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情简明读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9:14
前        言
《洪泽县情简明读本》是根据县委八届六次儿全会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知我洪泽、爱我洪泽、强我洪泽’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编写的普及型县情读本,旨在通过本书的编写,使读者对全县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全貌有一个概要的了解和把握,通过“知我洪泽”,激发“爱我洪泽、强我洪泽”的热情。
《洪泽县情简明读本》从秀美水乡、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崛起腾飞和美好未来5个方面简要构画了我县的轮廓,是我们了解县情的简明通俗资料。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读本》肯定存在不少局限、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指正。
由于形势不断发展,各方面工作也在与时俱进,本书刊登的有关资料仅仅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情况,供读者参考。
编 者
2004年7月
目  录
秀美水乡
气候温和……………………………………………………
水网密布……………………………………………………
土地肥沃……………………………………………………
植被繁茂……………………………………………………
矿藏丰富……………………………………………………
悠久历史
建制沿革……………………………………………………
历史人物……………………………………………………
革命遗迹……………………………………………………
人口构成……………………………………………………
民族宗教……………………………………………………
灿烂文化
大湖文化……………………………………………………
文物古迹……………………………………………………
文保单位……………………………………………………
风景名胜……………………………………………………
崛起腾飞
综    合……………………………………………………
特色农业 …………………………………………………
支柱工业……………………………………………………
园区建设……………………………………………………
个私经济……………………………………………………
基础设施……………………………………………………
社会事业……………………………………………………
美好未来
秀 美 水 乡
洪泽县因洪泽湖而得名。
洪泽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8°28'-119°9'、北纬 33°02'-34°24'间,西依洪泽湖,与泗洪、泗阳隔湖相望,东挽白马湖,与楚州、宝应、金湖水陆相依,南临淮河入江水道,与盱眙毗邻,北濒苏北灌溉总渠,与清浦接壤。东西长63公里,南北宽39.4公里,水陆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57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37平方公里,除洪泽湖西岸不连片低丘、南岸垄岗及西顺河冲积平原外,皆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全县最高点在老子山,高程51.5米,最低点在白马湖区,高程5.1米
气 候 温 和
洪泽县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地带,具有季风性和兼受洪泽湖水体调节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冷暖多变,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晴朗。年平均气温14.9摄氏度,与同纬度县份比较,夏季气温相近,冬季气温高出0.4-0.7℃。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16.1℃(1969年2月6日)。7月份最暖,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气温39.8℃(1959年8月24日、1978年7月8日)。平均相对湿度76%。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日99天。年均降水量913.3毫米,85%的年份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最多年降水量1531.6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532.9毫米(1978年)。最大月降水量640毫米(1965年7月)。一日最大降水量193.8毫米(1984年8月31日)。历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1天,降雨量60.2毫米。全年连续无降水日66天。最大降雪量15.3毫米,最大积雪深度27厘米(1989年2月3日、4日),最多连续降雪日数18天。
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4-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70%以上,3个降水高峰期为4-5月的春雨期、6月中下旬-7月下旬的梅雨期、9月的秋雨期。7月份降水量最多,达21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6.7%;12月份、1月份降水量最少,平均不足37毫米。
日照充足。年均日照2300小时,日照率52%,0℃以上日照2094小时,占日照时数的92%。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116.1千卡/平方厘米。
无霜期较长。无霜期平均242天,最长272天(1968-1969年),最短194天(1960-1961年)。一般有霜期11月18日-3月21日,123天,最长有霜期171天(1960-1961年),最短有霜期93天(1968-1969年)。初霜最早日10月28日(1969年),最迟日12月15日(1968年);终霜期最早日2月26日(1968年),最迟日4月11日(1961年)。初终霜早迟相差70天。
水 网 密 布
洪泽县素称“水乡泽国”,境内河网密布,水域宽阔,水域面积占县域面积的54%。水文水系主要特征表现为境内河湖均属淮河流域水系。纵横县境的主要河流有: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老三河、草泽河、张福河、洪金排涝河等过境河流以及浔河、砚临河、贴堆河、往良河、花河等境内河流。
淮河:经老子山注入洪泽湖,境内长17公里,是洪泽湖水量的主要补给源,干流入湖口宽约2公里。
