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呼唤程序性的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6:27
作文教学呼唤程序性的知识
林一平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合宜的能力是需要适当知识来构建的,可见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写作知识的问题,而是怎样的知识能形成写作能力的问题。
  “只重知识不重能力”是80年代以来人们对作文教学非议的重点之一。反思传统作文教学,我们就可以发现如下问题:一是知识少而老化,教学中长期介绍给学生的都是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老面孔,综观我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著作,绝大多数又都是高而玄的写作指导,比较具有操作性也就只有“凤头、猪肚、豹尾”以及元代的“经义”程序和明清的八股;二是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是什么”的知识概念,而不是教“怎么做”的知识。例如说明文写作,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去写,让读者知物明理,而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有几种说明方法,有几种说明顺序方式,倒像在上阅读课。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言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上展开的,写作作为一种言语的表达行为,它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涉及到一系列同时执行的技巧,需要写作主体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写作活动一般都经过构思、整理思想、写作、检查、订正等步骤,人们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出的写作理论,就是一种程序性的知识,它告诉我们“写什么”“如何写”,在人们的写作实践活动中起到定向作用。由此可以明确我们过去只是关注写作结果的知识,而不是写作过程的知识,但学生恰恰需要的就是过程的指导。可见在写作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程序性的知识。
  我国作文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缺位,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是因为我国传统写作理论对写作行为贵族化的定位,他们认为君子“有德言可不学而能”;二是古代道德圣人的“述而不作”写作观,这是影响我国写作理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我国传统的写作理论对写作行为过于神化,偏于强调文章的气韵、意境、灵感等只可“意会”的理论,长期形成了对“言传”技巧的轻视;四是缺乏交流和创新。首先是缺乏与教学实际的交流,长期以来理论界只是固守在书斋里研究理论,而这些理论对一线的教师来说,简直不知所云。其次是缺乏与国外写作理论界的交流,对于国外的写作教学现状了解甚少,并始终未能引起理论界和教学界的重视。再有在理论创新角度上,只是停留于从理论到理论,严格地说只是局限在言语的层面,缺乏操作的层面。
  早在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丏尊、陈望道、王森然、阮真等在写作教学程序性知识的建构上就已作过研究和实践。夏丏尊从培养学生作文读者意识的角度提出学生写作须首先考虑:(1)读者的性质,(2)作者与读者的关系,(3)写作此文的动机等。他指出,文章第一步虽当注意于造句用词,求其明了;第二步还须进而求全体的适当。对人适当,对时适当,对地适当,对目的适当。为求适当,他还具体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作文时思考:(1)为什么做这文?即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文章应给读者的是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2)在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即思考文章中心,使读者明了。(3)谁在做这文?即明确作者的地位、知道自己应以何种身份向读者说话。(4)在什么地方做这文?这思考的是作文的应用环境,以求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定的场合。(5)什么时候做这事?思考的是作文的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合时宜的话。(6)怎样做这文?探究的是作文的方法,以确定如何表现易为读者所接受。上述主张充分体现了他对程序性知识在写作过程中实践运用的思考。陈望道则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作文教学的现象和实践,设计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内涵的作文“操作规程”和“动作要领”,在作文动态的程序性和可依循性、可操作性方面作了有益的研究。王森然兼采各家提出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程序”教学理念。而阮真则在“作文教学的进程”“作文之拟题”“作文的练习法”“作文的规约和指导”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严密的要求,特别执著于教学具体程序和环节科学化的追求。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深入研究,可以说直至今天我们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也是不够的。
  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写作程序教学法是对传统写作教学重语法、形式等僵化教学法的挑战,目前已经占了教学实践的主导地位。如美国的一本写作教学理论专著谈到议论就这样说:人类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有效地交流思想,正面影响别人。议论的要求是:①在文章中作者要提出一个主要的观点,可以通过一个句子来表明这个中心。②在论证时要以事实作基础。③写作要采取读者能够接受的方式,文章要合乎逻辑性。进行议论、发表意见有三种形式:①概括。从一系列事实或事件中得出结论。②评价。说明事件的价值是什么。进行推理的思维形式:①归纳推理。从小的、个别的观察开始,最后得出结论。②演绎推理。思维运动从极大的概括开始,进入到典型的例子。又如法国的《初中法语》规定了写作的六个步骤:分析标题,考虑收集思想与整理思想、打草稿、誊抄、仔细检查、最后订正。而德国为指导学生编写“专题性报告”,规定了九个步骤:选题、素材、提纲、准备报告内容、为报告者做准备、为听报告者做准备、报告、讨论、反馈。这些步骤的设计,都体现了对“程序式的教学思想”和写作过程的重视。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在批判过后的废墟中看不到新的写作理论知识大厦,普遍陷于一种迷茫之中。我们需要用怎样的知识去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写作能力,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项重要选择。
  浙江临海市教育局教研室 317000