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生活化处理之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9:01:44

“学科教学生活化处理之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让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构建方式,关注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赋予教育界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和迫切要求。这些要求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使课堂回归生活世界,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使学生摆脱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

生活即教育,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鲜活素材和不竭资源;教育即生活,学科课堂应成为学生重要的生活世界,努力建设学生“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不在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学科教学只有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才能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就目前小学学科教学的现状而言,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原有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反映在学生身上,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机械记背,重复练习,不能主动联系生活理解、体悟,不能领会知识的真正本质,也不能自觉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的研究导向和主要内容。

二、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提倡社会、生活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联。他指出:“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的满足。”所以,达到理解还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学科知识——生活”的实践过程,通过教学的生活化处理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四、研究内容

1、          生活化汉语拼音教学之研究;

2、          挖掘生活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表达能力的研究;

3、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4、          联系生活,促进积累;

5、          生活作文教学的评价研究;

6、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处理的研究;

7、          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研究;

8、          识字教学生活化处理之研究;

9、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生活化处理之研究。

五、研究原则和方法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各种学习方法的掌握,都依赖于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和亲身体验,他们能从中感悟到学习的快乐和人格的满足。

2、实践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离开了学习实践,学生就不成其为主体。在学科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体验,加强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的研究,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加强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举一反三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原则

学科教学生活化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陋习,摒弃封闭、僵化的学习模式,打破“文本”、“概念”和“命题”的束缚,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开放空间。通过开放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形式,为全体学生的自主实践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根据本课题特点及本校实际,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辅以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9—2004.10)

召开研讨会,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开题论证,报市教研室备案。

2、实施阶段(2004.11—2007.8)

根据本方案组织研究工作。

3、总结阶段(2007.9—2007.10)

整理、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向上级申请结题。

七、研究过程

1、优化学习形式,让教师明确方向。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我们针对课题仍然抓好教师的学习,学习他人经验、理论专著,邀请专家作讲座,外出观摩学习,参看名家名师课堂教学录像等,组织开展讨论交流会,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渐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课题思想,丰富课题内涵,充实研究方法,努力改进优化自己的教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优化研究活动,让教师共同成长。

每学期初,课题组成员要围绕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研究课,并把研究课和优质课、示范课结合起来,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每次活动,执教老师要精心设计、尽心准备,所在的教研级群策群力。课题组老师必须参加每次活动,写好“课题组听课评析表”和“评价表”,并及时开展评课活动,在讨论反思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还进行了一课多上、一课多评的尝试,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落到实处。“教”与“研”结合起来,“教”有目的,“研”有依据,二者相得益彰。

3、优化教学关系,让学生投入生活。

现代生活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展,首先决定于教学关系。我们向教师提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把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合作、带进课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学生间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重引导,让他们去相互交流,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理解别人,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

4、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

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变以课本为中心和唯一教学内容的陈旧做法,建立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中介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开放的教学内容。如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找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作为教材,才更具有教育意义。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的、校内的、人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它是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将生活的知识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生活不仅仅是科学世界,在生活中还有艺术的、道德的、情感的重要内容。这都将作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学习资源。

5、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创造生活。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需要有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课堂中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我们生活化教学追求的课堂氛围。

6、优化教学评价,让学生热爱生活。

我们主要采用激励发展的评价策略,通过竞赛、组织活动、同学间互评、自评、个人成果展示等进行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上好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注重个性化人格塑造。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建立激励性发展评价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八、研究成果

通过三年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

1、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素质得到提高。多层次的学习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外出学习——我们尽力的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参加各级的学习、观摩和培训活动,吸收先进的经验;校本培训——我们每两周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活动,围绕课题研究交流经验做法,进行阶段总结,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布置下阶段工作,保证课题的正常运行。教师自觉做好自修学习,撰写学习交流材料。课题实践——课题组各成员认真上好研究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在公开课之前一次学习活动中,课题组成员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研究,力求精益求精,在公开课后的学习活动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积累经验。自课题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高涨,其中房小科老师的论文《让对话充盈数学课堂》、黄芳老师的论文《听亦有道》获省二等奖,朱明方老师的论文《学校德育的实践与思考》、倪云志老师的论文《新课程下教学〈所见〉的启示》获省三等奖,徐桂花老师两次获得教海探航征文市级一等奖,在市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征集中王丽老师《珍视课堂上“别样的声音”》获一等奖,另有五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课题实施以来,我校教师撰写论文获市级以上奖项100余篇,发表十余篇,在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2、学生方面

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很多学习材料都来自学生的亲身采集,这就需要多渠道去获取信息,并对来自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甄别、选择,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处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教学的教程是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过程。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有了明显转变,课堂上他们开始一起支研究讨论,甚至有了思维撞击的火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较好培养。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人重要对象,教师经常会创设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也经常会提供学生实践应用的机会,从课堂模拟的现实情景到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亲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该课题研究的三年中,学生的自主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三年中,我校学生共有三十多篇作文在《金坛教育》、《关心下一代周报》发表,在各项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两人次,获省级奖项两人次,获金坛市级奖项三十多人次,其中五个一等奖,近二十名学生被华罗庚实验初中录取―――

九、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1、          本课题既有实践性又有很强的理论性,要结合理论进一步做好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练。

2、          由于本课题涉及学科较多,各学科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和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农村小学教科研师资力量本身就很单薄,所以课题研究成果在学科上的差距也较大,今后可开展一些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研究整合。

3、          把课题的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科知识走进学生的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

4、          以课题组老师带动全校老师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理念,使全校形成浓浓的教科研氛围。

5、          加强对外的交流,主动寻求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