苏北灌溉总渠:源自高良涧进水闸,引洪泽湖水经淮阴、楚州、阜宁、滨海等县于扁担港注入黄海,境内长20公里。
淮河入江水道:始于三河闸,引洪泽湖水经高宝、邵伯等湖至三江营注入长江,境内长25公里。
老三河:源自蒋坝镇北洪泽湖大堤小工坝,经三河、共和、万集至金湖县境入宝应湖,境内长16公里。
草泽河:西起周桥,东经东双沟、万集、仁和入白马湖,全长30公里。
张福河:南起高良涧镇,北经淮阴码头汇入大运河,境内长10公里。
浔河:上承洪泽湖大堤东的贴堆河,东经高良涧、朱坝、岔河入白马湖,全长24公里,用于排污排涝。
砚临河:北起高良涧砚台洞,南延至东双沟套闸与草泽河相通,全长14公里,现为灌溉航运河道。
贴堆河:北起高良涧镇,南至蒋坝洪金洞,全长20公里,与洪泽湖大堤东侧相贴,北连浔河,承接大堤渗水以及堤东部分农田排水。
往良河:在黄集、岔河境内,西起砚马河,注入白马湖,全长23公里,为黄集南片耕地骨干排涝河道。
花河:在黄集镇境内,全长15公里,东入白马湖,为黄集北片耕地骨干排涝河道。
境内湖泊有洪泽湖、白马湖。洪泽湖位于县城以西,白马湖位于县境东部。
洪泽湖
洪泽湖原是古代海滨的一个泻湖。汉代,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30里。到了隋大业年间,因洪水泛流,遂将原来的名称破釜涧改称洪泽浦,到唐代时,始称洪泽湖。明清两代为确保大运河漕运,采取“蓄清刷黄济运”的措施,加高加固洪泽湖栏水大坝高家堰,形成了巨型水库——洪泽湖。空中鸟瞰洪泽湖,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又称为“天鹅湖”。
洪泽湖是大型综合性平原水库,西承淮水,北接沂沭河,东往黄海,南入长江。系世界最大的“悬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水面辽阔,资源丰富,既是淮河流域大型的水利、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之美誉,堪称镶嵌在苏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洪泽湖属浅水湖泊,最大水深5米,平均水深1.5米。湖底呈浅碟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高程一般在10-11米,最低处约7.5米,最高处约12米。因它的湖底比东部平原高出2—8米,又被称作“悬湖”。湖岸线长354公里,最宽处60公里。其东岸为人工建筑的石坡大堤,北岸与西岸为北西走向的岗洼地,南岸为北东走向的岗洼地和丘陵,湖泊正常蓄水高度12.5米,水域面积2090平方公里,库容31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35亿立方米。入湖年平均经流量330亿立方米。1931年8月,达历史最高水位,真高16.25米。1953年2月,达历史最低水位,真高仅8.87米,整个洪泽湖底露出水面。
洪泽湖水位的涨落主要取决于淮河入湖流量。入湖主要河流有淮河、池河、怀洪新河、濉河、安河、新汴河、西民便河、团结河、维桥河,其中,淮河入湖水量占入湖量70%以上,年平均入湖量328.5亿立方米,经洪泽湖调蓄后通过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南注入江、东入黄海。每年8月至翌年4月为涨水期,每月5-7月为枯水期,最低水位常出现在6月,为农业灌溉高峰期。泥沙主要来自淮河,淮河泥沙输入量占入湖泥沙总量的75-90%,湖均含沙量0.15公斤/立方米。遇强冷空气侵袭或寒潮,湖面会出现封冻现象,一般发生在1-2月份,1955年、1969年、1977年发生3次全湖封冰现象,其中1969年1月31日至2月12日间,冰厚达25厘米。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裕。湖区有鱼类90多种,水生植物80多种,底栖动物70多种,澡类160多种和浮游动物90种。
历史上淮河流域是一个灾害深重的地区。建国后,洪泽湖大堤历经四次加固,开挖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河、淮河入江水道,兴建了三河闸、二河闸、高良涧进水闸等一批流域性控制工程,确保了淮河下游人民生活安澜。
白马湖
地跨洪泽、金湖、湖安、宝应4个县市,流域面积774平方公里。该湖古称马濑湖,又是其湖形酷似一匹白马,故又名白马湖。白马湖面南北长17.8公里,东西平均宽6.4公里。湖底高程一般5.5米,最低5米,正常蓄水位6.5米,面积105平方公里(县辖40多平方公里),库容0.95亿立方米。防洪水位8米,库容2.5亿立方米。
白马湖原为江淮平原中运西平原的一部分。黄河夺淮前(1194年),受淮河及其支流冲淤影响,区内洼荡相间分布。黄河夺淮后,淮道淤塞,下游水系无源头,泥沙迅猛填积,遂成冲湖积平原。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后,上游客水减少,下游泄水不畅,致洼区段汇集周边降水、径流,滞积成湖。
土 地 肥 沃
洪泽县土地肥沃,易于耕种。县域总面积209万亩,陆地总面积95.5万亩,其中耕地40万亩,。全县人均耕地10.4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耕地1.4亩。
洪泽境内土质较好,填土层厚度一般为0.8米。下土层较均匀,为中塑——硬型粘土,厚3-4米,为良好的持力层,下卧层为中塑——软塑粘性土。地表露出地层为第四系东台组,厚约98-125米,其下为基岩。全县土壤分为4个大类,大部为水稻土,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0%,少部为潮土、褐土、石灰岩土。
植 被 繁 茂
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洪泽湖与白马湖的围湖滩地、浅水域中,为混生、水生草本植物类型。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有乔木19科、37种,灌木树种3科、3种,草本植物78种。全县林木覆盖率19.5%。县内植被分3种类型:
落叶阔叶林:乔木主要有洋槐、苦楝、侧柏、泡桐、意杨、柳树、苹果、梨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紫穗槐、白腊条、杞柳、月季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燕麦、地榆、蒲公英等,主要分布在洪泽湖大堤、新老三河大堤、苏北灌溉总渠圩堤以及村庄四周。
水生植物:浅湖水生植被主要以眼子菜、草茨萍、轮生菜、轮叶黑藻、金鱼藻、槐叶萍等沉水、漂浮植物为主,主要分布在洪泽湖与白马湖的滨岸浅滩上。滩地芦苇、蒿草亦有大面积分布。
农业植被:稻麦、油、绿是主要栽培作物,广泛分布于洪泽湖大堤以东的平原地区。玉米、大豆、花生、高粱、山芋、棉花等作物主要分布在湖两岸低丘岗地上。
人工栽培的林木树种主要有意杨、水杉、梧桐等,主要分布在河湖堤圩以及村庄四周。
矿 藏 丰 富
我县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的重要矿产有石油、地热(温泉)、无水芒硝、岩盐、矿泉水等,各矿种储量均相当丰富。
