,这真的是一件奇怪的事:当你悲伤的时候,你从不会认为这也许是你的想象。我从未遇见过这样的人,虽然很悲伤却对我说这也许只是他的想象而已。悲伤是完全真实的。但高兴呢?——事情马上就不一样了,你会开始去想,「也许这是想象。」每当你紧张的时候,你从不会认为这是你的想象。如果你认为你的紧张和痛苦只是想象,那它们就会消失。如果你认为你的宁静和幸福只是想象,那它们就会消失。

  任何东西只要被认为是真的,那就会成真。任何东西只要被认为是假的,那就会是假的。你是你周围整个世界的创造者;记住这一点。获得幸福和愉快时刻的机会不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空想上。但如果你什么也不做,忧虑的可能性就会存在,如果你什么也不做——如果你不跳舞,如果你不唱歌,如果你不分享——这种可能性就会存在。那本来可以极具创造力的能量就会制造出忧虑。它将在你内在制造出新的紧张。

  能量必然是富有创造力的。如果你不把它用之于高兴,这份能量就会被用之于不高兴。而对于不高兴你有那么多根深蒂固的习惯,于是能量流动得极为松驰和自然。用于高兴那将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因此在最初的几天里你必须保持觉知。每当一个快乐时刻出现的时候,让它攫住你,拥有你。充分地享受它;下一刻怎么会不同呢?不同又在哪里呢?这种不同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你有你自己的时间。你的时间不会是我的时间。有多少个头脑就同时存在多少种时间。。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时间。如果有统一时间的话.那就会有麻烦。那么在受苦受难的全人类中,就没有人会成为佛陀,因为我们同属于一种时间,不,它是不同的。我的时间只来自于我自己——这是我的创造。如果此刻是美丽的,下一刻就会更美丽一一这是我的时间。如果这一刻对你来说是悲伤的,那么你就会有更悲伤的下一刻——那是你的时间。无数条时间的并行线并存着。还有一些人没有时间地存在着——那些已达到无思维境地的人。他们没有时间,因为他们不会去想过去;那已经逝去了,所以只有傻瓜才会去想它。当某种东西逝去了,它就永远逝去了。

  有一种佛教咒语:大门大门,巴拉之门——:「消失,消失,完全消失;让它消失在烈火中。」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降临。为什么要为此操心呢?当它到来时.我们自然可以看到。你会在那里遇到它,所以为什么要为此担心呢?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只剩下此时此刻,纯净,充满激情。经历它,如果它是宁静的,要心存感激。如果它是愉快的,要感激神,要相信它。如果你能相信,它就会生长。如果你不信,那你就玷污了它。

 

静心观照

8.调节到不确定

 

  我对自己观照得越多,我所经历的自我的假像就越多。我开始感觉到自己就像一个陌生人,再也分不清什么是虚假的。这给了我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我找不到以前我曾有过的生活准则。

  这发生了;这注定会发生。记住,一个人应为它的发生而高兴;这是一个好兆头。当一个人开始他内在的旅程时,一切似乎都是很明朗、很稳固的,因为自我控制一切,自我具有一切的准则。自我统筹一切,自我是主人。

  当你在旅途上走了一段以后,自我会开始消失,它似乎会变得越来越虚假,越来越像是一种假像,一种幻觉。当一个人开始从梦中醒来时,他的准则就会丧失。现在过去的主人不再是主人,而新的主人还没有出现。于是就会有骚乱,有混沌。这是一个好兆头。

  走完了一半的路程之后,就会有一种诚惶诚恐,心神不安的感觉,因为你感到失落,感到自己如同一个陌生人。在此之前,你很清楚自己是谁:你的姓名、你的体型、你的地址、你的银行余额——一切都是确定的,这就是你。你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现在自我消失了,旧的房屋倒塌了,而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

  一切都是朦胧的,模糊的,过去确信的一切都消逝了。

  这是好事,因为过去的确定只是一种虚假的确定。事实上那不是确定,在它后面深藏着的是不确定。所以,当自我消失时,你会感到不确定。现在你灵魂的深层展现在你的面前——你感觉到自己是个陌生人。你一直是个陌生人,只是你的自我一直在欺骗你,使你感觉到你很了解你自己。梦得太多,便会显得极为逼真。

  早晨当你从梦中醒来时,你会突然之间搞不清自己是谁,自己又是在哪里,你在清晨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呢?——你突然从梦中醒来,有那么一小片刻你竟不知道你是在哪里,你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当一个人从自我的梦幻中觉醒过来时这也同样会发生。你会感到惶恐,感到不安,感到不踏实,但你应该为此而高兴。如果你为此感到痛苦,你就会跌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在那里一切都是确定的,一切都是统筹好的,计划好的,在那里你很清楚,在那里准则很明了。

  抛开你的不安。即使它存在着,你也不要过于受它的影响。就让它存在着,去观照它,那样它也会消失。不安很快就会消失。它存在着只是出于确定的一种习惯。你不知道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领域中生存。你不知道如何在一个没有保障的世界中生存。之所以不安只是因为过去的保障,只是出于一种旧习惯的沿袭。它会消失。只是你必须去等待,去观照,去放松,并且为发生的一切而高兴。我要告诉你,这是一个好兆头。

  很多人到了这一步便折了回去,只是因为想找回自在、踏实、安适的感觉。他们错过了。他们快要接近前面的目标了,但他们却折了回去,不要那样做;要继续向前,不确定是件好事,它并没有什么错。你只需把自己调节好,那便成了。

