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褚静涛: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2:53
南方周末    2008-03-06 10:47:28
■两岸学者评点“劫机潮”
□本报记者 丁补之 采访整理
劫机事件集中发生在1993年,有诸多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是大陆与台湾的交流是从1988年11月“老兵探亲”开始的,但1991年后才逐渐增多。这时,很多人了解到台湾的生活水平要优于大陆。而当时的偷渡者,无论从水路还是通过空中劫机方式,是基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认识下,台湾又是所谓“自由世界”,希望过去能得到经济方面的改善。
在政治方面,从1950年代开始,对于劫机这种方式,两岸最初奖励以物质和名誉,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劫机。后来,在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成为主流,并意识到策反并不符合潮流,从而不再鼓励劫机。但台湾方面的一些做法没有得到改善。
当时,台湾问题依然处在“谁代表一个中国”的层面上。虽然1990年双方已达成“金门协议”,但是该协议是否适合劫机犯还存在争议。台湾当局认为,按刑法“属地主义”原则,如果不对劫机犯进行处置,即是默认了台湾不具备“司法管辖权”——这会伤害台湾的行政权和司法权,所以认可对劫机者的处置权利,因而并不遣返劫机犯,但刑罚则相对较轻。
另外,在对劫机犯的认定上,到底是刑事犯还是政治犯也存在分歧——这种模糊状态客观上滋长了劫机空间。
但随着劫机事件增多,台湾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另外,台湾海峡宽不过200公里,当被劫飞机靠近,台属战机就要升空应对,台军的空防能力暴露无遗;还有,一些劫机者打着政治避难的幌子,其实是因为在大陆方面触犯刑法,或是对生活现状不满。这些因素开始让台湾方面头疼。
此间,1993年进行了著名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另外,1995年1月海协会与海基会负责人曾就“两岸劫机犯遣返”、“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人员遣返”两项议题达成一致的协议文本,但因相关原因未能最终签署。
1997年,大陆率先遣返一名从台湾劫机前往大陆的劫机者之后,双方类似的遣返逐渐增多,遣返的方式则依照“金门协议”。
虽然1993年后又发生过几起劫机事件,但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劫机事件再没有出现过。这说明劫机问题也与“台独问题”有关,后者会让人产生即使劫机去台,也会被驱逐的意识。
现在大陆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政治自由度得到改善,和台湾相比不再有以前的明显差距,人们也不再认为劫机到对岸,就能得到政治、经济上的改善。劫机犯在对岸也不会再得到政治庇护而是代以刑罚,被遣返回大陆后还会受到法律严惩,劫机已得不偿失。
而王志华作为劫机潮中最后一名劫机犯被遣返,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褚静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