共和镇境内多年前已发现石油资源,现由江苏油田开采,年开采量几万吨至十几万吨。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老子山镇、高良涧镇、西顺河镇及洪泽湖区进行了油气资源初步物理勘查,勘查反映西顺河镇地下有油气显示。
地热(温泉)分布于老子山镇,属人工钻孔揭露、断裂构造型温泉。热水中偏硅酸、氟、锶、锂、镭等多种矿物成分含量达到医疗热矿泉水国家标准,属优质医疗热矿泉水,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单井允许开采量40—80方/小时。2002年以来,江苏润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江苏苏源电力实业开发公司分别在老子山镇投资建设温泉度假村和老子山温泉山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无水芒硝、岩盐资源分布于洪泽县西顺河镇,分布面积10多平方公里。无水芒硝远景储量1.5亿吨,岩盐远景储量23亿吨,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品位芒硝和岩盐矿藏。矿藏为互生型固相沉积矿床,矿体埋于地下1800米到2500米之间。无水芒硝矿石平均品位84%,矿层水文地质、工程水文条件相对简单,易于水溶开采。岩盐矿石平均品位71.9%。无水芒硝是轻工、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在我国无机化工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岩盐除用于制取食用盐外,工业用途亦十分广泛。洪泽县无水芒硝开发始于1988年,1994年工业开采试验成功,1995年起开始工业化规模生产。现有多家企业在洪泽从事芒硝开采、加工活动,年开采、加工芒硝60—80万吨。芒硝加工产品单一,全部初加工成元明粉后对外销售。岩盐尚未开采。
矿泉水分布于洪泽县城区,日允许开采量2000吨以上,水型为偏硅酸、锶复合型,质优口感好,目前尚未开发。
悠 久 历 史
洪泽县建县虽只有40多年,却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四万年至一万年前,“泗洪下草湾人”即生活在洪泽湖一带,五千年前,共和镇一带已建立起父系氏族村落。
建 制 沿 革
夏朝时为淮夷人的聚落,西周时为徐国腹地。春秋属吴越,战国时属楚。秦汉以后隶属多变,或为郡国分属之地,或为道、府、州分辖之区,或为几县并立之境。秦时属泗水郡、东海郡,西汉时属临淮郡。东汉时属广陵郡、下邳国。三国时,全境入魏,地处下邳郡和广陵郡边境,魏将邓艾于境内设屯垦殖,修白水塘,灌田一万二千顷,并建石鳖城,城址在今共和镇和三河镇境内。西晋时期,全境地处下邳国、临淮国和广陵郡边界。东晋十六国时期,全境地居东晋和前秦、后赵、前燕边界,后全入东晋。南北朝时期,全境居南北朝边境。隋时分别属下邳郡和江都郡。唐宋时处泗州、楚州边界。元时属淮安府。明时分属淮安、凤阳等府。清时属江苏省淮安府和安徽省泗州。民国时属淮安、淮阴、盱眙等县。抗战时期,新四军东进开辟洪泽湖地区根据地,境内先后建立淮宝县和洪泽县,后因战事原因撤销。1956年,国务院批准重建洪泽县,隶属于淮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隶属淮阴市(后改名淮安市)。全县辖12个镇,124个村(居委会)。政府所在地高良涧镇。
历 史 人 物
洪泽钟灵毓秀,历代常有人才崭露。汉代陈琳善为诗赋,与曹丕、曹植过往甚密,深得曹操厚爱,与孔融等以诗文名噪当时,被称为“建安七子”。五代时,南唐重要将领刘仁赡能征惯战,重名守节,颇受中主李瑾器重。南宋画家龚开能诗善画,生前即享有“得片纸如得连城璧”的美誉。清代水利专家郭大昌通晓治水方略,秉性廉洁,作事认真,虽遭同僚排挤,也不同流合污,曾受乾隆褒奖,被中国水利学会列为战国以来著名水利人物14人之一。工艺大师晁大来,善以竹蔑提花编织各种制品,并将竹蔑编织和建筑装璜结合起来,开辟了竹蔑编织新天地。清代朴学大师丁晏勤学不辍,博闻强记,著书数十部,极受学者推崇。清代翰林大学士曹典初,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即在岔河白马湖东一带创办“长湖垦殖公司”,其大农业思想较今人先知近百年。
革 命 遗 迹
洪泽人民勤劳淳朴,富有牺牲精神和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洪泽湖地区是苏北抗击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战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洪泽大地上留下了宝贵革命遗迹,主要有西顺河二十六烈士陵园、李绍武烈士陵园、新四军四师仁和会议会址和左家楼江淮大学旧址。
西顺河二十六烈士墓:位于西顺河街西首。1945年,新四军第一师第五十二团为保卫军部和西顺河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日伪展开九堡阻击战,牺牲26人。为缅怀先烈,于西顺河集街西建“二十六烈士墓”,墓园占地7000平方米,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绍武烈士墓园:位于共和中学南侧,1978年建成,主要纪念革命烈士李绍武同志。
江淮大学旧址和新四军四师仁和会议会址左家楼:
1941年,邓子恢、彭雪枫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指示,于仁和左家楼召开豫皖苏边区党政干部和新四军第四师团以上干部扩大会议,总结津浦路西反顽斗争经验教训。会议期间,邓子恢、彭雪枫居住楼内。抗日战争期间,陈毅、邓子恢、彭雪枫、罗炳辉等在此办公。经多次修缮,今左家楼基本完好,附属建筑有待修复。
人 口 构 成
全县总人口38.56万人,农业人口24.03万人,非农业人口14.53万人,农业与非农人口比例为1.65:1。全县总人口中,人口性别比101.13。男性人口19.4万人,占总人口50.3%;女性人口19.2万人,占总人口49.7%。人口自然增长率5.84‰。计划生育率99.52%。独生子女积累率77.74%。全县各种受教育人口总数为35.1万人,其中,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7132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43528人,接受初中教育的129018人,接受小学教育的129808人。每万人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为:大学程度人口196人,高中程度人口1192人,初中程度人口3531人,小学程度人口3555人;文盲率10%(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率)。各种受教育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占2.1%,高中文化程度占12.7%,初中文化程度占37、5%,小学文化程度占37.8%。14岁以下占人口19%,15-59岁占人口70%,60岁以上占人口11%。
民 族 宗 教