  你一直被调节得与自我确定的世界、与自我安定的世界相和谐。无论表面有多虚假,一切看来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你需要稍加调节才能去适应不确定的存在。

  存在是不确定的,不安定的,是危险的。它是一种流体——一种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你要去认识它。要鼓足勇气,不要回头张望,要向前看;要不了多久不确定本身会变成一种美丽,不安定本身会变成一种美丽。

  事实上,只有不安定才是美丽的,因为不安定才称得上是生命。安定是丑陋的,它是死亡的一部分——所以它才是安定的。无准则地生活是唯一的生活途径。当你带着准则生活时,你是在过一种虚假的生活。理想,准则,戒规——你把一些东西强加于你的生活,你在塑造自己的生活,你不让它自然发展,你要设法从中培养出些什么。准则是粗暴的,而所有的理想是丑陋的。有了它们你将错过你自己。你将永远抵达不到你的存在。

  成为(Becoming)不是本性。所有的成为,以及为成为某种事物而花费的一切努力,都会把一些东西强加于你。这是一种粗暴的行为。你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圣人,但你的圣洁中会掺和着丑陋。我要告诉你并要强调这一点:无准则地生活是对圣洁的唯一可能。即使那时你成了一个罪人;但在你成为一个罪人过程中,依然含有一丝神圣,一丝圣洁

  生命是神圣的;你无需将任何东西强加于它,你无需去塑造它,你无需硬给它一种模式,一种戒律和一种秩序。生命有它自己的秩序,有它自己的戒律。你只是随它运转,随它漂流,你不要设法去推波助流,河水在自然流淌——你要与它成为一体,河流便会带你汇入海洋。这就是门徒的生活:一种自然发展的生活,而不是人为的生活。然而,渐渐地你的存在到达了云层,超越了云层和冲突。突然之间你自由了。在杂乱无章的生命中你找到了一种新秩序。但秩序的性质已全然不同。它不再是你强加而成的东西,它更接近于生命本身。

  树木也有秩序,河流和山脉也有,但那些秩序不是说教者、清教徒或者牧师神父强加的。它们不会找某个人去寻求准则。秩序是内在固有的;它存在于生命本身中。一旦自我不再操纵一切,不再拉来推去——「做这做那」——一旦你完全摆脱了自我,戒律,一种内在的戒律就会步入你的生命。它是没有目的的。它并不是在寻求什么,它只是发生了:就如你在呼吸,就如你饿的时候会找食吃,就如你困的时候会上床睡觉。这是一种内在的秩序,一种固有的秩序。当你变得与不安定相调和时,当你变得与你的陌生感相调和时,当你变得与你未知的生命相调和时,它就会出现。

  在禅里面,有一种最美丽的说法之一:当一个人活在尘世的时候,山脉是山脉,河流是河流。当一个人进入静心时,山脉便不再是山脉,河流便不再是河流,一切都是一场大骚乱,大混饨。但当一个人达到了开悟,达到了三摩地,河流又会是河流,山脉又会是山脉。

  这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你有确定的自我,在第三阶段,你有绝对确定的无我,而处于这两个阶段之间的是混乱;那时确定的自我已经消失,而确定的生命尚未到来。这是一个极具潜力、极富创造力的时刻。如果你变得害怕了,返身折了回去,你将错过一切可能的东西。

  前面就是真正确定的东西。那种真正确定并不是要去排斥不确定。前面是真正安定的东西,那种真正的安定并不是要去排斥不安定。这种安定大得可以将不安定包容于其中,它大得可以不再害怕不安定。它吸收不安定于其中,它包容所有的矛盾。因此有的人会将它称之为不安定,而有的人则把它叫作安定。事实上,它既都不是又全都是。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是个陌生人,那就庆祝它,要心存感激。

  这样的时候是极罕见的;要享受它。你越是享受它,你就越能感觉到确定的东西正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地向你靠拢。如果你能庆祝你的陌生感,你的漂浮感,你的流浪感,突然之间你就到家了——第三个阶段开始了。

静心观照

9.清点觉知的片刻

 

 

  您告诉我们要觉知一切——即意味着要观照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行为。当我下决心在工作中觉知的时候,我常会忘了觉知,而每当我觉知到我并没有在觉知时,我有一种罪恶感;我觉得我犯了错。您能对此作些解释吗?

  这是每一个想在工作中觉知的人都会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因为工作要求你全然忘了你自己。你应当深深地投入进去……就好像你已不存在。除非有这种全然的投入,否则工作只能留于表面。

  人类创造的一切伟大的成就——在绘画、诗歌、建筑、雕塑及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都需要你全然的投入。如果你同时要设法觉知,你的工作就永远不会是一流的,因为你没有将自己溶于其中。

  所以要在工作时觉知需要极严的锻炼和戒律,而且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行走。你可以行走,你可以觉知到你在行走——每一步都可以充满觉知。吃也一样……就如他们在神庙饮茶一样——他们称之为「茶道」,因为在啜饮时,人必须保持警觉和觉知。

  这些事虽小,但从它们开始着手却是很不错的。你不该从绘画,舞蹈这样的事开始——那是些非常深奥、复杂的现象。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随着你越来越习惯于觉知,随着觉知变得就如同你的呼吸一样自然——你无需作任何努力就能为之,这已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于是在任何事情上,在任何工作中,你都可以觉知。

