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革命精神—与黄鐘先生商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42:10

儒家的革命精神—与黄鐘先生商榷

 

黄鐘先生曰:“儒家马家,各为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天下为公是其共性。应该求同存异。当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当一部分人的自由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受奴役,不自由之上时,道德的作用就取样归零,革命的作用就可以放大。”

(跟于东海《欢迎附庸孔孟,警惕假冒儒家---兼批判马克思主义》)

 

短短一段话,至少有三大问题。

 

首先,儒家马家,基本宗旨、核心理念、根本原则都截然不同,性质大异,“天下为公”与“共产主义”亦形似实异。手段的恶无法达成目标的善,加上马家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认识错误,“共产主义理想”永远是幻想。

 

儒家或可作用、影响于马家,但不会倒过来,否则儒家就不成其为儒家了。关于儒家马家原则性根本性的差异,我在《欢迎附庸孔孟,警惕假冒儒家---兼批判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刚刚论及,兹不赘。

 

其次,“当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当一部分人的自由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受奴役不自由之上时”,道德的作用不仅不“归零”,而且显得特别重要。不论维权、抗争、改良、革命,都需要一定的政治、社会责任感,都离不开利他、爱民、奉献、牺牲等精神。道德力量是任何正义的运动和事业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

 

第三,革命尤其需要道德。把道德和革命割裂和对立起来,是不了解儒家、不了解道德的“真相”所致(关于儒家道德的涵义和价值,东海《大良知学》有深入的阐说。)

 

儒家不是革命学说不是革命派,却颇具革命精神。在政治和制度上,儒家以民本为原则,人民利益至上,改良或革命都不过是方法手段而已,可以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儒家道德具有政治性、制度性、人民性、时代性,革命精神亦属于道德题中应有之义。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只有得到人民拥护的人为天子,得到天子欣赏的人为诸侯,得到诸侯所欣赏的人为大夫。必要的时候,诸侯社稷都可以变换,那么天子自然也是可以变置的。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又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恶法非法,暴君非君,面对恶法和暴君,人们不仅不需要服从,甚至可以视之如寇仇把他赶下台去。这就在理论上和道义上肯定了被统治者反抗和革命的权利。

 

汤武是儒家心目中的圣王。易经强调汤武革命是顺天应人之举(《易革彖辞》:“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孟子认为汤放桀、武王伐纣是“诛一夫”,都充分肯定了汤武革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说:“春秋无义战。”而汤武革命无疑属于“义战”。其正义性建立在民重君轻、道统高于正统等儒家原则之上。

 

《荀子》也强调汤武革命的正义:“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故桀纣无天下,汤武不弑君,由此效之也。汤武者,民之父母也;桀纣者,民之怨贼也。”(《荀子·正论》)

 

在儒家革命精神的鼓舞下,自孔孟以来,曾有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到各种反抗暴政的斗争和战争中去。孔子八世孙孔甲(名鲋)就曾响应陈涉起义带着礼器投奔陈涉,开了儒家与农民起义相结合的先河。《孔子世家》言其“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於陈下。”堪称是孔家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还有些儒者是以革命的精神从事改良的事业,谭嗣同就是其中的典型。谭嗣同不仅是一般地反对暴政,他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十分尖锐、深刻和猛烈,对专制君主的巨大危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将《仁学》的宗旨概括为“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主张“冲决君主之网罗”并且“废君统”(废除君主专制),革命精神可谓强烈。但他在现实中倡导和参与的是改良。

 

另外,西方启蒙思想家们和法国大革命的实践,都受到过儒家的核心价值和革命精神的影响。

 

不到改良之路彻底堵死,不到民困族危彻底绝望,儒家不会轻言革命。儒家也不支持那种乱中夺权、追求特权、一党专政的苏俄式的暴力革命,更不会在条件不成熟时去“创造条件”,去密谋发动号召煽动革命。只有道德的即汤武式的革命,才能得到儒家支持、拥护或参与。

 

汤武是对桀纣真正仁至义尽之后才“消极”地、被迫地起而革命的,旨在结束暴政救民水火、刷新政治化成天下,而且所付出的社会、生命代价达到最小的程度。

 

文王为西伯时,仁德布于海内,诸侯四十余国归之,奉其为文王,然而文王不存携贰以求非分之心,终其一生,以天下三分之二服事殷。其子武王虽举兵灭殷,是文王死后天下大势演变的结果,是仁至义尽之后的形势逼人和水到渠成,并非文王生前的初衷与预谋。

 

《左传-襄公四年》载:“韩献子曰:文王帅殷之畔国以事纣”;《周书-程典解》载:“维三月既生魄,文王合六州之众奉勤于商”;《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周文王处岐,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宜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许。”等等,史迹昭彰。故孔子称文王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圣德也已矣。”(《论语》)

 

同时,儒家认为,道德是文明的核心。对于人类社会,道德不是唯一的标准,却是最高标准,也是根本性、基础性的标准。无论干什么都必须符合道德原则,无论干什么都必须道德挂帅,易言之,道德必须统帅一切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各种制度法律等等,革命也不例外。只有接受仁本主义指导的革命,才具有正义性,才是革命的正道。2010-11-10东海儒者余樟法

首发儒学联合论坛学术厅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

 

 

 

儒家的革命精神—与黄鐘先生商榷 与吴建民先生商榷 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的交锋——兼与刘华杰先生商榷 与李文采先生商榷- 与李文采先生商榷- 张煜荣:与时殷弘先生商榷 与英伦先生商榷关于鸦片战争的——真相 / 黄慕春 与英伦先生商榷关于鸦片战争的——真相 / 黄慕春 也谈《诗经》重叠词的词性——与杨合鸣、周德旗先生商榷论文 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1 《细节决定成败》批判——与汪中求先生商榷. 李茗公:另一个张柏园——与王俊义先生商榷 经济学家为什么反对房产税?——与谢百三先生商榷 儒家空想社会主义与现代反思主义的精神承接 儒家空想社会主义与现代反思主义的精神承接2 兼与赵大川等先生商榷 温和中庸 与人为善——就《尴尬的先知》一文与笑蜀先生商榷   文 / 李寒秋 朱允慎:对《警惕“广场政治”》的几点说明——作者:朱允慎兼与乔桥先生等商榷 经验、理论与整体主义——兼与柯志阳先生商榷 经验、理论与整体主义——兼与柯志阳先生商榷 三妹:与戴开元先生商榷奥巴马的爱国 章立凡:“文艺复兴”还是“打破牢笼”?——与刘军宁先生继续商榷 章立凡:“文艺复兴”还是“打破牢笼”?——与刘军宁先生继续商榷 日本宪政成功了吗?——与贺卫方先生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