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北大改革 重建大学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3:10
大学精神重建> 杨东平:北大改革 重建大学精神
杨东平:北大改革 重建大学精神

2003年7月9日下午四点半,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学者杨东平老师在百家园举行了一场名为“北大改革:重建大学精神”的讲座,系统介绍了北大这次对职称和晋升制度的改革的背景及意义,并就人大学生对人大的一系列思考做了指点。
北大在今年7月公布了新的人事体制,基本特征为,教师实行聘任制度和分级流动制度,学科实行末位淘汰制,在招聘和晋升中引进外部竞争机制。这种制度也被称做“up-or-out”(不升即离)制度。这不但被北大师生称为“大地震”,也引起了全社会教育学界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杨东平老师首先介绍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1,从纵向来看,是提出了争创一流大学的目标,即985工程,当然各个学校的投资强度不一样。2,从横向来看,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使得今年大学生的比例在同龄人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5%的下限
,所以今年起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3,从第三维来看,高等教育的品质在异化。大楼林立,大师稀少。50年代,大学强被拉向了工业化的轨道,大量的削减文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90年代的院系调整,大学终于回到了原来的方向,培养宽口径,恢复文科学校和综合性大学,提倡人文的作用。但是这是在行政的单一力量下完成的,所以也留下了不少的问题。
杨老师接下来指出对大学精神造成伤害的因素有:1,经济至上的功利性目标,使得大学成为经济或科技的工具。2,最后一片净土正在遭受市场化、商业化、腐败的侵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以创收作为学校工作的兴奋点,学校的教育质量却在下降。3,9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改革的停滞,官本位开始了回潮。我国的高校有71所是由教育部直接承办的。因为如此,我国的高校依附于行政部门,失去了独立性。同时学校的经费紧张也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北大这次对职称和晋升制度的改革只是基础的外围的改革。”杨老师认为,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其核心是学术自由的价值观念,追求真理的前提就是自由。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转化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即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而现在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中心,重建现代大学制度。不确立学术制度,教授不掌握学术权利,是无法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的。
学术自由的实现,不仅仅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分离,而且还是党对教育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杨老师举了在1985年深圳大学党政分离、校长负责制的改革成功的例子。杨老师指出现在北大重新燃起了这场被延误很久了的改革的希望。他认为这次改革要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