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而道远的普法教育——读许智宏先生《重建大学精神》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10:30
大学精神重建> 任重而道远的普法教育——读许智宏先生《重建大学精神》随感
任重而道远的普法教育——读许智宏先生《重建大学精神》随感
前不久,北大许智宏校长在观察家论坛发表了名为《重建大学精神》的讲演,宣称:“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具有创新思维,具有批判能力的人”;“要在大学中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保护学术自由,为学者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创造一个好的学术环境”;“作为一个大学精神在今天应该体现在它的人文精神,它的科学精神,它的国际化的视野”;等等。
这些豪言壮语,着实使人振奋。然而我们知道,在中国,出于种种原因,一些领导在会议发言时往往照本宣科,大讲套话。稿子都是事先预备好的,听众很难了解到讲演者的真实想法。而随机回答听众问题时就不同了,由于缺乏精心的准备,也就很容易暴露真实思想。所以,我们就特别关注许校长在回答提问时,不经意间说出的那些“高论”。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许校长讲演后提问道:“这次改革有很多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参与方案的设计,但我不知道法学专家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涉及这么多利益调整的方面,北大怎么样确保这个调整是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的?”
北大人事改革的合法性问题一直争议很大,校方在涉及这一敏感话题时,自然要找些辩解的理由,但无论如何总体上似不应太离谱。笔者万万没有想到,身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又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许先生,竟如是说:“一个法的出台是非常慎重的,很多法都是过了两三年才出台。如果我们的每一项改革都要在一个法成熟的条件下再来改革,那中国的改革遥遥无期。”
“两三年”等于“遥遥无期”,法律出台慢就可以不依法改革。真不知这是许校长自己的“发明”,还是哪位蹩脚的“法学专家”指点给他的。
每一项改革都要依法进行,这是法治社会的起码常识,也是我国20多年来法治建设的一项已经深入人心的基本原则。许校长居然会认为,若是等到相关法律出台再进行改革,中国的改革就“遥遥无期”!对于这样的回答,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您所倡导的“大学精神”就是这样重建的吗?如果没有法律根据,您依靠什么来重建,依靠什么来改革?难道只依靠赤裸的权力不成?而没有法律约束的权力又是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说穿了,只能是无法无天的乱政!不但改革本身改不好,还会再开人治破坏法治的恶例,为那些蓄意强奸民意者制造冠冕堂皇的借口。
改革初期“非法”,现在就可以“非法”,这是许校长的又一高论:“中国改革的初期,严格意义上来讲,有很多是非法的,我想我们还是在国家大的框架来考虑。”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确有许多改革是靠“政策”;有个别做法甚至缺乏“政策”依据,是事后才得到认可的。但是,已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今天,与20多年前的“改革初期”能同日而语吗?无可否认,我们今天的现实中仍有许多不依法办事的现象,令人遗憾甚至痛心。但这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不正需要像许校长这样握有一定权力的在位者努力带头来克服吗?至少在您管辖的地方,应当有所作为。如果在位者都将“非法”视为正常,我们的法治建设还能有什么希望!
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三个五年普法教育规划,并于2001年又开始了“四五普法”。作为普法目标,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是重点教育对象。现结合北大人事改革与许校长的答问来看,中国的普法教育的确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