我县共有2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9个,0.07万人,主要是回族、布依族、苗族。回族人口较多,有320人,主要集中在高良涧镇、西顺河镇,多是20世纪初从淮阴区码头等地迁进。布依、苗等少数民族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云南等地婚进我县的,各镇都有分布。
我县的宗教活动历史久远。境西南的老子山,相传是春秋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的炼丹处所。历史上老子山建有“三元宫”、“中山典礼堂”等道教宫观。农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子的诞辰日,宫观举办庆祝活动。“三元宫”和“中山典礼堂”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县唐朝时即有佛事活动。佛教寺庙以老子山安淮寺和仁和基灵寺名气较大。安淮寺建于北宋,基灵寺建于明初,明国时期,境内有庵堂寺院33座。民国时期基督教传入我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九十年代相继恢复了基灵寺和安淮寺,2002年,又批准登记了泽国寺。目前,三座寺庙均由出家人主持事务,寺庙建筑初具规模。基灵寺二月十九庙会,安淮寺四月初八庙会规模较大。泽国寺在洪泽湖中大墩岛上,虽初建,但游客不断,己成为我县旅游景点之一。全县现有僧人7人,在家居士近千人。基督教现有活动场所94处,共有教徒19850人,其中县中心教堂、临河教堂、岔河教堂规模较大,有信徒500人以上。天主教有信徒30余人,均为江苏油田地调处职工家属。
灿 烂 文 化
洪泽湖区居民古时统称为淮夷,是古东夷族一个分支。大禹治水前,淮夷人就发明了弓弩和凿井等技术;大禹治水中,淮夷人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后来淮文化逐渐融于周围的楚文化之中,形成了淮楚文化,其风格是:客土兼容,雅俗共赏,胸襟开阔,气势恢宏,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因此产生兴观群怨、喜怒哀乐互应共鸣的多元文化,产生了泗州戏、渔鼓舞、巫祝歌(类似傩文化)等颇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苏东坡、杨万里等曾面对大湖咏物铭志。宋代书画家米芾在龟山曾有诗云:“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陈毅元帅、彭雪枫将军在洪泽湖区领导人民浴血抗日中,留下了《过洪泽湖》等豪迈诗篇,“扁舟飞跃趁晴空,斜抹湖天夕照红,夜渡浅沙惊宿鸟,晓行柳岸雪花骢”(陈毅元帅诗)。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中共江苏省委联合在我县的仁和镇创办了综合性的江淮大学,主要吸收来自敌占区上海的三江、复旦、大夏、沪江等大学和苏州工专、东吴大学等院校进步、爱国青年学生来江淮大学学习。由曾任孙中山秘书和广东省教育厅长的韦悫教授任校长,陈毅、张云逸、谭震林、罗炳辉、彭雪枫、方毅、汪道涵、潘汉年、范长江等领导曾来校作过报告。江淮大学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就是该校的学生。
大 湖 文 化
近年来,围绕打造独具特色、展示魅力的大湖文化,重点挖掘、培育了洪泽湖大堤历史文化、老子山道教文化、洪泽湖区民俗文化、龟山淮河文化、西顺河渔傩文化以及朱坝、蒋坝、黄集的美食文化,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全县每年有120多件作品在市以上发表、演出、展览。在近两届市“五个一工程”评比中,我县6件作品获奖,获奖数名列全市前茅。夏克智、胡泽民、束其虎、陈永林的书法,春涛诗社、叶江闽的诗词,单柏生、桂宝林的摄影,万福建的散文,陈志晟的长篇小说,蒋寒松的歌曲创作及舞蹈编排,在全市乃至全省均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先后出版了4部以洪泽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散文《大湖魂》(作者万福建)获国际“冰心文学奖”一等奖。散文集《大湖情歌》(作者万福建)、诗词集《洪泽湖吟咏大观》(作者春涛诗社)、长篇小说《大船窑》(作者陈志晟)等优秀作品获市“五个一工程”奖,单柏生的8幅摄影作品经国家邮政总局批准,被制成风光明信片,在全国发行。桂宝林的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大版面刊登,入选江苏邮政明信片。
文体活动十分活跃。每年开展大型文化活动4次以上,小型文化活动10次以上,特别是节庆期间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渔民运动会、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老子山渔民风筝艺术节在全县产生了较大反响。民间特色文化活动活跃。活动形式主要有:高跷、舞龙、腰鼓、渔鼓舞、花船、莲湘舞、秧歌舞等。蒋坝京剧协会、老子山渔民文艺、高良涧镇社区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先后成立了曲艺协会、春涛诗社、书法协会、篆刻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等,会员200多人。洪泽湖艺术团(业余)、洪泽湖文化研究会、洪泽湖书画院正在筹建之中。体育活动方面,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群众体育,经常活动的体育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0%以上。每年开展8次以上具有特色的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其中千人以上竞赛活动2次。建有400米标准田径场、露天50米×21米游泳池、露天塑胶灯光篮球场和全民健身工程2处、全民健身点12处。拥有4个体育协会,16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向市级以上输送28名运动员,在省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32枚奖牌,其中全国比赛铜牌1枚,省级比赛金牌8枚。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
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配套齐全,县图书馆藏书10万册,报刊、杂志近300余种,持证读者数千人,被文化部授予二级图书馆。全县12个镇全部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中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洪泽文化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预计12月底竣工。
文 物 古 迹
洪泽文物古迹主要有:洪泽湖大堤及镇水铁牛、古遗址、古墓葬、古碑碣.