  但记住一个前提:这必须是毫不费力的;这应该是自然发生的。那样,绘画,或者作曲,或者跳舞,或者甚至用剑与对手决斗,你都可以保持完全的觉知。但那种觉知不是你苦苦争取来的觉知。那不是一个开端;那是一个长期修道过程的巅峰,有的时候未经修行它也照样会发生。

  但这很罕见——在这样极端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采用简单的方法。首先去觉知那些不需要你投入的事。你可以边走边想;你可以边吃边想。用觉知来代替思想。继续吃,但同时清醒地觉知你是在吃。行走时,用觉知代替思考。继续走;也许你会走得慢些但更优雅些。在这些小事情上觉知是可能的。而当你变得越来越有条不紊时,你就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活动。

  终于有一天世界上一切活动你无不做到既全然地投入某件事同时又保持着觉知时,那么你可以全然地做各项活动。

  你说:「当我下决心在工作中觉知的时候,我常会忘了觉知。」这不该是由你决定的,这必须由你长期修道而成。觉知必须自动地发生;你不要去呼唤它,你不要去强迫它。

  「而每当我觉知到我并没有在觉知时,我有一种罪恶感。」那是绝对愚蠢的。当你觉知到你没在觉知时,你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此刻你是觉知的。在我的教旨中,是没有罪恶这个概念一席之地的。

  罪恶是灵魂的一种癌症。而所有的宗教便是利用罪恶来挫败你的尊严,你的自尊,使你成为奴隶。不需要有罪恶感,这是自然的。觉知是一件如此崇高的事,所以即使你只能觉知几秒钟,你也要为此而高兴。不要去在意那些你忘了觉知的片刻。多注重每当你突然想起「我没在觉知」时的那个状态。要感觉幸运,因为至少几小时后觉知会回来。

  不要让它成为一种忏悔,一种罪恶,一种悲哀——因为若是感到罪恶和悲哀,你就无药可救了。在你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败感。而一旦失败感植入了你的头脑,觉知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改变你的整个着重点。你能觉知到你忘了觉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现在你要尽量长时间地不去忘记。你会再次忘记;你也会再次想起——但每次忘记的间隙会变得越来越小。如果你能避免罪恶感,那本质上是属于基督教的,你不觉知的间隙就会变得越来越短,终有一天它们将会全部消失。觉知就会变得如同呼吸或心跳,如同你的体内血液循环——连续不息。

  所以你要提防不要有罪恶感。没有什么可以让你有罪恶感的。树木从不听天主教神父说教,这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它们会使玫瑰有罪恶感:「你为什么带刺呢?」正在风中、在雨中、在阳光中翩翩起舞的玫瑰会突然变得非常悲哀。舞蹈会消失,欢乐会消失,芳香会消失。现在那些刺成了它唯一的真实存在,成了一种伤害——「你为什么带刺呢?」

  但是由于没有一片玫瑰丛会傻到去聆听任何一种宗教的任何一位教士说教,玫瑰照样舞蹈,而那些刺,亦会随着玫瑰一起翩然起舞。

  整个存在是无罪的。一旦一个人变得无罪了,他便成了整个生命长河的一部分。那便是开悟,是一种没有罪恶感的觉知,为生命中呈现的一切而高兴:光明是美丽的;黑暗也一样美丽。

  当你不再为任何事感到有罪恶感时,对我来说你便成了一个有宗教性的人。但对所谓的宗教来说,除非你有罪恶感,否则你就不具宗教性;你越是感到有罪,就越具宗教性。

  人们以惩罚,以苦行来折磨自己。人们禁食;人们用拳头猛捶自己的胸口,直到血从他们的胸口流出。这些人对我来说都是些心理变态者;他们并不是宗教的。他们的所谓宗教教导他们,如果你做错了任何事情,最好由你自己来惩罚自己,而不要等到最后的审判日让神来惩罚你——因为那种惩罚会把你永久地抛入无底的黑暗的地狱。没有逃路,没有出口——一旦你步入了地狱,你便走了进去。

  整个全人类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被教导成自认为是有罪的。它从你眼中带走了光辉;它从你脸上带走了美丽;它从你的生命中带走了优雅。它把你贬成一个罪犯——完全没有必要。

  记住:人类是脆弱的,懦弱的,而错误乃人之常情。那些发明了「错误乃人之常情」这一谚语的人亦发明了「宽恕乃神之所赐」这条谚语。我不同意这后面一条。

  我认为,「错误乃人之常情,宽恕亦是人之常情。」而原谅自己则是最高尚的美德之一,因为如果你无法宽恕你自己,那你就不会去宽恕世界上其它任何人——这是不可能的。你是满身的创伤,满身的罪恶,你怎么能够去原谅任何人呢?你所谓的圣人不断说你将被抛入地狱!事实上,他们自己正生活在地狱,他们甚至不允许神来宽恕你!

