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的否定:禅与自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53:58
我们从来就生存在现象之中,我们总是在现象之中来建构自己的世界。客观存在着的对象与一个同样客观存在着的自我总是生存在它们的同一性中,它们同时被设定,亦同时被规定,因而,总有某种原则使得它们同时显明自身。自由使我反思,而当我的反思领悟到一个客观的自我与一个客观的对象的联系所存在的必然性时,我的自由的反思就会遭遇一个自我的陷落,我会发现一个客观存在的自我被必然地联结在它的现象之中,那么自由就不存在。这是一种自由的迷茫。
我们常常从外部世界来理解我们的自由,当我们感受到某种社会的压抑,当我们的本能意志得不到更为积极、畅快的自由表达时,我们就会追问,究竟是什么压抑、阻碍了我们的自由?究竟是什么囚禁了我们的个体意志?无疑,我们这样的追问最终都会朝向我们对于一种特定的政治制度的考问上,因为我们觉得只有基于对这样一种普遍的社会现实环境的改造,个体的自由,个体的存在价值才会被肯定。
自然的,我们对于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便与我们对于民主的要求相联系,便与我们心灵的自然发展相联系。对于一个特定的社会来说,当它的政治制度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人们普遍的心灵发展时,当人们对于自由的理解已经超越这种制度所给予人们的自由程度时,人们对于这种制度的否定,人们对于民主的一切要求就都是合理的、必然的。在这样的理解上,自由就是一种否定,乃是对过去存在状态的一种否定;而同时,它也意味着是一种肯定,是基于自己心灵的发展对一个外在的社会现实环境的肯定,在我们心灵的理想里,这是自由的一个条件。
但是,我们也看到仍然有许多人习惯于在外在的现实条件上来理解自由的一切,他们习惯于把民主的一切内容看作是自由存在的本质,他们习惯于从道德的、法律的角度来阐述和理解一种被规定了的自由,因而,内在的、心灵的自由,一种纯粹的自我反思在自己的精神的现象中所需要理解的自由就被忽略了,他们并不明白,对于自我来说一种内在的、本原的自由比一个外在的、物质世界所给予的自由具有更为纯粹的意义。因而,当他们千方百计从外在的、物质的现实条件上来争取自己的自由时,对他们来说,纯粹的自由就是失落的,因为他们的心灵被凝固于外在,凝固于某种物质的存在条件,现象成为自由的障碍,而将他们的心灵遮蔽在对自我的规定上。
因而,回到内在,回到心灵自身,将心灵从它与现象的诸般联系中拯救出来,乃是获取纯粹的自由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当我们在哲学的反思中达到了对这样一种自由的理解时,我们几乎就达到了一种禅观之境了。
一则禅宗故事:
灵佑住持沩山后,收了两位高徒,即仰山与香严。在禅堂内,沩山对他俩说道:“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佛理都是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解脱之道。”
仰山就问道:“什么是人人解脱之道?”
沩山灵佑回头看看香严,说道:“寂子提问,你为何不答他?”
香严说道:“如果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倒是有个说法。”
沩山问道:“你有个何说法?”
香严打了一声招呼就走出去了。
灵佑又问仰山道:“他如此叫答,合你的意吗?”
仰山道:“不合”
灵佑又问道:“那你意思如何?”
仰山也告别一声就出去了。
沩山灵佑呵呵大笑,叹道:“真是水乳交融啊!”
或许,对于禅者来说,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建立一种严格逻辑体系来证明他们的真理,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要通过严密的概念演绎来使人们达到对禅的的认识。他们也提出问题:“什么是人人解脱之道?”可是他们的解答却从来不是概念的、逻辑的,他们不寻求语言的严密性,他们需要寻求的不过是话语间、行为间所表现出来的对某个特定的问题的理解程度也即是悟的程度;他们需要你的回答跨越逻辑直达你自己的,以及这种本心所支持的你的一切现实行为。逻辑的表述或许是简单的,而行为的回答却是困难的;人人解脱之道即你对纯粹的自由的理解只是在于你自然的现实行为中所显露出的你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当我偶然读到这个故事时,我立即联想到了黑格尔哲学,他的《精神现象学》中有这么一句话:“这里是一棵树,我转一下身,则这一真理就消失了,而转变到他的反而了:这里不是一棵树,而乃是一所房子。”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表述,你只需要转一下身,一个现象就被你否定了,这一现象所向你显现的真理就消失了,而同时你就又会转向对另一个真理的确定之中。这不过是一个关于概念的辩证法,黑格尔关注于从现象的普遍联系中来探寻精神存在的本质。可是,黑格尔的表述却似乎暗合了这样一种禅意;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是香仰山的回答暗合了黑格尔哲学。对于“人人解脱的之道”,香严与仰山的回答是如此精妙,他们只需招呼一声,离开师父灵佑,如此而意味着,对现象的否定即是对自由的占有,也即是个体束缚的解脱。
由此我们也会理解《金刚经》的一句话: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一个存在的整体是对每一个个别性的否定,个别性总是虚幻的,如果我们总是执着于“相”,那么,就会消失,自由就会沉沦。如果香严与仰山总是留恋于与师父灵佑对话的场景,那他们又如何能够领会“人人解脱之道”呢?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自由是对现象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