洪泽湖大堤及镇水铁牛。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又称捍淮堰。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后历代修筑,前后达1800多年,其中石工工程历经170多年,是仅次于四川都江堰的第二大古堰。大堤以长方形条石彻筑,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到县蒋坝镇,纵贯盱眙、洪泽、淮阴、清浦等两县两区,全长67公里。在我县境内有40多公里,大堤文物性、唯一性和完整性均保持在70%以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省政府已将洪泽湖大堤列入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上报国家。镇水铁牛于康熙四十年(1701)铸造,原有9尊,置于洪泽湖大堤各险工要段,作镇水除灾之用。现存5尊,其中三河闸、高良涧进水闸各2尊,淮阴区高堰渡口1尊。铁牛形如真牛,卧地昂首,体长1.7米,重2000公斤,铸在一块长150厘米、宽83厘米、厚7厘米的铁板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主要有头坝遗址、石鳖城遗址、越城遗址、三角城遗址、施庄遗址、塘埂遗址,另有其它遗址25处。
头坝遗址:位于三河镇境内,清代,为泄洪水,在洪泽湖大堤的周桥—蒋坝之间,筑“仁”、“义”、“礼”、“智”、“信”5座减水坝,头坝即“仁”坝,为五坝中的第一坝。
石鳖城遗址:位于三河—共和一带,三国时邓艾在此筑城屯田驻兵。
越城遗址:位于高良涧镇越城村一带,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出土陶罐、陶壶、陶盆等物。为汉代遗址。
三角城遗址:位于岔河镇滨河村,据记载,三角城占地50亩,其中房屋占地20亩,发掘的遗址面积3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俗传三角城系巡抚临时寓所,后遭水患城废。为唐代遗址。
施庄遗址:位于共和镇,遗址高出地面1.5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上层属西周文化,下层属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
塘埂遗址:位于三河镇,呈椭圆形,分前后两墩且毗连,面积3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有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的遗物出土。
古墓葬。主要有老子山北山古墓群(为战国—唐宋墓群)、夏桥汉墓群(岔河境内)、桃园汉墓群(仁和境内)、张季汉墓群(仁和境内)、老子山山南古墓群(为隋唐墓群)。
古碑碣。主要有重修淮渎庙碑(明嘉靖九年-1530年,凤阳巡府唐龙撰立于下龟山)、移建安淮寺碑(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著名学者阮元书立于下龟山)、龟山治水碑(清道光年间立,已被龟山居民砌到墙上)、龟山碑(没于龟山脚下南约20米处的湖水中)、犹龙书院碑(清光绪年间立)、五里牌(位于洪泽湖大堤蒋坝镇北5公里处,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南巡时所立,现存于三河闸管理处),另有礼坝碑、、信坝碑、黄罡寺碑、林家西坝碑、卢贞姑祠碑,均为清代所立,均存于三河闸管理处(智坝碑为其旧址)。
文 保 单 位
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三点):洪泽湖大堤、三河铁牛、高涧铁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龟山历史文化遗存、岔河石桥、仁和左家楼、西顺河二十六烈士陵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岔河夏桥汉墓群、蒋坝银杏树、高涧越城银杏树、仁和江淮大学旧址、三河闸石刻遗存、头坝遗址。
风 景 名 胜
风景名胜主要集中在“一湖一堤两山”。“一湖”为洪泽湖。湖中有百座湖心岛、千亩荷花塘、万亩芦苇荡等自然景观,还有三河闸(三河闸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仅次于荆江分洪闸的全国第二大闸,系淮河入江水道的咽喉工程和调节洪泽湖水量的重要枢纽,刘少奇、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二河闸、高良涧复线船闸等大型水利设施,以及洪泽湖度假村、湖滨浴场等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和正在建设之中的湖中钱码岛和大墩岛旅游项目。近年来,陆续开辟开发了洪泽湖水上风光游和水上人家风情游线路。
“一堤”为洪泽湖大堤。大堤有108道弯,在空中鸟瞰洪泽湖大堤,犹如一条蜿蜒伸展的长城,故有“水上长城”的美誉。堤上花草繁茂,林荫幽远。堤西长堤抱水,烟波浩渺。堤东是一望无际的水网平原,纤陌纵横,水乡风光。
“两山”指老子山、龟山。老子山又名丹山,系大别山余脉,位于淮河入洪泽湖口,三面环水,是道教胜地。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周游到此时,为它的灵气和秀美的湖光山色所动,于是在此建炉炼丹、普救众生,后人不忘老子道行,故取地名为老子山。山中的安淮寺、大王庙和老君洞,融佛、道、神于一体。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的温泉度假村和老子山温泉山庄,迎候着八方游客来此休闲度假。明清时,山麓建有三元宫、大王庙、凤凰墩、二帝阁、犹龙书院、洪湖都司衙门等建筑。龟山,位于老子山镇境内,屹立于淮河口入湖处,山形如龟。据专家考证,这里曾经是大禹治水时的指挥部。据《尚书》记载,“大禹娶于涂山”。秦汉以后曾多为郡县治所,唐宋时更加繁荣,隋时开的通济渠,宋时开的龟山运河,使龟山成为南船北马的交通要冲,曾有人口十万。西南绝壁下有巫支祁井,相传是禹王镇锁水母娘娘之井。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云:大禹治水时擒拿的水怪“巫支祁为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山中曾有龟山寺、淮渎庙、安淮寺、先福寺、无梁殿、龟山塔院等众多古代建筑,后屡遭兵燹,于宋末开始相继湮灭。安淮寺始建于北宋,时名龟山寺,五百罗汉全部铁铸贴金,是全国罕见的铁佛寺,常有僧众一二百人,仅次于京都大相国寺。宋灭元兴,龟山寺遭到严重破坏,明代复建。清代重建时取名安淮寺,含有淮水安澜之意。现今的安淮寺重建于1994年,建在原大王庙旧址。
崛 起 腾 飞
洪泽是淮河中下游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解放后,尤其是1956年建县后的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洪泽人民高扬“团结、创新、实干、争先”的新洪泽精神,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洪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潜在的、丰裕的资源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的、强劲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综     合
经济发展速度已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全市水平,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25.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657元,财政收入达到2.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亿元。
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从业人员1.92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88万人。全县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37万人,比2002年增加0.34万人,其中农村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16万人,比2002年增加0.16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21万人,比2002年增加0.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工资总额1.94亿元,增长1%。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0247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5元,分别比去年净增457元和108元。全年劳务输出5.8万人,其中成建制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