  有个伟大的苏非诗人奥尔马·加亚姆(Omar Khayyam)曾在他举世闻名的诗集《四行诗集》(《Rubaiyat》)中写道:「我将去畅饮,去跳舞,去爱。我将去犯所有的罪,因为我相信神是富有同情心的——他会原谅一切。我的罪孽微乎其微;他的宽恕却无限广大。」当牧师们得知他的书时——由于那个时代书是手写的,所以没有印刷的出版物……牧师们发现他所写的是如此亵读神的东西,而他却说,「别担心,继续做你想做的事,因为神只有纯粹的怜悯和爱。你在七十年的生命中又能犯多少罪呢?——与他的宽容相比,那实在是微不足道。」

  他亦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全国闻名。牧师们找到他说,「你都写了些什么?你会毁了人们的信仰!要给人们制造一种恐惧感,要告诉人们神是公正的:如果你犯了罪,你就得受惩罚。没有任何怜悯。」

  奥尔马·加亚姆的书在当时被焚烧了。牧师们发现一本烧一本,因为这个人在教授这样一种危险的思想。

  如果它在人类中传播,而每个人都开始在生活中欢欣鼓舞,那牧师们会怎么样?圣人们会怎么样?那他们关于地狱,天堂和上帝的神话又会怎么样?所有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至少对我来说,奥尔马·加亚姆是已开悟的苏非神秘主义者之一,而他所说的,其中包含了巨大的真理。他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应该犯罪。他只是认为你不该有罪恶感。无论你做什么——如果不对,就别再重蹈覆辙。如果你觉得伤害了某人,就别再那样做。但没有必要感到有罪,没有必要仔侮,没有必要以苦行来折磨你自己。

  我要完全改变你的着重点。与其计算那些你忘了觉知的次数,倒不如去清点那些极少出现的透澈觉知的美丽片刻。那些少有的片刻足以拯救你,足以治疗你、治愈你。而且如果你注意它们,它们便会在你的觉知中不断成长,不断延长。慢慢地,慢慢地,所有不觉知的黑暗都将消失。

  开始的时候你也常常会发觉同时工作与觉知也许是不可能的,但我要对你们说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极易做到。只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开头,只是不要从XYZ开始,而要从ABC开始。

  在生命中,由于错误的开端,我们不断地错过了很多事。一切都必须从最初开始,我们的头脑没有耐性;我们总想快速做完一件事,我们总想未经梯子的每一级直接抵达最高点。

  但那将意味着一个绝对的失败。而一旦你在某件事上失败了,比如觉知一这不是一个小失败一也许你就再也不会去尝试它,永远不会。失败挫伤了你。

  因此任何如觉知般有价值的事情——由于它可以打开存在的一切神秘之门、它可以把你带到神的圣殿——你应该非常小心谨慎地从头开始,慢慢进行。

  只要稍微有点耐心,目标并不遥远。

   

静心观照

IO.尽量使事情简单化

 

 

  我怎么才能辨别出一部分头脑观注另一部分头脑与观照者之间的区别呢?观照者能否观照它自己?有一次,我以为我做到了,然而在同一天我又听到你在你的演讲中说道,「如果你认为你成了观照者,你便已经错过了。」从那时起,我就一直试图去观照体内的感觉,思想和情感。很多时候我被它们抓得紧紧的,但偶尔,会有一小会儿,我觉得极度的放松,什么也没留住——它一直在流动。要做点什么吗?

  一个人必须从行走、就座、睡觉、进食开始观照。他应当从最固定的事情开始着手,因为这样较为容易些。然后他就应该转入更微妙的体验。他应该开始观照思想。而当他能够很到家地观照思想时,他就应该开始去观照感觉。等你觉得你能观照感觉了之后,于是你便可以开始观照你的情绪,这比你的感觉更微妙,更模糊。

  观照的奇迹在于当你观照身体时,你的观照者会变得强大;当你观照思想时,你的观照者会继续强大;当你观照感觉时,观照者会变得更大,当你观照你的心境时,观照者会强大到能够留住它自己——观照它自己,就如黑夜里的一处蜡烛,不仅点亮了周围的一切,亦点燃了它自己。

  找到纯粹的观照者是精神世界最伟大的成就,因为你内在的观照者正是你的灵魂,你内在的观照者正是你的永存。但永远不要有片刻这样的想法,「我做到了,」因为那一刻正是你与之错过的一刻。

  观照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你总是在不断地深入、再深入,但你永远也到不了「我做到了」这样一个尽头。事实上,你走得越深,就越会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但人们总是只观照别人;他们从不费心去观照他们自己。每个人都在观照——这是最肤浅的观照——观照别人在干什么,观照别人穿什么,观照别人长得怎么样,每个人都在观照,观照已不是一种新引进你生命的事物,它只是需要更深入,需要从别人身上移开,需要转向你自己内在的感觉,思想和心境——最后,观照观者本身。

  有个犹太人在火车上坐在一位神父的对面。

  「请问,阁下,为什么您把领子捂得严严实实的?」

  「因为我是一个神父。」神父回答道。

  「我也是一个为人父的人。可我不会将衣领穿成这个样子。」犹太人说。

  「嗯,」神父说,「但我是千千万万人的父亲。」

  「那样的话,」犹太人答道,「也许你该反穿你的裤子。」

  人们很观照别人的一切。

  两个波兰人外出散步时,突然下起雨来。

  「快,」其中一个人说,「快打开你的伞」。

  「那没用的,」他的朋友说,「我的伞全是洞。」」

  「那你为什么要把它带来呢?」

  「我没想到会下雨啊。」

  你会很容易去笑人们的荒唐行为,但你是否曾经嘲笑过你自己呢?你是否曾经发觉到你自己也在做一些荒唐的事呢?不,你完全没有观照自己;你全部的观照都是在他人身上,那对你没有帮助。

