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余爱好到公民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21:48:58

从业余爱好到公民科学


日期:2010-09-28 作者:武夷山 来源:文汇报

                     
    □武夷山
    
    著名科学家弗里曼·戴森曾写过一篇书评,题目就是《赞业余科学爱好者》。他说,在科学范畴之外的几乎所有行当,业余爱好者或业余身份者起的作用都是不可限量的。他认为,业余爱好者的一大优势是,他们较少框框,能更自由、更勇敢地进行试验与创新。戴森还说,一个社会总人口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在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是反映一个社会自由程度的很好的指标。
    
    北京大学哲学系任定成教授曾向我介绍说,西方国家出现了“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的概念。“公民科学”通常指的是,由业余科学爱好者或志愿者(他们不一定受过专业培训)组成的网络来从事一个科研项目或持续性的科研计划。例如,将大家的计算机空闲机时利用起来,参与对地外文明的搜索,参与寻找新的药物分子。因为,将成千上万台甚至几十万台个人电脑的空闲机时汇总起来,其信息处理能力可能超过一台巨型超级计算机。另外,对于计算机高手,其贡献还不仅仅局限于给出空闲机时,他们可以参与分析数据。又如,英国鸟类学信托基金会请爱鸟者帮助捕鸟,在捕到的小鸟的脚上套一个编号的特制金属环后,再把鸟放掉。这些金属环将能反馈回来关于鸟类迁徙和生存状况的大量宝贵信息。当然,公民科学阵营中有很多的业余天文爱好者,英国苏福尔克郡的汤姆·博尔斯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凡是晴朗的夜晚,他都要用三台天文望远镜同时观察12000个遥远的星系;在有云的夜晚,他就试图发现“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有超新星爆发的痕迹。十几年来,他做出了202个有价值的天文学发现,在业余天文爱好者中创下了令人艳羡的记录。
    
    公民科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与制度化的科学研究相伴而行,而不是相互对立。在我国,很多业余科学爱好者抱怨科学界不理解他们,甚至指责他们从事的是伪科学活动或者是肯定劳而无功的活动;另一方面,科学界也诉苦说,某些“民科”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科研秩序。比如,中科院数学所不断收到一些宣称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的“论文”或其他来稿。不读吧,人家攻击你,“看都不看,你怎么知道证明是错误的?”;读吧,明摆着是浪费时间。有些“民科”不仅寄稿子,而且冲上门来宣传其“重大发明成果”。笔者不止一次碰到过这样的人。当我好言好语劝他们冷静地看待自己的“成果”时,就被骂得狗血喷头。因此,在我国特别需要倡导“公民科学”的思想,把广大科学爱好者的积极性引导到良性的轨道上,使之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