2003年,洪泽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列第6位。
特 色 农 业
洪泽农业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公元87—90年,广陵太守马棱于洪泽地区兴修陂湖,溉田二万余顷。三国时,魏将邓艾置屯49所,溉田一万二千余顷。唐代,洪泽地区屯田事业发达。宋、元、明、清历代史书对洪泽农业屡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洪泽农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最大原蚕制种生产基地、四季鹅生产基地、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出产稻麦、山芋、玉米、花生、大豆、高粱等多种农作物。
近年来,洪泽县以“鹅、鱼、林、米”四个绿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建设和优质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主导产业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洪泽湖鹅养殖:全县重点发展以洪泽湖鹅养殖为重点的畜禽生产,全年家禽饲养量1600万只,其中洪泽湖鹅850万只,养鹅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0%,仅共和镇饲养量就达100万只,农民养鹅人均纯收入240元以上。拥有年保种8万只的洪泽湖种鹅场和黄集、东双沟、三河等8个洪泽湖鹅养殖园区。全年生猪饲养量35万头,山羊30万只,禽蛋总量1.7万吨,肉类产量2万吨。
优质稻麦:粮食种植面积62万亩,水稻面积32万亩,小麦面积26万亩。其中,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优质稻米面积2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优质稻米年产量18万吨。
意杨:全县林地面积15万亩,拥有成片林12万亩,农田林网3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6万立方米,林网化率95%,年可采伐量8万立方米。
水产: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乌、黄颡、鲶鱼、鳗鱼、湖鲚、银鱼等20多个品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4万亩,其中,池塘养殖8万亩,围网养殖6万亩,年水产品产量5万吨,野生水禽150万只,水生蔬菜10万吨。在1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中,特种水产养殖10万亩,占水产养殖面积的71%,河蟹养殖面积8.8万亩,产量2300吨。
农产品质量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试点工作,被确定为全省首家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试点县、国家级有机稻米标准化示范区。全县有16个作物种类、52个种植业产品分别获得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有36.7万亩耕地被认定为优质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基地,占耕地面积的90%;有21个水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达7.1万亩,占全县水产品养殖总面积的50%;有6个畜禽产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无公害畜禽产地肉鹅、肉鸭、生猪等年出栏量占全县畜禽年总出栏量的55%。“淮上珠”牌有机米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双重认证,“洪泽湖”、“岔河”、“九牛”三个品牌大米获全国优质稻米称号。优质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全县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4个。苏康粮油公司、苏粮米业公司、洪泽湖食品有限公司、东盾人造板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较好地发挥了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作用,全县农副产品加工率达30%以上。2003年,全县规模加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5800万元。水产加工业比较发达,有5个较大规模的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200吨,其中,对欧美出口注册登记加工企业2家。2003年,熟龙虾仁出口900吨,创汇400万美元;河蟹出口200吨,创汇200万美元;加工出口回鱼片190吨,创汇60万美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县以来,累计投资1亿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土、石方分别达1.25亿和120万立方米。新筑和加固防洪圩堤260公里,先后疏浚了浔河、草泽河、老三河、洪金排涝河、花河、往良河、龙须港、山阳河、桃园河等县内主要排涝河道,开挖周桥、洪金自流灌区9条,新开中、小沟1900多条,开挖支、斗、农渠1900多条。兴建灌溉排涝泵站180多座、口闸58座,兴建大中沟配套建筑1900多座,修筑机耕路1500多公里。全县90%的农田系自流灌溉。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00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7万台,机械化耕地90%以上,机收三麦95%以上,机收水稻90%以上,机械化综合水平91%。
支 柱 工 业
全县拥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涉及化工、机械、建材、食品、轻纺、冶金、电子、医药、服装、造纸、家俱、印刷等诸多领域,工业总产值37亿元,利税3.84亿元,其中,税金1.48亿元,利润2.36亿元。
支柱产业。化工、机械、建材、食品、轻纺等五大支柱产业2003年销售收入19.2亿元、利税2.7亿元,分别占工业销售收入的50.1%、利税61.5%。化工方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元明粉生产基地。有年产80万吨元明粉、1000吨氯乙烷、2000吨亚钠硝钠、500吨活性染料、200吨间胺基苯酚、500吨邻甲苯胺、1000吨135均三嗪、500吨路标漆等化工生产能力。建材方面,拥有年产30万吨水泥厂和年产万根水泥电杆企业以及生产各种水泥预制构件、中密度板、排钉、细木工板、胶合板、轻质墙体材料、内外墙涂料、金属塑钢门窗等企业。机械方面,主要生产毛纺针梳机、汽车后桥半轴、黄麻并条机、剑麻织机、柴油机曲轴、柴油机缸套、水泥散装机、包装机,及各种电子信号源、稳压电源、示波器、直流屏、电子机柜、网络机柜等。食品生产方面,拥有年产酒精500吨以上的白酒生产企业,年产4万吨精制米厂、年产8000吨植物油厂、年产1000吨饲料厂,及年加工量万吨以上的肉类联合加工厂,年加工量千吨以上的水产冷冻食品加工厂,年加工量百吨以上的禽类宰杀加工厂。轻纺方面,拥有一定数量的麻制品、服装、手套、毛纱等轻纺企业。
规模企业。拥有了一批在元明粉、通信机柜、环保气缸套、纺织机械、水泥、中纤板、剑麻地毯、毛纺、优质粮油生产等方面在省市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竞争力的江苏南风、东盾人造板公司、银珠集团、瑞特公司、海珠公司、水泥厂、鹿港毛纺厂等骨干企业。江苏南风元明粉有限公司、东盾人造板有限公司、银珠集团、鹿港毛纺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瑞特公司、海珠公司、方舟公司等6个企业销售收入超6000万元,大洋化工、立新钢管厂、宏大公司等14个企业销售收入超1500万元。