  将这种观照的能量用于你生命的转换。它会给你带来你做梦都意想不到的巨大的喜悦和幸福。简单的一个过程,但一旦你开始将它运用到你自己身上,它便成了一种静心。

  人可以从任何一件事情上去静心。

  任何将你领向你自己的事情便是静心。而要找到你自己的静心方式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正是在这种寻觅中你会发现极大的乐趣。而且由干这是你自己的发现——不是某些强加于你的宗教程序——你将很情愿地深入进去。你走得越深入,你就会越快乐——越祥和,越宁静,越紧密,越高贵,越优雅。

  你们都知道观照,因此要学会去做并不成问题。只是要改变观照的对象。要使它们更靠近些。

  观照你的身体,你会有惊奇的发现。我不用观照便可以移动我的手,而我观照的时候亦能移动我的手,你看不出两者的区别,但我却能感觉到其中的差异。当我带着观照移动它时。这其中会有一种优雅和美丽,会有一份祥和与宁静。在散步时你可以观照你的每一步,它不仅具备散步这样一种锻炼带给你的所有好处,它同时还具备某种简单静心的有益之处。

  在乔答摩佛(Gantam Buddha)成道的波德戈雅(Bodhgaya)造起了一座庙宇,用以纪念两件事——一是他曾在底下坐过的一棵菩提树。就在树的旁边有一些用来散步的小石头。他曾在那里静心,在那里坐坐,而当他感觉到坐得太久时——身体需要一些锻炼——他就会在那些石头上散步。那便是他的散步静心。

  我在波德戈雅参加一个静心团体的时候曾去过那座庙宇。

  我看到很多来自日本、中国及其西藏的佛教喇嘛。他们全都对那棵树肃然起敬,我没看见一个人敬仰那些佛陀曾走过无数英里的石头。我告诉他们,「这样不对。你们不该忘了那些石头,它们曾被乔答摩佛的双脚踏过无数次。但我知道你们为什么没去注意它们,因为你们已经完全忘了佛陀曾一直强调的话,即你要观照你身体的每一个行为:行走,就座,躺卧。」

  你不应该让任何一个片刻无意识地流逝。观照将会使你的意识更敏感,这才是真正的宗教——其它一切都只是空话。但你问我,「还有进一步的东西吗?」不。只要你能观照。别的就什么也不需要了。

  我在这里就是努力要使宗教变得尽量的简单。所有的宗教所做的恰恰相反:他们使事情复杂化——复杂得人们从不敢去尝试。例如,在佛经中每个佛教徒都须遵从三万三千条戒律;就是要记住它们都是不可能的。仅仅三万三千这个数字就是以使你垂头丧气了:「我完了!我的整个生活都被扰乱了,都被毁了。」我教你们:只需找到一条适合你、与你相和谐的原则——那就足够了。

  

静心观照

11.观照如同播种

 

  观照是怎么导致无念的呢?我越来越能观照我的身体、我的思想和感觉,这种体验很美丽。但无念的片刻既罕见又遥远。当我听到你说「静心就是观照」时,我觉得我领悟了。但当你谈论「无念」时,听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您能对此评论一下吗?

  静心有一个很长的历程。当我说「静心就是观照」时,那是静心的开始。而当我说「静心是无念」时,那便是静心的终结。观照是开端,无念是终结。观照是达到无念状态的方式。

  自然地,你会觉得观照要容易些,它离你很近。但观照就像是种子,接着有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不只是等待,而是要相信这粒种子将会发芽,相信它会变成一片丛林,相信总有一天春天会来临,这片丛林会开花。无念状态是花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播种当然是很容易的。那是举手之劳的事。但花朵的盛开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可以准备好一切条件,但花朵只能按它自己的愿望绽放。你不能设法强迫它开放,春天不是你所能及的,但如果你准备充分,春天就会到来。那是绝对可以保证的。

  你前进的道路极其完好,观照是途径,而你会偶尔感觉一下无念的片刻。这些是对无念状态的粗略一瞥,但只有一小片刻的时间。

  记住一条基本规律:那些能够存在一小片刻的事物,就能够成为永恒,因为你总是只有一个片刻——你不会同时有两个片刻。但如果你能将这一个片刻转变成一种无念的状态,你就掌握了秘诀。于是也就不存在使你转变不了的障碍。第二个片刻也会带着同样的潜质和能力随之而来。

  如果你领悟了这个秘诀,那你就掌握了打开每一个片刻、使之成为无念瞬间的钥匙。无念是最后的一个阶段,到那时,意念永远地消失了,而无念的间隙成了你内在固有的真实存在。如果这些偶尔的瞬间发生的话,那就表明你走对了路,你用对了方法。

  但千万别不耐烦。存在需要极大的耐心。这最终的奥妙只会向那些具有极大耐心的人打开。一旦一个人处在了一种无念的状态,那么任何东西都无法把他从他的生命中诱开。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大得过无念的力量。没有一种伤害能够伤害到这样一个人。没有依恋,没有贪婪,没有嫉妒,没有愤怒,什么都无法在他心中生成,无念状态是一片没有任何云彩,绝对纯净的天空。

  你说:「观照是怎么导致无念的呢?」有这样一条内在的规律:头脑没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是寄生物,它们依赖于你的认同而存在。当你说:「我很愤怒」时,你就把生命的能量注入了愤怒,因为你正渐渐溶入了你的愤怒。

