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惰性思维?vs.?质疑式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52:13

论惰性思维 vs. 质疑式思维 (2010-09-17 11:03:51)

                                                        
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恶心。以前写中文论文的时候,就恨透了以《论.....》为形式的标题,因为一般都是在没什么可论的情况下,才会去写“论”。但今天写论,是因为的确有所论。
根据从小到大在国内所受的教育,我们被教会了要朗读书本、抄写书本、背诵书本和相信书本。从小就被告知,“书本上的”知识等于“正确的”知识。书本学习地越熟练,知识便掌握地越扎实。于是,我们便怀着无限地热情、毫无怀疑毫无筛选地将这些知识装入了我们本来就不宽裕的大脑里。相信书本也就罢了,毕竟每本教科书都是一帮人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但因为小学一直相信书本,初中一直相信书本,高中一直相信书本,等到了大学,研究生,等到了自己已经成为成年人的时候,这种惯性式的非质疑式思维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血液中。久而久之,便成了:书上写什么,我就相信什么;媒体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人们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但你从未考虑过,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其实想把这样的思维叫做非质疑式思维,但觉得名字太长,又不形象,所以,姑且称之为“惰性思维”吧。(百度了一下,竟然还真有这个词。。)从小养成了惰性思维的习惯,于是做起事来,从来都是随大流。总有人问我类似这样的问题:考拉姐,人们都说我这个专业奖学金不好申请,而且出国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你说我到底该申请还是该留在国内读研啊?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一般都不回答。不是我不想回答,是我无法回答。我每次看完它,心里都有很多很多问题。比如:“人们都说”?谁啊?你认识这些人?他们什么情况?什么水平?是男是女你都不知道吧?奖学金不好申?他们申过?他们是亲自申过最后失败了?还是根本也是从另外的“人们”那里听来的?如果申过,那他们申的哪个学校的?自己申的还是中介啊?你对他们的申请情况了解过?出国学不到什么东西?你听谁说的?你出过国?再说,学不学得到东西,取决于个人,这和专业学校都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你压根就是一个不好学的人,那你在哪儿都学不到东西。如果你天生好学,那你在哪儿都能学到东西。你到底该申请还是该留国内,我怎么能知道?这个时候我给你提任何建议都是对你不负责任。此外,未来就这两条路可以走了?其他的路呢?你为什么要选这两个而不是别的?别人这么选,你也这么选吗?适合别人的东西,一定适合你吗?你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强调一点,并不是说别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没有价值。别人的一切,都可以参考,但也仅是参考而已。为什么自己就不可以综合别人的观点看法,经过自己大脑来分析处理,并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为什么一定要相信别人的话?为什么总是急于做判断?为什么在自己对一件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得出非常无知的结论?为什么人云亦云?为什么总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到最后面?为什么总是怕说错话办错事?为什么总是畏首畏尾?为什么总是不敢尝试新事物?为什么总是模仿别人?为什么不懂得创新思维?为什么从不花些时间了解你其实本身并不了解的东西?为什么总是固步自封?为什么总是安于现状?为什么总是满足?为什么总是浅尝辄止?为什么害怕?为什么空虚?为什么不能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真正的快乐?为什么不承认自己的不好?为什么要无视别人的好?为什么在别人幸福的时候你心里酸酸的?为什么在别人悲伤的时候你要偷着乐?为什么这么浮躁?为什么不能从小事做起?为什么不能多花时间在有用的事情上?为什么斤斤计较一些并无所谓的事情?为什么这么爱去下结论?为什么要通过表象下结论?为什么要去判断一个人?为什么要标榜一些并无实质含义的东西?为什么连自己是谁都不懂?为什么连自己想要什么都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真实点儿?
由惰性思维一般会延展出两种非常常见的心理:1. 非黑即白     一个人,要么是好,要么是坏。一件事,要么好事。要么坏事。毕业以后的出路,要么读研,要么工作。     你怎么就知道正负两极之间,没有第三种甚至第四种状态了?其实是有的,但为什么你不去考虑考虑?因为你是惰性思维。
2. 以偏概全     一个牛人申请某学校某专业失败了,就因此得出结论: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太太太太太难申了。     一个人某天遇到些事脾气不太好,就因此得出结论:这个人脾气太太太太太太糟糕了。     看了某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拍得不太好,就因此得出结论:战争类电影太太太太太太太无聊了。     听闻某女为了去美国混身份嫁了一个老外,就因此得出结论:所有嫁给美国人的女的都是为了混身份。     某总统在某一个政策失利了,就因此得出结论:这个总统简直就是一文不值。     遇到一个美国人对你比较歧视,就因此得出结论:美国人真他妈太歧视人了!     面试了一个工作没通过,就因此得出结论:面试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难了!     你怎么知道A是这个情况,就证明BCDEFG都是这个情况?他们难道都是一模一样的?当然不一样,但为什么你不去分析分析?因为你是惰性思维。
一直以来不喜欢说教。但今天必须有的说教是,下一次,当你接收到信息或观点时,无论它来自于报纸、杂志、电视、电影、博客、论坛、教科书、老师、甚至亲朋好友,请一定要问自己:这个说法真的对吗?它是真实的还是会依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它适合于我自身的情况吗?我真的要相信它吗?
要质疑。要质疑。要质疑。
如果你懒惰,那么就去相信别人的观点,说别人说错的话,做别人做过的事,走别人走过的歪路,犯别人犯过的错误。如果你懒惰,那么就少思维,干脆别思考,跟着前面的看不到头的长队走下去,反正未来走到哪里,你似乎也未曾在乎,因为如果你哪怕在乎一点的话,你就不会继续排在这个长队里了。如果你懒惰,那么就别为自己的人生做打算,不需要打算的人生过着最舒服,但既然要选择舒服的生活,就请别在别人端着自己成功的王冠慢慢欣赏时、你独自一人落寞在一边暗自抱怨上帝的不公平。
最后几句话,如果想测试自己是有惰性思维,还是质疑式思维,方法很简单。再读一下插图中的那个词。如果你的脑子里只有一个“Believe”,那么你就是惰性思维。如果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看到那个词,脑海里有一个声音说的是:“Believe, or not”,那么你就是质疑式思维。
如果觉得这个测试方法不准确,那么另外一个更为简单的测试方法是:如果在你读完这篇文章以后,心里暗暗赞叹:“写得真好!说得句句是理!”,那么很遗憾,你是惰性思维。我说的话,你别信。自己思考过以后再决定吧。


================================

p.s.:结尾补一句,以回答部分人的疑问:“懂得质疑” v.s. “钻牛角尖” “较真” “疑心病” ,是尺度上的问题。具体该怎么把握,自己拿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