主导产品。形成以元明粉、缸套、浓硝酸、机柜、中密度板等产品为代表的优势产品群,这些产品在生产规模、市场销售、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元明粉年产量已达80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缸套年产量达240万只,位居全国第四。中密度板年产量14万立方米,在全市同类厂家中产量第一。
园 区 建 设
县工业园区创建于2001年,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西起砚临河、东至宁连公路、南至县城新区东五道、北至苏北灌溉总渠。2003年,园内建成区域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截止2004年6月份,园区累计投资3.2亿元,入园企业95家,竣工投产项目48个,用工5200人。今年上半年,园区企业实现利税2500万元、入库税金1200万元,投资1.8亿元的江苏久鑫机械有限公司,是园区第一个亿元项目。园区内重点企业有:
江苏福斯特化工制造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2003年2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竣工投产。年产硝基甲苯8000吨、邻硝基甲苯1.1万吨、间硝基甲苯800吨,年可实现销售1.2亿元,入库税收500万元。用工120人。
洪泽鹿港毛纺厂,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300万元。2002年8月开工建设,次年8月竣工投产。年产各类毛纱5000吨。年可实现销售1.5亿元,入库税收800万元。用工700人。
江苏洪泽湖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2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200万元。2001年12月开工建设,次年12月竣工投产。年可宰杀四季鹅150万只,加工鹅制品2000吨、水产品1000吨,年可实现销售6000万元,入库税收150万元。用工450人。
淮安亨通手套帽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2003年10月开工建设,2004年1月竣工投产。年产各类运动帽、运动手套800余万顶(副),年可实现销售4000万元,入库税收100万元。用工450人。
个 私 经 济
全县私营个体经济总数—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私营企业—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2003年,私营个体经济创造的GDP占全县的--%,私营个体经济上缴税收占全县的--%。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初步形成了蒋坝渔网具、岔河大米、东双沟足球、万集玻璃工艺、仁和竹编、朱坝活鱼锅贴、黄集羊肉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基 础 设 施
交通
域内交通设施日趋完备,对外交通更加便捷。全县拥有客运车辆150余辆,发往省内各市及上海等地;拥有货运车辆750余辆,水运船舶420余艘。现有水运码头5座,最大停靠吨位700吨,装卸能力过万吨。共有水运航道195公里(洪泽湖是连接淮河、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水上交通枢纽),其中等级航道146公里。公路总里程1377公里,公路密度98.8公里/平方公里,通车总里程712公里。公路通镇率、通行政村(居)率100%。穿腹而过的南京至淮安的宁淮高速公路正在兴建,距洪泽只有40公里的徐州新沂至浙江长兴的新长铁路将极大的提高洪泽的对外交通运输能力。
城建
按照建设湖滨生态旅游城市目标定位,建设新区,改造老城,推进城市经营和管理。1984年、1990年、2000年和2003年先后4次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2003年进行的第4轮规划修编,将我县城市发展定位为湖滨生态旅游城市,规划人口14万人,建设用地16.1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以砚临河为界,实施新老城区滚动开发。城市道路铺设面积100多万平方米,道路总长60公里,人均道路占有面积13平方米。公共绿地27公顷,县城绿化覆盖率31.1%。兴建了供电大厦、世纪广场、行政办公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2004年开工建设了集会展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和行政接待中心。引资8000万元启动实施了建县以来最大的老城改造项目——北京西路综合改造。洪泽湖大堤拆迁加固和移民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处在全市前列,全县各镇住宅建设面积53万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8.5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道路总面积230万平方米,镇人均公共绿地4.21平方米。全县大部分镇设施配套,环境整洁。岔河镇、三河镇、朱坝镇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心镇,岔河镇还被命名为省级新型示范小城镇,三河镇、朱坝镇被命名为市级新型示范小城镇。
通讯
实现了通信数字化和村村通电话,建成了苏北第二个电话县。电话机交换总容量突破10万门大关。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用户9万多户,普及率每百人23.6部。移动电话用户数41000户,普及率每百人10.6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2780户,其中宽带用户2300户。
供电
在苏北率先实现了电气化、电力调度自动化和农村用电标准化,是全省第二个节电先进县。拥有110KV变电所3座,35KV变电所7座。2001年,供电量首次突破2亿千瓦时大关,2003年,供电量2.78亿千瓦时。
社 会 事 业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洪泽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社会发展步入了建设全面小康的新阶段,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多项工作跨入全国全省先进县行列,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省文化工作先进县,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和爱婴县。
科学技术。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42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2715人。省“333工程”人才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
近3年全县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98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国家重点推广科技成果1项,省、市高新技术产品8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0项。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个,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盐化工科技支柱产业列入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苏北星火产业带“十五”重点科技产业。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省级示范点。
去年开发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45个,其中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16个。批准科技开发贷款2290万元,向上争取无偿科技项目经费89万元。
近几年我县实施的主要科技项目:
——海珠公司实施的“环保型欧标气缸套”项目列入中国和捷克两国政府间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填补市内空白;弥散强化铸态贝氏体铸铁气缸套列入2004年省火炬项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方舟公司的“环戊酮羧酸乙酯”列入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全市首开乡镇企业承担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先河。