  但当你说:「我观照到愤怒在我的头脑的屏幕上闪现」时,你并没有将任何生命、任何精力、任何能量注入到愤怒中去。你之可以能够看见,那是因为你没有被同化。愤怒是绝对无能为力的,它对你没有任何的影响,它改变不了你,它左右不了你。它是完全空洞的,没有生命的。它会过去,天空将会一片明净,你头脑的屏幕上将是一片空白。

  慢慢地,慢慢地,你开始走出了你的头脑。那就是观照全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乔治·葛吉夫所谓的「无身份」。你不再等同于你的头脑。你只是站得远远的——漠不关心,仿佛那是别人的思想。你切断了与它们的联系。只有到那时你才能去观照它们。

  观照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你与它们打成一片,就没有了距离,它们离得太近了。这就好像你把镜子放得太靠近你的眼睛——你就无法看到你的脸。要有一定的距离,那样你才能在镜子里看到你的脸。

  如果思想距你太近,你就无法观照它们,你就会受你思想的影响和宣染,愤怒使你生气,贪心使你贪婪,淫欲使你好色,因为其间一点距离也没有。它们离得太近了,必然会使你认为你与你的思想是一体的。

  观照打破了这种一体性,并制造了一种隔离。你观照得越多,距离就越大;距离越大,你的思想从你那里得到的能量就越少,它们没有任何其它的来源。

  很快它们就会开始死去,开始消亡。在它们消亡的时刻里,你将初次领略到无念的一瞬——你是在体验。你说:「我越来越能观照我的身体,我的思想和感觉,这种体验很美丽。」这只是一个开始。但即便是开始,也已极为美丽。只要站在正确的道路上,即使一步也不走,亦会让你没有缘由地感到巨大的快乐。

  而一旦你开始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你的喜悦、你的美丽的体验就会伴着新的意义、新的花朵、新的芳香而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宽广。

  你说:「但无念的片刻既罕见又遥远。」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因为人们从不知道有这种间隙。他们的思想总是处在高峰时间。一个意念接着一个意念,就如汽车一辆接着一辆。一路上延绵不断——无论你醒着还是睡着。你所梦见的一切只是思想的画面形式,因为无意识的头脑不懂语言。

  你所感觉到的一切正说明你走对了路。对每一个寻道者来说都存在这样一个疑问,即他是否是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进。这没有保障,没有保险,没的保证。所有的层面都是敞开的;你怎么去选择正确的方向呢?

  这里有一些帮助你如何去选择的方法和尺度。你所走的道路,你所用的方法,必须能够给你带来快乐,能够使你更敏感,更观照,能够赋予你一种巨大的幸福感,这就是评判你所应走的道路的唯一标准。如果你变得更痛苦,更气愤,更自私,更贪婪,更好色,那就表明你走错了道。

  在正确的道路上,你的喜悦会一天天地增长。而你的美丽感觉的体验将变得极其绚烂,变得更为鲜艳,那是一种世上从未见过的色彩,那是一种世上从未有过的芬芳。然后你便可以放心地上路,不再害怕走错方向。

  这些内在的体验将使你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记着它们在成长。那意味着你是在前行。现在你只有很少的一些无念的片刻。这已是很不简单的成绩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因.为人们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不知道有无念的时刻。这些小小的片刻会变大。随着你变得越来越归于中心,越来越观照,这些片刻会开始变大,如果你能义无反顾地一直走下去,如果你没有误入歧途,距那一天就为时不远了。要是你继续勇往直前,这一天并不会太遥远,那时你将第一次感觉到间隙变大了,以至于几小时过去了也没有一个意念出现。现在你获得了更大的无念体验。

  当你二十四小时地处于无念状态中时,你便到达了终极。那并不意味着你无法运用你的头脑,这是那些完全不了解无念状态的人提出的谬论。

  无念并不意味着你无法运用你的头脑。它只是指头脑无法使唤你。无念并不意味着要摧毁头脑。无念只是将头脑搁在一边,任何时候你需要与外界交流,你都可以让它运转起来,那时它就成了你的仆人。此刻它是你的主人,即使你一个人坐着的时候,它也不停地进行着:喋喋不休,喋喋不休,而你无法做任何事。你是那样的彻底地无助。

  无念只是意味着头脑被搁在了它应处的位置,作为一个仆人,它是一件很好的工具;作为一个主人,那就非常不幸了,这是很危险的,它将毁了你的一生。

  头脑只是你与别人交流的工具。但当你一个人独处时,便不再需要头脑。因此无论什么时候你想用它,你就可以用。另外还要记住一点:当头脑几小时地保持宁静时,它会变得更充沛,更有朝气,更具创造力,更敏感,它通过休息恢复了活力。

  普通人的头脑思维大约是在三四岁的时候开始的,然后它们会持续七十年至八十年而没有休假。很自然地他们不可能具有创造力。它们太疲倦了,它们被无聊搅得太累了。世界上有无数的人没有创造力地活着。而创造力却是最愉快的体验之一。但他们的头脑太累,它们无法处在一种流动的能量状态中。

  无念的人让头脑休息,让头脑充满活力,使之极为敏感,使之一旦需要随时可以投入运转。人们体验到无念决非偶然……他们的话本身开始具有一种魔力。当他们开始运用他们的头脑时,头脑便会具有一种超凡的魅力,一种超凡的魔力。它会具有极大的自发性,具有在清晨日出前露珠的清新。头脑是本性表达和创造的最重要的参与工具。

