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孩子心中成功之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6:47:41

点燃孩子心中成功之火(1) 演讲嘉宾蒋平教授简介

蒋平,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在医科大学和中学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研究与实践二十年。著名的心理咨询与催眠心理治疗专家,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之星,中国解放后第一家医科大学催眠术心理治疗门诊创始人,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心理咨询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灵通心理科学研究所首席指导专家、深圳高级中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善长催眠术、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工作,进行一线个别心理咨询与催眠心理治疗的个案超过10000多人次。代表著作有《大学生心理诊断》《成功欲望与心灵动力》《交际技巧与超级记忆》《心灵革命与心理素质》《催眠疗法的五大哲学观》。系教育部《高校招生》杂志高考成功心理导航专栏特约专栏作家,曾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十二集电视系列片《学生心理训练》和深圳电视台《守望心灵》栏目做主讲嘉宾,在海内外大专院校、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做过500多场报告,广受各界欢迎。Jp611@126.com  www.ltxlw.com

 

 

面对孩子要有微笑,这是每一个家长能够做到的一件事情,无论孩子表现得怎么样,都千万不要忘记带着微笑的表情去看着他,哪怕他犯了很多的错误,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把他放弃,作为家长都要从内心深处迸发一种力量,用微笑告诉孩子,过去发生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让你的情况向好的方向发展。

 

家庭教育遵从“快乐”原则

 

家庭教育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叫“快乐”。我认为表扬可以使白痴变成天才,指责可以使天才变成白痴。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好,而是我们不断制造负面评价,不断指责、找孩子的问题,使孩子处于不“快乐”的状态,导致他学习的效果越来越差。所以,家庭教育的第一秘诀要遵从“快乐原则”。

家庭教育成功的第二个秘诀是什么呢?还是“快乐”。一位家长看到邻居的孩子买了钢琴,决定要超过他们家,逼着孩子去弹钢琴,结果把孩子搞得很痛苦,根本学不好。

有的孩子不懂礼貌,家长很生气,总是批评他为什么见了客人不打招呼。想一想,如果你的朋友到家里来,孩子看到后可能会稍微看一下,表示一下,但他没说出来,朋友离开后,你说:“你这个小家伙怎么回事,老师(叔叔或阿姨)来了你都不打一声招呼,你没有礼貌,太不象话”。你已经把一个负面的情绪和不懂礼貌的行为结合起来。假如朋友走了,你说:“我发现你今天的表现不错,叔叔阿姨一进门,你知道抬头和他打招呼,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如果你能喊一声‘老师好!’那就更好了。”这时候是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下一次,朋友来了,他会主动说:“叔叔好!”如果喊的声音不大,待朋友走以后,你再说:“我发现你真不错,你现在不仅知道要用眼睛跟人交流,你还会喊出声音,如果你把声音喊得再响一点,你会更有风度和气质”。这样不断地把快乐的感觉跟礼貌行动联系在一起,孩子的礼貌行为就会得到发展。

“快乐”原则,有著名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为依据。心理学家曾做过试验,让一条狗几天不吃东西,当它饿的时候,拿出红烧肉给它吃,狗的唾液分泌比较多,会流口水。如果每一次这条狗在吃红烧肉流口水时,在旁边用铃铛发出声音,七天后,不给狗吃红烧肉,只要把铃铛一摇,狗就会流口水。这种流口水的反应(动作或行为)与铃声反复结合后,这种铃声会成为唾液分泌反应的条件,只要铃声一出现,唾液分泌反应就会发生。人的很多行为,如果不断伴随一个相关刺激,经过反复结合,这个刺激就会引发人经常出现这个行为。

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成为他痛苦的条件刺激。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跟你沟通,是因为他只要跟你沟通,考得不好你就会批评指责,没有朋友的感觉,又不能帮助他化解危机,不能让他在快乐的心态下与你交流,解决问题。所以,你们的沟通情况就会比较糟糕。

家庭教育中,孩子感到不快乐,或者家长感到不快乐,就要反思教育方式与方法。要想让孩子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设法让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快乐。比如,想让孩子钢琴弹得好,就要让他感到快乐,一见钢琴就有快乐的感觉,就有自发兴趣。如果孩子被迫学钢琴,或者弹钢琴感到痛苦难以驾驭,甚至打骂孩子学钢琴,他(她)永远也不可能在钢琴上取得成就。除非你改变方法,将快乐的情绪不断地与孩子弹钢琴结合,让他(她)由衷快乐地喜欢上钢琴。在学画画、识字、学习文化课、讲卫生等一切你所期望孩子表现好的方面,都应该遵从快乐的原则。