——化工集团完成的芒硝套管油垫开采技术获国家化工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平连通井开采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间苯二胺加氢还原绿色生产技术开发、年产20万吨中性元明粉开发列入今年国家星火项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洪泽湖食品公司完成了国家级星火项目---洪泽湖白鹅系列方便袋的开发,跨入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苏康粮油公司实施的复合菜籽多肽片列入今年省星火项目,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国家级洪泽湖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水产良种繁育中心项目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洪泽水产良种引种繁育中心项目。
——洪泽湖东部湿地林业生态保护项目。
——国家级有机稻米生产示范区和良种繁育加工基地项目。
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全县已拥有中小学校56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含民办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1所(含民办学校1所)、九年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3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34所、教学点58个。在各类学校中,拥有三星级高中2所、二星级高中1所,省、市级实验小学2所、“模范学校”8所、“示范初中”10所,市级“50强镇中心小学”8所。通过21世纪初的教学布局调整,县域内高中、初中、小学校均施教人口分别达12.8万、3.2万、1万,实现了高中在县城区办学,初中一镇一校的目标,75%的小学生在县城区小学和镇中心校就读,提前两年实现“十五”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目标。2004年,我县10所镇中心小学启动寄宿制建设,共和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已建成。
全县拥有教职工3835人,其中专任教师3302人。中小学在校生52000人,高(职)中生6500人,初中生16600人,小学生2890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99.9%,初中入学率、巩固率99%、96%。
卫生保健。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1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镇(中心)卫生院12个,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私营、个体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全县拥有1060名医务人员,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0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160人;拥有执业医师320人,注册护士285人。设病床554张。医疗卫生单位中,县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有工作人员313人,设病床240张,拥有西门子CT、日本岛津800Max胃肠机、彩色多谱勒B超、布氏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年业务收入3000多万元。县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医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还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县保健院等单位。12个镇(中心)卫生院全部实现了人员、设备、房屋三配套,拥有B超、200毫安X光机、麻醉机等基本设备。
近年来,围绕创建初保先进县,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医疗保健水平。丝虫病、麻风病,碘缺乏病、疟疾等长期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的标准,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60/10万以下。全县人均期望寿命71.6岁。普遍开展了创建“爱婴医院”和“母乳喂养”活动,0-5岁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14.9‰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9/10万以下。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农业人口覆盖率6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2.8%。全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全部达到合格标准,1998年,在苏北地区率先建成了省级初级先进县。
广播电视。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其中县城用户1.3万户。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省市县镇光缆网的联通,60%的村(居)开通了有线电视,转播27套电视节目、1套调频广播节目。电视转播台正常转播中央台一套、江苏台一套及洪泽新闻等电视节目。台拥有自办节目“洪泽新闻”,每周3档,每档10分钟,周一、三、五首播,周二、四、六复播;重要新闻及时插播,“今日洪泽”、“时代先锋”、“热点透视”等电视专题栏目每周1档,每档10分钟,每档复播1次。电台以调频发射为主,覆盖半径50平方公里,除转播上级台节目外,每天自办节目11档,自办节目播出时间2小时40分钟。中波台发射范围40公里,全时段转播省台节目和县电台节目,每天3次向洪泽湖区发布天气预报。农村有乡线广播普及率96%以上,各镇文广站都配备了2×275W扩大机。
美 好 未 来
县委八届五次会议描绘了洪泽的发展蓝图:2005年,全县人均GDP1000美元,2010年,全县人均GDP2000美元,2015年,全县人均GDP3000美元,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洪泽。
“苦干十三年,全面达小康”的美好前景令人激情振奋,宏伟的目标需要我们一步步坚实的迈进。2003年,全县人民克服非典和特大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30%、16.2%和11.1%,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同比分别增长19.7%和5.5%,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当前,全县上下正以县委八届七次会议精神为动力,策应和抢抓国家宏观调控下的重大发展机遇,咬定目标不动摇,加快发展不停步,确保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亿元,财政收入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全部工业销售44.5亿元,列统企业利税2.3亿元,园区项目累计达到10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以每一年的扎实苦干保证加快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们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县人民的同心协力,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具有现代气息的湖滨生态旅游城市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