  因此静心者,或换言之,无念者甚至可以将乏味的话转化成诗句。无需费任何力——他的话就充满了权威,不需要争论,它自身成了争论,它所携带的能量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真理。无需任何逻辑或经文来证明它,无念者的话有一种内在的自信。如果你准备好了去接受聆听,你将会在心里感觉到它:那不言而喻的真理

  你说:「当我听到你说‘静心就是观照’时,我觉得我领悟了。但当你谈论‘无念’时,听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那怎么会听起来容易呢?那是你将来的一种可能。你已经开始了静心,它也许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由于你对它已有了一定的体验,所以你能明白我的话。而如果你能领悟静心,那就不必再担扰了。静心一定会导致无念的。就像每条河流无需地图、无需导游便能流入海洋一样。

  每条河流最后都会毫无例外地流入海洋,每种静心最终也都会毫无例外地达到无念状态。

  但是,当恒河在喜玛拉雅山中穿越山岭与溪谷时,它自然不会知道什么是海洋,它无法想象到海洋的存在,但它一直在向大海奔去,因为水具有一种找到最低处的本能,而海洋便是最低的地方。因此河流在喜玛拉雅山的最高峰形成,然后立即开始往低处流,最终它们必然会找到海洋。

  静心过程正相反——它向着高处上移。而最终的巅峰便是无念。无念是一个简单的词,但它确切的意思是成道,自由,挣脱一切束缚,对永生和不朽的体验。

  那都是些大字眼,而我不想吓退你们,因此我用一个简单的词:无念。你领会你的头脑,你可以去想象头脑不在运转的状态。

  一旦头脑没有运转,你就变成了宇宙之头脑的一部分,天地之头脑的一部分。当你成了天地之头脑的一部分时,你个人的头脑就起到了一个美丽仆人的作用。它承认了它的主人。而且它会把天地之头脑的信息带给那些仍然为个人头脑所羁绊的人。当我与你们说话时,那实际上是宇宙天地在利用我。我所说的话并不是我自己的话,它们是属于宇宙的真理,那是它们的力量,那是它们的超凡惑力,那是它们的魔力。

静心观照

12.观照就足够了

 

  我总是听您说:「停止作为,只要观照。」不久我又听见说头脑应是我们的仆人而不是主人。除了观照,似乎什么也不必做,但仍有这样的问题出现:除了观照,我们还需对这个难驯服的仆人做些什么?

  除了观照,无需再对这个难驯服的仆人做什么。从表面看,对那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解决办法似乎太简单了些。但这正是存在之奥秘的一部分。也许正是因为问题过于复杂了,解决的办法才会如此简单。

  观照,观注,觉知这些字眼对解决头脑的全部复杂性似乎太。小了点。几百万年下来的传统、习惯、制约、偏见,怎么会仅仅因为观照而消失呢?但它们确实消失了.

  正如佛陀曾说过的,如果房子里的灯亮着,贼就不会靠近那所房子——他们知道主人还醒着,因为光线从窗子上,从门户中透出,你可以看见灯还亮着。现在不是进入那所房子的时候。当灯关灭后,小偷们就会走近那所房子。黑暗成了一种邀请。正如佛陀所说的,你的思想、想象、梦境、焦虑、你的整个头脑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形。

  要是你观照,观照就如同那灯光。那些贼就会消失。如果那些贼发现你没有观照,他们就会叫来他们的兄弟和表兄弟,以及所有的人,说道:「快上,」这种现象就像灯光一样简单。你把光线带入的一刹那,黑暗便消失了。你不会问,「光线对于黑暗的消失足够了吗?」或者「当我们带来了光线后,我们还需做些什么别的事来使黑暗消失吗?」

  不,只要有光线在,黑暗就会消失,光线不见了,黑暗就会出现。有观照存在,头脑就会消失,观照不存在时,头脑就会出现。

  因此当你开始观照以后,慢慢地,慢慢地,随着观照者的逐渐强大,你的头脑就会变弱。一旦观照者成熟,头脑马上就顺从地成为一个美丽的仆人。这是一套机械装置。要是主人来了,机器就会被投入使用。如果主人不在或很快睡着了,那么机器就会继续工作下去,按它自己的程序进行。没有人下命令,没有人会说:「不,停下。那件事不能做。」于是,慢慢地头脑会相信自己是主人,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你的主人。

  因此当你尝试成为一个观照者时,它会反抗,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头脑生死存亡的问题。它完全忘了它只是个仆人而已。你不在的时间太久了——它认不出你了。于是就有了观照与意念之间的斗争。但最终的胜利将属于你,因为本性和存在都希望你成为主人,头脑成为仆人。那样一切就会和谐。那样头脑就不会出错月B样一切的存在就会很轻松,很宁静,就会流向其终点。

  除了观照,你不必再做任何事。

  爱尔兰人在拍卖场买了一只鹦鹉。他问拍卖商:「我为这只鹦鹉花了很多钱——你能肯定它会说话?」拍卖商答道,「当然,我敢肯定;它刚才在拍卖时还与你对着叫价呢。」

  这就是头脑的不觉知,这就是头脑的愚蠢之处。我曾听说那些爱尔兰无神论者——看见有神论者开设了一种电话祷告服务——他们便也开设了这样一种服务,尽管他们都是无神论者。好胜的头脑……他们也开设了这种电话祷告的服务。当你给他们挂电话时,没有人会来接听。