当你和孩子沟通,感到不快乐,或者孩子感到不快乐,那你的教育方法一定有问题,需要反思和调整沟通的方法。假如你和某人在一起就感到痛苦,你还乐意和他在一起吗?人的心理本性趋“乐”避“苦”,“快乐”会引发人的兴趣,激发内在的动力,“快乐”的事情做起来效率高,相反,效率就低。

有经验的家长习惯将快乐与孩子的学习结合起来,比如,孩子晚自习一个小时后,会让孩子休息一下,适当吃些喜欢吃的东西,将好的感觉与学习结合起来。孩子学习时,也会去拍拍他的肩膀,示以肯定与赞赏,将愉悦的感觉和学习结合起来。孩子犯错误时,尽力做到惩罚分明了,不对过去的错误抓住不放,更不要在孩子学习时批评他,以免将不好的感觉与学习结合起来。可见,令人痛苦的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一个观念就可能会葬送孩子的一个前程,而令人快乐的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一个观念则可能会帮助孩子迈向成功的人生。

遵从“快乐”原则,还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绪”档案。生活中,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些事件分为“积极事件”与“消极事件”,人的大脑思维会记忆下每一个事件,把它存入大脑的档案,将积极的事件和经验,存放在“积极档案”,消极的事件和经验存放在“消极档案”。当孩子的思维进入“积极档案”时,他有了积极的心境和积极的思考模式,就会取得成功。当孩子的思维进入“消极档案”时,孩子有了消极心境,就容易看不到光明,走向失败。

帮助孩子养成进入“积极档案”的习惯,注意提醒孩子关注自己,转换积极的话题,多谈论孩子积极成功的故事,同时,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家庭教育建立“两种心态”

 

第一种心态是“相信”自己。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成功,这种成功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想成功”。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孩子,即使是很糟糕的孩子也都想成功,都想学习好,只有一种孩子不想成功,他可能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可是想成功与真的成功相差很远,还必须上升到更高层次。

第二个层次“我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只有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可以学习好的孩子,他的行动力才会比较强。假如,有人告诉你,通过弹跳的方式,让手接触到天花板,你马上会得到一万美金,你会不会试一下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即使跳起来也碰不到天花板。这时候,有人告诉你,买一双特制的弹簧鞋穿上,只要一蹦就有可能碰到天花板,你是不是相信有可能做得到呢?当你相信自己有可能做得到,你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你开始想办法,但你不一定会行动,因为你还不知道怎么样能获得弹簧鞋,所以,还要有更高层次。

第三个层次“我知道如何做才能成功”。如果有人告诉你,隔壁的百货公司二楼有一种特制的弹簧鞋卖,随到随卖,你会如何呢?很显然,你会快速行动跑过去买,再跑回来跳,比谁都更有行动力。

第四个层次“养成快乐有效的行动习惯”。有一位家长,专程来到心理咨询室找我,对我唠叨说:“哎呀,我这个孩子数学不好”。我说:“打住!不是数学不好,而是数学的哪一个章节不好?”我告诉他,教育孩子从最简单开始学,从第一课开始让他有成功的体验,孩子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好,他才会有很强的行动力,在你的鼓励下,培养孩子建立好的行动习惯。