  有个夜晚两个流浪汉坐在一堆营火旁。其中一个很沮丧。「你知道,杰姆,」他沉思地说道,「流浪汉的生活并不如人们认为的那么好。夜晚得在公园里的长凳上或寒冷的仓库里度过。要徒步旅行,还总得躲避警察。被人从一个镇上踢到另一个镇上。吃了上顿不知下餐;还要被别人嘲笑……」他的声间音渐渐低了下去,他重重地叹息着。

  「那么,」另一个流浪汉说,「要是你有那样的感觉、那你为什么不去为自己找一份工作呢?」「什么?」第一个流浪汉疑惑地说,「去承认我是个失败者?」

  头脑已经习惯做一个主人了。这需要一些时间让他醒悟过来。观照就已经足够了。这是个很宁静的过程,但其结果却极为重要。就驱散头脑的黑暗而言,没有比观照更好的地方法了。事实上,共有一百十二种静心方法。那些方法我已全部经历过——这并不仅在理智上。这花去了我几年的时间去经历每一种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实质。

  在经验了这一百十二种方法之后,我惊奇地发现,其实质就是观照,这些方法的非实质性部分各不相同,但每一种的中心都是观照。

  因此我可以告诉你们,全世界只有一种静心,那便是观照艺术。它可以做一切事——你的存在整个蜕变一它将打开通向塞田姆(Satyam)之门,湿婆之门,桑德瑞姆(Sundram)之门:即真理,神圣,及其一切美丽之门。

 

静心观照

静心者说——代后记邱正平

 

  无巧不成书。1994年5月5日下午5时,我在伦敦osho国际中心表演书法「静心」时,赶来采访我的英国最大的周刊——观察家报的一位女记者告诉我,这一周,正是英国的「静心周」。

  一个偌大的英国,居然举办「静心周」!这真是个奇迹,我这小半个静心者服了。

  我是六七年之前爱上静心的。那时,我还在上海海港报当记者,业余时间写书法,自1986年在云南的「三月街」上,我偶遇美籍华人许光汉先生,我的整个书法艺术就奇迹般地发生裂变。那是因为他给我看了OSHO签名画。

  那天,许先生把一帧帧各种色彩和种种线条相映成趣的画片拿给我看,并告诉我,这是osho的签名画,我惊喜道:「哇!osho是个伟大的书法家!」

  接着,我自己书写了一个大大的「醉」字,请许先生转给Osho。许先生告诉我,不要叫他许先生,叫他阿洛克更亲切些。

  阿洛克把「醉」字交给了OSHO。OSHO说:「这书法非常、非常、非常好!」那就是阿洛克转达的。

  1989年的一月,阿洛克又到上海。我坐他的摩托车到「功德林」吃素菜,路上,遇到红灯,阿洛克把摩托车的帽子往上一推说:「邱正平:今年你会去印度!」到了12月,我真的去了印度,在印度普那举办了两个个人书画展,更重要的是我去拜见了OSHO。

  OSHO那时每天晚上都在普那的OSHO国际静心中心的佛堂内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静心者,我是中国大陆去的第一人,所以中民特别照顾我,我想单独拜见OSHO,但是秘书说他身体状况不行,只能集体见,但给我安排一个在第三排的摄像机旁,这样,OSHO也能看到我。

  那些,所有的静心者都沐浴后换上洁白的袍子,在静坐一个小时后,OSHO在一片欢歌漫舞中徐徐而进,然后和全场一起静坐,静心,10分钟后再和静心者告别……

  在OSHO的静心中心,我学到了许多可充实书法艺术的其它艺术,如舞蹈、音乐、静坐、坐禅,特别是那个旋转的「苏非舞」。

  在中国,我自己认为一天也没有静过心,每天东奔西忙,到了印度,开始也静不下来,后来,书画展和我的书法班都结束了,我开始有一段时间的静心,但要使思想静下来,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我练「苏非」,开始是好玩,几分钟下来后,脑海一片空白,只听到瀑布的水流声,人静下来了。

  后来,又学「空达里尼」,在一片放松中,我彻底放松了……

  我把轻松、音乐、舞蹈、静心溶入我的书法之中,书法越来越轻松,越艺术。1991年在法国举办的个人展上,得到法国艺术界的肯定,法国人说:「这样的中国艺术,他们看得懂。」

  静心,给了我后半世的快乐,也使我的书法艺术发生裂变,所以我应永远记住这个可爱的地方:

  OSHO Commune International

  17 Koregaon Park Poona 144001

  India

封底语

  

  静心并不是某种能附加在你身上的东西,它不能够加在你身上,它只能通过一种基本的蜕变,变异来到你身上,它是一种花开、一种成长。成长总是来自整体,它不是附加品,就像爱,它不可能附加在你身上,它是从你自身中成长出来的,是从你的整体性中成长出来的。你必须朝着静心成长。

  静心只不过是要使你觉知到你真实的自己的一种设计,它并不是由你创造出来的,它不需要由你来创造,它是你已经是的,是你与生俱来的,你就是它!它只需要被发现。如果你爱得很深,渐渐地你将会觉知到你的爱越来越静心,一种微妙的宁静品质进入了你,思想渐渐地消失,空隙渐渐地出现……

  如果爱是在正确的路线上,那么爱会使你静心,如果静心是在正确的路线上,那么静心会使你爱。

  单独是一朵花,是开在你心中的一朵莲花。

  单独是健康的,它是一种成为你自己的喜悦,它是一种拥有你自己的空间的喜悦。

  庆祝单独,庆祝你的纯粹的空间,那么一首伟大的歌将会从你心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