作为家长,要不断鼓励孩子,告诉他一定可以学好,不断地找出他的优点和成功之处,让他看到希望,让孩子的心中每天都燃烧着成功之火、希望之火。无论何时,孩子的母亲、父亲、老师,都不要去扑灭孩子的希望之火,当一个人心中的希望破灭时,肯定他什么劲头都没有了。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拿一只小老鼠放到水缸里,小老鼠反复向上爬,爬到中途掉下去,大约8分钟后,小老鼠精疲力竭慢慢沉下去死了。心理学家找到另一只与先前差不多的小老鼠,再把它放进水缸,它同样会挣扎,到了7分半钟的时候,心理学家拿一根木条放到水缸里,小老鼠通过木条爬上水缸活了下来。半个月后,心理学家继续把它放到水缸里,这一次再没有给它木条,小老鼠一直挣扎了24分钟才死去。这只小老鼠给我们人类什么启发呢?当人有一次成功的体验,他内心会充满希望,有了希望他会有更顽强的行动力。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成功的感觉,让他感觉得到我有能力解决问题,少谈、少提做得不好的方面,多谈对他有帮助能够树立信心的事情。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讲过一句话,非常经典:“你认为你行,你是对的。你认为你不行,你也是对的。为什么呢?无论是你认为你行,还是你认为你不行,那个结果都会和你认为的一样。当你认为你行的时候,你就会真的变得行。当你认为你不行的时候,你就会真的变得不行。”

考试结束后,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分析试卷上的题目,不要问考多少分,要问试卷上丢分的是什么题,哪些章节的题,一些好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落后,自己已经非常痛苦,以为自己不行,如果你再批评,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比如,有一个学生,考试没考好找我做心理咨询,我发现他是粗心大意丢的分,他的真正水平并不差,我和他分析,如果能避免粗心大意,加上进一步努力,就完全可能考到高分数,他信心大增。家长在孩子考得不理想时,一定要帮助孩子认真地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告诉孩子怎么样才能变得更好。

关于信心问题,有一个理念“永远不要问为什么这么糟糕,而要问如何才能变得更好”。永远不要问为什么考不好,为什么别人不喜欢你,为什么我不行,而要问如何才能考的更好,如何才能够让别人喜欢我,如何才能够让我变得更行。实际上,多数学生家长喜欢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没出息?”、“你为什么像蠢猪一样?”、“你为什么考不好?”

当你问这些问题时,却并不知道孩子的内心会产生自发语言:“我很笨哦!”、“我不是学习的料!”、“我是个蠢猪!”、“反正就这样!”、“我是不会好了”、“我就完蛋了,”、“我这辈子只能打游戏。”

假如换个角度,你不是问他为什么考不好而是问他:“如何下一次才能考好?”他在回答你这个问题时,内心里会自然地产生这样一些回答:“那我只能多做题喽!”、“上课要认真听!”、“要多预习!多做些别人没做的题喽!”、“不懂就问呗!”孩子大脑里的“自我语言”会引导孩子继续往前走。

很多时候,不能一味地责怪别人、控制孩子,想要改变孩子的最高境界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改变自己。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去做突破与成长的四件事:一是没想到的事;二是不愿做的事;三是自认为做不到的事;四是大多数人没做到的事。平时多看孩子成功之处,评价孩子的优点与优势,帮助孩子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失败与挫折”。

第二种心态是“因果定律”。世界上凡事必定有因,凡事必定会导致某种结果,要给孩子灌输:“今天的结果是昨天的选择,今天的选择将决定明天的结果。让孩子切实感到,他的所作所为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在家庭里,当孩子冲完凉脱下衣服,是不是你帮他放到洗衣机里?他是不是随便丢呢?如果他随便丢,你必须告诉他:“拜托你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面”。孩子吃完饭不洗碗,起码让他把碗放到指定位置。孩子做了错事或“坏事”,必须让他承受结果,做了好事也要让他得到表扬肯定。因为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条路,一条是给他痛苦,抑制这种行为;另一条是给他快乐,引导他往前走。所以对待孩子出现问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那么如何惩罚?可不可以打孩子?肯定说可以打孩子,但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伤皮肉不伤骨头;第二,一定要打痛;第三,打的时候,处于冷静和理智的状态,不是发脾气,不是传递愤怒的情绪;第四,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打他;第五,打的时候告诉孩子,你哪些做得好,但这件事你做错了;第六,打的同时要告诉孩子,你完全有其它选择不被打,甚至还能够得到好处;第七,打完后,只要孩子有了转变,就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看到好的方面。当你点燃蜡烛,黑暗就会自然消失。惩罚孩子的同时不断找到他的闪光点,相信他能够变得更好,如果做到这几条,相信没有哪一个清醒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会反对你。

培养孩子的“因果定律”还要有具体办法:一是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二是明确孩子的权利与义务;三是鼓励孩子独立自决;四是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与认错;五是家长要做好榜样;六是家长要坚持协议。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识到一切行为都会引发后果,而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